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生产上提供最佳的西瓜(Citrullus lanatus)嫁接方案,提高经济效益。[方法]采用断根嫁接法对西瓜进行嫁接,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扦插深度对嫁接苗生根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在自然光和遮阴条件下,不同地温条件下扦插深度对根系生长有较大影响,扦插深度为5 cm时嫁接苗根系生长量较大,而在遮阴条件下扦插深度为1、3 cm时嫁接苗根系生长量较小;自然光下各处理的嫁接苗成活率均达94%以上,而在地温为30℃遮阴处理后嫁接苗成活率显著下降。[结论]扦插深度及遮阴处理影响了嫁接苗的生长及成活率。自然光下处理嫁接苗其生长势及成活率要显著优于遮阴处理,因此在生产中,在冬春季节,建议将嫁接苗置于自然光照下管理,环境温度在2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砧木西瓜嫁接苗在弱光胁迫下的生长及生理指标差异,为筛选耐弱光西瓜嫁接砧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4份葫芦(编号分别为H07、H08、H09和H10)和1份野生西瓜(编号为X02)为砧木,以黑公子西瓜为接穗,在正常光照(8000 1x)和两种弱光(4000和20001x)条件下,测定接穗自根嫁接苗(XZ)和砧木嫁接苗的接穗高度、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等生长、生理指标,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不同砧木嫁接苗的耐弱光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弱光处理后14 d,不同砧木西瓜嫁接苗的生长、生理指标表现不同,其中H07和H10嫁接苗生长较健壮,叶片POD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砧木嫁接苗和XZ(P<0.05,下同),叶片质膜氧化程度较低;X02的嫁接苗生长较弱,叶片POD活性低、MDA含量高.在4000 1x弱光条件下,不同砧木西瓜嫁接苗的耐弱光性排序为H 10>H07>H08>H09>X02;在2000 1x弱光条件下,不同砧木西瓜嫁接苗的耐弱光性排序为H07>H10>H09>H08>X02.[结论]不同砧木西瓜嫁接苗的耐弱光性差异明显,葫芦砧木嫁接苗的耐弱光性优于野生西瓜砧木,其中H10和H07因其嫁接苗的耐弱光性表现最佳,可作为西瓜耐弱光砧木或耐弱光瓜类砧木育种种质资源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西瓜嫁接苗接穗下胚轴徒长的相关原因,在3种夜温处理和嫁接后3种覆膜时间处理下研究西瓜嫁接苗下胚轴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夜温和嫁接后覆膜时间对西瓜嫁接苗徒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夜温的影响较大,较低的夜温有利于抑制西瓜嫁接苗徒长,在试验中夜温12℃、薄膜覆盖7 d抑制西瓜嫁接苗接穗下胚轴徒长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嫁接方法的西瓜嫁接苗断根后保存的环境温度、时间和湿度进行试验。结果发现,采用顶插接法进行嫁接的西瓜苗,断根后放置于可密封保湿的容器中,在4~20 ℃的环境条件下,6 d以内进行扦插均可以保持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嫁接方法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生产中几种常用的嫁接方法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断根嫁接法西瓜幼苗的生长表现最优。顶插斜插法、顶插横插法两种嫁接方式嫁接苗成活率最高。采用断根嫁接法的嫁接苗前期生长动态不如其它嫁接苗,但后生长旺盛。采用顶插横插法的嫁接苗在整个幼苗期的生长都比较平稳且生长量高于除断根嫁接法外的其它嫁接方法。断根嫁接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其它方法嫁接的嫁接苗。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砧木对皂荚嫁接的影响,选择不同粗度、不同高度、不同类型的砧木进行皂荚嫁接对比试验,从嫁接成活率及生长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嫁接成活率方面,砧木粗度在2~3cm时,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0%;砧木高度为15~25 cm,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92.22%;皂荚、野皂荚作为砧木时,嫁接成活率高于山皂荚;生长量方面,砧木越粗、高度越高,嫁接苗生长量越大,但砧木过低、过高或过粗嫁接成活率有一定下降趋势;皂荚作为砧木时,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7.
余永富  杨亚琴  潘成坤  谢镇国  余德会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23-11625,11737
[目的]研究石松人工栽培方法.[方法]进行遮阴措施与栽培密度双因素交叉的栽培试验,遮阴措施设置不遮阴、盖遮阴网2水平,栽培密度设15 cm×15 cm、20 cm×20 cm、30 cm×30 cm 3水平,测定栽培成活率及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1年生植株茎平均生长长度18.3 cm,第2年生长迅速,茎枝生长长度达186.2 ~205.3 cm;盖遮阴网和不遮阴2种栽培措施,前者明显提高栽培成活率和植株茎枝生长长度;15 cm×15 cm、20 cm×20 cm、30 cm×30 cm 3种栽培密度比较,第3者茎枝生长长度(205.3 cm)明显大于第1者茎枝生长长度(186.2 cm),第3者与第2者茎枝生长长度(201.6 cm)差异不明显.[结论]石松栽培需要适当遮阴,栽培2年可采收利用鲜切枝,栽培株行距为20 cm×20 cm的密度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土沉香扦插和嫁接技术。[方法]分别对5年生、15年生及30年生母树的插穗和接穗在早春与晚秋2个不同时间进行扦插和嫁接,研究不同浓度(1 000、1 500、2 500 mg/L)下不同生长调节剂(IAA、IBA、NAA、ABT)对不同成熟程度的穗条(嫩梢、中等梢及老熟梢)处理后,其插穗和接穗的成活率,同时研究大树嫁接的不同砧木株高(50、80、100 cm)条件下老熟梢嫁接的成活率,并对土沉香扦插和嫁接2种无性繁殖方式的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使用1 500 mg/L IBA处理穗条的成活率高于其他生长调节剂;老熟梢成活率高于嫩梢及中等梢;土沉香秋季扦插与嫁接的成活率高于春季;在大树嫁接中,当砧木株高100 cm时,插穗的成活率最高;土沉香穗条嫁接相比较扦插成活率更高。[结论]土沉香无性繁殖中采用嫁接方式,并选择老熟梢进行嫁接,在进行大树嫁接时,选择株高100 cm的砧木。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葡萄硬枝嫁接过程中促进嫁接成活率及新梢生长的措施.【方法】以‘5BB’和‘赤霞珠’一年生枝条为试材,采用接穗抹芽、CIPC处理、砧木及嫁接口ABT生根粉2号处理,清水为对照,通过德国产"Ω"嫁接机嫁接.对接穗萌芽率、嫁接口愈伤组织形成率、砧木生根率、嫁接成活率及新梢生长量进行测定分析,以探讨其对嫁接成活率及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接穗抹芽,促进嫁接口愈伤组织形成,嫁接成活率升高,新梢生长变化不明显;接穗CIPC处理,嫁接口愈伤组织形成率降低,从而影响嫁接苗成活,新梢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砧木及嫁接口ABT处理,嫁接口愈伤组织形成率升高,低浓度ABT促进嫁接苗成活,250mg/L成活率最高,达80%,新梢生长量最大;高浓度ABT处理成活率降低,新梢生长受到抑制.【结论】葡萄硬枝嫁接过程中接穗抹芽、嫁接口及砧木低浓度ABT 2号处理均能提高嫁接苗成活率;250mg/L ABT处理,嫁接苗成活率达80%,同时对嫁接苗生长促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丝瓜作砧木嫁接西瓜的形态学及抗涝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丝瓜作砧木、西瓜为接穗,用不同的育苗温度、嫁接方法及管理条件,对两瓜嫁接后的形态学及抗涝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5℃/15℃(日/夜)下育苗比35℃/25℃下育苗,表现茎杆矮壮,不易空心,较适于插接;接后管理,靠接苗在不遮光条件下比插接苗具有较高的成活率;生长期间插接接口牢固,且接口无处不定根发生,还可省去嫁接夹或伤口包扎工序;嫁接苗比自根西瓜苗明显耐涝;嫁接西瓜与自根西瓜在河溶性固形吻含  相似文献   

11.
微润灌毛管不同布设方式对新定植红枣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微润灌毛管6种布设方式对新定植红枣生长的影响规律,为低压微润灌工程设计、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取不同的毛管布设方式,针对新定植红枣进行微润灌应用研究,观测微润灌溉条件下的土壤含水量分布状况及新定植红枣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处理四(管距30 cm埋深30 cm)红枣幼苗成活率及根系生长幅度较优于其他处理,成活率达49.6;、根幅范围达50 cm.株高累计生长量达4.04 cm.综合评价其指标,最优的微润灌毛管布置方式为处理四.[结论]微润灌作为一种新的灌水技术,有其一定的技术优势,但在大田作物上推广应用,还需做大量的试验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油茶不同砧穗芽苗砧嫁接效果。[方法]以3种油茶不同砧穗组合嫁接苗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砧穗组合嫁接苗根系的各项指标(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投影面积、根系体积、根尖数等)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本砧嫁接苗在地下部分根系的各指标生长状况上相比采用不同种砧穗嫁接的苗木占有更显著的优势。白花油茶本砧嫁接苗的主根直径较大,为4.758 mm,其主根较为发达;怒江山茶本砧嫁接苗根系的细根较为发达,在根径级d≤0.5 mm中,从根系长度、根尖数、根系表面积、根系投影面积各方面都表现为最大,分别为:959.20 cm、1 602条、61.59 cm2、19.61 cm2。[结论]可培育白花油茶(接穗)怒江山茶(砧木)嫁接苗,为农民增收、提高生产效益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李益  陶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0):115-119
[目的]研究以扦插柳枝为主的土壤生物工程技术最佳施工方式。[方法]以旱柳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扦插直径、深度及角度施工方式下新生枝条及根系在不同时期的生长参数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采用扦插直径>1.5~3.0 cm,扦插深度为30 cm和扦插角度垂直于地面的施工方式时,植物整体生长情况较其他对照工况好,特别是生长至360 d,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差异显著(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不同扦插方式对植物生长参数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扦插深度、扦插直径、扦插角度。植物地上生物量、株高和根系生物量与扦插直径和扦插角度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其相关性大小排序依次为地上生物量、株高、根系生物量。而植物根系数量与不同扦插方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选择扦插直径为>1.5~3.0 cm旱柳枝条,扦插深度为30 cm,并垂直于地面进行扦插,植物生长情况最佳,且植物后期生长情况显著好于初期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瓠瓜砧木西瓜嫁接苗对西瓜枯萎病的抗性表现及生长、生理指标差异,确立评价抗病性关键指标,为筛选砧用瓠瓜及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选用6份不同类型的瓠瓜(H04、H05、H07、H10、H0405和H1004)为砧木嫁接西瓜栽培品种,以西瓜栽培品种自根嫁接苗为对照,采用苗期人工接种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2号生理小种鉴定瓠瓜砧木嫁接苗的抗病性,测定嫁接苗的株高、茎粗、最大叶片叶面积、叶绿素含量(SPAD值)及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生长、生理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瓠瓜砧木嫁接苗对枯萎病的抗性.[结果]不同瓠瓜砧木嫁接西瓜苗对枯萎病的抗性表现不同,砧木H0405和H04的嫁接苗表现高抗,其最大叶片叶面积和叶绿素SPAD值最高,株高和茎粗增长较快,叶片POD活性显著高于自根嫁接苗(P<0.05,下同),MDA含量显著低于自根嫁接苗.以生长、生理指标的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不同类型瓠瓜砧木嫁接西瓜苗的抗病性,排序结果与按株高、最大叶片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的大小排序和以病情指数鉴定抗病性的结果基本相同.[结论]瓠瓜高代自交系H04可作为抗西瓜枯萎病的砧用瓠瓜育种资源,其杂种一代H0405可作为抗西瓜枯萎病的优良砧木.通过测定嫁接苗的株高、最大叶片叶面积和叶绿素SPAD值可快速评价嫁接苗对西瓜枯萎病的抗病性强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对月季扦插成活效果的影响,为月季规模化扦插育苗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速蘸法(2~3 s),以不同浓度的NAA、IBA及NAA和IBA等量混合液处理月季品种“卡罗拉”插穗,统计其成活率、平均生根条数、原叶保留率,比较其根系及植株生长情况,分析不同组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月季扦插成活的效应.[结果]不同浓度的NAA、IBA及等量NAA和IBA混合液对月季扦插效果影响不同,均以250 mg/L处理的成活率最高.当NAA浓度为250 mg/L时,月季扦插成活率达83.33%,根系发达,根短粗,植株生长最好;当IBA浓度为250 mg/L时,成活率为93.33%,植株长势最好,根系发达,根细而长,须根多;当等量NAA和IBA混合配制成250 mg/L时,月季扦插成活率均高于单独使用NAA、IBA的成活率,达95.33%,植株健壮,根系发达且须根多.[结论]使用适宜浓度的IBA和NAA处理月季插穗,有利于提高月季扦插成活率.在生产上,以浓度为250 mg/L的等量NAA和IBA混合液速蘸月季插穗2~3 s,可以明显提高月季扦插成活率,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嫁接育苗关键技术对瓠瓜嫁接效率和嫁接成活率的影响,本试验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中棒瓠瓜新品种浙蒲903为接穗,砧西316为砧木,设置不同砧穗播期、嫁接苗龄、嫁接方法、嫁接后愈合条件的试验组合进行浙蒲903嫁接育苗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砧木和接穗播期间隔5 d嫁接苗成活率最高,为96%,根系长势最好,接穗长适中、接穗粗壮;接穗子叶时嫁接成活率最高,为94%,植株矮壮、根系最发达;采用插接法嫁接的瓠瓜苗成活率最高,为96%,接穗长适中、接穗粗最大、根系最发达;温度相同时,LED光照条件下愈合的嫁接苗成活率明显高于黑暗条件下的,其中以温度20~26℃,湿度95%,LED补光的嫁接愈合条件最佳。本结果为瓠瓜嫁接技术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葡萄砧木对矢富罗莎嫁接苗根系形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品种的葡萄砧木上嫁接矢富罗莎,对1年生苗根系的根长、平均直径、不同直径范围内的根长、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叉点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砧木的矢富罗莎嫁接苗根系生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根系总长度以110R砧木最长,达6 842.8 cm,为对照(扦插苗)的372%;根系平均直径以巨峰和1202砧木较大,分别为1.734 4 mm和1.632 1 mm;110R和5BB砧木根系的表面积较大,达到2 603.8 cm2和2 056.6 cm2,而华佳8号和对照根系表面积较小;根系体积以110R、5BB和8B砧木的较大;根叉数、根尖条数和根尖点数以110R为砧木的植株显著高于其他砧木品种的组合,分别为对照的320.5%、359.8%和328.0%。几个不同砧木葡萄品种嫁接矢富罗莎后1年生苗根系的生长量以110R、5BB和8B较大,而华佳8号和对照较小。根系的生长量也影响地上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以野生欧洲李(Prunus domestics L.)嫁接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剪砧的长度、剪砧时间、抹芽次数3个处理试验,探讨不同砧木管理方式对野生欧洲李嫁接成活与生长的影响,为保护野生欧洲李资源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5种剪砧长度处理中,接芽以上2 cm处剪砧是较优的剪砧长度,嫁接苗的长度和茎粗最大;不剪砧的嫁接苗成活数少,长度和茎粗最小。在5种剪砧时间处理中,4月9日剪砧处理,接芽的萌芽率及嫁接苗长度、茎粗、叶数、成活率均最大。在5种抹芽次数处理中,抹芽4次的嫁接苗生长量最大,不抹芽的嫁接苗生长量最小,其生长量随着抹芽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剪砧2 cm是野生欧洲李嫁接苗较优的剪砧长度,4月5日剪砧对嫁接苗的生长量影响最大,抹芽次数越多,嫁接苗生长量越大,成活率和接芽萌芽率越高,抹芽次数达到4次后,生长量增长速率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9.
核桃子苗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四川省简阳地区,核桃子苗嫁接苗可以不经过室内愈合,直接移栽田间,这是核桃子苗嫁接技术的一次改进.不同时期嫁接试验表明,子苗嫁接的适宜时期为2月上旬,成活率70.2;2月上旬嫁接苗采用天膜、地膜双层膜保护比只覆天膜效果好;核桃子苗根系的形状对嫁接成活率、苗木生长量和根系的生长发育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同嫁接时期温度对核桃芽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核桃芽接成活率较低且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筛选适宜的芽接时期对提高核桃苗木的繁育成活率意义重大。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嫁接时期及芽接后7~10天内的平均温度对核桃嫁接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露地和设施条件下,随芽接时期的推迟,嫁接苗的成活率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设施条件下的平均温度高于露地条件,成活率也明显高于露地条件;新生枝的平均高度和基部平均粗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可得,大连地区核桃最适宜芽接的平均气温为23~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