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鼠李糖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两歧双歧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4种乳酸菌,接在豆浆和牛奶不同比例组成的培养基中进行驯化。驯化后,分别测定了他们各自在豆浆中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在100%豆浆中不能稳定的传代,从第二代就开始生长缓慢,并且接种生长到菌体开始自溶的时间短;在豆浆含量为80%时,可以稳定的传代,生长良好;而两歧双歧杆菌可以适应100%豆浆,在其中可以稳定传代,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
胡博  教戈  梁金钟 《农业工程》2014,4(5):66-69
对分离到的鼠李糖乳杆菌L7-13菌株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菌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筛选用于发酵肉制品的合适乳酸菌菌种,进行了耐盐性试验、耐亚硝酸盐试验、蛋白质分解活性试验、脂肪分解活性试验、菌株的致死温度确定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三菌株完全符合肉制品发酵菌剂要求,而菌株间拮抗作用试验表明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两菌株可以作为发酵肉制品的混合菌剂。  相似文献   

4.
富含γ 氨基丁酸豆芽乳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发酵豆芽乳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以植物乳杆菌S-35为发酵剂,以发酵过程中γ-氨基丁酸质量浓度为试验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植物乳杆菌S-35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豆乳中γ-氨基丁酸质量浓度的影响,并建立了乳酸菌发酵模型。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豆芽乳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3.5%、发酵温度为34.5℃、发酵时间为27 h。在此条件下γ-氨基丁酸质量浓度为1.61 g/L,植物乳杆菌S-35活菌数可达1.60×10~9CFU/mL。在4℃下进行7 d的储藏试验,结果表明发酵豆芽乳在保质期内凝乳状态、发酵参数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分析了来源于传统乳制品的10株乳杆菌对猪小肠提取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对这些菌株的基本益生特性,包括对人工模拟胃肠液的耐受性及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性等进行了评价;最后,通过Caco-2细胞建立的Transwell模型分析了乳杆菌对人肠道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这10株乳杆菌对猪小肠提取的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乳杆菌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在菌株生长的对数期或稳定期达到高峰,随后出现下降的趋势;结合菌株的基本益生特性评价发现,有3株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乳杆菌能够耐受人工模拟的胃肠液,并具有较强的黏附肠上皮细胞HT-29的能力;由Transwell模型发现,乳杆菌能同时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研究表明,筛选出的3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L14和Z3-11以及植物乳杆菌NL42)均具有较高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较好的益生特性,可作为潜在的辅助降血糖的益生菌株。  相似文献   

6.
对4株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植物乳杆菌进行一系列试验,旨在建立筛选具有降血清胆固醇功能益生菌的体外模型。通过比较,得到1株植物乳杆菌LP1103,它在pH2.5~11.6范围内均可生长,能够耐受0.3%的胆盐,并能抑制常见致病菌。LP1103对HT-29细胞有良好的粘附性,可作为微生态制剂和酸奶发酵剂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7.
对4株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植物乳杆菌进行一系列试验,旨在建立筛选具有降血清胆固醇功能益生菌的体外模型.通过比较,得到1株植物乳杆菌LP1103,它在pH2.5~11.6范围内均可生长,能够耐受0.3%的胆盐,并能抑制常见致病菌.LP1103对HT-29细胞有良好的粘附性,可作为微生态制剂和酸奶发酵剂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8.
以葡萄籽粉为试验材料,以菊芋粉为对比材料,研究葡萄籽粉在牛乳中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研制抗氧化酸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牛乳中加入葡萄籽粉,凝乳时间有所缩短,葡萄籽粉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无抑制作用,3.0%葡萄籽粉添加量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苹果汁中结合态多酚变为游离态多酚,提高苹果汁的功能性多酚单体含量,利用嗜酸乳杆菌6005、植物乳杆菌21805和发酵乳杆菌21828混菌发酵复合苹果汁,分析苹果汁发酵过程中活菌数及理化成分变化,建立混菌生长和总酚酸变化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混合益生菌在复合苹果汁中生长良好,活菌数达到2.68×108CFU/mL,发酵过程中总糖含量下降,可滴定酸含量上升,总酚酸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绿原酸及没食子酸等功能性酚酸类多酚单体含量增加;建立了复合益生菌发酵苹果汁的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和总酚酸增加量变化动力学模型,模型理论值与试验值的平均误差小于10%,说明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混合益生菌发酵苹果汁中总酚酸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提取乳杆菌胞外蛋白并进行了优化,通过SDS-PAGE分析了该方法用于7株乳杆菌胞外蛋白的提取效果,同时对乳杆菌不同生长期胞外蛋白的分泌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MALDI-TOF/TOFMS鉴定了胞外蛋白,最后通过双向电泳(2-DE)分析了L.paracasei L14的胞外蛋白组。结果表明:采用终质量分数为6%的TCA提取乳杆菌胞外蛋白效果最好,并且具有通用性;从乳杆菌稳定期提取出种类较多的胞外蛋白,成功鉴定出L.paracasei SW2胞外蛋白中3个蛋白质;使用半合成培养基培养乳杆菌,可以提取出符合2-DE样品纯度要求的胞外蛋白,从L.paracasei L14胞外蛋白组2-DE图谱上检测到(130±10)个蛋白质点,约占L.paracasei预测分泌蛋白组的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