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马蔺和鸢尾是天津地区常见的地被植物,具有很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为了进一步了解这2种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响应,采用生物滞留柱模拟试验的方法,对道路地表径流和自来水浇灌条件下马蔺和鸢尾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进而比较2种植物的抗逆性。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浇灌的马蔺、鸢尾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1.39mg/g、1.11mg/g,自来水浇灌的马蔺、鸢尾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1.69mg/g、1.32mg/g;地表径流浇灌的马蔺、鸢尾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80.05U/(min·g)、59.28U/(min·g),自来水浇灌的马蔺、鸢尾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88.92U/(min·g)、84.10U/(min·g);相比自来水浇灌条件,地表径流水降低了2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对鸢尾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作用较大,对马蔺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对马占相思树代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马占相思QLD19835家系7个月苗龄的树苗在低温胁迫下,电导率、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变化及ATP酶(ATPase)、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动态变化,揭示了在低温逆境下,由于细胞膜系统受到寒害而使电导率不断升高,ATPase活性亦有所下降,而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则显著升高。这在保护细胞膜稳定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增强了植株本身对低温的忍耐能力。另外,CAT活性升高,POD、SOD的活性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一定活性,提高了它们对氧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清除,这些变化的总效应是使植物细胞膜结构和物质代谢过程中免遭寒害,提高植物的抗寒力。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采用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的方式,以金叶莸、圆柏和忍冬为材料,分析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在干旱处理下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绿化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总体趋势大致相同,在处理的第1~10天酶活性缓慢下降,处理的第10~20天酶活性变化剧烈,第10~14天,3种绿化植物酶活性急速上升,并在14d时达到最大值,14~20d酶活性又大幅度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也大致相同,从第1~14天都呈现缓慢波动上升的趋势,14~20天,3种植物的酶活性都急速上升,圆柏的酶活性最高。3种植物在活性氧防御系统中,3种酶协同作用,但前期起主要作用的是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起互补作用,在重度胁迫下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外源一氧化氮对核桃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胁迫是影响植物生产力最普遍的环境因素之一.在水分胁迫下植物将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其中细胞保护酶活性、膜透性、脯氨酸含量等生理参数可作为评价植物抗旱性强弱的指标(彭立新等,2002;曹慧等,2001;王伟,199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是植物细胞内清除活性氧的重要保护酶,当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不超过植物活性氧调控限度时,保护酶可降低活性氧自由基对植物的伤害(赵丽英等,2005).植物遭受干旱胁迫时,膜脂发生相变,膜透性增加,溶质向胞外渗透,代谢失调,导致植物的死亡.所以,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可反映水分胁迫下植物细胞膜受伤害的程度(王伟,1998;马向丽等,2005).脯氨酸为细胞渗透调节物质,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的抗逆性,其含量的多少与植物抗性呈正相关(马向丽等,2005).  相似文献   

5.
4种李属彩叶树木对SO2的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简易静态熏气系统对盆栽苗木进行熏气处理,研究不同浓度SO2对紫叶李、紫叶矮樱、黑杆樱李及美人梅4种李属彩叶树木叶片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吸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叶液pH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O2浓度增加,4种彩叶树木叶片膜透性增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叶液pH值下降;吸硫量增加,4种树木的吸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黑杆樱李的吸硫量最大.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公式对各项指标测定值进行转换并进行相关分析得出,4种彩叶树木对SO2的抗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紫叶李、黑杆樱李、美人梅、紫叶矮樱,细胞膜透性、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MDA含量等指标可以作为彩叶植物对SO2抗性的重要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6.
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酶,该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酶谱变化很大,但至今没有找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生长发育之间的确切关系。为此,本文对层积和水浸的糖槭种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试图探索出同工酶的变化与种子萌发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何士敏  向邓云  韩棠丽 《沙棘》2009,22(1):7-10
沙棘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灌木,一般生长在干燥、寒冷的贫瘠山区。沙棘果实和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同时沙棘还对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沙棘进行高层次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过氧化物酶(POD)作为植物细胞内保护酶系统的一种,与植物抵御极端温度、干旱、重金属胁迫、病害等各种不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了在不同pH、温度条件下,从沙棘叶片中提取的过氧化物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沙棘叶片过氧化物酶的pH值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都比较低,其作用最适pH值为6.2,最适温度为35℃。同时,实验还检测了底物浓度对沙棘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其最适底物浓度为0.06mol/L。  相似文献   

8.
7属11种木兰科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7属11种木兰科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1种木兰科植物共分离出12条酶带,其中B带为共有带;不同属种的酶谱存在差异,可作为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9.
润楠属常绿乔木,植物中富含结构多样性的活性代谢产物,广泛应用于医药产业;但目前,润楠叶经济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经前期研究发现润楠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较高,为进一步发掘润楠叶的潜在应用价值,故对润楠叶过氧化物酶进行了初步分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润楠叶过氧化物酶在有效去除环境水体中低浓度有机污染物BPA上的特性。结果表明,经硫酸铵沉淀、双水相萃取,从润楠成熟叶片中可分离得到一种活性较高、性质稳定的过氧化物酶;该酶清除BPA的最佳条件为pH值6,温度25℃,H2O2/BPA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其清除率达95%以上;润楠过氧化物酶在有效去除环境水体中类激素类污染物中具有重大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不同榛树叶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种不同种类榛树叶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测定比较的结果显示:平榛、毛榛及杂交榛共有酶带B,该酶带可能是榛属的特征性酶带;平榛与毛榛POD酶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A1、C1和C2这三条酶带是毛榛特有的,能否作为毛榛的标志带,有待进一步研究;杂交榛酶带特征与母本(平榛)接近;这些实验结果为细胞生物学研究及探讨榛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及种类的区分提供了依据,也为榛树遗传基础的评价和杂交育种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对人工冷冻处理后的粗榧枝条内细胞保护酶活性与丙二醛(MDA)、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及冷冻处理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冷冻处理温度的降低,细胞保护酶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然后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MDA含量依冷冻处理时间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植物枝条原生质膜透性增加,粗榧的半致死温度是27℃。  相似文献   

12.
王箭 《绿色科技》2011,(3):53-57
对人工冷冻处理后的粗榧枝条内细胞保护酶活性与丙二醛(MDA)、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及冷冻处理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冷冻处理温度的降低,细胞保护酶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然后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MDA含量依冷冻处理时间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植物枝条原生质膜透性增加,粗榧的半致死温度是-27℃。  相似文献   

13.
在CO_2浓度升高和对照处理的两个开顶式气室(OTC-Ⅰ型)内,研究分析了高浓度CO_2对落叶松针叶抗氧化系统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2个月左右)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ASA)、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含量上升,且SOD与O_2·~-产生速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但长期高浓度CO_2处理下,ASA含量与SOD、APX、GR活性略有下降,可见,较长期高浓度CO_2处理可能使此效果发生逆转。在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植物可能通过抗氧化能力的增强来减轻胁迫造成的细胞损伤,从而增强植物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
刨花楠扦插繁殖中POD、CAT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刨花楠是一具有广泛用途的优良常绿阔叶树种,也是一种园林绿化树种,观赏价值很高。通过对刨花楠扦插繁殖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分析不同处理对植物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含量的影响,以找出最适合于该植物扦插繁殖的因素水平组合。  相似文献   

15.
低温胁迫对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为试材,研究其在人工模拟自然逐渐降温过程中细胞膜透性、膜脂过氧化(MDA)和细胞膜内源保护系统酶(SOD、POD、CAT)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细胞膜透性增大,丙二醛大量积累,膜脂过氧化增加,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而加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上述说明了乐东拟单性木兰通过调节内源保护酶活性来适应低温变化,从而提高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16.
4种荷兰菊品种耐热性生理指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从比利时引进的4个荷兰菊品种,进行耐热力鉴定,测定不同热处理下叶片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叶片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指标可用于荷兰菊叶片耐热力测定.该试验所测定的4个荷兰菊品种中,以安德较耐热,紫球次之,粉花、香叶较不耐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松褐天牛幼虫肠道内黏质沙雷氏菌木质素降解功能,为揭示松褐天牛与肠道细菌协作降解木质素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硫酸盐木质素液体培养基培养黏质沙雷氏菌,采用酶标仪微量测定法研究该菌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考察其产木质素降解酶的种类及其变化,以及体外培养条件对该菌产优势降解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10天后黏质沙雷氏菌对硫酸盐木质素的累计降解率达94.12%,其中第4天的单日降解率最高,达15.16%。该菌在木质素培养基中可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3种木质素降解酶,其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然后依次是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前2种酶的日变化趋势与培养基中木质素的降解率相近。该菌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最适培养基条件:p H5、硫酸木质素质量浓度3 g·L~(-1),有机氮源、酵母膏质量浓度5 g·L~(-1),Mg~(2+)、Ca~(2+)、Fe~(2+)、Mn~(2+)、K~+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0.20、0.40、0.15、0.04和0 g·L~(-1)。【结论】黏质沙雷氏菌具有较强的木质素降解能力,可通过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实现其对木质素的降解功能;培养基中木质素浓度、p H值、氮源种类及其浓度、金属离子及其浓度等对其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浓度H2O2浸泡处理柳杉种子,结果表明:种子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随H2O2浓度提高和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强,停止处理后酶活性又明显下降,说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是以H2O2作为诱导物的诱导酶。  相似文献   

19.
在低温胁迫下,浓度为0.3 mmol/L的水杨酸显著提高了植株的根系活力;经浓度为0.3 mmol/L和0.6 mmol/L水杨酸处理后,降低了榕树幼株叶片的细胞膜相对透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最终产物丙二醛含量,且随着水杨酸浓度的增加都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水杨酸处理提高了榕树幼株的根系活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且随着水杨酸浓度的增加都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和狼牙刺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OD同工酶酶带在苦豆子和狼牙刺的种子和芽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芽中POD酶带总体染色比种子深;从两种植物POD同工酶谱的比较反映出,狼牙刺的抗逆性生理作用高于苦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