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Hg2 的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大于Cr6 。Cr6 对克氏原螯虾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35.48 mg/L、165.23 mg/L、117.51 mg/L、92.52 mg/L;Hg2 对克氏原螯虾24 h、48 h、72 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85 mg/L、0.65 mg/L、0.35 mg/L、0.08 mg/L。Cr6 、Hg2 对克氏原螯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9.25 mg/L、0.008 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92.5倍和16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强的耐Cr6 和Hg2 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Cr6+、Zn2+、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4年8月在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以养殖日龄40 d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作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415、0.357、0.264、0.209 mg/L;Zn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5.362、22.709、17.041和13.569 mg/L;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0.892、 27.498、 21.635和13.573 mg/L.凡纳滨对虾幼虾对Cr6+、Zn2+、Hg2+ 96 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136、0.136和0.0021mg/L.各重金属离子毒性大小依次为Hg2+>Zn2+≈Cr6+.Hg2+-Zn2+、Hg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96 h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96 h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低毒性强度的Zn2+对Cr6+具拮抗作用,低毒性强度的Cr6+则对Zn2+具加和作用,而当Zn2+与Cr6+毒性强度相当时表现为相互独立作用.并就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凡纳滨对虾幼虾对Hg2+、Zn2+、Cr6+的安全浓度以及重金属离子间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汞和铬对黄鳝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水族箱内进行汞和铬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急性毒性试验.Hg2 的48 h、96 h LC50分别为1.20、0.67 mg/L;Cr6 的48 h、96 h LC50分别为88.21、60.55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67 mg/L和6.055mg/L,汞的毒性远大于铬.  相似文献   

4.
Cr6+、Pb2+、Cd2+胁迫下条斑紫菜保护酶系统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Cr6+、Pb2+、Cd2+处理浓度对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总抗氧化力(TAC)等保护酶系统的效应作用.结果表明,SOD、POD、TAC活性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总体趋势;但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高.Cd2+处理浓度为0~10 mg/L、Cr6+浓度为0~20 mg/L、Pb2+浓度为0~30 mg/L时,SOD、POD、TAC应激性升高达最高值,之后迅速降低.相关指数分析显示,POD对cr6+、Pb2+、Cd2+较SOD敏感.TAC为衡量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状况的综合性指标,SOD、POD在抗氧化系统适应重金属胁迫中起主要作用.条斑紫菜对重金属污染有较强的耐受性,相比较而言,Cd2+的毒性最高,Pb2+次之,Cr6+最弱.POD、SOD、TAC可以作为条斑紫菜受环境重金属污染胁迫的生化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5.
Cd~(2+)和Cr~(6+)对马氏珠母贝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7个不同浓度梯度的镉和六价铬离子分别对马氏珠母贝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得出马氏珠母贝对Cd2+和Cr6+在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其中Cd2+为5.10mg/L和3.01mg/L,Cr6+为38.19mg/L和9.85mg/L;计算出Cd2+和Cr6+对马氏珠母贝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30mg/L和0.985mg/L。Cd2+属于马氏珠母贝的剧毒重金属而Cr6+属于中毒重金属。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Cu2+、Pb2+、Cd2+、Cr6+ 4种重金属对鳙胚胎发育及仔鱼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除0.5、1.0 mg/L的Cd2+可促进胚胎发育速率外,其余3种重金属均不同程度地减慢胚胎孵化速率;受精卵孵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初孵仔鱼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Cu2+、Pb2+、Cd2+、Cr6+对鳙仔鱼的毒性强度为Cu2+>Cd2+>Pb2+>Cr6+.根据试验数据求得4种重金属对鳙仔鱼的24、48、72、96 h的LC50值及安全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7.
“克虫王”对大口鲶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平均水温为 2 1℃的静水条件下 ,用C型和B2型“克虫王”鱼用杀虫剂对大口鲶 (平均全长 4 9cm)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C型“克虫王”对大口鲶的 2 4h、4 8h、72h、96h半致死浓度 (TLm)分别为 4 7mg/L、3 3mg/L、1 85mg/L和 1 2mg/L ,安全浓度为 0 12mg/L。B2 型“克虫王”对大口鲶的 2 4h、4 8h、72h、96h半致死浓度 (TLm)分别为 1 2 0mg/L、0 84mg/L、0 64mg/L和 0 58mg/L ,安全浓度为 0 0 58mg/L。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为20±1℃的静水条件下,用Pb^2+、Cr^6+、Zn^2+对鲫鱼苗进行联合毒性试验(离子浓度比1:1)。试验得出Ph^2+、Cr^6+联合对鲫表现出协同作用,其24、48、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6.95、35.42、21.62mg/L;2种安全浓度为6.05、2.16mg/L。Pb^2+、Zn^2+联合对鲫表现出拮抗作用,其24、48、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9.69、22.23、19.08mg/L;2种安全浓度为:3.74、1.91mg/L。Cr^6+、Zn^2+联合对鲫表现出协同作用,其24、48、96d、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3.86、11.40、9.99mg/L;2种安全浓度为:2.31、1.00mg/L。  相似文献   

9.
Cu2+和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Cu2+和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体重0 0142~0 0308 g)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Cu2+、Cd2+均会产生较强的毒性效应,其对Cu2+、Cd2+的耐受性随接触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Cu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 h、48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854 mg/L、10.595 mg/L;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 h、48 h、72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315 mg/L、1.371 mg/L和0.414 mg/L.Cu2+、Cd2+对其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375 mg/L、0.027 mg/L,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3.8倍和 5.5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较强耐受Cu2+和Cd2+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Cu2+和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体重0.0142~0.0308g)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Cu2+、Cd2+均会产生较强的毒性效应,其对Cu2+、Cd2+的耐受性随接触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Cu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h、48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854mg/L、10.595mg/L;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h、48h、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315mg/L、1.371mg/L和0.414mg/L。Cu2+、Cd2+对其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375mg/L、0.027mg/L,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3.8倍和5.5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较强耐受Cu2+和Cd2+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Pb2+(0.1、0.25、0.5、1.0、2.5、5.0 mg/L共6个浓度梯度)与Cd2+(0.2、0.4、0.8、1.0、2.5、5.0 mg/L共6个浓度梯度)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并分析了其在幼参体内的富集状况。研究表明,幼参死亡率随暴露时间和Pb2+、Cd2+浓度增加总体呈升高趋势,而附壁率则反之。暴露于两组低浓度Pb2+的幼参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组死亡率均随暴露时间和Pb2+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最高浓度组在72 h时死亡率已达100%,在24 h时其附壁率低至6.7%,与其他浓度组差异均显著(P0.01)。暴露于Cd2+的幼参在72 h后的死亡率比48 h内明显升高,96h时0.8 mg/L浓度组的幼参死亡率即达100%;暴露于Cd2+的幼参附壁率均较低。Pb2+和Cd2+对幼参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61、0.018 mg/L。随着水体中Pb2+和Cd2+浓度的增加,幼参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和累积速率均呈升高趋势,但富集系数呈波动性变化,幼参对Cd2+的富集系数和累积速率均高于Pb2+。结果表明,Cd2+对幼参的急性毒性作用强于Pb2+,且幼参对Cd2+的富集能力明显强于Pb2+。本研究将为阐明刺参在生态环境修复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刺参健康养殖与食用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鱼蚌混养生产中科学使用杀虫药物提供参考数据,采用静态急性毒性法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幼蚌进行毒理学试验。5种常见药物对三角帆蚌幼蚌48hLC50、96hLC50、安全浓度(SC),草甘膦为27.46、25.62、2.56mg/L;吡喹酮为0.4491、0.1516、0.0152mg/L;甲苯咪唑为48.47、23.12、2.31mg/L;苯扎溴铵为8.749、2.977、0.298mg/L;阿维菌素为0.0137、0.00444、0.00044mg/L。从急性毒性特征分析,5种药物对三角帆蚌幼蚌的毒性高低依次为:阿维菌素〉吡喹酮〉苯扎溴铵〉甲苯咪唑〉草甘膦。  相似文献   

13.
在(21.0±0.5)℃条件下,研究了Cu2+、Zn2+、Pb2+3种金属离子对七带石斑鱼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随着3种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受精卵的孵化速率和孵化率逐渐降低,畸形率逐渐增加。重金属引发胚胎发育发生各种畸形,如胚体增生异常而死亡、尾芽弯曲,仔鱼不能正常出膜而死亡,初孵仔鱼脊椎弯曲多呈L、S、V型或尾部未展开呈逗号状畸形。综合孵化速率、孵化率和畸形率等指标,可以看出,3种金属离子对胚胎发育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Zn2+Pb2+;2)初孵仔鱼的毒性试验周期为96 h,随着时间加长,仔鱼的存活率逐渐降低,且金属离子浓度越大,其下降幅度越大。此外,仔鱼出现脊椎S、V型弯曲等畸形也越来越多。通过计算各时间段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得出,3种金属离子对初孵仔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Pb2+Zn2+。本研究的一系列数据可以为新渔业水质标准的制定和水环境的监测提供理论参数,为七带石斑鱼等鱼类繁育养殖中的重金属监测与治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4种渔药对昆明裂腹鱼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方法研究了在水温(16.5±0.5)℃、pH(7.70±0.25)条件下,高锰酸钾、三氯异氰尿酸、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敌百虫4种常用渔药对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鱼苗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4种药物中三氯异氰尿酸的24 h、48 h、96 h半致死浓度最低,分别为1.586、1.423、1.173 mg/L,敌百虫的最高,为473、407、302 mg/L。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高锰酸钾0.536 mg/L,三氯异氰尿酸0.347 1 mg/L,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0.5 mg/L,敌百虫90.41 mg/L。结果表明:4种药物中,三氯异氰尿酸、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和敌百虫可在生产中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5.
初步研究了产自中美洲地区的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苗种对于温度、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光强等生态因子的适宜范围及耐受极限。结果显示:鳗苗适宜水温是20℃~28℃,临界上限和下限分别是38℃及0℃;鳗苗正常活动的溶氧临界值是1.0 mg L-1,半数窒息点为0.7 mg L-1;适宜pH为4~10,耐受的上下限分别为11和3;非离子态氨对鳗苗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4.54、4.08、4.08、2.62 mg L-1,安全浓度为0.26 mg L-1;亚硝酸盐对鳗苗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92.05、65.81、45.54、37.06 mg L-1,安全浓度为3.71 mg L-1;引起鳗苗不安的光强阈值是5.88 µE/m2/s。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敌百虫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96 h半静水式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在水温(23.5±2.0)℃,溶解氧>5 mg/L的条件下,分别检测在曝气自来水(pH为6.5)和池塘水(pH为8.5)中敌百虫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在曝气自来水中,敌百虫对奥尼罗非鱼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68、3.31、2.05、1.5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157 mg/L;在池塘水中,敌百虫对奥尼罗非鱼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35、0.29、0.17、0.13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13 mg/L。试验结果表明,在池塘水中敌百虫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毒性比在曝气自来水条件下强。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温度、pH、二硫苏糖醇(DTT)以及不同的金属离子和抑制剂对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鱼肉中内源性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鳙内源性TGase的最适温度在37~45℃之间,最适pH为6.5~7.5,适量的钙离子(Ca^2+)(0~2.2 mmol·L^-1)可以激发酶活性,低浓度(0~0.2mmol·L^-1)的DTT可以提高酶活性,但高浓度的钠离子(Na^+)和钾离子(K^+)会降低酶活性,镁离子(Mg^2+)、铜离子(Cu^2+)、锌离子(Zn^2+)、钡离子(Ba^2+)、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铅离子(Pb^2+)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也会抑制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任洪涛  林霖 《水产科学》2016,(6):644-648
在水温(20±1)℃下,采用静水测试法研究水体中不同质量浓度Cr6+(120.00、160.80、215.47、288.73、386.90mg/L,重铬酸钠配制)对体质量约10g草鱼脑和肝胰脏的组织结构及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重金属的毒性积累和毒性机制。试验结果表明,Cr6+对草鱼的24、48、96h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302.77、154.47、78.89mg/L,由(48hLC50×0.3)/(24h LC50/48hLC50)2和96hLC50×0.1计算出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2.068mg/L和7.489mg/L。中毒初期肝细胞轻微肥大,无序离散,细胞核相对缩小,胞浆轻微展出;随着时间的延长,肝胰脏异常的程度更加严重,甚至肝坏死,肝细胞明显肥大,无序性离散程度明显增大,细胞核明显缩小,肝细胞胞浆展出,细胞空化;脑细胞开始出现破裂,细胞液溢出,细胞核轻微聚集;随后脑细胞的异常程度更加严重,细胞破裂、细胞核聚集程度严重。随着Cr6+质量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草鱼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毒理学方法,在水温28.0~29.0℃下于0.5 m^3的圆形玻璃钢桶中,用氯化镉和氯化汞配成不同质量浓度的Cd^2+和Hg^2+试验溶液,研究Cd^2+和Hg^2+对体质量49.10~52.10 g波纹龙虾的毒性,用直线内插法求得Cd^2+和Hg^2+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及安全质量浓度。试验结果显示,Cd^2+对波纹龙虾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是2.5169、1.3378、1.0445、0.950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95 mg/L;Hg^2+对波纹龙虾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是0.0560、0.0333、0.0246、0.022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0227 mg/L。Hg^2+对波纹龙虾的毒性作用强于Cd^2+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溴氰菊酯对河蟹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换水式渔药毒性试验的方法,在水温20-23℃条件下,用敌杀死(每升含溴氰菊酯25 g),分别对3种不同规格的河蟹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成蟹、幼蟹、扣蟹48小时LC50值分别为2.19μg/L、1.01μg/L、0.67μg/L;96小时LC50值分别为0.65μg/L、0.42μg/L、0.31μg/L;安全浓度分别为0.15μg/L,0.19μg/L,0.46μ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