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以“家庭经营的规模有效性”为假设前提,采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三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企业+农户”合作组织+农户”“企业+合作组织/大户+农户”)。揭示组织模式演化的内在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在中国发达地区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股份制改造的构想,并进一步阐述了新机制与农地使用权流转间的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农地改革政策的实施奠定了其小规模农业经营的基础,为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研究发现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一方面依靠农业协同组合的组织力量、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消费市场的倒逼等外部力量的促进;另一方面依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日本农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但是,来自农村外部力量的过度保护也影响了日本农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中国的农业发展与日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日本在小农户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经验,可以为中国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启示。研究认为,中国可以从鼓励农民联合与合作、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服务规模化以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方面来推动现代农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发现,中国目前农业结构与日本20世纪60年代类似,存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经营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前期农地市场"和"过小农户制"。围绕农民阶层分化、农地流转、农地价格与地租,本文整理了日本20世纪60—80年代的相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并进行了评述,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地流转中农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具体如下:①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更高效率。②在地租分配中能够实现集体、经营者、农民的利益统一。另外,要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和市场化,必须在农地制度、产权制度和交易制度上进行"顶层设计",并在农业政策上重点扶持符合中国特色的、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农业经营组织。最终通过建立保证市场运行的正的机制和减少影响市场机制的已有的负的制度性成本,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当代日本农地制度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农地制度主要包括实现“耕者有其田”的自耕农制度,以实现规模经营为目标的农用地流转制度,以农业经营基础制度、土地改良制度、农业振兴地域制度等为主要內容的对农地经营实行的适度管制。日本农地制度及其改革给中国以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农地经营具有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经营比较分散、规模小等特点,农地的流转受到法律的限制且利用信托方式流转农地等,均与中国有很多相同之处。对于农地信托,日本完善了相关法律,信托法律关系明确,并且通过规定农户为唯一受益人加强对农户的保护。受托人在农地信托中发挥了融资与农业服务两方面的功能。在中国,信托作为绕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限制的一种工具备受青睐,然而实践中也出现了法律关系复杂,信托财产、信托关系人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日本对农地信托的法律规定以及事务操作对中国完善农地流转信托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人口的老龄化、缺乏充足的农业接班人与农地抛荒面积的增多是日本农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日本因地制宜的作出了相关调整,主要包括创新与改革农地制度、发展与培养农业经营者一体以及农业安定经营等放方面,其中农业安定经营策略是保障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关键,促进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与和谐制度环境的创建。此外,农业经营者的能力也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日本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政策调整及其启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家庭承包经营制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这种经营体制不具有规模化的特征,分散的农地经营制度使得当前中国的农业生产依然落后。农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大规模集中生产经营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地流转制度在中国实行较晚,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本文借鉴日本、韩国、越南和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农地流转制度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以期为完善中国农地流转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二是农户少量土地经营与发展适度经营的矛盾;三是农业粗放型经营与农业集约经营的矛盾;四是农户经营的盲从性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矛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则能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培育和发挥它的作用,推动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日本人多地少,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兼业化和老龄化严重,导致农业经济效益低。通过采取农地制度创新和机制设计、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组织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财政和信贷政策倾斜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收获规模经济效益。中国与日本国情相似,借鉴日本的经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通过创新和完善农地产权机制、建立农地流转中介组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村庄经营是针对日本村庄青壮劳动力急剧减少、农地撂荒现象严重、农户兼业化盛行以及农村"过疏化"现象日益凸显等现象而发展起来的,以村庄为单位,就农业生产过程的某个或全部环节开展共同服务、统一作业的农业经营组织,是日本重要的农业生产组织形态。本文介绍了村庄经营在日本的兴起、发展历程及具体内涵,并以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某村为例,探讨了在中国农村开展村庄经营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产业化与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伟大工程。近年来,农业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在企业、基地、技术体系等方面的迅速发展,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成为抑制我国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从提高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强化企业主动意识和培养农民科技理念等方面探讨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思路与对策,以大力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运用C2 R模型、BC2模型、Malmquist指数法及Tobit模型对2011—2015年我国29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研究。测算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效率并不稳定,经营效率最低值为0.799,企业间经营效率差距较大;从效率变化均值来看,技术效率下降了1.2%,而技术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出现了6.9%和5.6%的增长幅度,技术水平变化是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原因,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不稳定,导致综合技术效率变化不稳定,最终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回归结果显示,总资产周转率、企业规模、技术人员占比与企业经营效率及分解项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股权集中度和企业年龄与企业经营效率及分解项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日本农业生产主体的演变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确立了以土地私有为基础、家庭经营为生产主体的农业经营模式。战后经济的高度发展,使日本步入经济强国的行列,但也给日本农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影响之一就是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质量的弱化。这一影响降低了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促进了新的农业生产主体的成长。村落营农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主体,近几年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该文从组织建立的背景、过程、功能等方面剖析村落营农,通过对这一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的剖析,指出日本农业和农村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农业推广的涵义 ,并通过对我国农业推广模式及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业推广工作水平的对策思路是 :改革和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积极探索农业推广新路子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5.
农业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三农"问题,指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广大农村的急切呼唤。明确了农业高职院校的优势是对口的培育资源、适用的培育形式、丰富的培育经验,强调应当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天职,理念跟着培育走,专业朝着培育靠,内容围绕培育转,模式顺着培育创,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快车道上大有作为,为服务"三农"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推广农业节水可以有效缓解农业用水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技术素质最终决定了农业节水工程的实施效果。通过分析农业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农民中推广节水技术的制约因素,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从人才数量、结构和质量上精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成为涉农高校的历史责任、重要使命和重大机遇。2018年,山东省依托省内农业高等院校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政策期望以公费教育为切入点,破解市场配置优秀人才资源流动不畅,致力于解决乡村振兴涉农人才短板问题。文章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在深化农科生教育改革,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面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以期为其他农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Expert System (ES) is considered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s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becomes a main trend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ES, however, is applied unsatisfactorily in most rural areas of China and it has considerably affected and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This paper proposed a solution to voice service system of ES, which was suitable for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it especially could help the peasants in remote regions obtain knowledge from ES through the voice service system. As for the disadvantages of massive knowledge data and slow deduction, in this system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could be adopted based on the decision tree. Designing pruning algorithm to "trim off" the unrelated knowledge to the users in query course would simplify the structure of the decision tree and accelerate the speed of deduction before the inference engine deduced the knowledge required by users.  相似文献   

19.
符奎 《古今农业》2014,(1):74-82
西汉农业诏书及其所反映的农业政策可分为六个时期。农政主要包括:颁布劝农诏,鼓励农业生产;减免租赋,与民休息;振贷贫民,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皇帝倡导节俭,躬耕藉田,以劝农天下;建立完善的农业管理体系等内容。这些政策促进了国家农本思想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农业经济繁荣,并成为封建社会农政的基本模式,使以农立国的传统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民意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意愿差异,本文以人均收入为分类指标,就农村土地经营现状、土地流转规模、土地稳定与土地集中、土地所有权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指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内容上应以所有制改革为重点,在受益对象上以经济不发达地区为重点;应选择和推行有差别的农地制度而不是全国一个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