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明确主要新烟碱类种衣剂对玉米田重要害虫发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用于玉米田主要害虫防治且具有一定增产效果的安全、高效种衣剂,在大田条件下评价了600 g/L吡虫啉、30%噻虫嗪、200 g/L噻虫胺、48%噻虫胺·吡虫啉4种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率、靶标害虫及非靶标害虫发生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新烟碱类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率无显著影响;对靶标害虫灰飞虱、玉米蚜和棉蚜均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48%噻虫胺·吡虫啉FSC的防效最佳,在玉米生长后期对玉米蚜和棉蚜的防效仍高于90%;30%噻虫嗪FSC处理在灌浆末期和收获期的黏虫种群密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清水处理),其他种衣剂处理非靶标鳞翅目害虫种群密度均与空白对照差异不大或显著低于空白对照;从玉米产量来看,种衣剂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有一定程度增产,其中48%噻虫胺·吡虫啉FSC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增产率为10.03%。综合上述结果,在玉米生产中可考虑用48%噻虫胺·吡虫啉FSC处理玉米种子,不仅对玉米全生育期刺吸式害虫防效显著,而且增产幅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贵州玉米田昆虫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种群动态。[方法]通过对贵州花溪玉米田昆虫群落的系统调查,研究贵州玉米田昆虫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种群动态。[结果]共发现昆虫纲10目21科46种昆虫;主要类群为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和半翅目,数量占比达98.63%。昆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7月中旬最高,达24种;主要优势种有亚洲玉米螟、玉米蚜和双斑长附萤叶甲,以及天敌昆虫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二星瓢虫;其中,龟纹瓢虫对玉米蚜有明显的跟随效应。[结论]该研究阐明了贵州玉米田昆虫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种群动态特征,为保护利用天敌、控制玉米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玉米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振涛  沈文静  刘标  薛堃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2):2315-2325
【目的】明确转基因抗草甘膦(EPSPS)、抗虫(Bt Cry1Ab)玉米DBN9936对大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提供基本数据。【方法】于2015年玉米生长季,在吉林四平伊通满族自治县实验基地,对比转基因玉米田与对照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结构。在田间隔离条件下,采用直接观察法、陷阱法和纵剖茎秆等方法对田间玉米植株、地表和茎秆内的节肢动物数量和种类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节肢动物的功能群和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等,并对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度进行比较。【结果】玉米材料上的节肢动物群落由13目、44科组成。主要害虫是玉米蚜、双斑萤叶甲和亚洲玉米螟;捕食性天敌主要为草蛉、瓢虫和蜘蛛等。转基因玉米DBN9936整个生育期植株上的亚洲玉米螟、棉铃虫等鳞翅目靶标昆虫数量显著低于受体玉米DBN318和常规玉米先玉335;双斑萤叶甲的数量与受体玉米DBN318基本一致,但明显高于常规种先玉335,这体现出品种间的性状差异,而非转基因引起的次生害虫数量增大;其他各组处理田间非靶标节肢动物数量未发现显著差异。转基因玉米DBN9936喷施2倍草甘膦除草剂后2周和4周,对其田间节肢动物种类及数量进行调查,发现与DBN318、先玉335和未喷施除草剂的DBN9936相比,各个功能群内种类和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收获期调查钻蛀性害虫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发现转基因玉米DBN9936的蛀孔数、活虫数、隧道长度和穗尖被害数等指标显著低于DBN318和先玉335,表现出对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明显的抗性。转基因玉米DBN9936与非转基因玉米DBN318(对照)和常规玉米先玉335相比,田间节肢动物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等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无论是否喷施除草剂,转基因玉米DBN9936与受体相比,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呈现出逐渐上升并最终维持在高水平的变化趋势,即在生长季各个玉米品种的田间节肢动物群落会由最初的有一定差异逐步趋于一致。【结论】在本研究中,不同地块的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出现明显的波动,结合气象条件记录和大田观察,可以认为是干旱和双斑萤叶甲暴发而导致群落多样性水平下降,主要体现在优势集中度上升和均匀度下降两个方面。这表明转基因玉米DBN9936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受体品系DBN318和常规种先玉335基本相似,与对照相比该转基因玉米对非靶标节肢动物群落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不同防治措施对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防治措施对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花椰菜地害虫防治和天敌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和化学农药防治区,按5点随机取样,记录植株和地面所有节肢动物的数量。在田间定点埋放盛有洗衣粉水溶液的玻璃瓶调查在地表活动的节肢动物种类及数量,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不同防治措施下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差异。【结果】在广州花椰菜地共调查到节肢动物87种,其中植食性害虫29种,捕食性天敌54种,中性昆虫4种。防治措施明显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及其数量。不施药对照区的捕食性天敌、植食性害虫和中性昆虫的数量均高于其他两种施药防治处理区,不同处理区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及其个体数为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化学农药防治区。花椰菜地植食性昆虫功能类群的优势集中性以花椰菜苗期为最小,成熟期最大;捕食性天敌的优势集中性在不同防治区同样以苗期相对较小,而在不施药防治对照区花椰菜各生育期,其大小接近一致;在施药防治区,捕食性天敌的优势集中性表现出波动现象。在花椰菜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防治措施区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不同。整个生育期优势度指数0.1的有烟粉虱、桃蚜、小菜蛾、菜青虫、前凹狼蛛、拟环纹豹蛛和八斑鞘腹蛛。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在不同防治区和花椰菜各生育期之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各指数之间的变化趋势相似。群落整体多样性指数随花椰菜生长而增大,至中后期达到最大,此结果与田间群落的发展动态相吻合,在不同防治区之间的多样性指数为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化学农药防治区。均匀度指数在不同生育期和防治处理区的变化程度相似。害虫亚群落多样性与群落整体多样性变化趋势相似,其多样性指数在花椰菜生长中后期达到最大。不同防治措施区之间的多样性指数为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化学农药防治区,其中以化学农药防治区花椰菜苗期为最小。均匀度在花椰菜苗期为最大,而后随花椰菜生长而减小。捕食性天敌亚群落多样性在花椰菜各个生育期和防治处理之间变化相对平稳。地表节肢动物的调查表明,两种药剂处理区所施药剂对地表节肢动物的杀伤较大。同时,从地表节肢动物数量和捕食性天敌的数量动态来看,地表中性昆虫对捕食性天敌前期的定殖有一定的作用。蜘蛛与植食性昆虫、中性昆虫以及捕食性昆虫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捕食性昆虫与中性昆虫之间也具极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这些功能团之间在数量上具有较好的跟随效应。捕食性昆虫与植食性昆虫之间相关未能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药剂防治措施虽然能有效降低害虫的种群数量,但也使天敌数量相应减少。地表中性昆虫对捕食性天敌前期的定殖有一定的作用,药剂防治能影响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生物农药对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影响小于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播期对鲜食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为生产中合理选择播期利用天敌昆虫实现害虫群落自然调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研究6个不同播期(T_1、T_2、T_3、T_4、T_5、T_6)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差异。【结果】调查共获节肢动物11 628头,隶属于3纲13目42科66属71种;各播期总物种数(S)、总个体数(N)及优势种天敌个体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优势害虫玉米螟的发生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T_1、T_2早播处理的百株虫量及被害株率均显著大于晚播处理(T_5、T_6)(P0.05)。早播处理T_1、T_2的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优势集中性指数最高,群落最不稳定。玉米螟和玉米三点斑叶蝉的大量发生导致了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指数出现显著变化,是影响群落稳定的主要因素。取相同的防治策略。【结论】播期推迟对鲜食玉米田天敌和中性昆虫的发生影响较小,但玉米螟发生盛期的百株幼虫量及为害率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递减趋势。因此,为降低田间玉米螟为害,综合考虑气候、温度等因素影响,建议在生产实际中新疆北部鲜食玉米的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上旬至5月中旬。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夏玉米田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动态,本文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于2011年6月20日至9月15日系统调查了焦作市沁阳地区夏玉米田主要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并利用物种丰富度、优势集中性指数、相似性指数、相异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分析了其群落结构特征和发生动态。结果表明:焦作市沁阳地区夏玉米田中害虫物种数较为丰富,由6目9科17种组成;幼苗期物种数最高;大喇叭口期优势集中性指数最高(0.477 3);灌浆期与成熟前期的昆虫群落最为相似,相似性指数为0.909 0,其次是大喇叭口期与小喇叭口期,相似性指数为0.900 0;苗期以粘虫的优势度指数最高,大喇叭口期以棉铃虫和玉米螟的优势度指数较高,灌浆至成熟期以玉米蚜、桃蛀螟、棉铃虫和玉米螟的优势度指数较高,表明夏玉米田的主要优势种为粘虫、玉米螟、玉米蚜、棉铃虫和桃蛀螟。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鉴定玉米田5种常见鳞翅目幼虫,弄清幼虫A8背面毛片区别,通过镜下测定,详细比较玉米田5种常见鳞翅目害虫草地贪夜蛾、玉米螟、黏虫、劳氏黏虫和棉铃虫老龄幼虫第8腹节(以下简称“A8”)背面4个毛片的排列方式、大小和形状。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4个毛片的排列近似正方形,其他4种均为矩形。毛片大小依次为: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黏虫>劳氏黏虫,且草地贪夜蛾、玉米螟和棉铃虫前排毛片大于后排毛片,黏虫则相反,劳氏黏虫前、后排毛片大小相当。草地贪夜蛾和黏虫幼虫4个毛片形状均为椭圆形,劳氏黏虫和棉铃虫均为圆形,而玉米螟前排毛片为圆形,后排毛片为椭圆形。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玉米蚜发生数量与玉米主要生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系统调查了玉米田玉米蚜种群数量的自然消长动态,分析了玉米不同生育期植株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蚜的种群消长动态随玉米品种(系)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但在抗蚜品种和感蚜品种(系)上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玉米雄穗抽出之前,玉米蚜的种群密度较低;进入抽雄期后,发生量逐渐上升,至雄穗完全抽出时达到第一个发生高峰;进入吐丝期后,玉米蚜从雄穗转移至雌穗为害,至雌穗灌浆期达到第二个发生高峰;此后随着玉米雌穗的逐渐成熟及植株老化等,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供试玉米品种(系)不同生育期的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灌浆期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玉米蚜发生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单宁含量与4个生育期玉米蚜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单宁是抗性玉米品种的抗蚜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
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黑龙江省春玉米田最重要食叶性害虫,对玉米生产造成极大威胁.为明确黑龙江省春玉米田黏虫不同虫口密度与玉米产量损失关系,确定玉米田黏虫经济阈值,采取人工饲养黏虫和田间接种不同虫口密度幼虫方法,模拟自然条件下黏虫发生情况,研究黑龙江省春玉米田二代和三代黏虫经济阈值....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夏玉米花粒期鳞翅目害虫的种群动态,于2019年和2020年在河南省漯河市对夏玉米花粒期鳞翅目害虫进行田间幼虫调查和测报灯下成虫监测。结果表明,漯河市夏玉米花粒期鳞翅目害虫分属2科6种,其中夜蛾科主要包括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劳氏黏虫[Mythimna loreyi(Duponchel)]、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螟蛾科主要包括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和桃蛀螟[Con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8月上中旬至9月中下旬6种鳞翅目害虫幼虫在夏玉米田混合发生,8月中旬混合种群虫口密度最大,最高虫口密度为118头/百株;不同年份田间优势种略有差异,2019年优势种为桃蛀螟、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2020年优势种为亚洲玉米螟和桃蛀螟。同时期测报灯共诱集6种鳞翅目害虫8 850头,在8月中旬和9月上旬为诱虫高峰期;桃蛀螟、棉铃虫和劳氏黏虫在两年中均为优势种,亚洲玉米螟在2019年为丰盛种,在2020年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1.
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田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以新疆近年来引进种植的优质牧草苏丹草作为诱集植物,探讨不同播种方式对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应,为玉米螟治理的生态调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在玉米田以不同播种期、不同密度播种苏丹草诱集带和玉米-苏丹草同行混作以及不同品种的玉米田种植苏丹草诱集带等方式对玉米田的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情况进行比较,明确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螟的生态调控作用.[结果]5月2日、5月27日和6月14日三个不同播种期的苏丹草诱集带对降低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为害率都有显著作用,效果达14.29;~100;;以不同密度播种的苏丹草诱集带和苏丹草-玉米按不同比例同行混作对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果不显著;玉米螟为害甜玉米美糯2号的程度显著高于普通饲料玉米SC704.[结论]尽管美糯2号甜玉米田的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螟的诱集率较SC704普通饲料玉米田显著高9.4;,但苏丹草的诱集作用对减轻玉米受害程度在玉米品种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复合型棉花种衣剂田间防效评价及减施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筛选防治新疆棉花苗期主要病害和虫害、促进作物出苗和生长等功能的棉花种衣剂。【方法】 制备种衣剂,进行棉种包衣田间试验,评价其田间生物学效应。【结果】 供试的11种种衣剂中,17.2%吡虫啉·萎锈灵·福美双种衣剂表现最佳,对棉花苗期立枯病和红腐病的防效分别为72.28%、74.44%,对蓟马、地老虎防效分别为83.33%、85.00%,处理棉田出苗率、株高、根长、茎粗、单株鲜重、单株干重、产量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7.89%、16.04%、11.18%、5.03%、68.44%、124.04%和13.98%。【结论】 17.2%吡虫啉·萎锈灵·福美双种衣剂可用于新疆苗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控,较常规药剂喷施显著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表达Cry1Ab和Cry2Ab蛋白的转基因玉米GAB-3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的杀虫效果,采用室内生测的方法研究了GAB-3不同组织器官对以上四种害虫存活率的影响,并通过田间接虫试验进一步测试了GAB-3对黏虫和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室内生测结果显示:转基因玉米GAB-3心叶期叶片对黏虫、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苞叶、穗尖、穗轴、花丝、雄穗和籽粒对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田间接虫试验结果显示:心叶期GAB-3高抗黏虫和亚洲玉米螟,穗期GAB-3高抗亚洲玉米螟。上述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GAB-3对4种主要玉米鳞翅目害虫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具有较好的商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表达Cry1Ab和Cry2Ab蛋白的转基因玉米GAB-3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的杀虫效果,采用室内生测的方法研究了GAB-3不同组织器官对以上四种害虫存活率的影响,并通过田间接虫试验进一步测试了GAB-3对黏虫和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室内生测结果显示:转基因玉米GAB-3心叶期叶片对黏虫、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苞叶、穗尖、穗轴、花丝、雄穗和籽粒对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田间接虫试验结果显示:心叶期GAB-3高抗黏虫和亚洲玉米螟,穗期GAB-3高抗亚洲玉米螟。上述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GAB-3对4种主要玉米鳞翅目害虫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具有较好的商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兼抗虫、除草剂、干旱转基因玉米的获得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培育抗玉米螟、抗草甘膦、抗旱的转基因复合性状玉米种质。【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茎尖遗传转化法,把重组到同一植物表达载体的cry1AcMepspsGATZmPIS转入玉米骨干自交系9801和齐319(Q319),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逐代除草剂筛选、分子检测和抗虫性鉴定,从大量转基因株系中优选出6个优良玉米株系。在此基础上,以非转基因自交系9801、Q319为对照,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对6个转基因株系进行抗虫、抗除草剂和抗旱性检测。由于不同生长时期植株对玉米螟危害的敏感程度有差异,在抗虫性检测试验中,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转基因玉米的抗虫性,分别进行了田间和室内玉米螟接种试验,并以灌浆期玉米的籽粒和苞叶饲喂玉米螟幼虫检测其杀虫性。在草甘膦抗性鉴定试验中,对6叶期田间玉米植株喷洒大田除草用量的草甘膦溶液评估其应用价值;采用3倍应用剂量的草甘膦溶液喷施3叶期玉米植株测试其草甘膦耐受力。在抗旱性鉴定试验中,对10叶期玉米植株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观测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变化并测定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等参数。【结果】选择出6个遗传稳定的兼抗亚洲玉米螟、抗草甘膦和抗旱性提高的转基因玉米株系,其中株系L1-L3来自自交系9801,Q1-Q3来自自交系Q319。通过RT-PCR检测4个转基因的转录强度,证明它们在转基因植株中有效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ry1Ac蛋白的表达水平,确定其在玉米植株中稳定表达。植株抗虫性鉴定结果显示这6个株系在玉米营养生长期和灌浆期的抗虫能力均显著高于未转基因自交系。在草甘膦抗性测试中,转基因植株表现出明显高于未转基因自交系的草甘膦抗性。在干旱控水期间,转基因植株能维持较强的光合能力和光系统Ⅱ活性,对干旱胁迫的抗性显著高于对照植株。【结论】将cry1AcMepspsGATZmPIS一同转入玉米,赋予了植株抗玉米螟、抗除草剂草甘膦特性,提高了植株的抗旱性,达到生产中应用标准。培育出具有优良复合性状的转基因玉米新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土传病害的高效、低毒化学种衣剂,试验选用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大决战)、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拌多乐)、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燕化安保)、38%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巧易)、22%苯甲唑·吡虫啉·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金麦红)、15%五硝·辛硫磷悬浮种衣剂(海兰)、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燕化保粒泰)共9种市场上代表性化学种衣剂,分别按推荐最低用量经包衣机搅拌均匀包衣小麦种子,出苗后7 d调查各处理药害,播种20 d后调查地下害虫种类及虫口数,灌浆期调查小麦土传病害发生情况,收获期调查小麦株高、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处理未发现地下害虫,防效最佳;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大决战)、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在80%以上,并能显著增加小麦株高、单位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结果表明,9种化学种衣剂防治小麦地下害虫、茎基腐病效果差异显...  相似文献   

17.
玉米蚜在8个玉米品种(系)上取食行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在8个玉米品种(系)上的取食行为,筛选出合适的刺吸电位(EPG)参数作为对不同玉米品种(系)进行抗蚜性分类的指标,为抗性玉米材料的筛选提供借鉴。【方法】利用直流型刺吸电位仪(DC-EPG Giga-4)记录玉米蚜在8个玉米品种(系)上的取食行为并进行比较分析,8个品种(系)分别为浚单20、郑单958、良玉88、先玉335、濮改340-1-1、旱21、87-1和齐319;以不同EPG参数为指标,对供试玉米品种(系)的抗蚜性进行分类,并与田间抗蚜性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之后选择合适的EPG参数,建议其可作为利用EPG技术筛选抗蚜性玉米材料的指标。【结果】玉米蚜在玉米上的EPG波形主要有Np、C、Pd、E1、E2和F波,其中Np、F、E1和E2波与玉米品种(系)的抗蚜性有关。到达韧皮部前:玉米蚜在抗性材料浚单20上的第1次刺探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感性材料齐319,可能在浚单20叶片表皮上存有阻碍玉米蚜取食的因子;此外,玉米蚜在抗性材料浚单20、郑单958和良玉88上取食时,其F波总时间及平均持续时间显著长于或长于其他玉米品种(系),说明玉米蚜取食这3个玉米品种时,其口针遇到的机械阻力较大。到达韧皮部后:玉米蚜在抗性材料浚单20和郑单958这两个玉米品种上的第1次E1波出现时间晚,持续时间长,表明这两个品种在韧皮部层次上对玉米蚜的抗性水平较其他玉米品种(系)高;玉米蚜在感性材料齐319和旱21上的E2波总时间及持续吸食时间相对较高,显著大于良玉88,说明玉米蚜喜好取食感性材料齐319和旱21的韧皮部汁液。此外,以各取食波形平均持续时间为指标对各玉米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可把供试玉米品种(系)划分为3类,其抗性强弱为:第Ⅰ类(浚单20、郑单958和良玉88)>第Ⅲ类(濮改340-1-1、旱21和87-1)>第Ⅱ类(先玉335和齐319)。【结论】玉米蚜在不同玉米品种(系)上的取食行为有一定差异,高抗玉米品种浚单20和郑单958在叶片表面和韧皮部层次上对玉米蚜存有一定的抗性。以E和Np波平均持续时间为指标,对各玉米品种(系)抗蚜性进行排序,其结果与笔者课题组前期田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在利用EPG技术筛选抗蚜性玉米材料时,建议以E和Np波作为评价抗性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不同年代主要玉米品种耐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鉴定评价我国不同年代大面积推广的35个主要玉米品种的耐旱性.[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不同水分管理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重复3次.调查生育期、单株籽粒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计算耐旱系数和产量耐早性指数,进行耐早性分析评价.[结果]单株籽粒产量耐旱系数与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的耐旱系数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522、0.542和0.350,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长>行粒数>穗粗>百粒重>雄穗长>穗位高>株高;产量耐早性指数表明,不同年代玉米品种耐旱性差异显著,随年代的变化,耐旱性呈逐渐增强趋势,2000年代玉米品种耐旱性显著优于其他年代品种.[结论]采用产量耐早性指数结合主要农艺性状耐早系数可有效评价玉米品种耐早性.参试品种中耐旱性极强的品种为先玉335和沈单16号;耐旱性强的品种为黄417、沈单7号、掖单2号、吉单180、掖单13、农大108、登海9号、鲁单981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100、150 mL/100 kg种子,对照药剂2%立克莠湿拌种剂400 g/100 kg种子及空白对照5个处理;采用土壤接种病菌以测定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150 mL拌种100 kg,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达57.03%~91.06%,玉米增产25.8%~44.4%,药后观察未见玉米苗出现药害现象。【结论】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玉米安全,可作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使用剂量为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0 mL/100 kg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