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对以火龙果果实品质为指标的高效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高效气相色谱技术对火龙果红肉、白肉和粉肉品种果肉中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及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龙果果肉中可溶性糖以葡萄糖为主,其次是果糖和蔗糖;有机酸以苹果酸为主,其次是柠檬酸,未检测到奎宁酸。所检测的3个品种中,柠檬酸、奎宁酸、总酸、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在粉肉火龙果中含量均最高,其次是白肉火龙果,含量最低的是红肉火龙果。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取了酸枣、枣和中间类型的7份种质,采用国标法测定分析了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完熟期果实中糖和有机酸的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不同种质类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枣、中间类型和酸枣;可滴定酸的含量在不同种质类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酸枣、中间类型和枣;果实不同发育期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都呈上升趋势。3个种质类型的果实中都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等3种糖组分和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琥珀酸、酒石酸和山楂酸等12种有机酸的组分。但不同种质类型间同一组分的含量差异显著。从酸枣到枣糖含量显著增加,蔗糖含量增幅最大,糖的组分由单糖积累型过渡到蔗糖积累型;总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主要由柠檬酸和苹果酸的降低而引起;从酸枣到枣种质的有机酸组分由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转变成苹果酸和奎宁酸为主。  相似文献   

3.
10个不同系统梨品种的可溶性糖与有机酸组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分属不同栽培系统的10个梨品种可溶性糖和有机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PLC法测定糖、酸各组分线性相关性良好,且重复性、回收率高.对不同品种的测定分析表明:梨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主要有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其中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含量次之,这两种糖占总糖含量的比例是72.17%,蔗糖含量最低,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与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酸组成主要包括苹果酸、柠檬酸、奎尼酸、莽草酸和草酸,其中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酸成分,这两种酸占总酸的比例是89.79%,并且与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中,白梨和砂梨的总糖和总酸含量都比较低,秋子梨的糖和酸含量都较高,新疆梨的糖含量相对较高,酸含量居中,西洋梨的糖含量较高,而酸含量最高;糖酸比变化较大(6.95 ~33.87),以白梨和砂梨糖酸比较高,秋子梨和新疆梨居中,西洋梨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热水漂烫是南酸枣果实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流程,其处理时间的长短会对南酸枣果肉品质造成影响,通过研究漂烫时间对南酸枣果实糖酸影响为其采后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成熟的南酸枣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时间(0,5,10,15,20,25和30 min)的100℃热水漂烫处理南酸枣果实,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果肉中糖组分(蔗糖、果糖、葡糖糖)、酸组分(柠檬酸、奎宁酸、琥珀酸、苹果酸、酒石酸、抗坏血酸、草酸、富马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成熟的南酸枣果实3种糖组分中,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其次,蔗糖含量最低.柠檬酸为南酸枣果实主要有机酸,成熟南酸枣果实柠檬酸含量占总有机酸含量的46.46%,其次为琥珀酸和奎宁酸,苹果酸、酒石酸、抗坏血酸、草酸、富马酸含量相对较低,其中富马酸含量最低.热水漂烫处理会显著影响果实糖酸组分含量,且不同时间的漂烫处理对南酸枣果实各糖、酸组分含量影响各不相同:其中短时间的热水漂烫处理能够提高蔗糖、果糖、葡萄糖、柠檬酸、奎宁酸、苹果酸、酒石酸、草酸含量,进而提高果实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但长时间的热水漂烫处理通过降低各糖酸组分含量来减少果实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结论]综合分析认为,10 min的热水漂烫处理为南酸枣果实较适宜时长.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省珍稀地方名产珍珠油杏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其果实的糖酸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珍珠油杏果实含有3种糖组分:果糖、葡萄糖、蔗糖;5种有机酸组分:草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糖组分以蔗糖含量最高,占糖总量的70.53%,其次为葡萄糖,果糖含量最低;有机酸组分以苹果酸较高,占酸总量的58.58%,柠檬酸次之,琥珀酸、乙酸、草酸含量较低。珍珠油杏属于苹果酸型杏品种。  相似文献   

6.
赵永红  李宪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59-8962
以设施内超红株油桃果实为试材,测定果实中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早期糖分积累以还原糖即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果实发育后期,还原糖含量下降,蔗糖含量迅速升高,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呈上升趋势;有机酸与苹果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柠檬酸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果实发育后期苹果酸酶(ME)活性逐渐升高,苹果酸舍量呈下降趋势;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相似。说明SS和SPS与蔗糖积累有关,MDH与苹果酸合成有关,ME与苹果酸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7.
苹果等4种水果果实糖酸组成及风味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和测定了4种水果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组成及含量,以了解水果果实各具独特风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国光苹果果实糖组分以果糖为主,葡萄糖和蔗糖次之,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沙糖桔果实糖组分以蔗糖为主,以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水晶梨果实中糖组分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蔗糖含量最低,主要有机酸为苹果酸,其次为柠檬酸;巴西蕉果实中以蔗糖为主要糖分,有机酸中苹果酸含量最高,同时还含有较高的柠檬酸。果实的风味和品质是糖、酸等多种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糖酸比是影响水果果实甜酸风味的一个重要因素,总酸含量在影响果实风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设施油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油桃生长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早期,糖分积累以还原糖即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果实发育后期,还原糖含量下降,蔗糖含量迅速升高。有机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苹果酸含量与有机酸变化趋势相似,柠檬酸呈逐渐升高趋势,至果实成熟有所降低。果实成熟期苹果酸与柠檬酸含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
蟠桃果实生长期糖酸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果糖型蟠桃品种五月鲜扁干为材料,测定分析果实在生长期间的糖、酸含量变化规律。生长期间五月鲜扁干果实中存在的糖主要是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糖醇,成熟果实中糖主要以蔗糖的形式积累。五月鲜扁干在整个生长期间果糖含量都低于葡萄糖,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其他葡萄糖、果糖含量基本相等的种质材料大致相同,但其果糖含量的变化与这类种质材料有较大的差别。五月鲜扁干果实中存在的酸主要是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和莽草酸,未成熟果实中苹果酸、奎宁酸含量都很高,成熟时以苹果酸含量为最高。五月鲜扁干中含有柠檬酸,但在整个生长期间柠檬酸含量都不高,且成熟前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0.
南果梨果实糖、酸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增进对南果梨果实发育中糖、酸含量变化的了解,对其糖、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总糖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总酸含量呈"下降-上升"趋势;幼果期果实中的糖以山梨醇为主,酸以奎宁酸为主;成熟果实中的糖以果糖为主,酸以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成熟时果糖含量占总糖含量的50.9%,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占总酸含量的75.2%,并且柠檬酸含量超过苹果酸;果实发育前期及中期不含蔗糖,仅在成熟前期出现蔗糖,并且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在采收时达到最高峰;淀粉含量呈"上升-平缓-下降"的趋势;果实采收前,总糖、总酸、果糖、柠檬酸及苹果酸含量有一快速上升过程;南果梨糖积累类型属于中间型。  相似文献   

11.
新疆红肉苹果3个品系的风味品质与抗氧化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新疆红肉苹果风味物质组成与含量特征,了解其营养品质状况,为开发利用提供信息。【方法】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以富士苹果‘长富2号’为对照,检测分析3个新疆红肉苹果品系果皮和果肉的糖、酸和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并测定评价其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的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结果】3个供试品系的可滴定酸含量为21.01—27.71 mg·mL~(-1),是对照的3.68—4.85倍,p H为3.12—3.39,显著低于对照(P0.05)。共检测到果糖、葡萄糖、蔗糖3种可溶性糖,其中以果糖(56.71%—64.07%)为主,蔗糖的含量最低,仅仅占总糖含量的8.89%—31.12%。供试品系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果肉中果糖的含量显著高于果皮,而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共检测到5种有机酸,包括柠檬酸、酒石酸、草酸、苹果酸和奎宁酸,以苹果酸(56.53%—95.07%)的含量最高,其次为柠檬酸(2.11%—40.72%),其他酸的含量均低于0.6 mg·g~(-1) FW,奎宁酸只在‘13-3’中检测到。果皮、果肉中,苹果酸含量分别是对照的6.56—8.99倍和5.58—6.61倍,柠檬酸的含量是对照的16.80—117倍和4.50—16.17倍;果肉中苹果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果皮,而柠檬酸的含量显著低于果皮(P0.05)。共检测到85种挥发性成分,醛类、酯类和萜类的含量最为丰富,共占总香气物质的92.32%—97.84%。‘13-3’与对照相似,以酯类和萜类为主,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甲酯、乙酸己酯是主要酯,苏合香烯、D-柠檬烯、α-法尼烯是主要萜,而‘P3’和‘新农’以醛类和萜类为主,己醛和反-2-己醛是主要的醛。果皮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果肉(P0.05)。果皮中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31—2.65倍和1.23—1.61倍,果肉中分别是对照的5.53—16倍和1.43—3.49倍,3种自由基清除能力也显著高于对照。果皮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均高于果肉,且抗氧化活性也远高于果肉,‘13-3’的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能力最高。【结论】3个供评价的品系材料均属于新疆红肉苹果中的高酸类型;低可溶性糖、高苹果酸、高柠檬酸、低总糖苹果酸比,以及特征香气成分己醛、2-己烯醛、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2-甲基丁酸乙酯在其独特的风味品质决定中有重要作用,‘P3’和‘新农’属"青香型"苹果,‘13-3’属"果香型"。供试品系风味特征鲜明、营养价值高,是研究风味品质及选育功能性加工苹果的良好材料,其中‘13-3’的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丛、半高丛和矮丛越橘品种果实糖酸含量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特点,探讨果实糖积累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关系,为越橘糖酸代谢机理和品质调控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5个越橘品种(高丛越橘:‘斯巴坦’、‘泽西’,半高丛越橘:‘北村’、‘北蓝’,矮丛越橘:‘美登’)不同发育阶段果实的糖酸组分和叶片中糖组分进行测定。【结果】供试的5个越橘品种成熟果实总糖平均含量为102.04 mg•g-1 FW,其中‘斯巴坦’含量最高,‘北村’最低。葡萄糖和果糖占总糖含量的97.90%—99.47%,二者含量比值1﹕1,均随果实发育呈迅速增加趋势,蔗糖和山梨醇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很低并随果实发育降低,在成熟果实中含量极微。供试高丛和半高丛越橘成熟果实总酸平均含量为7.10 mg•g-1 FW,柠檬酸是主要有机酸,占总酸含量的76.94%,随果实发育先上升后下降,奎宁酸和苹果酸在幼果期占较大比重,随果实成熟含量下降。供试矮丛越橘品种‘美登’和半高丛越橘品种‘北村’酸组成及变化趋势相似,即奎宁酸是成熟果实的主要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种,且随果实发育持续下降,其次是柠檬酸和酒石酸。叶片中山梨醇占叶片总糖含量的67.28%,花后42 d(成熟前15 d)达到最高值,之后迅速降低。【结论】矮丛越橘品种‘美登’和半高丛越橘品种‘北村’有机酸构成特点区别于供试的高丛品种和半高丛品种‘北蓝’;山梨醇是越橘碳水化合物积累的主要形式;越橘成熟前15 d是果实膨大、糖分积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不同酸度欧李果实有机酸积累特性与相关代谢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欧李品种果实中主要有机酸积累特性及相关酶活性。【方法】以6年生欧李品种‘农大3号’和‘农大4号’为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并测定苹果酸和柠檬酸相关酶活性。【结果】两个品种果实中苹果酸和柠檬酸主要在果实发育后期积累,品种间积累速率存在较大差异。果实发育前期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较高,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活性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相对较低,使苹果酸仅少量积累;果实发育后期NADP-ME活性迅速下降,而NAD-MDH活性和PEPC活性开始上升,促进了苹果酸大量积累;果实成熟时NADP-ME活性突然升高,而NAD-MDH活性和PEPC活性开始下降,促使苹果酸降解。果实成熟前(花后18-19周)‘农大4号’NAD-MDH活性显著高于‘农大3号’、而NADP-ME活性低于‘农大3号’,导致成熟时前者苹果酸含量高于后者。花后17-19周‘农大3号’柠檬酸合成酶(CS)活性高于‘农大4号’,成熟时柠檬酸含量也高于后者。【结论】果实发育后期是苹果酸和柠檬酸积累的关键时期,苹果酸的积累差异主要由NAD-MDH活性和NADP-ME活性协同变化引起,柠檬酸积累差异主要受CS活性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李属主要种果实糖酸含量及构成特点,为李品种资源品质性状的科学评价、挖掘优异种质和育种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李属8个主要种、3份新疆野生欧洲李和4份李杏杂交种等共57份代表品种的果实糖酸组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李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蔗糖含量在供试品种间差异显著,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 Enrhart)、美洲李(P.americana Marsh)、黑刺李(P.spinosa L.)和野生欧洲李(Wild type of P.domestica L.)不含蔗糖,欧洲李(P.domestica L.)、加拿大李(P.nigra Ait.)和李杏杂交种蔗糖含量居中(12.78—20.25 mg·g-1 FW),而杏李(P.simonii Carr)、中国李(P.salicina Lindl.)和乌苏里李(P.ussuriensis Kov.et Kost.)蔗糖含量较高(37.55—57.83 mg·g-1 FW);欧洲李、野生欧洲李和黑刺李果实糖组成共同特点是葡萄糖为主,山梨醇次之;供试种中,杏李总糖含量最高,其次是中国李、乌苏里李和欧洲李,樱桃李最低。(2)欧洲李果实中以奎宁酸和苹果酸为主,占总酸含量的93.12%,而其他种均以苹果酸为主,占总酸的比例在63.24%—96.05%,其中樱桃李、美洲李、加拿大李、黑刺李和野生欧洲李等果实中除苹果酸外还有较高含量的奎宁酸;供试种中樱桃李总酸含量最高,其次是野生欧洲李和黑刺李,乌苏里李最低。(3)供试李果实糖酸含量的前3个主成分(PCs)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1.26%,直观反映了各品种和类型果实糖酸含量的构成特点。【结论】供试李属栽培种类型(欧洲李除外)以蔗糖为主,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苹果酸是主要有机酸。野生种类型不含蔗糖,以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为主,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奎宁酸次之。主栽类型中欧洲李果实糖酸组成有别于其他种/类型,以葡萄糖和山梨醇为主,奎宁酸和苹果酸是主要的有机酸组分;而中国李糖组分以蔗糖为主,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苹果酸是主要的有机酸组分,由此形成二者不同的风味。  相似文献   

15.
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枇杷果实和叶片中的有机酸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对枇杷有机酸进行有效分离与测定,EG40淋洗液在线发生器能降低背景电导,获得较好的重现性和平稳的基线.测定结果表明,枇杷果实和叶片中有机酸组分和含量有较大差别.果实中以苹果酸为主,其次为奎尼酸和酒石酸,而柠檬酸、草酸和顺乌头酸等含量较低.叶片中以奎尼酸为主,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含量很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金冠苹果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和不同成熟阶段的区分,为判断其适宜采收期、实现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Vc)、硬度等品质指标;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果实挥发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果实糖酸组分。【结果】金冠果实发育后期单果重、TSS、可溶性糖、糖酸比、酯类成分、糖组分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Vc、硬度和除苹果酸外的酸组分呈下降趋势,醇、醛类成分和苹果酸呈先升后降趋势;除花后182—189 d TSS和硬度有较大增幅和降幅外,品质指标在花后168 d后趋于平稳变化,以乙酸酯、丁酸酯为主的酯类和C6醛类自花后161 d开始呈快速上升和下降,醇类在花后161—168 d快速升高,花后168 d后快速降低,糖组分花后168 d开始稳定上升,苹果酸花后161 d开始大幅下降。主成分分析表明,测试指标与成熟进程均表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结论】金冠果实品质指标和糖组分的主要变化期在花后168 d之前,挥发性酯、醛、醇类成分及苹果酸的主要变化期在花后161 d之后;可初步将其发育后期区分为未成熟(花后140—147 d)、早期成熟(花后154—161 d)和成熟(花后168—189 d)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以靖安椪柑果实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发育阶段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柑橘果实糖分以蔗糖为主,其次为果糖和葡萄糖。果实总糖和蔗糖含量均随发育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并在盛花后200 d(即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伴随着果实成熟呈现迅速上升转变为缓慢上升的态势,且在后期略有下降。靖安椪柑果实有机酸含量以柠檬酸为主,奎尼酸次之,苹果酸含量最低。总有机酸和柠檬酸含量均在发育阶段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盛花后第120天达到最大值,且与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奎宁酸和酒石酸含量随发育时间变化呈递减的趋势,而苹果酸含量在整个发育阶段含量均低于0.052 mg/g,变化不明显。此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靖安椪柑果实发育阶段的糖酸含量变化规律,为靖安椪柑糖酸代谢机制和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系统研究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营养组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以6个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为试材,用《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枣》(NY/T2326-2013)中的方法测定果实外观品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含量,NaOH中和滴定法测定总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糖组分和有机酸成分。【结果】6个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形指数差异明显。红螺脆枣的果个最大,果实纵径45.15mm,横径29.55mm,单果重最高,单果重18.94g。总糖含量、糖酸比、Vc含量差异明显,蜂蜜罐枣的含糖量最高,总糖含量37.15%,糖酸比最高,糖酸比值464.38。鸡心脆枣和郎家园枣每100g果肉中Vc含量分别为618.43mg和604.36mg。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且均以蔗糖含量最高;有机酸组分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苹果酸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以黑晶、东魁和温岭大梅3个杨梅品种为材料,对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成分及其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确定了杨梅果实中的3种有机酸成分,分别为柠檬酸、苹果酸和奎宁酸。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柠檬酸始终为最主要的有机酸成分。随着果实成熟,3种有机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成熟果实中,黑晶、温岭大梅和东魁3个品种的柠檬酸含量分别为(7.423±0.530),(8.987±0.088 )和(7.820±0.306)mg·g-1 FW;苹果酸的含量分别为(0.113±0.002),(0.062±0.001)和(0.037±0.008) mg·g-1 FW;奎宁酸的含量分别为(1.122±0.098),(0.952±0.042)和(0.738±0.056)mg·g-1 FW。分析表明杨梅果实属于柠檬酸型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