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浅析研发单位内部管理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研发单位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源头和第一责任人,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必要性,论述了我国法规赋予研发单位的监管职责和发达国家研发单位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做法,并提出了加强研发单位内部管理的对策,如加强分级分类的经常性培训、建立健全转基因生物内部安全管理规范等。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中美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管理架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策略等方面,探讨了我国转基因技术发展新时期需要改善改进的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提出了我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可借鉴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转基因安全管理一、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能保障安全吗?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严谨,可以确保安全。我国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且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管理规程,涵盖了转基因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许可以及产品强制标识等环节。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制定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  相似文献   

4.
<正>11.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能保障安全吗?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严谨,可以确保安全。我国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且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管理规程,涵盖了转基因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许可以及产品强制标识等各环节。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制定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4个配套规章,国家质检总局施行了《进出境转  相似文献   

5.
食用安全评价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前重要的评价内容,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评价,农业部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并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颁布的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评价指南,制定了我国的<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评价内容涵盖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组织颁布的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评价指南里的所有内容.  相似文献   

6.
农业转基因实验室生物风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农业转基因实验室生物安全研究的现状以及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我国农业转基因实验室生物安全研究的现状以及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北农业》2010,(12):5-5
<正> 7 转基因生物安全有保障我国是世界上较早研究和应用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国家之一。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活动进行全过程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9.
美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面临挑战。美国是转基因生物管理体系最完备的国家之一,通过系统分析美国转基因生物的组织管理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和风险分析体系,介绍了美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措施:①完善法规体系;②健全技术指南;③完善安全评审制度;④加快监督检查体系建设;⑤建立科普宣传平台。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并指出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属地化管理容易忽视的两个问题,即地方区试品种转基因成分检测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知识科学普及,针对问题提出了统一规定区试品种转基因成分检测参数、加大转基因生物安全知识普及力度并扩大普及范围等措施建议,以期为加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属地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夏玉米在5展叶期大量使用苗后除草剂烟嘧磺隆和硝磺草酮的药害及其对夏玉米产量等性状的影响,以及加施解毒剂解草酯与二氯丙烯胺对2种除草剂药害的解毒效应。结果表明:单施4%烟嘧磺隆油悬剂1 500 mL/hm2,7~8展叶期直观受害苗占35.4%,成株期株高、穗位高分别降低12.76 cm和7.97 cm,减产率6.81%;单施10%硝磺草酮悬浮剂1 500 mL/hm2,7~8展叶期直观受害苗占10.1%,成株期株高、穗位高分别增高9.17 cm和12.20 cm,减产率2.69%。在喷施除草剂时加施150 mL/hm2的解草酯或二氯丙烯胺,均不能缓解大量使用2种除草剂导致的药害,反而使受害苗率略有增加,产量进一步降低。施用硝磺草酮及二氯丙烯胺均降低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3.
段书平 《现代农业科技》2013,(2):280-281,285
以姜油树脂为原料,研究其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油脂中添加一定量的姜油树脂后,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得到了提高,但随着添加量的增大,体系过氧化值减小的幅度减少,添加量在100-150 mg/kg较为适宜。姜油树脂稳定性较好,在100℃,太阳光照射、酸性条件下呈现良好的稳定性,并可长期常温存储,但其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量和移栽时间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翟琨  向东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97-3098,318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旱地黄壤烤烟适宜的氮肥用量和移栽时间。结果表明,不同的氮肥用量和移栽时间对烤烟的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具有显著影响。施纯氮低于150 kg/hm2时,烤烟产值和上等烟的比例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纯氮量超过150 kg/hm2,其产值和上等烟叶的比例反而下降;以施纯氮150 kg/hm2的效果最好。适时提前移栽利于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性状的形成,4月20日左右移栽烤烟产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5.
Pigeons peck more frequently on the left key of two keys when food is presented more frequently during the stimulus that reinforces pecks on that key than during the stimulus that reinforces pecks on the right key. This preference can be annulled and reversed by punishing each peck on the left key during the stimulus that reinforces pecks on the left key.  相似文献   

16.
从遗传学、基因组学回顾与展望杂种优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在3 000年前人类就发现了杂种优势现象,但在农业生产上较大面积种植杂交种,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杂种优势已在多种作物上推广,为解决人类的食品供给发挥了重大作用.回顾孟德尔遗传学的研究历史,从正向遗传学的方法所得结果,来研讨杂种优势利用的成效和机理.DNA分子结构的发现,使遗传学得到升华;基因组学又把遗传学带入崭新的领域,极大地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创新.从现有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基因组分析所获得的知识将成为理解杂种优势的重要基础.同时,分析了杂种优势的研究方向和突破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毛竹经营中,一般认为,大小年经营竹林要比花年经营竹林的经济效益低,所以提倡采取措施将大小年竹林培育成花年竹林。但笔者经多年的竹林经营管理与调查发现,在同等经营管理措施和水平下,大小年竹林年平均收益并不比花年竹林低多少,并且花年竹林需要多投入近1倍的人工成本和其他物资成本,所以其实际经济收益反而低于大小年竹林,并且大小年竹林在管理中存在多方面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种植方式对高产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密度和不同种植方式下对3个玉米品种的穗部性状及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穴三株种植方式有利于玉米穗部性状发育和产量提高。登海601综合表现优良。以穴三株方式种植登海601,产量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达21031.47kg/hm2。  相似文献   

19.
从茄子砧木的筛选与利用、嫁接技术、嫁接栽培效果等方面,综述了茄子嫁接栽培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候选新药VPK是哈药集团技术中心自主研发治疗脑卒中的一类新药。VPK以长春西汀为母核,经水解、缩合、环化、成盐反应制备而成,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X-射线粉末衍生,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经PDE1活性研究显示,VPK和长春西汀均对PDE1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17.40和1.97μmol·L~(-1),VPK在脑卒中治疗领域疗效较好,采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测定候选药物VPK吸收及外排转运特性,结果表明,VPK在顶端到基底端(A-B)及基底端到顶端(B-A)方向均表现高渗透,该供试化合物是外排转运体底物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