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湖风景名胜区森林群落结构特征与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西湖风景名胜区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 在样方法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进行组平均聚类, 划分出8个群落类型, 分别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马尾松-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林、朴树 Celtis sinensis-珊瑚朴C. julianae林、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木荷Schima superba-苦槠林、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毛竹-槲栎Quercus aliena林。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 对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存活曲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苦槠林、木荷-苦槠林、青冈林为增长型的种群, 马尾松林属于衰退型种群, 朴树-珊瑚朴林属于稳定型向衰退型过渡的类型。樟树-麻栎林为不稳定类型, 有发展成为樟树纯林的可能。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负二项式法和平均拥挤指数等方法, 研究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种群随机分布的是马尾松林、马尾松-苦槠林、樟树-麻栎林和毛竹-槲栎林, 集群分布的是朴树-珊瑚朴林、木荷-苦槠林、青冈林和毛竹林。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亚热带黄壤、红壤地区不同林分的蓄洪和防洪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在黄壤地区,杉木林和马尾松林抗一次性暴雨、连续暴雨和一般暴雨能力优于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毛竹林和针阔混交林;在红壤地区,在连续性暴雨和一般暴雨情况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抗洪能力优于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在一次性暴雨情况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和毛竹林抗洪 能力优于杉木林、马尾松林和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宣城市宣州区宛陵林场划分为8个森林经营类型,分别是马尾松一般用材林、马尾松重点保护林、软阔国防林及水土保持林、杉木国防林及水土保持林、杉木水土保持林国家储备林、杉木重点保护林、湿地松国防林及水土保持林,分别分析了不同森林经营类型的培育目标、造林措施和培育措施,以期为促进宣州区林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秦岭菜子坪林区森林景观格局现状和破碎化特征,为研究区以及秦岭中段南坡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菜子坪林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基础,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支持下,对菜子坪林区森林景观格局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以边界密度、平均分维数、平均最近邻距离和相似邻接比指数为评价指标,对其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分为14个景观类型,共1 072个斑块,其中无林地斑块面积仅占总面积的3.04%,各景观类型的平均分维数均接近1.00。各森林景观类型的边界密度为:板栗林>落叶松林>华山松林>软阔林>油松林>杨树林>云杉林>硬阔林>铁杉林>桦木林>冷杉林>刺槐林>栎林;相似邻接比指数为:栎林>刺槐林>冷杉林>桦木林>铁杉林>硬阔林>杨树林>云杉林>油松林>软阔林>华山松林>落叶松林>板栗林;平均最近邻距离为:板栗林>落叶松林>桦木林>刺槐林>冷杉林>铁杉林>云杉林>软阔林>华山松林>硬阔林>油松林>栎林。【结论】菜子坪林区森林整体分布的连续性较好,景观类型斑块的边界褶皱程度较低。在各森林景观类型中,栎林的面积最大,破碎化程度最低;板栗林、落叶松林呈小面积零散分布,破碎化程度最高;其余各景观类型的边界密度、相似邻接比指数和平均最近邻距离差异均不明显,破碎化程度相似,均居于适中水平。  相似文献   

5.
林隙辐射特点与林隙更新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介绍了林隙的一般特征、林隙辐射变化特点和光照对林隙更新的影响.森林发育过程中冠层树木的自然死亡或者受干扰后的死亡都会形成林隙.林隙的形成、大小和分布等是研究林隙特征的重要参数,而林隙最主要的特征是光的变化.一些学者通过数学公式来计算和模拟其变化特征.林隙中光的明显增加对林隙树种组成、林隙生物多样性、林隙树木的侧生长与高生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对阳性树种的影响至关重要,从而影响着林隙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对我国国有林和国有林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任务、提出了新课题,必须把国有林管理体制改革纳入到我国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中去进行认真谋划和统筹研究。国有林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根据我国社会转型的形势和需要,对国有林的功能作用进行重新定位,以此为基础,解决好"谁来管理国有林"和"怎样管理国有林"两个命题,同时,在国有林管理体制改革中,要妥善处理国有林与国有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三明常绿阔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择16块样地,分别测定物种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并分析多样性指数与群落演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内共有植物物种57科109属169种。按乔木的优势种16块样地划分为6种森林类型,分别为米槠林、苦槠林、拟赤杨林、黄樟林、栲树林和枫香林,Simpson指数排序为栲树林>枫香林>拟赤杨林>苦槠林>黄樟林>米槠林。结合主要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将6种森林类型进一步归并为栲类林、拟赤杨林及其他(黄樟林、枫香林)等3种类型。其中,黄樟、枫香林的多样性最高,栲类林次之,拟赤杨林的最小。根据在演替过程中多样性有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将研究区的阔叶次生林划分为3个演替阶段,拟赤杨林为演替的较早期,枫香、黄樟林为中期,栲类林为演替的后期阶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林分下套种黄精技术及生长量,包括杉木林、毛竹林、猕猴桃林和红花油林等林种。方法:测量不同林种下黄精年株高、地径粗度、叶片数量及块根鲜重,每个林种林下测量10株,连续测量2年,每年于6月中旬进行测量,取2年平均值进行对比。结果:在多种条件一致或几乎一致的情况下,多黄花精生长高低顺序为毛竹林红花油茶林猕猴桃林杉木林,平均株高(cm)依次为30.927.326.118;地径生长速度由快到慢顺序为红花油茶林猕猴桃林杉木林毛竹林,平均地径(mm)依次为3.642.651.781.73;地下块茎重量由重到轻顺序为红花油茶林猕猴桃林毛竹林杉木林,平均重量依次为42.7534.1924.1513.32;叶片数量由多到少顺序为毛竹林红花油茶林猕猴桃林杉木林,平均数量依次为12.910.910.87.4。结论:毛竹林下和红花油茶林下黄精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林窗大小对幼苗更新的影响,以赤水河上游次生林中23个林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窗大小结构、光照强度和土壤化学性质等空间特征及其对森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内形成的林窗以中小型为主,光照强度为林窗>林缘>林内;林窗内光照强度与林窗面积、边缘木平均胸径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边缘木平均高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边缘木平均高度越低则林窗内光度值越高;土壤养分上,80-160 m2林窗较高,<80 m2林窗较低;环境综合指数上,80-160 m2林窗和>240 m2林窗较高,161-240 m2林窗和<80 m2林窗较低;植物群落优势种的幼苗在林窗内出现的频度最高。综合来看,80-160 m2的林窗较有利于森林更新,<80 m2的林窗最不利于森林更新。在森林经营时,根据需要形成合适的林窗能够保持森林的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边缘树表温度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该文利用热带次生林林窗边缘树干的表面温度观测资料 ,探讨了昼间林窗边缘和林内树表温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林窗边缘与林内树表温的差异、林窗边缘树表温与林窗中央地表温的差异 .指出在林窗区域 ,受太阳直接照射的东侧和北侧林墙中部存在表面温度高值区 ,是林窗区域除林冠面、林窗地面、林内地面之外的新的第 4热力作用面 ,对探讨林窗区域的热量传输、小气候形成以及林窗边缘植物的侧向生长等均有重要意义 .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林窗小气候形成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为研究林窗更新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源林经营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关系着中国的水资源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为适应祁连山水源林经营管理实践和西部生态建设的需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复杂性科学的新理论与新方法提出了一个有科学依据的、定量化、可操作的祁连山水源林经营模式,创新了原来的经营模式。该模式融合了水源林经营理论、水源林目标体系、水源林经营原则、水源林目标结构体系和水源林经营技术体系。该模式通过改善水源林结构,实践水源林的可持续经营.逐步实现水源林经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标,从而提供中国河西走廊地区稳定的优质水资源。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根据该模式.对祁连山水源林区现有青海云杉Picencrassifolia林经营提出了经营建议。该模式对提高该区水源林的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表1参30  相似文献   

12.
山西太岳山典型暖温带森林林隙更新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太岳山典型暖温带森林林隙为研究对象,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林隙特征指标进行分析,最终选定扩展林隙面积、林隙年龄、边缘木平均高度、边缘木活枝下高4个主要的数量化林隙特征指标,并应用一元线性模型分析了这4项指标以及林隙形成方式对林隙更新苗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扩展林隙面积增大而增大;在林隙形成初期,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增大,林隙形成中期和后期,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减小;其他林隙特征指标对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不明显;林隙干扰状况差异对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运用线路踏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从化全市范围内的风水林进行调查与分类。结果显示:从化市现存风水林共75处,主要为村落宅基风水林,占92.3%;坟园墓地风水林与寺庙风水林较少。分别占1.3%和6.4%。而村落宅基风水林中,主要以龙座林为主,占94.4%;其余水口林、垫脚林和宅基林,分别占2.8%、1.4%和1.4%。风水林大部分保存较好,树龄均有数十至数百年,村民对风水林的保护意识较强,林内植物群落结构稳定,物种丰富,对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营林树种的选育、岭南文化的探究等均具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不同类型低质林土壤和枯落物的水文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兴安岭地区阔叶混交低质林、蒙古栎低质林、白桦低质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分析对其土壤层和枯落物层的水文效应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低质林水源涵养功能深入了解。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密度、土壤毛管孔隙度范围分别为0.86%~0.90%、0.41~0.53 g·cm-3、60.17%~68.16%,各类型间差异不显著。蒙古栎低质林土壤密度最低,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最高。3种类型的枯落物总蓄积量范围为8.87~15.18 t·hm~(-2),枯落物总蓄积量由大到小表现为阔叶混交低质林、蒙古栎低质林、白桦低质林,各类型间差异显著。3种类型低质林的自然持水率、最大持水率、有效拦蓄率范围分别为13.26%~19.53%、248.95%~401.97%、192.07%~323.88%,蒙古栎低质林最大持水率和有效拦蓄率高于其他2种类型,各类型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范围分别为11.4~28.15、9.00~22.26 t·hm~(-2),其中白桦低质林的均低于其他2种类型,各类型间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表明:蒙古栎低质林土壤水文效应优于其余2种类型,白桦低质林枯落物水文性能明显低于阔叶混交低质林和蒙古栎低质林。  相似文献   

15.
水源林经营目标与经营原则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包括总目标和4个子目标的水源林经营目标体系、水源林经营原则,为水源林经营模式构建和水源林经营实践提供了依据。第6期李金良等水源林经营目标与经营原则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幼龄期生长比较旺盛的3个油茶无性品系长林4号、长林166号和长林53号光合作用进行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林4号比长林166号更适合在高温干旱和强光合有效辐射照射环境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整体效率比长林166号、长林53号高。生理特征分析表明,长林4号在叶片构造和叶水分利用状况等方面的生理特征支持上述结论;长林4号在幼龄期光合特性上具有比较优良的种质优势。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对大兴安岭地区的阔叶混交次生林及白桦萌生低质林进行不同宽度效应带和不同面积林窗改造,分别种植西伯利亚红松、落叶松和樟子松,2011年8月调查实验区内每株苗木的成活和生长状况,研究不同改造方式苗木的成活率及生长率。结果表明:在阔叶混交次生林改造中,西伯利亚红松成活率效应带改造高于林窗改造,而生长率林窗改造高于效应带改造;樟子松成活率林窗改造高于效应带改造,生长率效应带改造高于林窗改造;落叶松改造与樟子松表现相同。在白桦萌生林改造中,西伯利亚红松成活率与生长率效应带改造均高于林窗改造;樟子松成活率和生长率林窗改造均高于效应带改造;落叶松成活率和生长率林窗改造均高于效应带改造。综合分析两类型低质林改造,不论是效应带改造还是林窗改造,对阔叶混交次生林改造的目的树种成活率和生长率均大于白桦萌生林改造。  相似文献   

18.
小兴安岭林区低质林类型的界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利用对小兴安岭林区典型低质林进行实地调查获得的样地森林资源的详细资料,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理论对林分树种、林分密度、林分径级、林分多样性和丰富度以及土壤状况等进行了分析,筛选造成低质林分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分析主要因子变化过程的基础上,确定了低质林划分的技术参数,据此划分了低质林的不同类型:非经济型低质林、低密度型低质林、草原型低质林、生长潜力型低质林和高肥低效低质林.  相似文献   

19.
华重楼种植基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光泽县崇仁村的华重楼种植基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地土壤偏酸性,有机质和全钾含量较高;竹针混杂林样地的土壤全氮含量较低,所有样地土壤的全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低;竹林、阔针混杂林、阔竹混杂林和竹针混杂林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偏低;针叶林、竹林、阔针混杂林、阔竹混杂林和竹针混杂林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偏低.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阔针混杂林、阔竹混杂林的土壤肥力一般,竹林和竹针混杂林的土壤肥力处于贫瘠水平.  相似文献   

20.
油茶采穗圃树体截干对穗条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采穗圃大树截干复壮对穗条性状影响,对国家审定的长林3号、4号、18号、21号、27号、40号、53号和55号良种的树体性状进行测定,选择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和长林55号进行截干处理,并连续两年对春梢穗条性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树体指数顺序依次为长林40号(1.18),长林27号(1.15),长林55号(1.05),长林23(1.03),长林21(1.02),长林3号(0.93),长林4(0.92),长林18(0.88),长林53(0.86);树体截干提高了穗条腋芽数量,截干初期腋芽萌发率较高,截干后期穗条性状与CK间的差距缩小;良种间长林4号和55号以截干90 cm为宜,长林18号和23号以截干130 cm为宜。截干初期穗粗对于芽位萌发的影响较强,截干后期则主要受到穗长的影响。综上所述,截干促进了油茶穗条性状的提高,在树形结构间存在差异,因此需根据树体结构采取合理的截干措施,同时对截干后树体应采取合理的修剪,维持树体穗条性状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