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有其自身的价值。根艺作为艺苑中一个新立门类,目前人们对它的价值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试在这个问题上作一些探讨,以此抛砖引玉。一、根艺的美学价值:根艺有其自身最重要的特性——自然美。这种自然美通过树根的纹理、疤结、孔洞、裂痕和颜色等表现出来,使人们从中探视到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得到自然美的享受。这便是根艺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根艺热”中有一种重自然美、轻工艺美的舆论。而对自然美又往往不从本质上去理解,只从树根的原形外貌去论美丑。这样就把人的思想搞乱了。什么根艺不是工艺品;根艺不同于根雕;在加工中只能用“减法”,不能用“加法”;反对拼接雕琢……。好象每一件好的根艺品都是天生的,无需加工,否则就是劣品、下品,或入另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崇尚自然的国度。基于这种认知进而形成了她独具特色的审美取向。盆景、根艺、赏石,都是从自然美的角度出发,以尽可能少的人为成分,抵达人类审美的极至。盆景、根艺、赏石美则美已,人们在由衷惊叹大自然神奇造化的同时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可惜了?一件盆景桩材有可能成为险峰之上的一道风景,一件根艺作品有可能是一棵活过百年的古木,一块玲珑剔透的  相似文献   

4.
判断一件根艺作品的艺术价值,最主要的是看其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美。凡是能再现自然美的作品,就有艺术价值,自然美再现得越充分,其艺术价值就越高。如果创作中,不能更多的保留和顺应根的自然,那么根艺也就没有它独特的生命和艺术魅力了。为此,根艺作者应像罗丹指出的那样,遵循“以自然为唯一神明”的宗旨,“永勿矫揉  相似文献   

5.
在根艺创作中,人们往往利用根材的自然美,因材施艺制作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根艺实用品,如根几座、根书架、根凳,根桌、根屏及根文房用品等,这些根艺实用品之所以很受人们的喜爱,其原因一是实用,二是有定的艺术欣赏价值。我爱根艺、盆景,也喜欢书画艺术,自然就备有文房四宝,把文房用品用根艺的形式表现出来,就  相似文献   

6.
树根材料在自然环境的长期生长过程中,或由于生长受阻,或由于火灼虫蚀,形成变化万千的色彩、纹理、线条和疤孔节瘤,具有一种独特的自然美态。根艺的创作,就是通过对根料的这些自然因素的发现、分析和综合运用,使之协调而统一地塑造艺术形象。 (一)色彩的运用色彩在根艺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除了黑色之外,几乎没有纯颜色的了,要是有,也只是由三原色  相似文献   

7.
屈指算来,叶青山搞根艺已近二十年了,可以说是河南根艺界的老人物。几个月前,他的近百件作品在南阳地区根艺研究中心的展厅里陈列,其中,特大根雕《伏牛奋起》(下图)、《东方古梦》(上图)首次与观众见面,倍受青睐。《伏牛奋起》长152厘米,宽56厘米,高74厘米,重125公斤,由一个原重300公斤的黄檀树根做成。作者从突出自然美、体现人工美的创作原则出发,施千年古根以新的生命。牛的头脸、鼻孔和眼睛以及双角都是自然生成;脖子  相似文献   

8.
毋容置疑,雕琢是根艺创作的主要技法之一。但雕琢是否应有个尺度标准?这是根艺界争执不下的老问题。笔者认为,根艺作品应把“根味、意味、(天)趣味”作为衡量雕琢尺度之标准。这里谈点管见,供研讨。众所周知,根的质感、纹理、色彩、凸瘤、凹洞等因素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根艺家们独具慧眼,巧妙地运用这类令人称奇入迷的形态创造出天趣盎然有意味而又有根味颇浓的艺术品来。在作品中,应使意味、根味、(天)趣味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意味:这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是作者凝注在作品中的情感。根的自然美不是艺术。只有把作者的情感熔铸到赋有自然美的根料中并能以感动人的形式出现,这才是真正的根艺。这也是根艺意味之所在。比如,观赏《龙的传人》、《祖国在我心中》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对中华民族的称颂,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这种情感不能用逻  相似文献   

9.
野趣是树根造型艺术根料的天然属性,野趣之美是根艺赖以表现自身特色的基础,它是根艺作品审美的主要标准。野趣美,是美学范畴的新成员,它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复合型的美,是属于客观自然基础之上的。它有自然美、优美、滑稽怪诞美等多种元素成份。但它没有自然美那样宽泛的表现场所与内涵,而是更多地表现于较小范围之内或事物之间,侧重于奇绝的外形,有较强的直观感觉。在根艺作品中,它更能  相似文献   

10.
我从85年起订阅《中国花卉盆景》、《花木盆景》。发现凡是有关根艺的文章都刊在《盆景专页》、《盆景篇》栏内。从一些文章中得知根艺作品还能参加盆景艺术展览。显然,根艺是被归为盆景类的。我认为盆景和根艺是概念不同、风格迥异的两种艺术。  相似文献   

11.
(八)雕由于塑造物象的特殊需要,有时可采用雕琢的手段,适当雕刻一些特定物象的特征,如耳、鼻、口、眼等器官,但这种雕琢不可用得过多,多了则有损根艺的自然美态。  相似文献   

12.
台州根艺     
根艺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台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清期间,作品就在民间广泛流传,为百姓所收藏或作为案头摆设。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出现了批量产品,畅销宁波、上海,远销南洋新加坡一带,颇受欢迎。这些作品容量大,构思巧,线条流畅,有着独特自然美和浪漫的抽象特征,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浙东地区传统的根艺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3.
成型在人雏形在天少事雕拼多留自然这十六字诀就是根艺创作的基本原则或规范,它也是根艺创作中带规律性的东西。它说明根艺创作成型既不完全是人工所为,也不完全是天工所致(即否定了“这一艺术完全是天然造成的”一说),而是天人默契,共同创作,二者缺一不可。天然根料只是为人们的根艺创作提供了各种艺术形象的雏形和天趣或自然美,同一块根料上可以蕴藏着一个或几个艺术雏形,这些“雏形”要靠有艺术慧眼和技术才能的人去  相似文献   

14.
我由种花转而喜欢盆景又爱上根艺,已涉猎有年。根艺这种艺术活动,对中老年来说,不但是文化艺术上的一种精神耕耘、而且可称行之有效的祛病之术。我个人曾患有肩周炎与慢性结肠炎,从春到冬常与药物为伍。自从迷上了根艺  相似文献   

15.
制作根艺应因材施艺,突出自然美,修饰与否,要看作品是否需要。如果这块根材不做任何修饰,已能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那又何必再作修饰呢? 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孤独。我的微型根艺《孤鸣》,表现的就是一只孤独的白鹤,正在仰天长鸣,好似在呼唤同伴,又好似在对天长叹,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之情。整幅作品不剪不裁,不拼不接,不修不雕,整个身体由两根一枝组成。身体是一块根瘤,光洁如同鹤的羽毛,尖尖的嘴  相似文献   

16.
我在《中国花卉盆景》1987年第一期上看到,今春将成立“中国树根造型艺术研究会”。我认为“造型”二字去掉比较好。树根艺术虽然是通过以形传神、神以形而存在的,但这个形是自然生成的,不是造出来的,越造就越假。根艺,主要是欣赏它的率真美、纯朴美、自然美。书法家傅青主先生曰:“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安排”。这些话虽说是对书法而言,我看用在根艺上也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17.
“根艺是一门发现艺术”,“根艺的创作手段就是发现”。这些精当的见地,早已成为根艺界的共识,并指导着人们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讨。正如对生活中的美的发现一样,对某一理论的认可,也有一个发现的过程。无数创作实践告诉我们,根艺创作中的发现,并非仅指  相似文献   

18.
根艺之奇,基于根料。根料之奇,在于天然根味。常言道:无味不成气。根味,即根在自然中生成的节、穴、瘤、疤、斑、须、色、纹以及扭曲盘结的线条。从根艺的本质特征讲,发现就是创造。这里所讲的发现,并非常人常眼的一般所视所见,发现必须在积累生活,  相似文献   

19.
根艺的创作过程,与其他各种门类艺术所不同的是它具有着发现、再现、表现的多层次的形象思维的过程。美在于人去发现,根艺就是“发现”的艺术。而善于发现的奥秘,在于艺术家具有一双“慧眼”。佛典中“慧”与“智”通言,“知世谛者”。现实中“慧眼”不是先天所生,而是后天所学。根艺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要求根艺家必须熟悉各种动物形态、人体结构,历史典故文学形象、神话传说,以至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等等所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每一门艺术都具有它自己的特点。根艺由于使用了不同于其他造型艺术的材料、工具和技法,产生了为其他造型艺术所不能代替的艺术特色。很少有人想到,大自然能在泥土里创造出美来。那些不引人注目的、被抛弃或烧掉的各种乔、灌木废根,和地面上的景物一样,同样具有自然美的形态,蕴藏着生命的内在活力。它一旦被艺术家发现,就会使其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人们通常说的树根或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