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职业倦怠感又称过度疲劳综合征,是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所出现的躯体、情感、认知的综合衰竭状态。是一种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极度的心身疲惫和情感耗竭的综合征。工作应激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唐代葡萄酒产地考——从吐鲁番文书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鲁番出土文书》为我们认识葡萄酒物质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揭示出晋唐时期葡萄酒在古代吐鲁番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到唐代,以西州(今吐鲁番地区)为代表的西域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十分普遍,而在内地,葡萄种植分布有了较大扩展的同时,葡萄酒的酿造产地也明显增加。其中陇右地区、河东地区是唐代葡萄酒生产的两大区域,而西域、沙州、凉州、并州、两京(长安、洛阳)地区、江宁是唐代葡萄酒重要产地。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唐宋两代以诗词著称,而边塞诗词无疑是唐宋诗词的典型特征。在汉魏六朝时代,边塞诗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直到唐代,边塞诗才进入发展的高峰时期,而宋代边塞诗词则起到了继承发扬的作用。唐宋边塞诗词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相同之处,对于边塞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它以特殊的题材反映了唐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这种极具边塞特色的表达为我们理解这一时期的诗歌有了更为广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在中西交通发展的视野下,中古时期西域食物的东传大概可分为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三个阶段。丝路初兴的汉代是西域食物的初传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西域的农林作物在北方推广种植,饮食结构与烹饪方法也受到内迁少数民族的影响,呈现出胡汉融合的特点。唐代海陆交通发达,品种繁多的西域食物不仅从陆路输入长安,也从海上传入广州,胡食的兴盛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胡风文化影响,饮食结构和烹饪方法呈现出南北融合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在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全过程中,病人承受着心理、情感及社会压力,从而在自我形象、心理等许多方面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1]。在各种疾病中,癌症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会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心理因素在癌症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因此有意识地应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心理干预是顺利完善治疗、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我们通过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的组织成功与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按照心理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恰当的组织教学,可以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而有序地进行。一、妙用沉默,保护自尊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湿认知理论关于人类情感的分类,探讨研究生在英语阅读中有效激活认知图式的问题。采用阅读测试与心理测试相结合的实证方法,研究硕士研究生的情感因素对英语阅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情感因素中的短期情感——情绪,与阅读质量有明显的相关性;而情感的另一组成部分——长期和稳定的感情,则对阅读质量无显著影响。因此,阅读者的情绪是激活其认知图式的关键。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所培养的策略与人的长期感情相关,而非短期的情绪。因此本研究提出,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加强短时应急的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9.
张文升 《河南农业》2014,(16):34-35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运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从幼儿师范学生的学习现状着手,探讨了情感教育在幼儿师范学校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260-261
Ellis的合理情绪疗法(RET理论)主要观点是帮助他人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当代大学生心理较不成熟,自我情绪调控和行为约束能力较弱,处于心理断乳的关键时期。面对各种人生课题,易造成情绪障碍。将RET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中有一定的必要性:既是大学生情绪现状的需要,又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将RET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中,要从认知教育、辩论方法、合理想象技术等三个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11.
从修辞方法运用的角度 ,探讨唐诗的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以大量唐诗的实例 ,论述了比喻、映衬、拟人、夸张、炼字、用典、互文、双关、借代等修辞方法的妙用 ,为探讨唐诗语言艺术的精髓 ,学习和鉴赏唐诗 ,提供一种新的视点、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在宋初诗坛模仿唐人风气盛行之时,从微观创作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意新语工"的诗学观点,他注重诗歌艺术的创新,在选材、立意和构思等方面讲究匠心独运,对唐诗权威表现出一种挑战姿态,并创作出许多超越唐诗并独具风格的诗歌。  相似文献   

13.
唐宋诗风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宋诗孰优孰劣?此论古已有之。从总体上说,唐诗独步千古,但宋诗亦是唐诗之后又一高峰,其地位和影响超过元、明、清诗。宋诗无论是作家还是作品数量之巨均远胜宋词。唐诗与宋诗相较,一是时代背景不同,各得其时,各擅其美。二是美学范畴不同:唐诗崇高,具阳刚之美;宋诗优美,蕴阴柔之美。三是艺术风格不同,唐诗雄浑,而宋诗婉丽。  相似文献   

14.
茶诗在唐代开始兴起,唐代茶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基本的生命情调和审美情趣,而随着时代精神的不同,茶诗的审美情趣也有一个从自然俭约到精新细繁、从超尘脱俗到近俗乐俗、从宁静淡泊到文化品闲、从以茶悟道到茶禅一味的渐变过程。唐代茶诗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生活之美、生命之乐,传达出中国文人清高、白适的人格气质,并昭示了古代文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哲学思想,对于民族精神的塑造、社会的谐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唐西域记》是一部关于西域史地的著作,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农业资料。本文以物产、土壤和气候为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为目,对此做了全面、系统地梳理,并简单考证了当时中亚、南亚以及西亚的整体农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牛僧孺是中晚唐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现存政论文、碑志文、寓言、诗歌、传奇等。政论文宣扬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结构缜密,富有思辨色彩;寓言注重事物的细致描摹和寓意的自然生发,庄谐兼有、寓意深刻;碑志文奇偶交错、古雅简练,但是,这些作品并未得到应有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牛僧孺的散文作品,综述他在党争活动之外的古文观点、散文创作活动,尤其与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密切关系,由此评价他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明朝前期是其边防政策建立和逐步完善的重要时期,本文主要阐述了永乐期间中原与西域诸城邦的贡赐、互市。既展示了这种特殊贸易在其双边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又突现其对中原北边防御政策的重要作用与影响,此外还涉及到明朝整体边防策略的内缩。事实上,西域之失,使中原的边防政策更加被动,从而加速了明代中央政权的覆灭。  相似文献   

18.
元和文学堪称唐代文学的第二个高峰。表现在诗歌领域, 其时形成了一股现实主义创作潮流, 涌现出讽谕诗派作家群。讽谕诗派作品的儒学指向主要体现在维护大一统政权、民本思想、深沉的忧患意识、贯彻儒家之“诗教”等层面。该诗派继承并发展了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开创了浅切平易诗风一派, 提高了古典诗歌之叙事艺术及促进文学大势由“化”向“俗化”嬗递, 在文学史上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徐松是晚清地学巨子,代表作是《西域水道记》。该书将西域地区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串联起来,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更可贵的是,该书是建立在作者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的著述,与乾嘉时期,只从事史料考据的研究迥然不同,而且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探险家对中国西部进行探险之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