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通市农业自动化发展十分快速,尤其是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南通市农业生产效率及农业经济水平。但是,从目前南通市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情况来看,普及度不够、农民对插秧机了解不足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南通市有关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南通市农业自动化的情况,制定更加完善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机制,以此提升南通市水稻种植现代化进程,并推动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赣州市农机部门在赣南脐橙生产区积极推广农机上山,帮助农民实行果业生产机械化,目前已在全市18个县的脐橙生产区设立了127个果园机械化示范基地,帮助脐橙种植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相似文献   

3.
<正>一、水稻插秧机的操作水稻插秧机型号较多,现以江苏东洋插秧机有限公司生产的东洋PF455S型插秧机为例说明。该机配套动力:E130G型汽油机;插秧行数:4行并列式;行距:30厘米;株距:15.7、13.7、12.2厘米三种;插秧能力:2~3亩/小时。1.操作方法1插秧机在使用前,应按说明书技术要求安装完好,并加足油料,调整好总离合器、各插秧臂取秧量、插秧深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抛秧机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机械,生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比人工插秧增产10%以上,现将水稻插秧机的有关知识介绍如下,供水稻种植大户参考选购。一、抛秧机的选择目前农机市场上比较成熟的抛秧机有2ZPY系列抛秧机,它是旋转锥盘式抛秧机,具有"速度快、工效高、抛秧均匀、质量好、成本低、效益高"的优点。2ZPY系列抛秧机有3种机型:①2ZPY-C型,为与现有机动插秧机底盘配套的机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下,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尤其是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机械插秧技术的运用,能够减缓农民劳作强度,使水稻增产,但是在乡下推广机械插秧时遇到了巨大困难,一是农民相信传统插秧技术,对机械插秧技术抱有怀疑态度;二是农民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学习能力比较低下,大大影响机械插秧的推广,导致无法进行机械化生产。论述了机械化插秧推广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东北三省水稻作业区现在使用较为普遍的插秧机有国产型和进口型两种,具体机型包括:1延吉9356和7358型、山东福尔沃6300B型、北大荒高速2ZK-630型、东洋PF-455步进式插秧;2日本高速插秧机久保田VP8和VP6型、洋马VP8和VP6型。一、进口高速插秧机优势(一)科技含量高进口高速插秧机都实现了机、电、液一体化设计,在插秧机械上,堪称世界领先,其先进性能是当前国产  相似文献   

7.
水稻机械插秧是一项系统工程,农工独自难以按时保质的完成大面积育秧、插秧任务。十六团扶持农工成立水稻机械插秧服务队,本着"服务专业化、经营公司化"的宗旨,由团农业科安排专人负责技术指导,农工自愿合资购买插秧机并负责育秧,圆满的完成了333.33 hm2的育秧、插秧任务,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个积极探索,对兵团三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插秧不同品种适宜播种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黄平县的重要粮食作物。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将不断攀升,而农村的土地留置将向流转化及轻型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集成相关的机插秧配套技术,有效帮助农民既不搁荒土地,又能保证提高水稻单产,有效解决粮食安全矛盾。2008年在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机技术推广总站的安排下,在自然交通条件较好的旧州大坝进行了水稻机插秧不同播种期试验。  相似文献   

9.
机插水稻适宜秧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适宜秧龄及秧龄弹性是机械化插秧技术研究的核心。本文阐述了适宜秧龄对机插水稻的重要性,概述了国内外机插水稻适宜秧龄的研究进展,并从种植制度、种植品种、育秧方式、农民意愿以及农艺与农机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机插水稻适宜秧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黄振才 《科学种养》2012,(11):58-59
福建省上杭县自2009年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秧以来,机插秧面积逐年扩大,到2012年上半年累计推广机插秧面积达1.5万亩。在示范推广过程中曾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普及。笔者通过近4年的追踪调查,对推广水稻机插秧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提高种子发芽率、成秧率,增强秧苗素质,提高机插秧质量和群众的满意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在基于我国大力发展农业推广效率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该大力进行水稻种植生产技术的有效推广,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使农民实现增产增收。所以说,大力推广水稻种植生产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作为2018年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技术之一,具有省工、增产、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优势,充分了解和认识中国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及限制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推广方案及扶持政策,对深入推进中国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发展,助力水稻化肥减量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国外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推广的经验与启示、中国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推广基础以及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优势等三方面对我国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阐述,从区域生产条件差异、生产成本增加、配套技术不足等多方面对中国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的限制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机插秧不仅具有省工、省时、省力、省秧田等优势,而且十分有利于水稻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近年来,随着机插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水稻机插秧在东台地区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达两万多公顷,但是由于机插水稻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程度、集约化育秧等技术要求高,而种植者在培育机插壮秧关键技术的掌握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插水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和产量水平的提高。笔  相似文献   

14.
宾阳县处于广西第三大冲积平原,境内水田相对平坦,特别是新桥、宾州、武陵、中华、大桥、黎塘、古辣等几个镇基本上一马平川,从自然条件上特别适合发展连片机械化作业。广西九龙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宾阳县古辣镇建立500亩优质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通过试验示范,探索适合宾阳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育插秧、统防统治、收割、稻谷烘干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从而为进一步分析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节本增收效益奠定基础。本文主要从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稻谷烘干3个环节进行阐述,同时建议在进一步推广工厂化育秧、机插秧和烘干的同时,实行"项目+基地(示范区)"的模式,注重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推广,近年来政府实行了购农机补贴的惠民政策,使种粮大户在灌溉、翻耕、收割、除虫、运输等劳作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实现机械化插秧是种粮农民多年的梦想,通过镇农技站三年的宣传、推广、示范,带领种粮大户到现场参观,2007  相似文献   

16.
江苏稻作方式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农村留守劳动力不足、素质弱化、稻作比较效益较低等影响,江苏省直播稻等粗放型轻简栽培技术发展迅猛,使水稻单产取得重大突破的难度加大,给全省水稻生产安全带来较大隐患。从稻作方式应用实践看,直播稻省工节本,但生产风险大。机插秧作业效率和标准化生产程度高,在农机农艺配套条件下,能够高产稳产,是稻作发展的方向,应加强技术推广补贴,促进农机农艺配套,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化和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稳步推进稻作生产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发展机插秧是镇远县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也是未来水稻生产发展的必然方向。机插秧既能控制栽插密度和深度,又能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为加快机插秧的推广,探索适宜机插秧的品种,2008年在舞阳镇黄桑村雷家寨组雷志辉的田块进行水稻机插秧不同品种试验。  相似文献   

18.
工厂化育秧及机械插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实行工厂化集中育秧、机械插秧,是实现水稻生产用种良种化、育秧标准化、供秧商品化、插秧机械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是水稻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能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母本机插秧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速机械化在杂交水稻生产制种中的应用,引进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专用插秧机。以传统母本人工移栽为对照,分别进行了机插秧株行距为16cm×17.5cm和20cm×17.5cm的栽插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方面,机插秧母本的播始历期较手工移栽长3d;在产量方面,株距为20cm条件下的理论产量比株距为16cm的产量高0.34t/hm2,并且机插秧母本两种栽插规格下的田块产量均比手工移栽母本田块的产量高。这不仅说明了株行距在机插秧母本中占有重要作用,又表明此次机插秧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摘要:水稻实行工厂化集中育秧、机械插秧,是实现水稻生产用种良种化、育秧标准化、供秧商品化、插秧机械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是水稻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能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