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氟虫腈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氟虫腈是我国稻桑混栽地区水稻上普遍使用的杀虫剂。采用食下毒叶法、口器注入法与药 膜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氟虫腈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氟虫腈对2龄、3龄、4龄、5龄家蚕的摄入LC50值 (48 h,下同)分别为4.89、6.46、9.47、11.59 mg/L;对5龄家蚕的LD50值为1.38 μg/蚕;在25、30、35 ℃ 3个温度下,氟虫腈对2龄家蚕的LC50值分别为4.81、4.59、2.05 mg/L;桑叶浸药时间为1 s、10 s、1 min、10 min、1 h时,氟虫腈对3龄家蚕的LC50值分别为9.12、6.46、4.39、3.68、2.80 mg/L;家蚕在氟虫腈药膜上爬行1、10、30、60 min后, 对4龄家蚕的接触LC50值分别为2.82、2.35、2.05、1.57 μg/cm2。研究表明,胃毒是氟虫腈对家蚕的主要作用方式,氟虫腈在桑园附近水稻上使用对家蚕有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2.
吕铭潇  张骞 《江西植保》2012,(4):392-394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6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对家蚕96 h的LC50分别为0.002 0,0.089 1 mg/L,属剧毒级农药;烟碱的LC50为7.260 4 mg/L,属高毒级农药;苦参碱、狼毒素和苏云金杆菌LC50均大于200 mg/L,属低毒级农药。通过观察家蚕中毒症状,毒性较高的杀虫剂中毒症状较明显,得出结论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及烟碱不适合在桑园及周边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农药对家蚕的环境安全性,作者采用毒叶饲喂法在室内测定了91种农药对家蚕(Bombyx mori L.)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其毒性范围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有30种药剂的LC50<0.5mg/kg桑叶,属于剧毒级,包括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联苯菊酯、虫酰肼、三唑磷等;有15种药剂的LC50为0.5~20mg/kg桑叶,属于高毒级,如丁硫克百威、虫螨腈、杀铃脲、氟虫腈、噻嗪酮、高渗氯胺磷、敌百虫;19种药剂的LC50为20~200mg/kg桑叶,属于中等毒级;27种药剂的LC50>200mg/kg桑叶,属于低毒级。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生物农药对家蚕的环境安全性,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个微生物农药产品和3种植物源农药产品对家蚕2龄幼虫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有效成分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的4个微生物杀菌剂产品对家蚕的LC50(96h)值均2.00×103mg/L,属于低毒级;而对于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对家蚕为低毒,库斯塔克亚种对家蚕为高毒;对于植物源杀虫剂,狼毒素制剂为中等毒性,高于其原药的毒性,而藜芦碱为剧毒。  相似文献   

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测试甲氨基阿维茵素苯甲酸盐乳油对鹌鹑、蜜蜂、家蚕、鱼、蝌蚪5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该药剂对鹌鹑7d的LD50为115(a.i.)mg/kg,对蜜蜂48h的LC50为0.0864(a.i.)mg/L,对家蚕96h的LC50为0.006 22(a.i.)mg/L,对斑马鱼96h的LC50为0.113(a.i.)mg/L,对蝌蚪48h的LC50为0.264(a.i.)mg/L.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鹌鹑中毒,对蜜蜂剧毒,对家蚕剧毒,对鱼高毒,对蝌蚪高毒,对环境生物有较大风险,生产上使用该药剂时应注意环境生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27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测定了27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其毒性范围进行分级,评价了其对环境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有2种药剂的LC50 50 为0.1~10 mg/L,属于高毒级;7种药剂的LC50 为10~1 000 mg/L,属于中等毒级;10种药剂的LC50 >1 000 mg/L,属于低毒级。就农药对家蚕的毒性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双唑草腈对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以斜生栅藻为试验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OECD推荐的生长抑制法,研究了双唑草腈对斜生栅藻的急性毒性及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唑草腈对藻细胞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与药剂浓度呈正相关性。当暴露时间为24、48和72h时,以生物量为指标,双唑草腈对斜生栅藻的EyC_(50)值分别为2.07×10~(-2)mg a. i./L、1.50×10~(-2)mg a. i./L和1.38×10~(-2)mg a. i./L;以生长率为指标,双唑草腈对斜生栅藻的ErC_(50)值分别为2.60×10~(-2)mg a. i./L、2.45×10~(-2)mg a. i./L和2.41×10~(-2)mg a. i./L,双唑草腈对斜生栅藻表现为高毒。同时,双唑草腈对斜生栅藻光合色素的影响因光合色素种类而异。随着双唑草腈浓度的升高,藻细胞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其比值C_a/C_b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双唑草腈与叶绿素a、叶绿素b之间均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双唑草腈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72h-IC_(50)值分别为1.68×10~(-2)mg a. i./L和2.33×10~(-2)mg a. i./L,而对藻细胞中类胡萝卜素的影响较小。结果表明,双唑草腈对斜生栅藻的生长影响较大,且对叶绿素a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p 0.05)。  相似文献   

8.
一些常用农药对斑马鱼的毒性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半静态法在室内测定了一些常用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农药对鱼类的毒性等级划分,评价了这些农药对鱼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有1种药剂的96h LC50<0.1mg/L,属于剧毒级;6种药剂的96h C50为0.1~1.0 mgCL,属于高毒级;8种药剂的96h C50为1.0~10 mg,L,属于中毒级;6种药剂的96h LC50>10 mg/L,属于低毒级.  相似文献   

9.
7种农药对斜纹夜蛾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对斜纹夜蛾防效较好的农药,采用点滴法和浸叶法测定了甲维盐等7种农药对斜纹夜蛾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点滴法处理后48h甲维盐的LD50为1.82μg/g,虫螨腈的LD50为2.50μg/g,高效氯氰菊酯的LD50为15.10μg/g;浸叶法处理后48h甲维盐的LC50为0.239 1mg/L,溴虫腈的LC50为0.823 2mg/L,高效氯氰菊酯的LC50为77.338 3mg/L.由此可见.甲维盐和虫螨腈对斜纹夜蛾的毒力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防治冬枣绿盲蝽的药剂,采用浸叶法及喷雾相结合的方法,对吡虫啉、啶虫脒2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对绿盲蝽的室内活性基本相当,LC_(50)分别为8.52、9.84 mg/L,对照药剂氟氯氰菊酯活性最差。田间试验剂量下,各药剂对绿盲蝽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0.0~93.3mg a.i./kg)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50.0~80.0mg a.i./kg)防效相近,且防治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20%吡虫啉微乳剂80.0 mg a.i./kg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2.4 mg a.i./kg防效间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阿维菌素及其几种混配制剂对家蚕的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阿维菌素、阿维·螺螨酯悬浮剂、阿维·虫螨腈水乳剂、阿维·吡蚜酮悬浮剂、阿维·炔螨特水乳剂、阿维·吡虫啉微乳剂、阿维·噻螨酮微乳剂共7种农药制剂对家蚕2龄幼虫的毒性,并对家蚕中毒症状进行了观察记录。试验结果表明:将7种农药制剂分别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药液浸渍桑叶饲喂家蚕48 h后,各制剂对家蚕的LC_(50)值均小于0.1 mg/L,均属剧毒级农药,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各制剂引起的家蚕中毒表现出多种特征症状,如吐液、体褐、体僵直、摆头、侧卧、身体扭曲呈"C"形等。因此,阿维菌素及其各混配制剂不适合在桑园及其附近农田使用,同时也验证了阿维菌素与各种低毒农药混配后依然对非靶标生物不安全。  相似文献   

12.
4种常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急性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250g/L嘧菌酯悬浮剂、5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1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22.5%啶氧菌酯悬浮剂4种常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鸟、蜜蜂、家蚕、鱼、藻、溞和蚯蚓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蜜蜂的LD50(48 h)值均>100μg a.i./蜂,急性毒性均为低毒,对鸟类的LC50(48 h...  相似文献   

13.
乙虫腈作为氟虫腈的替代药剂已在我国登记并推广使用,但其对环境有益生物的毒性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分别采用点滴法、食下毒叶法和滤纸法测定了乙虫腈外消旋体及两个对映单体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家蚕Bombyx mori和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乙虫腈外消旋体及其S-(+)-乙虫腈和R-(-)-乙虫腈单体对意大利蜜蜂的48 h-LD50值分别为0.0187、0.0181和0.0188 μg/bee,对家蚕的96 h-LC50值分别为66.9、63.7和70.3 mg/L,对蚯蚓的48 h-LR50值分别为511、488和547 μg/cm2。研究表明,乙虫腈对意大利蜜蜂具有高风险性,对家蚕为中等毒性,对蚯蚓毒性较低,田间施用时应防止药剂漂移至周围桑园对桑叶造成污染,并应避免在作物花期施药。此外,由于乙虫腈对供试3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对映体选择性差异,故无法通过对映单体的应用来降低其对蜜蜂、家蚕和蚯蚓的毒性及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三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制剂对环境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方法,以赤子爱胜蚓、非洲爪蟾、斜生栅藻、大型溞、斑马鱼,意大利蜜蜂以及家蚕为受试生物,测定了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200g/L溴氰虫酰胺悬浮剂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环境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3种药剂对赤子爱胜蚓、非洲爪蟾、斜生栅藻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均为低毒,但对大型溞的48 h-EC_(50)值分别为1.51×10~(-2)、2.58×10~(-3)、7.63×10~(-2)mg/L,对家蚕的96h-LC_(50)值分别为6.11×10~(-2)、0.12和0.30 mg/L,均为剧毒;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意大利蜜蜂为低毒,但溴氰虫酰胺对其的48h经口LC_(50)值和接触LD_(50)值分别为2.90 mg/L和3.71×10~(-2)μg/bee,均为高毒。研究表明,虽然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多数非靶标生物毒性较低,但在水体环境和桑蚕区以及作物开花期仍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5.
4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和中毒症状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4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观察了4种农药处理2龄家蚕后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除虫菊素5%乳油、吡虫啉2.5%可湿性粉剂和氯胺磷20%乳油的LC50值均在0.1~10mg/L之间,对家蚕属高毒级,有极高风险性:杀菌剂苯醚.丙环唑300g/L乳油的LC50值为5.60×10^2mg/L,对家蚕属低毒级,风险性相对较低。观察了中毒症状,3种杀虫剂引起家蚕中毒症状较突出,易于辨别,杀菌剂引起的家蚕中毒症状较轻微。桑园及附近用药时需特别注意避免喷施3种杀虫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啶虫脒及其复配剂共8个农药制剂对家蚕2龄幼虫的毒性,结果表明:8种农药不同梯度浓度的药液浸渍桑叶饲喂家蚕后,各药剂对家蚕的LC50值均<0.5mg/L,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甲维盐、虫螨腈对甜菜夜蛾的联合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甲维盐、虫螨腈混合后对甜菜夜蛾幼虫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甲维盐∶虫螨腈1∶10比例的共毒系数最高,为153.60,LC50值为0.69mg/L。  相似文献   

18.
40%毒死蜱乳油在桑园使用后对家蚕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及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40%毒死蜱乳油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桑园使用后在桑叶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桑叶中残留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计,40%毒死蜱乳油对家蚕的急性毒性LC50值为0.82 mg/kg(桑叶),对家蚕为高毒;以推荐剂量(1 500倍稀释液)和1.5倍剂量(1 000倍稀释液)在桑园使用后,1.5倍剂量下40%毒死 蜱乳油在桑叶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82~3.88 d,第22 d时其在桑叶中的残留量为0.01~0.28 mg/kg; 推荐剂量下第18 d时的最终残留量为低于LOD~0.20 mg/kg。当桑叶染毒剂量为0.56 mg/kg时,对家蚕不会产生急性毒性危害,桑叶染毒剂量小于0.20 mg/kg时,与空白对照相比,处理组家蚕眠蚕体重、死笼率、全茧重、茧层率不存在明显差异。为防止施用毒死蜱乳油对家蚕产生危害,建议该农药在桑园中使用次数为1次、 喷雾使用1 500倍稀释液时,安全间隔期至少应为18 d。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在桑园及周围农田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WG) 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 (SC) 对家蚕的影响,采用浸叶法对2龄起家蚕连续喂食染毒桑叶,测定了2种药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及生长发育毒性。急性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和250 g/L嘧菌酯SC对2龄起蚕的96 h-LC50值分别为353.58和498.66 mg/L。生长发育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最高剂量 (200 mg/L) 和最低剂量 (50 mg/L) 组对2~4龄家蚕的发育历期均有显著影响,但随着龄期增长其影响逐渐减弱;250 g/L嘧菌酯SC可使家蚕幼虫发育历期明显延长,发育严重不齐,其最高剂量组 (250 mg/L) 试虫死亡率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不同龄期试虫的发育历期及眠蚕体重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对个体生长发育水平影响明显,并出现了未结茧即化蛹的现象。虽然10%苯醚甲环唑WG和250 g/L嘧菌酯SC对家蚕均为低毒、低风险性,但其对家蚕的发育历期、眠蚕体重、繁殖力及其他主要经济学性状等指标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桑蚕养殖区在使用这2种杀菌剂时也应注意避免污染桑叶,以免给蚕业生产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新奥霉素 (xinaomycin)母药对5种非靶标生物——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羊角月芽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意大利工蜂Apis mellifera L.和家蚕Bombyx mori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新奥霉素母药对斑马鱼96 h-LC50值大于100 mg/L;对大型溞48 h-EC50值为1.48 mg/L;对羊角月芽藻72 h-EyC50值为8.74 mg/L,72 h-ErC50值为29.2 mg/L;对意大利工蜂急性经口96 h-LD50值为31.3 μg/蜂,急性接触96 h-LD50值为39.9 μg/蜂;对家蚕96 h-LC50值大于2.00×103 mg/L。研究表明,新奥霉素母药对斑马鱼、羊角月芽藻、蜜蜂、家蚕均为低毒,对大型溞是中等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