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阐明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的结构并推进其功能研究,采用Full RACE PCR法从鸭淋巴细胞cDNA文库中克隆了鸭MHCⅠ轻链(Anpl-β2m)cDNA,GenBank登陆号为AB246408。随后,采用pMAL-p2X/E.coliTB1原核表达系对Anpl-β2m成熟肽基因进行了可溶性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命名为MBP-β2m。融合蛋白经过Amylose树脂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 blot分析和蛋白酶切割后,用圆二色谱测定了其二级结构,并同源模建了Anpl-β2m蛋白的三级结构(3D)。cDNA克隆结果显示Anpl-β2m cDNA长792bp,包含18bp 5'端和414bp 3'端非翻译区。其ORF为119个氨基酸(aa),包含20aa信号肽和99aa成熟肽。成熟肽序列的第25位和80位为半胱氨酸(C),第80位半胱氨酸附近的“YTCRVDH”序列与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的特征基序“YxCxVxH”相符。氨基酸序列与鸡、鱼、蛙、人和鼠等的β2m基因比较,同源性30.3%~65.9%之间。圆二色谱测定结果显示Anpl-β2m蛋白呈典型的β折叠结构,α螺旋、β折叠、转角和随机卷曲含量分别为0、50、23和26。同源模建显示Anpl-β2m蛋白三级结构(3D)与人和小鼠β2m3D结构类似,由7个β片层组成,不含α螺旋。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保真PCR技术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基因组中分离了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显示该片段包括长为1643bp的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5,端侧翼区的启动调控区和90bp的部分转录区序列。启动调控区包括一段长为108bp的β-actin基因上游调控序列、β-actin基因不翻译的第一个外显子和第一个内含子。上游调控序列中含有与转录活性密切相关的作用元件:CAAT Box,TATA Box和CArG Box,分别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92,-29,-62处。将尼罗罗非鱼β-actin基因的启动调控区定向克隆到不含启动子的红色荧光表达载体pDsRed2-1中,构建了重组荧光表达载体。重组载体经EcoRⅠ线性化后,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其注射到唐鱼的受精卵中,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外源基因增强型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2)在唐鱼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荧光显微镜下以及普通解剖镜下均可观察到红色荧光,说明本实验分离到的罗非鱼β-actin基因启动子序列具有有效的驱动功能。该实验为下一步进行转自源基因尼罗罗非鱼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激素在鲽形目仔鱼的变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甲状腺激素的生物效应是由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hormone receptors,TRs)介导的。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TRβ基因的全长,并对其功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TRβ基因(GenBank登录号:No.KJ499433)cDNA全长为2 345 bp,开放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1 188 bp,编码396个氨基酸,5'-UTR和3'-UTR分别长454和703 bp。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TRβ氨基酸序列铰链区有一段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插入序列,推测这段序列可能为硬骨鱼类TRβ基因所特有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结果显示,TRβ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肝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因此推测TRβ基因在半滑舌鳎成鱼各组织中具有多样性的功能,而且其在肝脏的新陈代谢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半滑舌鳎仔鱼变态时,TRβ基因的表达量随变态开始而迅速增加,在变态高峰期到达最高。药物处理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变态和提前变态的仔鱼TRβ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随变态开始而迅速上调,而变态被抑制的仔鱼中TRβ基因的表达量则未出现显著变化,表明TRβ是调控半滑舌鳎仔鱼变态过程的重要基因,在半滑舌鳎生长发育早期阶段起较关键作用。本研究为深入解析半滑舌鳎变态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保真PCR技术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基因组中分离了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EF026001)。序列分析显示该片段包括长为1643bpβ-actin基因5'端侧翼区的启动调控区和90bp的部分转录区序列。启动调控区包括一段长为108bpβ-actin基因上游调控序列、β-actin基因不翻译的第1个外显子和第1个内含子。上游调控序列中含有与转录活性密切相关的作用元件:CAAT box,TATA box和CArG box,分别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92、-29和-62处。将尼罗罗非鱼β-actin基因的启动调控区定向克隆到不含启动子的红色荧光表达载体pDsRed2-1中,构建了重组荧光表达载体。重组载体经EcoRⅠ线性化后,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其注射到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的受精卵中,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外源基因增强型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2)在唐鱼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荧光显微镜下以及普通解剖镜下均可观察到红色荧光,说明本实验分离到的罗非鱼β-actin基因启动子序列具有有效的驱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不结球白菜β-1,3-葡聚糖酶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结球白菜(Brassicacampestrisssp.chinensis)抗病自交系雪克青为实验材料,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不结球白菜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全长1275bp,编码363个氨基酸,分子量40.66kD,等电点(pI)9.2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芜菁bg1基因具有96%的同源性,与拟南芥bg2基因具有61%的同源性,与其它植物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同源性为49% ̄57%。将该序列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AY836001。Southern杂交显示该基因在不结球白菜基因组中的拷贝数多于1个。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有低水平的组成型表达,在霜霉病菌(Peronosporaparasitica)诱导后24h其表达量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6.
T淋巴细胞分化抗原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CD3)分子表达于T细胞表面,并通过非共价键与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连接,参与T细胞活化.本研究采用反转录PCR(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从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肝脏中克隆了CD3γ/δ、CD3ε和CD3ζ基因全长.结果表明,CD3γ/δ全长cDNA为1 231 bp,包括99 bp的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s,UTR),583 bp的3'-UTR和549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共编码182个氨基酸;CD3ε全长cDNA为2 145 bp,包括186 bp的5'-UTR,1 434 bp的3'-UTR和525 bp的ORF,共编码174个氨基酸;CD3ζ全长1 281 bp,包括56 bp的5'-UTR,772 bp的3'-UTR和453 bp的ORF,共编码15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CD3γ/δ和CD3ε分子结构相似,均含有1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的胞外区、1个跨膜区和含1个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ITAM)的胞浆区,而CD3ζ含有1个仅由5个氨基酸组成的胞外区、1个跨膜区和含3个ITAM序列的胞浆区.分析DNA和cDNA序列发现,CD3γ/δ的ORF区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组成,CD3ε的ORF区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qRT-PCR结果表明,CD3γ/δ、CD3ε和CD3ζ在鳃、脾、头肾、肠中表达较高,在脂肪、肝、眼、脑等组织中表达较少.当腹腔注射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3 h后,脾组织的3种CD3分子均显著上调(P<0.05),在肠和头肾也有显著上调(P<0.05),表明细菌感染会增加CD3的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鱼类CD3在病原菌感染免疫中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是一类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超家族,在细胞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和组织损伤的修复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研究从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肝脏中克隆获得了TGF-β1和TGF-β3基因.推导的TGF-β1和TGF-β3氨基酸序列均含有多个N糖基化位点和一个TGF-β家族标签.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半滑舌鳎TG F-β1和TGF-β3分别与鱼类的TGF-β1和TGF-β3亲缘关系最为密切.qRT-PCR结果表明,半滑舌鳎TGF-β1和TGF-β3基因在健康鱼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二者在皮肤中表达量最高,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经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感染后,TGF-β1在肝脏、脾脏和肾脏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在感染48 h后的肝脏中表达量达到最大值,是对照组的3.17倍;TGF-β3在脾脏、肾脏和鳃中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在感染24 h后的鳃中表达量达到最大值,是对照组的4.71倍.以上结果提示,TG F-β1和TGF-β3可能在半滑舌鳎抵御细菌感染的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证明二者参与机体免疫调节提供了有力证据,为半滑舌鳎分子免疫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鸭MHC I 轻链 cDNA克隆及其蛋白的二级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I 结构并推进其功能研究,本文采用Full RACE PCR法从其淋巴细胞cDNA文库中克隆了鸭MHC I 轻链 (b2m) cDNA. 随后,在pMAL-p2X/E.coli TB1原核表达系中可溶性表达了其成熟肽蛋白基因,并进行了纯化、蛋白酶切和Western Blot鉴定. 最后,测定了融合蛋白和MBP单体的圆二色谱(CD)值. 鸭b2m cDNA长792 bp,包含18 bp 5’端和414bp 3’端非翻译区. 其ORF为119个氨基酸 (aa),包含20个aa信号肽和99 aa成熟肽。成熟肽序列的第25位和80位为半胱氨酸(C),第80位半胱氨酸附近序列为“YTCRVDH”,与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的特征基序 “F/YCXV/AXH”相符.氨基酸序列与鸡、鱼、蛙、人和鼠β2m比较,同源性在30.3%-65.9%之间. CD测定结果表明鸭b2m α螺旋、β折叠、转角、随机卷曲分别为0 aa、50 aa、23 aa 和26 aa,呈典型的β折叠。同源模建也显示鸭b2m 三级结构(3D)由7个β片层折叠而成,不含α螺旋,这与CD测定结果相符合,并与人和小鼠b2m 3D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9.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s,GPXs,EC1.11.19)是生物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克隆到胞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GPX1)cDNA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890bp(GenBank accession No.EU828796),包括完全开放阅读框(ORF)576bp、5'非编码区(5'-UTR)17bp和3'-UTR297bp。其ORF编码191个氨基酸残基,包含一个由"UGA"(通常为终止密码子)编码的硒代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e,Sec40)残基,并与另2个残基(Glu75和Trp153)构成酶活性中心。同时,草鱼GPX1cDNA的3'-UTR中具有保守的硒代半胱氨酸插入序列(selenocysteine insertion sequence,SECIS)元件。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较显示,草鱼GPX1cDNA的推测氨基酸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ACF39780)与斑马鱼GPX1(GenBank accession No.NP_001007282)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抗病相关SNP标记的筛选是抗病选育的基础与前提。为获得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抗性性状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phisms,SNPs)标记,本研究通过克隆测序或PCR产物直接测序法,从20个亲本家系的39尾尼罗罗非鱼的β干扰素启动子刺激物1(interferon-b promoter stimulator 1,IPS-1)基因的测序序列中筛选得到36个SNPs位点。通过snapshot分型法对子代中的链球菌敏感群体(susceptible group,SG)(82尾)和抗性群体(resistance group,RG)(84尾)进行分型,并利用Popgen32软件统计分析IPS-1基因各SNPs位点在两个群体的多态性和遗传参数,结果显示,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介于0.02~0.37,所检测SNPs位点呈现出低度或中度多态。通过SNP位点与链球菌抗性/敏感性状之间的关联分析,发现位点S8(T-3059C)与链球菌敏感性状显著相关(P0.05)。利用Haploview 4.2软件分析IPS-1基因中的36个SNPs位点所形成的单倍块和连锁不平衡情况,结果显示,36个位点可构成6个单倍块和22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块2中的单倍型H2-3(GTTG)和单倍块3中的H3-4(TTDGTTGAGCGCCA)、H3-2(CCDGTTGAGCGCCA)3个单倍型与尼罗罗非鱼链球菌敏感性状显著相关(P0.05),单倍块3中的单倍型H3-5(TCDGTTGAGCGCCA)则与尼罗罗非鱼链球菌抗性性状显著相关(P0.05)。上述结果表明,筛选到的尼罗罗非鱼IPS-1基因的1个SNPs位点和4个单倍型可作为抗链球菌病尼罗罗非鱼选育的候选分子标记。该研究可为抗链球菌病尼罗罗非鱼新品系的选育提供了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11.
Na+/K+-ATPase是水产动物体内渗透压调节的关键酶。本研究通过RT-PCR和RACE技术首次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克隆了Na+/K+-ATPaseα1基因(GenBank登录号:KC691291.1);该基因的全长cDNA为3 805 bp,包含306 bp的5'-UTR、3 11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 037个氨基酸)和388 bp的3'-UTR。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水生甲壳动物的同源性高达91.9%~98.5%,表明其在甲壳动物间有高度的保守性。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鳃中的表达量次之,肠和胃中的表达量较为接近,肌肉和心脏中的表达量最低;该基因在中华绒螯蟹的8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溞状幼体期(溞I~溞Ⅴ)的表达量均较低,大眼幼体期的表达量最高,而后表达量下降,仔蟹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幼蟹期(P0.05);通过对海水(盐度21)和淡水中饲养30 d的成蟹组织表达检测,海水环境中该基因在肌肉和肝胰腺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淡水环境(P0.05),而淡水环境中该基因在鳃中的表达水平却显著高于海水环境(P0.05),海水和淡水环境中该基因在性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肝胰腺和鳃是中华绒螯蟹Na+/K+-ATPaseα1基因的主要表达器官,Na+/K+-ATPaseα1对中华绒螯蟹渗透压调节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生产上的蟹苗培育和亲体保育的适宜盐度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前期的研究结果设计PCR引物,从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叶片基因组DNA和cDNA中克隆到了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定名为BoCHS2.BoCHS2的基因组DNA全长为1267bp,具一个长度为85bp的内含子,基因编码区全长为1182bp,编码393个氨基酸.基因序列已提交至...  相似文献   

13.
慢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slow skeletal muscle troponin I 1,ss TNI,TNNI1)基因主要定位于慢收缩骨骼肌肌纤维,在肌肉发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克隆高邮鸭(Anas platyrhynchos)TNNI1基因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以高邮鸭为实验材料,利用5′和3′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TNNI1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NNI1基因在70日龄高邮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和不同发育阶段肌肉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TNNI1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965 bp,包括56 bp的5′UTR,345 bp的3′UTR和564 bp的ORF,编码187个氨基酸(Gen Bank登录号:KY926794)。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与北京鸭、鹌鹑(Coturnix japonica)、鸡(Gallus gallus)和哺乳动物TNNI1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7.9%、97.9%、97.3%和87.7%。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高邮鸭与鹌鹑和鸡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哺乳动物亲缘关系较远。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TNNI1基因在本实验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腿肌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其次是心脏、肺、胸肌、腺胃、肾脏和十二指肠组织;而大脑、肝脏、脾脏和下丘脑中表达量最低。21胚龄胸肌TNNI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腿肌(P0.01),其他发育阶段均是腿肌表达量显著高于胸肌(P0.05)。高邮鸭TNNI1基因结构与组织表达特征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TNNI1基因在鸭肌肉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人SRY基因保守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对奥利亚罗非鱼(Orcocbromis aureus)和尼罗罗非鱼(O.nilotica)雌、雄个体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回收其中的600bp片段,分离克隆并双向测序。用DNAStar分析比较所得序列,表明克隆的600bp片段为SRY基因的同源序列。对两种罗非鱼雌、雄个体SRY同源序列进行多序列比较分析(CLUSTAL W分析),表明罗非鱼间SRY同源序列的相似性非常高,但仍存在性别间、种间差异。奥利亚罗非鱼雌、雄间序列相似性为99.5%,尼罗罗非鱼雌、雄间为99.5%,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种间则为98.7%,罗非鱼与人类SRY基因间只有7.1%,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罗非鱼SRY同源基因与性别决定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性。根据这些结果构建了罗非鱼系统分类树,表明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植物类黄酮化合物合成的第一关键酶。为了获得金龙胆草(Conyza blinii Lévl.)CHS基因,本研究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金龙胆草CHS基因的DNA和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TPCR检测该基因在花期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对应部位的相对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获得的CHS基因DNA全长2 098 bp,包括2个内含子;cDNA全长为1 692 bp,含有完整开放阅读框(1 197 bp),编码399个氨基酸,包含查尔酮合酶的标志性序列,命名为CbCHS(GenBank登录号:KJ155749)。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金龙胆草CbCHS基因与已报道的其它植物的CHS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相似性(最高为95%)。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在叶和茎的表达量最高,相对表达量分别达到87.03%和98.33%,表达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根中CbCHS基因表达量最少,相对表达量仅为9.43%,表达量与其余部位具有显著差异(P0.05)。花青素含量也以茎和叶中最高,根中微量,表明CbCHS基因与花青素的蓄积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首次克隆了金龙胆草CbCHS基因的全长DNA及cDNA序列,研究了其在花期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差异及与花青素的含量关系,为进一步研究CbCHS基因对金龙胆草黄酮含量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和稳定性,,与机体抗病性和免疫应答密切相关,是家禽抗病育种研究中的优选标记基因.本研究采用PCR-RFLP法,分析170只良凤青脚麻鸡(Gallus gallus)MHC B-Lβ(MHC classⅡ)基因第2外显子Hin1 Ⅰ位点的多态性及其对鸡部分免疫性状(淋巴细胞活性,新城疫(ND)抗体浓度,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2(IL-12)含量)的影响,探讨MHC B-LβⅡ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及其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HC B-LβⅡ基因第2外显子经Hin1 Ⅰ酶切后检测到A、B两种等位基因和AA、AB、BB 3种基因型,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53和0.447,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35、0.636和0.129;AA、AB基因型个体淋巴细胞活性、新城疫抗体浓度、IFN-γ和IL-4含量高于BB基因型;IL-12含量在3种基因型间无明显差异.推测MHC B-LβⅡ基因第2外显子Hin1 Ⅰ位点多态性对鸡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可作为鸡抗病力性状的一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7.
β-1,4内切葡聚糖酶是植物寄生线虫口针分泌的一类细胞壁降解酶,在植物线虫的侵染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甘薯茎线虫为材料,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了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cDNA全长,并将该基因命名为Dd-eng-1b (GenBank登录号为FJ430142)。此cDNA全长序列为1640bp,包括一个1443bp的完整ORF,编码一含481个氨基酸的蛋白,其理论分子量与等电点分别为50.89KD,pI为6.94。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含有糖基水解酶的保守结构域,属于纤维素酶第五家族成员,N端具有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C端含有细菌式样的纤维素结合域(CBDⅡ)。cDNA与基因组DNA重叠分析表明,此基因包含4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36bp、76bp、187bp和344bp,切割点符合5‘-GT...AG-3’的规律。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细菌 Bacillus.subtilis和Erwina carotovora 分泌的纤维素酶属于同一支。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一对特异性引物MHC 2b-snp-sf和MHC 2b-snp-sr,从广东省3个不同罗非鱼养殖地区(以下分别称高要群体,茂名群体,惠州群体)采集的137尾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GIFT strain)的个体基因组中扩增出长度为775-796 bp的片段。克隆后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775-796 bp的核苷酸序列中共检测出62个简约信息位点,49个单碱基突变位点。112个多态位点中,增添/缺失位点34个,转换位点44个,颠换位点33个,另外一个位点既出现转换(C/T)又出现颠换(A/T)。137尾个体的751个阳性克隆的测序结果分析表明,751条序列分属于4个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Orni-DAB*0101在3个群体中所占比例最高(85.2%)。等位基因的分布及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表明:高要、茂名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惠州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的分化指数(FST值)、平均基因流(Nm)、分子方差分析(AMOVA)和平均K2-P遗传距离均表明3个养殖群体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未发生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该研究结果提供了广东地区养殖尼罗罗非鱼MHCⅡB基因的部分遗传信息,为尼罗罗非鱼抗病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β-1,4内切葡聚糖酶是植物寄生线虫食道腺分泌的一类细胞壁降解酶,在植物线虫的侵染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为材料,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了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cDNA全长,并将该基因命名为Dd-eng-1b(GenBank登录号为FJ430142).此cDNA全长序列为1 640 bp,包括1个1 443 bp的完整ORF,编码1含481个氨基酸的蛋白,其理论分子量为50.89 kD,等电点pI为6.94.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含有糖基水解酶的保守结构域,属于纤维素酶第五家族成员,N端具有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C端含有细菌式样的纤维素结合域(CBD Ⅱ).cDNA与基因组DNA重叠分析表明,此基因包含4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36、76、187和344bp,切割点符合5'-GT……AG-3'的规律.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细菌Bacillus subtilis和Erwina carotovora分泌的纤维素酶属于同一支,推测该基因可能来源于细菌的水平基因转移.  相似文献   

20.
过氧化还原蛋白(Prxs)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为深入研究Prx基因在苦瓜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从苦瓜叶片均一化文库中获得McPrx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命名为McPrx(KJ722768.1),该cDNA序列全长1 068 bp,开放阅读框972 bp,编码324个氨基酸,属于ClassⅢ基因家族成员。采用基因组步移法分离获得McPrx基因5'上游1 237 bp的启动子调控序列,运用Plant CARE对其进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除含有CAAT-box、TATA-box等核心启动子元件,还具有激素、抗病与抗逆应答元件,表明McPrx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多种外界环境条件的调控。qRT-PCR分析表明,McPrx在根、茎、雌花等器官中的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在茎中表达量最大,在雌花中表达量最低,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器官表达特异性;低温胁迫1 h时,McPrx表达量显著上调,胁迫3 h时McPrx表达量达到最大,随后下降,说明McPrx响应了低温胁迫的应答。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cPrx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