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的茶树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大茶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最重要的茶区之一,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省份,茶树资源丰富,主要生产乌龙茶、红茶、绿茶、黑茶如六堡茶等。研究华南茶区主要茶叶加工技术不仅育利于提高华南茶区的茶叶品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华南茶区茶叶生产效益,对推动华南地区整体经济效益具育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华南茶区主要茶叶种类及加工技术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概述了华南茶区主要乌龙茶加工技术、红茶加工技术、绿茶加工技术、黑茶加工技术等,为后续研究华南茶区主要茶叶加工技术提供参考,以促进华南茶区茶叶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饮茶相传始于中国的神农氏时期,茶叶栽培作为中国传统古老的农业生产行业之一,公元六世纪时传入日本,在十七世纪传入欧洲,至今茶树种植生产已经遍布全球。茶叶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茶树栽培历史发逐渐形成了四大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其中,华南展非常悠久,即华南茶区、茶区茶叶生产在茶叶出口贸易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东、广西、海南、台湾是华南茶区茶叶生产的主要地区,地方茶树品种非常丰富,选育出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因此,有必要对华南茶区茶树品种特性及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促进华南茶区茶叶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地,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我们的祖先神农氏就发现了茶树,并作为药物,用来解毒和治病。到了唐代,我国的茶树栽培已遍及77个州(郡),304个县。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已初步把我国的茶叶生产划分为八大茶区:即山南茶区、淮南茶区、浙西茶区、浙东茶区、剑南茶区、黔中茶区、江南茶区和岭南茶区。尽管陆羽以唐代行政区域为基础进行划分,这个划分还是有一定科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吴伯千 《茶叶》1992,18(4):22-25
根据浙江省茶区生态条件将全省划分为浙北茶区和浙南茶区。浙北茶区分浙西适宜区(Ⅰ_1)、浙东适宜区(Ⅰ_2)及浙北不适宜区(Ⅰ_3);浙南茶区分浙南适宜区(Ⅱ_1)和浙中次适宜区(Ⅱ_2)。在分析各茶区生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茶叶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东茶业》1998,(4):10-11
1998年,全省茶叶产销形势是:单产减少,总产稳定;春茶产销两旺,茶价看好,夏秋茶品质有所下降,生产者库存略有增加,乌龙茶类价格有所回落。 ——茶叶产量。预计全年茶叶产量3.7万吨,与去年持平。其中粤东乌龙茶区(主要包括:梅州、潮州、揭阳等)上半年有所增产,主要原因是新茶园陆续投产,增加生产面积,加上春茶生产效益较好,茶农注重茶园管理,但秋茶期间天气干旱,茶季提早结束,平均减产8%左右。估计乌龙茶区全年  相似文献   

6.
胡春学 《中国茶叶》2009,31(9):38-38
陕西省汉中市地处秦巴山区,汉水横贯东西,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温暖湿润,适宜茶树生长。汉中茶区位于江北茶区的最北缘,茶叶生产以绿茶为主,品质独特,以香高、味醇、耐冲泡而享誉茶界,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全市10县1区中共有6个产茶大县,茶园面积55万亩,茶叶产量近1万t,产值5亿元;茶叶加工企业627家,涉茶农户近20万户,从业人员40多万人。  相似文献   

7.
江苏茶叶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是全国重要的产茶省之一,产品有绿茶、红茶、花茶等,以绿茶为主。全省茶区可分为环太湖低山丘陵茶区、宁镇扬丘陵茶区和连云港茶区。近年来,江苏茶叶产业一直呈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茶叶面积、产量、产值持续增长。全省现有茶园2、53万hm^2,年产茶叶1.2万t,年产值超7亿元。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1991,(6):40-40
我国大多数茶区,春茶是一年中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经济效益最显著,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茶叶,在稳定和提高全年茶叶产量的同时,提高春茶产量是增加名优茶和高档茶,减少中、低档茶的关键,因此,广大专业户应该重视春茶生产,千方百计提高春茶的产量。为了帮助广大茶叶专业户搞好春茶生产,有效地提高春茶产量,日前,本刊记者就与提高春茶产量关系最密切的栽培技术措施走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栽培室主任姚国坤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9.
海南茶区因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茶叶生长快、采摘期长、产量高,可采轮数多于内地,海南产的明前茶被称为"华夏第一早春茶",曾热销北方茶区。笔者在海南岛从事茶叶工作近30年,亲历了多位茶学家、制茶家、审评家和教育家关心海南茶叶生产的往事,他们的支持和帮忙使得海南茶产业得以健康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云南省的一大优势。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去年初,省人民政府召开了全省茶叶会议,研究并制定了有利于发展茶叶生产的两项政策:一是产茶的生产队(初制所、茶场)以一九七八年交售给国家毛茶数量为基数,超交部分的级内茶实行斤茶斤粮奖励办法(原定茶叶奖售粮照给)。二是各精制茶厂把部份利润返还给产茶社队。省政府制定的这两项政策,调动了茶区广大社员多产茶、产好茶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茶区  相似文献   

11.
《茶叶》1959,(2)
(一) 我们杭州市西湖人民公社十月大队是一个经营粮食、畜牧,盛产龙井名茶的茶区,俗语说:“山搭田、忙到年”,我们茶区劳动力确实很紧张,茶叶季节性特别强,茶叶能否及时采收,值接决定茶叶品质和经济收入,往往由于劳力不足,造成农、茶矛盾。特别是解放后,茶叶生产在党的关怀和扶植下,产量  相似文献   

12.
洞口县是湖南省茶叶生产的基地县之一,茶叶收入曾是该县的一大经济优势,在农业中占有相当的地位。该县茶叶生产最兴旺、最红火的时候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据洞口县物价局调查,1977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74000多亩,占全县旱土面积的一半以上,1986年全县茶叶产量达到2200多t,分别创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历史纪录。然而,好景不长,近年来,由于茶口受阻,内销有限等原因,致使茶价暴跌。而“茶贱伤农”,农民种茶积极性受挫,茶叶生产严重滑坡,已到  相似文献   

13.
茶树病虫害对茶叶生产为害很大,种类很多,目前在安徽省庐江县一带茶区已发现有三十六种茶树害虫,其中经常发生而为害又较普遍的有茶叶斑蛾、茶蓑蛾、茶小蓑蛾、茶小绿叶蝉、长白蚧等五种,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必须积极开展防治,确保茶叶生产的持续丰收。下面,着重谈谈茶树叶部害虫——茶叶斑蛾的发生及其  相似文献   

14.
一、略二、茶叶生产的区划和规划问题我国茶叶生产历史很久,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种的原产地。全国现有十八个省(区)900多个县(市)产茶,南到海南岛,北到山东蓬莱县,东到台湾省,西到西藏昌都地区,茶区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理、气候多变,茶树品种与产茶种类丰富多彩,是世界产茶各国无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15.
我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全省主产县之一。茶叶是我县山丘区的一个“拳头”产品。主产区茶叶收入占农业收入的三分之一。1977年以前,茶区农民的富裕程度高于湖区。但近年来,茶叶生产严重滑坡,茶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1988年与1982年比较,全县茶园面积由10.055万亩减少到4.85万亩,下降54%;干茶产量由4725吨下降到  相似文献   

16.
势在必行我省在建国初期,由于茶叶单产低,总产仅20万担左右,茶区森林资源丰富,木柴外运不便,茶区因地制宜地利用柴炭作燃料制茶。在1955年前后,全省制茶中仅试用煤炭5—10吨。以后随着山林破坏和茶叶产量的迅速增长,1982年全省茶叶产量已达210多万担,比解放初增加十多倍,茶区缺制茶柴炭的情况逐渐严重,不得不逐步改用煤  相似文献   

17.
受省农业厅的委托,自10月6日~11月6日,在我所举办两期茶叶技术培训班。来自三十多个国营茶(林)场及区、乡茶场的生产骨干、农业技术员共73名学员参加了学习。这次培训班的报名人数,超过了原计划人数的将近一倍,充分表明了茶区对茶叶科学技术的迫切性。为此,培洲班分为提高班和普及班。提高班主要面向国营茶(林)场的生产骨干,讲授了栽培、加工(乌龙茶、红茶)等十二个技术专题,学习时间20天;普及班重点为地方的国营茶(林)场及区、乡茶场的农业技术品服务,集中讲授栽培技术(六个专题),学时十天。  相似文献   

18.
茶小绿叶蝉是我省茶区主要的常发性害虫。该虫集中茶叶新梢叶背吸汁为害,给茶叶生产造成直接的危害。被害芽叶表现为叶脉变红、卷曲、失去光泽、芽叶枯焦,甚至不堪采摘。我所于1979至1981年三年测定结果表明:由于茶小绿叶蝉的为害使茶叶产量的年损失率为12%左右。以第二轮及第四轮茶为害较大,损失率在18至22%之间,第一轮茶防治与否产量差异不大,经济效益不受影响。在严重发生期间可使某批茶损失达51.5%。  相似文献   

19.
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网罩法测定了假眼小绿叶蝉不同虫口密度对茶鲜叶产量及受害指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虫口密度与茶鲜叶经济损失率线性回归方程。根据目前茶叶的生产情况,制定了绿茶和乌龙茶不同茶区、茶季、茶鲜叶价格水平下假眼小绿叶蝉相应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以2010—2018年安徽省茶叶产值、产量及茶园面积为基础数据,定量化探究安徽省茶叶效益提升空间分异格局及贡献因素。结果表明:(1)安徽省茶叶效益持续提升,茶叶效益提升大县区对茶叶总效益贡献突出。(2)从茶叶效益提升空间格局来看,江淮茶区、大别山茶区贡献了茶叶效益总提升量的96.87%;从茶叶效益增速来看,安徽省县域茶叶增速以超速提升型为主;从茶叶提升增幅空间分异来看,大别山茶区茶叶生产优势地位不断加强。(3)研究时间段内安徽省茶叶单价提高贡献效益增量占总量的62.55%。时序上,单价提高对茶叶效益提升贡献率先下降后上升。(4)47个效益提升县区中,单价提高对茶叶效益贡献的县区数量超过面积扩大及单产提高贡献的数量。位于前15位的县区对安徽茶叶效益提升的贡献达83.72%,均表现为单价提升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