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排放成因,初步建立了海水鱼养殖中二氧化碳排放负荷和排放强度的测算方法;依据竹内俊郎法并综合考虑生物滤池处理效率,初步建立了海水鱼养殖的氮、磷排放负荷和排放强度以及排放总量的测算方法;依据海上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初步建立了氮、磷瞬时排放浓度的测算方法;利用浓度限值法测算了黄海冷水团区域氮、磷的环境容量。以大西洋鲑养殖数据为基础,测算了6种养殖模式的碳、氮、磷排放负荷和排放强度,并将测算的氮、磷年排放量、瞬时排放浓度的结果与黄海冷水团区域的环境容量进行比较分析,初步评估了养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网箱养殖模式的二氧化碳排放负荷和排放强度均显著低于其他模式,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氮排放负荷和排放强度均显著低于全流水养殖模式,而6种养殖模式之间,磷排放负荷和排放强度的差异不显著,磷排放是制约扩大养殖规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中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产量大幅增加,随着绿色养殖概念的提出和总量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已见成效。本研究分析了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产生与排放情况;总结了中国近年来为实现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在优化养殖布局、控制养殖环境污染、发展健康养殖和开展减排核算管理方面的工作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框架的思路,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控制重点,并对进一步做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微生物调控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排放水的水质状况,设置了3种放养密度(200、400、600尾/m~2),共9口养殖池,跟踪监测了对虾从苗期到养成期不同生长阶段排放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硫化物、总磷、COD、重金属等水质指标。结果表明,在3种放苗密度下,当对虾体长8 cm时,排放水的水质基本能达到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的二级标准;当对虾体长≥9 cm时,排放水中无机氮的含量均不符合一级、二级标准。在采用微生物调控的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条件下,放苗密度不超过600尾/m~2时,对虾生长前期养殖水质基本能达到排放要求,生长后期则需要采取一定的养殖废水处理措施,才能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4.
河流筑坝后水体环境发生巨大改变,水体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和排放模式随之发生变化。为了探究筑坝后河流水气界面温室气体排放情况,选取青海湟水支流火烧沟为研究区域,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实验法,对4个连续筑坝断面水气界面的3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一氧化二氮(N_2O)夏季排放通量进行监测,研究河流筑坝前后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筑坝对河流碳、氮等有机质形成滞留效应,筑坝区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显著高于未筑坝区,二者排放通量平均相差4.12倍。(2)时间尺度上,CO_2排放的最高值主要分布于8月;而CH_4排放的高峰值多分布于6月;N_2O排放高峰值多分布于7月。(3)空间分布上,CO_2排放通量无明显的规律,排放低值-1 554.19 mg/(m~2·h)和高值778.84 mg/(m~2·h)均出现在筑坝区;CH_4和N_2O排放低值均出现在未筑坝区,分别为360μg/(m~2·h)和34.72μg/(m~2·h),而高值均出现在筑坝区,分别为6 163.4μg/(m~2·h)和746.7μg/(m~2·h)。(4)不同筑坝段水体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因素不同,相关分析表明,火烧沟水体CO_2排放通量与电导率(Cond)(r=-0.914,P0.05)、pH(r=-0.907,P0.05)、总溶解固体(TDS)(r=-0.914,P0.05)、盐度(Sal)(r=-0.926,P0.05)以及气温(T)(r=-0.978,P0.01)呈显著负相关;CH_4排放通量与氧化还原电位(ORP)(r=-0.968,P0.01)、pH(r=0.979,P0.01)呈显著相关;N_2O排放通量与电导率(Cond)(r=0.903,P0.05)、总溶解固体(TDS)(r=0.904,P0.05)、气温(T)(r=0.970,P0.05)以及氧化还原电位(ORP)(r=0.929,P0.05)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日照建立了面积667m2的池塘生物复合利用模式净化养殖池塘。通过栽培大型藻类、底播贝类和刺参、混养中国对虾等建立新型生态化养殖模式。重点监测复合利用模式对养殖排放水的集中净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养殖排放水通过复合利用模式系统净化后氨氮降低29.62%、底质硫化物降低36.11%。菲律宾蛤仔、中国对虾、鼠尾藻、刺参等生长健康,生物学特征正常、无病害发生。净化养殖池塘对养殖排放水水质净化效果显著,经净化处理后的养殖排放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夏季池塘养殖河蟹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及综合增温潜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海  周刚  李旭光  周军 《水产学报》2013,37(3):417-424
为探讨夏季池塘养殖河蟹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及综合增温潜势,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池塘养殖河蟹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2 、CH4 、N2O)的排放进行原位测定。结果显示,夏季河蟹养殖池塘均表现为CO2 、CH4 和N2O的源,其中CH4夏季排放量达(42.62±9.55~95.09±10.89)g/m2,CO2排放量达(6.91±2.18~12.52±3.11)g/m2,N2O有微弱排放;夏季河蟹池塘保持一定的水生植物覆盖能显著减少CO2/ CH4的排放,较无水草种植区域,减少CO2排放 52.47g/m2,减少CH4排放 5.61 g/m2,对N2O排放无显著性影响;种植水生植物减缓综合温室效应的潜力是不种植水生植物的1.85倍,池塘养殖河蟹生态养殖温室气体减排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不同养殖品种在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的水质变化特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获取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接近总排水量水质指标平均浓度的适宜采样时段,对暗纹东方鲀、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进行养殖尾水水质监测,在16:30~次日7:30的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每3 h采集养殖尾水检测总固体悬浮物(TSS)、有机物(CODMn)、总氮(TN)、总磷(TP)指标。结果显示:不同养殖品种之间,排放养殖尾水的4项水质指标质量浓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综合评价养殖尾水水质状况:中华绒螯蟹最佳,暗纹东方鲀次之,罗氏沼虾较差。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暗纹东方鲀、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TSS和TP质量浓度在不同检测时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CODMn和TN质量浓度在不同检测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暗纹东方鲀养殖池塘的TSS实际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估算排放强度(P<0.05),暗纹东方鲀和罗氏沼虾养殖池塘的TP实际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估算排放强度(P<0.05),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4项水质指标的实际排放强度均低于估算排放强度(P...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夏季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河蟹)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及综合增温潜势,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池塘养殖河蟹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进行原位测定.结果显示,夏季河蟹养殖池塘均表现为CO2、CH4和N2O的源,其中CH4夏季排放量达(42.62±9.55~95.09±10.89) g/m2,CO2排放量达(6.91±2.18~12.52±3.11)g/m2,N2O有微弱排放;夏季河蟹池塘保持一定的水生植物覆盖能显著减少CO2/CH4的排放,较无水草种植区域,减少CO2排放52.47 g/m2,减少CH4排放5.61 g/m2,对N2O排放无显著性影响;种植水生植物减缓综合温室效应的潜力是不种植水生植物的1.85倍,池塘养殖河蟹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引起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温室气体排放成为近年来新兴研究热点之一。作为温室气体重要来源的淡水养殖池塘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文章对国内外现有的淡水池塘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着重介绍二氧化碳(CO_2)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和相关结果,重点探究影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因素,探讨目前研究的局限与改进方向。其中估算方法包括评估二氧化碳的碳足迹概念、ORNL法、IPCC排放因子法、评估氧化亚氮的排放系数法。结果显示,池塘排放量巨大,不可忽视。主要从水温、排水活动、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4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分析,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具有复杂性。最后,针对当前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现状与趋势,从排放结构的具体分析和估算方法的规范两个方向对淡水养殖池塘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于2004年3~10月在湖南省桃江县长竹冲的水稻田中进行了稻田养金鱼的试验。在稻田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金鱼,使之形成稻-金鱼共栖生态系统。结果表明:共栖系统甲烷排放通量日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排放高峰出现在下午14∶00~16∶00,夜晚0∶00~4∶00达到最低值;甲烷排放通量在禾苗返青期、分蘖期出现峰值,分别为15.79mg/(m2·h)、10.074mg/(m2·h)。稻金鱼共栖生态系统中的甲烷排放通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两者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稻田的甲烷排放通量与稻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总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6、0.9547、0.8205,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稻-金鱼共栖生态系统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改善是降低稻田甲烷排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