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内测定了久效磷、氧化乐果、抗蚜威、吡虫啉对异色瓢虫幼虫、蛹、成虫的触杀毒力.结果表明,与氧化乐果和久效磷相比,抗蚜威、吡虫啉对异色瓢虫不同虫态均有较强的选择性,是防治麦蚜和棉蚜、保护自然天敌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分别测定了阿克泰、赛丹和功夫3种杀虫剂对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anctata(Linnaceus)和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e(Goeze)的毒力;比较了药剂在两种瓢虫和棉蚜间的选择毒力比(STR),以及两种药剂之间选择性差异。结果表明:阿克泰对棉蚜的毒力较高,LC50为6.5426mg/L,阿克泰在十一星瓢虫和棉蚜之间、多异瓢虫和棉蚜之间的选择毒力比(STR)值分别是154.28和105.98,表现出显著的毒力选择性。而功夫STR值均较小(4.39~4.69),表明对两种瓢虫有较低的选择性。由此证明,阿克泰不仅对棉蚜毒力高,对两种天敌瓢虫杀伤力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叶法测定10种杀虫剂对海南省海口、三亚、儋州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10种药剂对海口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氟啶脲>多杀菌素>茚虫威>虫螨腈>阿维菌素>丁醚脲>虫酰肼>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三亚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多杀菌素>氟啶脲>茚虫威>虫螨腈>阿维菌素>虫酰肼>丁醚脲>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儋州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多杀菌素>茚虫威>氟啶脲>虫螨腈>阿维菌素>丁醚脲>虫酰肼>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3个地区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剂对麦蚜的防治作用及对麦田天敌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明确杀蚜药剂对麦蚜的防治效果、适宜的防治时期、对生态环境安全性和粮食作物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对4.5%氯氰菊酯、40%氧化乐果、40%毒死蜱、3%啶虫脒、10%吡虫啉等9种防治麦蚜的药剂进行了筛选,发现各药剂对麦蚜的防效较好,喷药后7 d防效均在90%以上.9种农药在喷施后的3 d内,对麦蚜的主要天敌蚜茧蜂和瓢虫影响较大,两种天敌数量锐减,但到7 d时各处理蚜茧蜂数量均有回升,其中不同剂型的吡虫啉、啶虫脒和鲁植顺克处理的蚜茧蜂数量同对照相差不大.由于瓢虫本身数量较少,而且喷药期内麦田瓢虫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因此,种群数量回升不明显.在5月3日、5月8日、5月13日用4.5%高效氯氰菊酯、40%氧化乐果、5%蚜螨虫净超微乳油、20%吡虫啉可湿性液剂四种药剂进行了不同时期防治麦蚜农药试验,表明在麦蚜发生初盛期喷施杀蚜剂可以有效防治麦蚜.各农药处理小麦收获晒干后的农药残留量均在国家安全标准之内.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麦蚜发生初盛期喷施吡虫啉或0.7%阿维.BTWP,可以减少喷药次数,提高作物产量,同时保护田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叶法测定海南省三亚、万宁和乐东地区槟榔上椰子坚蚜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以三亚地区椰子坚蚜作为敏感种群,只有乐东地区的椰子坚蚜对氟啶虫胺腈产生抗性(相对毒力指数为3.31)和万宁地区的椰子坚蚜对溴虫腈产生抗性(相对毒力指数为3.18),抗性倍数都不是很高,两地椰子坚蚜虫对其它药剂都处于敏感状态(相对毒力指数小于3),甚至乐东地区椰子坚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只有1.87倍。万宁地区的椰子坚蚜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趋势为:溴虫腈>吡虫啉>顺式氯氰菊酯>吡丙醚>氟啶虫胺腈;乐东地区的椰子坚蚜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趋势为:氟啶虫胺腈>顺式氯氰菊酯>吡丙醚>溴虫腈>吡虫啉。  相似文献   

6.
防治棉蚜药剂筛选及其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垦区近几年均为暧冬 ,棉蚜在室外大量产卵越冬 ,孵化率较高 ,春季蚜源基数较大。五、六月份雨次较多 ,降雨时间长 ,气温凉爽 ,变化平稳 ,有利于棉伏蚜发育。塔垦区多年实行综合治理 ,很少使用硬性农药化防 ,天敌种群稳定 ,数量较多 ,其中瓢虫类以七星、多异、龟纹、十一星为主 ;中华草蛉、斑腹食蚜蝇、蜘蛛数量也比较大 ,大部分棉田棉蚜处于天敌的控制之下 ,个别棉田出现卷叶、流油 ,造成植株顶心卷缩矮小 ,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2 0 0 3年有选择性地选用了几种新型农药进行了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 ,为今后棉蚜的药剂防治工作提供依据。1材料…  相似文献   

7.
气候对棉田瓢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疆地区棉蚜天敌种群动态和控制蚜害的研究中发现,棉蚜天敌的优势瓢虫类群主要有多异瓢虫、十一星瓢虫、十三星瓢虫、七星瓢虫、二星瓢虫、异色瓢虫。多异瓢虫为优势种,占瓢虫类群的70%~80%。为了明确多异瓢虫、七星瓢虫在棉田的种群发生特点,以便为有效地利用天敌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研究了棉花生长中后期气候因素对瓢虫的影响以及棉田蚜虫与天敌的种群变化。1研究方法试验于2000年6-9月在石河子市郊区棉田进行,采用随机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0株,调查棉田蚜虫和天敌(主要是多异瓢虫、七星瓢虫)种群的消长,记录瓢虫类各个虫态的数量,每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黑龙江省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模式推广面积的逐年增加,其害虫的防控技术已经成为制约该模式下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环节,为解决这一问题,特设立6种化学及生物杀虫剂(5%吡虫啉乳油2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3 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30%速克毙乳油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2 000倍液、2%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进行马铃薯瓢虫及蚜虫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及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的测定。经过对校正防效和虫口减退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与蚜虫施药7 d后的防效最高,分别达到84.94%和94.99%;其虫口减退率也最高,分别达到77.12%和92.04%。通过对LD50值比较6种药剂对马铃薯瓢虫的毒力,其中毒力最大的为3%啶虫脒乳油,LD50值为0.05。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幼虫的72 h LD50为21.22 mg/L。由此可见,3%啶虫脒乳油是防治马铃薯瓢虫及蚜虫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9.
杀虫剂对茶园3种常见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室内毒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和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是茶园常见的刺吸式口器害虫,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是其重要的防治措施。本研究测定了10类16种杀虫剂对3种害虫若虫的室内毒力,旨在筛选出高效药剂,为其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唑虫酰胺、甲维盐、茚虫威和虫螨腈对小贯小绿叶蝉的毒力最高,LC_(50)分别为0.23、0.52、0.94、5.24 mg·L~(-1);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和螺虫乙酯4种药剂对黑刺粉虱若虫的活性高,药后24 h的LC_(50)值分别为0.15、0.26、0.41、0.66 mg·L~(-1);除了呋虫胺和茚虫威,其他14种杀虫剂均对茶蚜若虫具有较高毒力,24 h的LC_(50)值均在10 mg·L~(-1)以下。本研究结果对根据害虫种类有针对性地选择药剂进行防治,促进茶园农药减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对人工饲料加豆蚜及纯豆蚜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能力进行评价,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圆盘方程,明确不同饲养方式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当N→∞时,每头豆蚜饲养的七星瓢虫成虫的后代1~4龄幼虫以及雄雌成虫在1 d内对茶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0.7692、94.3396、303.0303、588.2353、222.2222、500.0000头.当N→∞时,每头混合饲养的七星瓢虫成虫的后代1~4龄幼虫以及雄雌成虫在1d内对茶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9.6736、112.3596、277.7778、555.5556、120.4819、188.6793头.豆蚜饲养七星瓢虫和混合饲养七星瓢虫成虫两种方式饲养的七星瓢虫第1代各龄幼虫对茶蚜的捕食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n=6),混合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羽化的成虫对茶蚜的捕食量极显著低于豆蚜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羽化的成虫对茶蚜的捕食量(P<0.01,n=6).本研究表明,混合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茶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在七星瓢虫对茶蚜的防治应用中具有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11.
棉蚜是棉花生育后期的害虫 ,过去一般使用选择性的杀蚜虫剂 ,如抗蚜威或是较老的有机磷——乐果或氧乐果。最近几年 ,蚜虫发生早且导致棉花簇顶病。1 998/99年度在埃默拉尔德地区 ,蚜虫对抗蚜威和有机磷产生了抗性 ,只能用新的农药如汽巴—嘉基或高巧防治。但在 Darling棉区和新南威尔士州的北部未出现抗药性。 1 999/0 0年度在埃默拉尔德地区蚜虫对抗蚜威、氧乐果和多虫清的抗性再次发生 ,某些蚜虫对某一种农药产生抗性但对另一种没有抗性 ,某些蚜虫完全没有产生抗性 ,所有的蚜虫对汽巴—嘉基或高巧未产生抗药性 ,昆士兰州南部和新南威尔…  相似文献   

12.
2017年对北京市上庄镇等地的监测结果显示,禾谷缢管蚜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为0.95~14.64,对啶虫脒的抗性倍数为0.26~1.40,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倍数为0.36~3.67,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0.28~7.20,对抗蚜威的抗性倍数为0.91~2.92,对氧化乐果的抗性倍数为0.06~1.71。其中河北省沧州市、河北省涿州市的禾谷缢管蚜种群对吡虫啉分别产生14.64和10.23的抗性倍数,河南省许昌市的禾谷缢管蚜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7.20的抗性倍数,故应加强其抗药性治理。麦长管蚜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为0.05~7.41,对啶虫脒的抗性倍数为0.03~0.18,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倍数为0.98~3.34,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0.37~9.17,对抗蚜威的抗性倍数为0.20~20.05,对氧化乐果的抗性倍数为0.24~1.15。其中湖北省枣阳市的麦长管蚜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9.17的抗性倍数,河南省许昌市的麦长管蚜种群对抗蚜威产生20.05的抗性倍数,应加强抗药性治理,控制麦长管蚜的抗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浸梢法测定茶小绿叶蝉对8种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福建省不同地区茶小绿叶蝉对5种杀虫剂的药剂敏感性水平。结果表明,联苯菊酯、溴虫腈、三氟氯氰菊酯、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噻嗪酮、杀螟丹等药剂对小绿叶蝉均有较高的毒力,不同地区小绿叶蝉对药剂的抗性水平不同。福安茶场的小绿叶蝉种群对联苯菊酯、啶虫脒已经产生了高抗水平,抗性倍数分别达44.1和97.4倍,对吡虫啉达中抗水平,抗性倍数为11.8倍;北峰茶场的小绿叶蝉种群对杀螟丹的抗性水平为中抗,抗性倍数为16.4倍;武夷山茶场的小绿叶蝉种群对啶虫脒已经产生了高抗水平,抗性倍数为52.3倍。不同茶场的小绿叶蝉种群对溴虫腈表现敏感。  相似文献   

14.
茶蚜是山东茶区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而药剂防治虽可控制蚜害,但却杀伤大量天敌,污染环境,同时增加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调查观察,认为人工助迁瓢虫,是山东茶区茶蚜防治的上策,特另  相似文献   

15.
防治稻纵卷叶螟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筛选高毒农药替代药剂,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定了8类29种杀虫剂对广西南宁和江苏南京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这8类杀虫剂的毒力顺序为:抗生素类杀虫剂≥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噁二嗪类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氯类杀虫剂≥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两地区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触杀毒力最高,其LC50值介于0.2~0.8 mg/L;氟虫腈、茚虫威、呋喃虫酰肼、丁烯氟虫腈、虫酰肼、氟啶脲和氟铃脲的LC50值介于1.8~53 mg/L。推荐对稻纵卷叶螟毒力最高的10种新型杀虫剂(甲维盐、依维菌素、阿维菌素、氟虫腈、茚虫威、呋喃虫酰肼、丁烯氟虫腈、虫酰肼、氟啶脲、氟铃脲)和一些有机磷杀虫剂(喹硫磷、辛硫磷、丙溴磷、毒死蜱、哒嗪硫磷)作为高毒农药替代的候选药剂进行大田药效试验。此外,还讨论了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说明,应用治毒灵浸种,对黄瓜花叶病毒(CMV)在花生中种传有抑制作用;对由花生条纹病(PStV)引起的花生轻斑驳病防治效果达49.5%左右,NS-83、植病灵、抗蚜威、氧化乐果和甲胺磷防效较差。应用病毒A、病毒必克和植病灵Ⅱ号防治CMV引起的花生黄花叶病害效果分别为38.8%、28.7%和23.3%,经新复极差分析,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防治油菜萝卜蚜,科学合理使用药剂,研究不同种类杀虫剂对油菜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的毒力及作用机制,并调查2种杀虫剂拌种后在芥菜型油菜叶片的残留。结果表明,供试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萝卜蚜的毒力大于拟除虫菊酯类和烟碱类杀虫剂,12种杀虫剂中毒力最大的是灭多威和乐果,致死中浓度(LC50)为3.152 mg/L和3.452 mg/L,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高效氯氰菊酯毒力最大,LC50为10.741 mg/L,氰戊菊酯最小LC50为30.938 mg/L,噻虫嗪和吡虫啉对萝卜蚜的LC50为15.460 mg/L和30.385 mg/L。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萝卜蚜乙酰胆碱酯酶(AChE)有抑制作用,乐果抑制作用最强,抑制中浓度(I50)为1.97×10-5 mol/L,三唑磷毒力最小,I50为15.51×10-5 mol/L。抑制中时间(IT50)乐果最小为0.21 min,三唑磷最大IT50最大,为8.30 min。5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表现出对萝卜蚜腺苷三磷酸酶(ATPase)不同程度的抑制。当浓度为1×10-4 mol/L时,联苯菊酯对萝卜蚜Na+-K+-ATPase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31.65%,溴氰菊酯对Ca2+-Mg2+-ATPase抑制最强,抑制率为38.60%。5种菊酯类杀虫剂都会降低萝卜蚜线粒体膜的流动性从而进一步影响昆虫体内酶活性,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浓度效应关系,当浓度为1×10-4 mol/L时,高效氯氰菊酯对萝卜蚜线粒体膜流动性影响最大,偏振度P值为0.289;氰戊菊酯影响最小,偏振度P为0.263。毒死蜱和噻虫嗪分别拌种油菜种子后会存在一定的残留期并进一步降低蚜虫危害程度,油菜出苗1周时这两种杀虫剂在叶片含量都达到最高,之后随时间延长含量逐渐降低,到出苗第5周后在叶片中未检测到这两种药剂。合适剂量不同类型的农药对于抑制蚜虫活性,降低虫口密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证明:15%唑蚜威乳油对大豆安全不良影响。该药剂具有较强的内吸和双向传导的作用防治大豆蚜虫效果高,且药效持效期较长,是防治大豆蚜虫的一种较理想的药剂。667m^2用药量4g-5g为宜。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渍法测定6种杀虫剂对棉田龟纹瓢虫成虫的毒力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10%吡虫啉WP、4.5%高效氯氰菊酯EC、48%毒死蜱EC、35%硫丹EC、40%辛硫磷EC和1%甲维盐EC对龟纹瓢虫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38.08、47.13、158.67、646.54、3848.24和6.46mg·L-1,其毒力大小顺序为1%甲维盐EC10%吡虫啉WP4.5%高效氯氰菊酯EC48%毒死蜱EC35%硫丹EC40%辛硫磷EC;而在田间推荐浓度下,6种药剂对龟纹瓢虫成虫的相对安全系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40%辛硫磷EC4.5%高效氯氰菊酯EC10%吡虫啉WP35%硫丹EC1%甲维盐EC48%毒死蜱EC。因此,在棉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为了增殖和保护利用龟纹瓢虫等自然天敌,应选用高效低毒的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药剂,慎用毒死蜱和甲维盐,以减少对龟纹瓢虫成虫的毒性。  相似文献   

20.
六斑月瓢虫成虫对几种蚜虫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斑月瓢虫是华中、华南地区栖息于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一种重要的食蚜天敌.其成虫能捕食豆蚜、玉米蚜、桃蚜、高售指管蚜和桔二叉蚜等.当5种蚜虫同时存在时,其较喜食桃蚜.在一定的猎物密度范围内,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大,其捕食量逐渐增加,两者之间存着密切的相互性.单头成虫对豆蚜、玉米蚜、桃蚜、莴苣指管蚜和桔二叉蚜的日捕食量上限分别为127、141、256、111和233头.当猎物密度不变时,随着捕食者自身密度的增加,其个体日捕食量减小,因而六斑月瓢虫成虫各个体之间在捕食蚜虫的过程中存在相互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