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豆荚的采摘收获是青毛豆生产的关键环节,急需提高其机械化程度。对比不同脱荚方式的青毛豆脱荚机的豆荚损失和豆荚损伤情况,探讨青毛豆的最佳脱荚方法,以期为促进青毛豆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5TD60型青大豆脱荚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设计了一种连续式青大豆脱荚机.该机通过互成一定角度的上、下脱荚辊的旋转拍捋作用,能够在一次脱荚作业过程中完成豆荚与茎杆的分离、杂质的清理工作.文中对各工序主要装置的设计进行了简述,并在武汉市蔡甸区青大豆丰产地对样机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实测的各项指标为生产率303kg/h,脱净率≥98%,破碎率≤3%,清洁度≥90%.结果表明,该机能够完成青大豆脱荚作业,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毛豆采摘收获机的发展现状,为提高毛豆采摘装置的采摘效率,减少采摘时的破荚损失、落荚损失和漏采损失,设计了一款双弹指毛豆采摘装置。分析了采摘装置的工作原理,对采摘装置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并利用ADAMS软件仿真模拟采摘时弹指的运动过程,得到弹指末端的位移和速度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其运动规律符合弹指采摘要求。制造试验装置进行试验,测得毛豆脱荚时植株摘净率≥98%,落荚率≤1%,破损率≤0.6%,含杂率≤1%。仿真与试验均表明:该装置具有较高的采摘效率,验证了装置的可行性,为今后毛豆采摘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青毛豆脱荚机械化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青毛豆产业的发展,亟需研制青毛豆脱荚装置。在机械采摘过程中摘荚装置对青毛豆的损伤率是一个重要指标。介绍青毛豆脱荚损伤的形式,分析影响脱荚损伤率的主要因素,以期为青毛豆脱荚装置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青毛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户对青毛豆生产机械化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目前,青毛豆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瓶颈主要是采摘环节,研制青毛豆收获机代替人工摘豆荚已成为青毛豆产业当务之急。介绍了国内外青毛豆产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卧式双滚筒花生摘果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生的生物学特性为基础,利用冲击韧度模型给出了卧式双滚筒式花生摘果装置设计中各主要参数(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摘果机可以完成新鲜、晾晒后花生果荚的摘取,而且摘果过程功耗少,可靠性高,摘净率好,破损少,为花生联合收获的开发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鲜食大豆摘荚环节因没有适用的机械成为鲜食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南通市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与海门市万科保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苏省农机技术推广站、江苏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海门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合作,创新发明了鲜食大豆联合收获机,能高效、高质完成鲜食大豆豆荚采摘、分选、入仓、秸秆还田等作业流程。一、鲜食大豆联合收获机的设计1.设计思路本联合收获机设计的思路如下:制定  相似文献   

8.
5TD60型青大豆脱荚机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连续式青大豆脱荚机的性能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机能够完成青大豆脱荚作业,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标准,实测的各项指标为生产率312 kg/h,脱净率≥98%,破碎率≤3%,清洁度≥90%。设备工作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对推动我国青大豆的机械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改进5MDZJ-380-1400型青毛豆脱荚机的设计,以人工脱荚为对照,开展脱荚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脱荚和机械脱荚都存在脱不净损失问题,二者的损伤率分别为10%和27.34%;机械脱荚的挤压损伤﹤撕裂损伤﹤折裂损伤﹤缝合线损伤﹤向轴损伤。  相似文献   

10.
1当前影响辽宁省发展玉米收获的制约因素 1.1玉米收获机械制造质量不过关、机具性能差、作业效果不佳.玉米收获机仍处在技术生长期,本身还存在不少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籽粒破损率、损失率和果穗损失率较高,清洁率较低;作业功能只能进行摘穗集箱和秸秆还田作业,有些机型虽有剥皮机构,但剥皮效果不好,存在剥皮不净,分离不清和损伤果穗现象;许多机型的摘穗、割台、秸秆还田及升运等机构存在制造质量问题,导致作业故障率高,堵塞现象和零件脱落卡死现象严重;对倒伏后玉米,多数机型无法进行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