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稻田泥鳅是一种生态型养殖方法,稻田中养殖泥鳅能够与水稻生长相互促进,既提高稻田利用价值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文章从稻田选择、田块整理、水稻种植、鳅苗放养、田间管理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稻田生态养殖泥鳅,为泥鳅养殖提供一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泥鳅是一种分布广、群体数量大的小型鱼类,属于底层温水性鱼,常见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水沟、稻田等浅水水域。泥鳅肉质细嫩,味道清爽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一定药用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几年不仅国内需求量猛增,而且在国际上韩日和欧美市场十分紧俏,因此普及提高泥鳅人工繁殖和无公害养殖技术,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泥鳅养殖,对实现农业增效、渔民增收、增加外汇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泥鳅的人工养殖贾治业泥鳅是一种小型淡水鱼,自古就是我国劳动人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其特点是肉质细嫩,鲜美可口,别具风味。营养价值也很高,每百克泥鳅含蛋白质18.8克,超过鲢、鳙、鳊等淡水鱼和一些海水鱼;它还富含钙、磷等微量元素。泥鳅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  相似文献   

4.
简要地介绍了泥鳅的育苗技术和饵料的选择,重点研究了池塘网围养殖、水泥池养殖、流水式网箱养殖、稻田养殖4种泥鳅的养殖方式,并探讨了各自的优缺点,以期为科学养殖泥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泥鳅的养殖技术辽宁省昌图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李晓坤泥鳅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除食用外,还有其特殊的药用功能。泥鳅体表粘液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解渴,利尿、消肿、通乳等功效。对于肝炎,痔疮,泻痢,皮肤疡痒,跌打损伤,消除老...  相似文献   

6.
泥鳅养殖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地介绍了泥鳅的育苗技术和饵料的选择,重点研究了池塘网围养殖、水泥池养殖、流水式网箱养殖、稻田养殖4种泥鳅的养殖方式,并探讨了各自的优缺点,以期为科学养殖泥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村养殖技术》编辑部:2007年,偶然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泥鳅的报道:报道里边称我省赣榆县的农民养泥鳅一亩收入能买一部轿车。于是对泥鳅的养殖很感兴趣,但不知道泥鳅的的消费群体大不大?  相似文献   

8.
一种是利用泥鳅、水葫芦和微生物的无动力养殖水质改良箱,是淡水养殖水体原位处理的一种简便装置。解决了水质改良装置能耗高的问题,并且对水体中氨氮、硝氮、亚硝氮、硫化氢、抗生素等物质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明锋 《饲料研究》1998,(12):29-31
1泥鳅的经济价值泥鳅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分布广、数量多的普生型小型食用鱼。泥鳅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8.4g、脂肪2.gg、灰分2.Zg、钙51mg、磷154mg、铁3mg、维生素B1、B2和烟酸等,还有多种药用功能。泥鳅不仅在国内畅销,在国际市场上需求量也很大,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品之一。但由于近年来农药及工业废水等污染了泥鳅的栖息场所,资源遭到破坏,泥鳅天然产量大为减少。因此,大力发展泥鳅人工养殖,具有广阔的前景,特别适合于目前农村家庭饲养,…  相似文献   

10.
正台湾泥鳅的肉质极为鲜美、细嫩,属于一种由台湾本土泥鳅与大陆泥鳅相互杂交而得的品种,也被称为大鳞副鳅,头较短、形状接近于圆筒形,目前广泛分布于黑龙江、四川、辽宁、台湾、浙江等地。相对普通泥鳅来看,台湾泥鳅的生长速度较快,只需3~4个月的时间就可养至成鱼,备受水产养殖户的青睐。台湾泥鳅池塘规模化养殖是指采用集中连片的方式来开展台湾泥鳅养殖生产,产量要高达每亩500kg以上,并可实现台湾泥鳅的"一条龙"式生产,包括:集中销售商  相似文献   

11.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因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现就泥鳅的池塘养殖、病害防治,以及捕捞、运输等技术要点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台湾泥鳅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病害少,近几年养殖热情高涨,但也出现了种苗退化、病害等影响,严重制约了台湾泥鳅的养殖发展,本文介绍目前台湾泥鳅的养殖现状,就管理对策以及病害防治方面对台湾泥鳅养殖管理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台湾泥鳅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泥鳅养殖管理、常见疫病防治关乎着泥鳅养殖户生活水平与泥鳅养殖效果,有着重要作用.但是,根据现阶段泥鳅养殖状态看,养殖户缺少科学养殖方法、对疫病防治不及时从而影响泥鳅养殖效果.鉴于此,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就泥鳅养殖日常管理鱼常见疫病防治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泥鳅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鱼类,深受人们的青睐,市场前景看好.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太严格,养殖投资少、见效快、经济价值较高.池塘、稻田、水沟和田头坑塘都能养殖,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现将其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捕捞养殖泥鳅的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身体圆滑,有喜欢钻入泥土中的习性,给捕捞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养殖泥鳅的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几种捕捞养殖泥鳅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笼捕泥鳅:用须笼或黄鳝笼捕均可。须笼是专门用来捕捞泥鳅的,与黄鳝笼相似,是用竹篾编成,长30厘米左右,直径约10厘米,一端为锥形的漏斗部,占全长的1/3,漏斗部的口径2~3厘米。须笼的里面用聚乙烯布做成同样形状的袋子,袋口穿有带子。鳝笼里边则无聚乙烯布。 笼捕在泥鳅入冬休眠以外的季节均可作业,但以水温在  相似文献   

16.
“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一句俗语道出两种美味。泥鳅由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历来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产品之一,素有“水中人参”的美称。近年来,由于泥鳅的食疗滋补作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引起市场需求大增,加上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生态环境破坏,人们用尽方法灭绝性捕捉,致使野生资源急骤减少,导致泥鳅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所以人工养殖泥鳅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可观的发展前景。在这里简单介绍泥鳅的三种养殖方法,供有意者参考选择,因地制宜实施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7.
泥鳅系淡水水域的温水性小杂鱼,生存水温15~30℃,最佳水温24~27℃。农家在庭院建池养殖泥鳅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简便易行的致富门路。  相似文献   

18.
杨草 《饲料研究》1995,(8):33-33
泥鳅的人工养殖目前水产养殖中不少名特小产品由过去天然生产进入了人工养殖,泥鳅被人们视为高蛋白、低脂肪类型的高档营养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据测定:每100克鳅肉含蛋白质18.4克,脂肪2.7克,灰分1.6克。同时,泥鳅还具有补中益气、壮阳利水等药...  相似文献   

19.
泥鳅人工养殖过程中易被忽视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内消费者对泥鳅的认可以及泥鳅对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出口拉动作用增强,泥鳅养殖在国内众多省市逐渐兴起,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在许多地区正成为特色产业,成为当地养殖户的致富主渠道.但由于泥鳅人工养殖时间不长,广大养殖户的经验也不足,大部分养殖户仍然依靠以往的养鱼技术养殖泥鳅,容易忽视泥鳅的习性,不清楚泥鳅养殖池塘水质管理,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好苗种和饲料等.针对以上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泥鳅养殖进行阐述,以增进养殖户对泥鳅养殖的了解,引起养殖户时这几个技术要点的重视,促进泥鳅养殖成功.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靠大面积养殖水产致富。在新疆伊犁河谷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下养殖泥鳅存在诸多问题,使泥鳅产量和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无法达到预期效益。作者总结了在伊犁河谷4年的成功养殖泥鳅实践,介绍了泥鳅高效养殖技术,主要包括场址及水域的选择、池塘建设、泥鳅的饲养管理及常见病的防治等,以期为泥鳅养殖生产者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