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柳尖胸沫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尖胸沫蝉是柳树的重要害虫,严重时可致大树枯死.1年1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中旬后开始孵化.若虫有5龄.6至7月间成虫羽出,卵多产在新梢内.药剂防治,若虫期防治效果最好.3龄前(5月末),喷布2.5%敌杀死乳油1:96000倍等药液,可获得显著防效.  相似文献   

2.
稻赤斑黑沫蝉属同翅目沫蝉科害虫,成虫体长12mm,前翅覆质,后翅膜质,可见腹节为6节.雌虫前翅基部有两块白斑,端部有一红斑;雄虫前翅基部也有两白斑,翅端有一大一小两块红斑,产卵器为凿状,口器为刺吸式口器.若虫腹部有发达的泡沫腺,能分泌胶质,与呼出的气体相混造成泡沫盖住全体,以作保护,故称"吹沫虫"或"吹泡虫".成虫能飞善跳,主要为害禾本科作物,如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受害后叶片褪色、干枯,严重时整个植株枯萎死亡.例如水稻受害后,稻叶呈黄色或火红色,后期穗小,瘪粒增多,产量下降,严重时稻叶枯死,不能抽穗结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白纹象沫蝉(半翅目:尖胸沫蝉科)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沫蝉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更好地理解沫蝉总科的进化关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白纹象沫蝉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并基于沫蝉总科已有的线粒体基因组数据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系统发育关系。【结果】白纹象沫蝉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5 091 bp(GenBank序列号:OQ682615),包含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22个转运RNA基因)和一段非编码控制区;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N;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cox2、cox3和nad4具有不完整的终止密码子T,其余1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具有完整的终止密码子TAA或TAG;除trnS1因缺少DHU臂而无法构成稳定的三叶草结构外,其余tRNA基因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rrnL基因的全长为1 217 bp, AT含量为80.7%;rrnS基因的全长为775 bp, AT含量为80.5%。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均显示尖胸沫蝉科为非单系群。【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象沫蝉属昆虫第一条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尖胸...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Kluge and Farris的Wagner数量分析法对我国尖胸沫蝉科(Aphrophoridae)的铲头沫蝉族Cloviini,象沫蝉族Philagrini,尖胸沫蝉族Aphrophorini,长沫蝉族Phil-aenini及棘茎沫蝉族,新族Capnodistini trib.nov.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推得两个明显的组群,即(Cloviini+Philagrini)+(Aphrophorini)和(Philaenini+Capnodistini trid.nov.),它们互为姐妹群关系,共同形成一个全系分支(holophyleticClade)。文中建立一新族棘茎沫蝉族Capnodistini trib.nov.该族定义为触角檐具檐沟,阳茎有6~8条棘刺,其模式属指定为Capnodistes Breddin 1903。  相似文献   

5.
阿勒泰地区天然河谷林柳尖胸沫蝉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有效防治该虫害,阿勒泰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和阿勒泰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通过对柳尖胸沫蝉生活习性的观察和研究,结合多年防治试验,提出了综合防治柳尖胸沫蝉的最佳时间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吸水树脂,探索一种能兼顾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茶树害虫沫蝉绿色防控方法。[方法]将土壤晒干过筛,并与木屑、吸水树脂科学混配,制成“聚丙烯酸钠+细土壤+木屑”的混合药粉。针对沫蝉为害特点研究药粉在茶树中使用技术,并进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混合药粉能破坏沫蝉的生存环境,达到高效防治的目的。[结论] 该混合药剂对沫蝉防效好,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符合茶树病虫防控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7.
郭社峰  郭党 《北京农业》2008,(12):33-34
稻沫蝉属同翅目沫蝉科。在豫西地区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秋粮特别是玉米生产的重要害虫。针对稻沫蝉的发生规律,总结研究出其为害特点、生长的形态特征、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稻沫蝉属同翅目沫蝉科。在豫西地区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秋粮特别是玉米生产的重要害虫。针对稻沫蝉的发生规律,总结研究出其为害特点、生长的形态特征、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分支分类学的特征分析方法,对歧脊沫蝉属Jembrana Distant的外部形态学、雄性外生殖器结构以及生物学方面的资料加以分析比较。歧脊沫蝉属持有许多一般尖胸沫蝉科Aphrophoridae的科级特征(共同祖征),依此反映其进化历史,决定其分类隶属,说明其与所有的尖胸沫蝉科沫蝉类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该属与同科的尖胸沫蝉属Aphrophora Germar表现有许多共同离征,证明它们是自一个共同的原始尖胸沫蝉科沫蝉类祖先演化而来的单系类群。而与尖胸沫蝉属相比较,歧脊沫蝉属具有许多更特化的离征及个别较原始的祖征,这种相对原始和相对特化的特征的镶嵌分布,暗示它们是一对属级的姐妹群。  相似文献   

10.
稻赤斑黑沫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赤斑黑沫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羊建湘,唐解生(湖南省邵阳市郊区农业局422001)(湖南省邵阳市农业局422000)稻赤斑黑沫蝉CallitettixversicolorFabriciusl989年在邵阳市郊区崇山乡短陂村发现危害水稻,现已成为邵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