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习惯利用刺网或大型抄网轮捕池塘养殖的罗非鱼。虽然两者之捕捞效果均不错,但是,刺捕摘鱼相当麻烦费时,容易伤及其他养殖鱼类,而且渔获物不易暂养;抄捕则嫌网产不高,单位渔获物耗时多。为此,笔者把江河小型渔具——罾应用于池塘轮捕罗非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鱼虾混养轮捕轮放模式效益高第一次试验中,在0.7ha的土塘中每月放养3300尾雄性尼罗罗非鱼鱼种,每两个月放养一次罗氏沼虾后期幼体15000只。放养19周后,每月捕出尾重400g的罗非鱼730昨/h。日投饵量为sskg/ha鱼生长最快,但黎明前水体溶...  相似文献   

3.
刘伟光 《内陆水产》2005,30(9):18-19
10口鱼池,总面积10hm^2,在常规养鱼的基础上,放养150~300g,只的幼鳖120只/667m^2,轮捕轮放,年净产鳖25kg/667m^2,总净产鳖3750kg.纯收18万元,投产比1:1.5。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肖桥村渔场有养殖水面650亩,其中精养成鱼池450亩。近几年来,该场采取轮捕轮放的养殖方式,促进了成鱼增产和经济效益提高。1993年产成鱼36万kg,其中轮捕19.5万kg。由于常年轮捕,使花白鲢的均价达到3.0元/kg、优质鱼5.0元/kg。他们的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5.
池塘养鱼高产高效应具备“水、种、饵、氧、密、混、轮、防、管”等条件和技术。南阳市白桐干渠养殖带是我市高标准开发的连片精养池塘,经过多年的完善、发展,早已具备高产高效的条件和技术。其中轮捕轮放是白桐干渠精养池塘多年来获得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平均每亩水面养鱼净产量在1吨以上。现将池塘轮捕轮放要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总结了群众的先进经验,将池塘养鱼综合技术概括为“水、种、饵、密、混、轮、防、管”的八字精养法,其中“轮”即轮捕,就是“一次放足,分期扦捕,捕大留小”。轮捕(一年中分数批将达到食用规格的成体捕出)技术的应用,是水产养殖提高产量和效益的一条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一、苗种投放1.鱼苗放养前准备鱼苗放养前,池塘或水库清淤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或二氧化氯等全池泼洒清池消毒,数天后进水,进水用20目筛绢网过滤。2.鱼苗放养当水温升高并稳定在18℃以上时,即可投放雄性率95%以上的奥尼罗非鱼、吉富罗非鱼苗种。投放密度:越冬鱼种4尾/平方米~6尾/平方米(轮捕)、夏花鱼种5尾/平方米~7尾/平方米(轮捕),适量搭放鲢、鳙、鲤、鲫、淡水石斑等鱼种。放养鱼种应当是经有关质量检验机构检验、检疫机构检疫合格的鱼种。搭配的养殖品种可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有利于提高池塘自身净化能力,维持生态平衡和水质稳定,如混养  相似文献   

8.
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造低洼田 1 33hm2 养殖克氏原螯虾 ,合理种植水草 ,严把虾种放养关 ,加强水质管理 ,采取轮捕轮放技术 ,生产克氏原螯虾 5 10 4kg ,产值和利润均很显著。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是指鱼种“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捕大补小”。一、轮捕轮放的优点(1)有利于活鱼均匀上市,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轮捕轮放可改变以往市场淡水鱼“春缺、夏少、秋挤”的局面,做到四季有鱼,不仅满足社会需要,而且也提高了经济效益。(2)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数量,为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一般轮捕轮放上市鱼的收入可达到总收入的50%左右。(3)有利于鱼类生长在饲养前期,因鱼体小、活动空间大,年初多放一些鱼种,可充分利用水体。随着鱼体的长大,采用轮捕轮放方法,及时减少鱼的数量,…  相似文献   

10.
小水体(塘堰、小型水库和小型湖泊)养鱼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小水体水面约占淡水养殖水面的15%,产量约占淡水养殖的58%,平均亩产只有96斤。要想提高单产,在各种科学技术措施中,有一个重要措施是轮捕轮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