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镁肥和硫肥用量对直播油菜出苗、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在赣北地区采用大区设计开展了硫镁肥施用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镁肥处理在MgCl2 40.0 kg/亩时,各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产量达到184.30 kg/亩;而硫肥处理在Na2SO4 10.7 kg/亩时,各农艺性状表现最佳,产量达到176.71 kg/亩。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水平混合盐碱胁迫对油莎豆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揭示油莎豆在混合盐碱胁迫下的耐盐碱机制与能力,以‘中油莎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以总盐量为1.18 g·kg-1的农田土壤作对照,选择2种中性盐(NaCl、Na2SO4)和2种碱性盐(NaHCO3、Na2CO3),按照NaCl∶Na2SO4∶NaHCO3∶Na2CO3为12∶9∶8∶1的摩尔比配成混合盐碱,设置3.0、4.0、5.0、7.5、10.0 g·kg-1共5个水平混合盐碱处理,在全生育期对油莎豆进行盐碱混合胁迫处理,于油莎豆分蘖期、结豆期和成熟期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和光合荧光等指标。结果表明,分蘖期盐碱胁迫对油莎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有一定促进作用,但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成熟期时表现为抑制作用;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镉(Cd)胁迫下,不同处理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文章采用盆栽试验,在小麦叶片分别喷施浓度为5 mmol·L-1的MnSO4、K2SO4、ZnSO4溶液,以清水为对照(CK),研究这3种元素对镉(Cd)胁迫下小麦叶片光合作用指标及抗氧化系统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ZnSO4、K2SO4、MnSO4溶液处理的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33%、21%、24%,叶片胞间CO2浓度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19%、11%、16%,叶片气孔导度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16%、6%、11%,叶片蒸腾速率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87%、50%、73%。喷施ZnSO4、K2SO4、MnSO4溶液处理的小麦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105%、66%、...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0、25、50、75、100、125、150、200 mmol·L -1)的NaCl和Na2SO4作为胁迫处理,探讨盐胁迫对湖南稷子苗期K +、Na +吸收与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和Na2SO4浓度的增加,湖南稷子叶片、茎鞘和根系中Na +含量均增加,K +含量均降低,K +/Na +均下降。其中,Na +含量与分布表现为根系>茎鞘>叶片,叶片和茎鞘Na +含量显著低于根系,K +/Na +明显高于根系;K +含量与分布总体表现为低盐浓度时茎鞘>根系>叶片,中、高盐浓度时茎鞘>叶片>根系。盐胁迫下根系向茎鞘的运输选择性系数(ST1K,Na)与茎鞘向叶片的运输选择性系数(ST2K,Na)在盐浓度>25 mmol·L -1时均显著高于对照,且ST1K,Na值大于ST2K,Na值。当盐浓度≥125 mmol·L -1时,Na2SO4胁迫下地上部K +/Na +趋于稳定,茎鞘和根系中的K +含量和ST1K,Na值高于相同浓度的NaCl胁迫,叶片和茎鞘中的Na +含量低于相同浓度的NaCl胁迫。ST2K,Na值在Na2SO4胁迫下呈上升趋势,在NaCl胁迫下先升高后降低。因此,湖南稷子幼苗根系对K +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收能力;高盐浓度下,湖南稷子对Na2SO4具有更强的耐性。  相似文献   

5.
施硫方式及时期对不结球白菜营养品质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土施、喷施2种施硫(Na2SO4)方式及不同施硫时期对不结球白菜植株产量、营养指标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明确其最佳施硫方式和最适施硫时期。结果表明,土施及喷施2种施硫方式可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的生物量和维生素C含量,硝酸盐累积量显著降低(P0.05);2种施硫方式能显著提高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P0.05);播种当天施硫,植株地上部的生物量、维生素C含量相对最低,硝酸盐累积量相对最高;播种后15 d施硫的地上生物量相对最大,播种后10 d施硫的维生素C含量相对最高,播种后10~15 d施硫可使植株硝酸盐含量有显著降低(P0.05);播种后5 d施用硫肥,不结球白菜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相对最低,而播种后15 d施硫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相对最高,多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播种当天施硫的叶片Pn、蒸腾系数(Tr)、叶片胞间CO2浓度(Ci)相对最低,播种后15 d施硫的相应值相对最高。土施及喷施硫肥均能显著促进不结球白菜的生长发育,两者之间各指标多差异不显著,而土施操作相对简便,应采用土施方式进行施硫;播种后15 d为不结球白菜最适施硫时期,可明显提高不结球白菜的单株产量、营养品质及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氮硫互作对韭菜植株总辛辣程度和氮、硫素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韭菜品种‘京韭一号’为试材,采用水培模式处理,试验设定3个氮浓度(6、12和18 mmol/L),3个硫浓度(2、4和8 mmol/L),随机区组试验,在植株生长至第7、14、21和28天这4个不同生育周期节点时分别测定韭菜叶片的酶促丙酮酸(EPY)含量及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ATP-硫酸化酶(ATPS)和氧乙酰丝氨酸(硫醇)裂解酶(OAS-TL)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EPY含量在植株生长至7、14与21 d时明显低于28 d;不同生育周期节点NR活性差异显著,氮硫素交互作用明显;GS活性响应程度剧烈并以植株长至28 d时水平最低;ATPS活性在植株长至7 d时水平最低且在中后期响应并不十分显著;OAS-TL活性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但对氮硫素水平的敏感程度不及其他同化酶。韭菜发育过程中,氮素、硫素单一效应总体远低于元素间交互作用,氮硫素交互作用占据主导地位。韭菜植株硫素同化能力的提升与氮素水平密切相关,氮、硫素参与彼此的同化过程。综合考虑,建议水培韭菜营养液的氮素浓度为12 mmol/L,硫素浓度为2~4 mmol/L。该结论为水培韭菜氮、硫元素合理配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盐碱胁迫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盐碱胁迫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NaCl、Na2SO4和Na2CO3+NaHCO3)三种盐碱胁迫类型和盐(碱)度。【结果】不同盐碱胁迫对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Shannon和Simpson指数影响不大,Na2SO4和Na2CO3+NaHCO3胁迫土壤Chao1和Ace丰富度指数显著降低。NaCl轻度盐化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其它盐碱胁迫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显著。各处理土壤细菌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芽单胞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盐碱胁迫土壤细菌的拟杆菌门、浮霉菌门增加;而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减少。NaCl胁迫土壤绿弯菌门、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增加,Na2SO4胁迫土壤芽单胞菌门、热微菌门增加,Na2CO3+NaHCO3碱胁迫土壤酸杆菌门、疣微菌门增加。【结论】土壤细菌群落通过调节物种组成来适应盐碱胁迫,不同盐碱类型和盐碱度胁迫下,土壤细菌群落会形成显著差异的物种。  相似文献   

8.
氮硅配施对不结球白菜养分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结球白菜品种华王为材料,设施纯N_0 kg/hm~2、50 kg/hm~2、100 kg/hm~2、200 kg/hm~24个施氮水平(N_0~N_3)以及0 kg/hm~2、138 kg/hm~2、276 kg/hm~2、552 kg/hm~24个施硅(Na_2SiO_3)水平(Si_0~Si_3),对不结球白菜的氮、磷、钾和硅吸收量、叶片色素含量、光合速率、体内硝酸盐含量、Vc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不施氮水平下,硅显著提高了不结球白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而在施氮处理下,施硅显著降低了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例如N_2Si_1处理的硝酸盐含量比N_2Si_0处理的硝酸盐含量降低了21.7%;适宜的氮硅配施可提高不结球白菜叶片的产量、光合速率及Vc含量,还可降低不结球白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结球白菜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0.5、2.0、5.0 mmol.L-1NO3-3个浓度和3.75 mmol.L-1NO3-与1.25 mmol.L-1NH4+混合浓度,对2个不结球白菜品种上海青(低硝酸盐累积品种)和亮白叶1号(高硝酸盐累积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研究了供氮水平对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硝酸盐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硝酸盐含量存在品种和器官差异(P<0.05)。亮白叶1号硝酸盐含量高于上海青,不同器官硝酸盐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叶柄、叶片、根系,硝酸盐含量随外界供N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部分供NH4+降低了硝酸盐含量;上海青NRA高于亮白叶1号(P<0.05),不同器官NRA从高到低依次是:叶片、根系、叶柄,叶片和根系的NRA随外界NO3-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部分供NH4+降低了不结球白菜NRA;在全NO3-处理下上海青叶片光合速率显著高于亮白叶1号(P<0.05),提高NO3-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光合速率,部分供NH4+使光合速率有所降低。总之,上海青比亮白叶1号具有更高的NRA和光合速率,使其具有更强的NO3-还原同化能力,从而减少了NO3-在体内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甘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的不同组合及尿素替代 2 0 %硝态氮对水培不结球白菜和生菜硝酸盐含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采收前 12d替代处理 ,与对照相比 ,以甘氨酸对不结球白菜和生菜硝酸盐含量降低效果最好 ,甘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三者混合氨基酸其次 ,尿素次之 ;同时氨基酸处理也提高了两种蔬菜叶片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 ,并显著增加了叶片全氮量。氨基酸替代硝态氮后 ,增强了不结球白菜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 ,但削弱生菜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氨基酸和尿素都降低了不结球白菜和生菜体内硝酸盐含量 ,而且对不结球白菜 ,氨基酸与尿素效果相近 ,但对生菜氨基酸比尿素更有效。氨基酸部分替代硝态氮不但可以显著降低两种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 ,而且可以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ixtures of glyeine (Gly), isoleucine (Iso), proline (Pro), and urea solutions used as a partial (20%) replacment of nitrate in the nitrate content and quality of non-heading Chinese cabbage and lettuce in hydroponice. Five treatments were done 12 d before harves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Gly had the best effect in reducing the nitrate content of both vegetable leaves and petioles; the mixture of Giy, Iso and Pro ranked second and urea the least. Treatments with amino acid could also increase soluble sugar and protein contents and enhance total-N in leaves significantly.In contrast, amino acid enhanced NRA in non-heading Chinese cabbage, while they decreased it slightly in lettu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ino acids and urea could reduce the nitrate content of both vegetables, but they had almost the same effect on non-heading Chinese cabbage. Moreover, amino acids were more effective than urea in lettuce. As a result, it was concluded that partial replacement of nitrate with amino acids not only reduced the nitrate content but also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vegetabl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克隆不结球白菜硝酸还原酶基因(BcNR ),并转化拟南芥做初步的功能鉴定。【方法】采用分段RT-PCR及3′RACE和5′RACE技术克隆了BcNR基因的全长cDNA,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和蛋白结构分析。构建pCAM-BcNR植物过量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真空渗透法将其转入野生拟南芥中,经抗性筛选及PCR验证获得T0代转基因植株,用Real-time PCR方法对30 mmol?L-1 KNO3溶液处理的转基因拟南芥的硝酸还原酶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并测定转基因植株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获得了编码不结球白菜硝酸还原酶基因(BcNR )的cDNA全序列3 049 bp,包含有2 73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910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烟草、甘蓝型油菜、马铃薯等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蛋白质结构域分析表明,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完整的硝酸还原酶结构,同时证明从不结球白菜中克隆的这条基因属于NADH-NR型。GenBank登录号为EU662272。转基因拟南芥T0代植株进行GUS基因PCR检测,证明重组质粒已整合到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硝酸盐处理后的转基因植株硝酸还原酶基因的表达比野生型显著提高,且硝酸还原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本研究首次从不结球白菜中克隆获得BcN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揭示了其序列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功能鉴定,为进一步利用该基因开展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基因调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烤烟对硫素的田间吸收利用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35S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研究了烤烟对硫素的田间利用规律。结果表明:(1)烤烟在红壤上对硫酸钾肥中的硫素利用率为13.61%~37.3%. 硫素利用率随施硫量的提高而降低。(2)烤烟从施入的肥料中吸收的硫占烟株全硫量的42%~59%,不同SO42-施用量处理烟株从肥料之外(空气、降水、土壤)吸收的硫量占烟株全硫量的41%~58%. 施硫对提高烟株利用土壤中的硫素具有“激发效应”。(3)烟株吸硫总量随施硫量的提高而增加;施硫水平2~10 kg/千株烟,烟叶含硫量均(S%)<0.7%. (4)红壤中全硫呈均匀分布,烤烟施肥进入土壤中的SO42-离子有向中下层淋溶迁移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对白菜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的调节作用,为白菜采后贮运方面的新工艺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带根捆叶、削根捆叶、带根散叶、削根散叶的吊挂式方式贮藏,研究吊挂式窖藏对白菜腐烂及发病的影响。【结果】带根捆叶处理能延缓白菜的腐烂率、VC的降低及粗纤维的合成,提高了POD、SOD、APX的活性,减少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产生。贮藏90 d时带根捆叶处理组中VC的含量为0.45 mg/100g,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为0.88 mg/g。POD、SOD、APX、CAT活性分别为12.43、0.83 、25.12和1.21 U,分别是对照组的1.35、1.44、1.56、1.69倍。【结论】带根捆叶处理能较好的维持白菜的采后品质,提高了白菜的抗氧化能力,延缓了白菜腐烂,延长了白菜货架期。  相似文献   

15.
硫素营养对高产夏玉米施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每公顷基施:0(CK)、36.3(S1)、413.85(S2)kg硫时,玉米每公顷产量分别为9784.5、10639.5、11322kg,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8.73%和15.71%,并提高了果穗长度,增加了穗行数、行粒数,对千粒重影响不大。随着硫肥用量的增加,植珠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大,光合势、净同化率提高。CK、S1处理硫的积累强度为“M”曲线,开花、乳熟期为吸收高峰;S2处理为“N”型曲线。玉米生育前期,N、P、K的积累强度表现为S2>S1>CK,单株对N、P、K、Mn、Zn、Mg的总吸收量表现为S2>S1>CK。另外,缺硫时天冬氨酸升高,精氨酸降低。  相似文献   

16.
南京城郊蔬菜食用部位含硫量的现状:(1)一年四季的蔬菜以秋、冬季含硫量高,春、夏季低,这与秋、冬季大气中SO_2浓度升高相关。(2)不同蔬菜吸收大气中SO_2能力有明显的差别。大白菜吸SO_2能力最强(超过11g/kg),其次是莴笋、甘兰,最弱是芹菜和青蒜(低于4g/kg)。(3)不同蔬菜的食用部位硫含量是不同的,一般叶菜类蔬菜中硫含量高于果菜类蔬菜。(4)同季节,不同年份的同种蔬菜食用部位的硫含量有逐年下降趋势,表明南京城郊的大气SO_2的污染状况有明显的减轻。  相似文献   

17.
氮钾配施对甘薯光合产物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汪顺义  刘庆  史衍玺  李欢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4):2706-2716
【目的】探讨氮钾配施对甘薯光合产物转移分配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方法】开展两年田间试验,设CK(不施肥)、单独施氮(75 kg N·hm~(-2))、单独施钾(150 kg K_2O·hm~(-2))和氮钾配施(75 kg N·hm~(-2)+150 kg K_2O·hm~(-2))4个处理,在生长前期(40 d)和薯块膨大期(100 d)分别进行~(13)C叶片标记。测定了功能叶~(13)C积累量和分配率、蔗糖合成酶(SS)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叶绿素荧光和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等指标,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RDA分析。【结果】与单独施氮和单独施钾相比,氮钾配施处理2014和2015年分别增产7.9%—10.1%和9.3%—10.7%。双因素分析表明,氮钾配施对甘薯产量的增加呈显著的正交互效应,其中,2014年交互效应值为0.95 t·hm~(-2),2015年交互效应值为1.35 t·hm~(-2)。在生长前期和薯块膨大期,与氮、钾处理相比,氮钾配施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薯功能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从而促进了两关键生长期光合产物的积累。其中CO2同化速率对应的量子产额(ΦCO2)提高27.1%—39.7%,净光合速率(Pn)提高9.1%—20.2%,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13)C总积累量提高26.3%—42.2%。氮钾配施条件下光合产物分配在两生长期内存在差异。生长前期,氮钾配施处理通过提高叶片SS和SPS酶活性,显著提高了地上部~(13)C分配率(达60.7%)(P0.05),促进光合产物在源器官分配;薯块膨大期,氮钾配施处理显著提高块根中SS和SPS酶活性,光合产物在库-源器官膨压差的作用下由地上部向地下部转运,显著提高~(13)C向块根分配(~(13)C分配率为71.6%,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SS和SPS酶活性、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是调控甘薯光合产物分配的关键指标(R1=0.954,R2=0.912);通径分析表明,生长前期氮钾配施对甘薯~(13)C分配的影响直接作用系数较大的是Pn、Fv/Fm和SS;薯块膨大期氮钾配施对甘薯~(13)C分配的影响直接作用系数较大的是Pn、ΦPSⅡ和SPS。【结论】生长前期,氮钾配施处理通过提高Pn、Fv/Fm和SS促进光合产物在地上部积累,实现"建源",而薯块膨大期主要提高Pn、ΦPSⅡ和SPS促进光合产物由地上部向地下部转运,兼顾"促流"和"扩库",氮钾协同最终提高了甘薯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不结球白菜体内硝酸盐积累与其液泡膜上质子泵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了水培不结球白菜品种上海青叶柄与叶片液泡膜,并测定了与硝酸盐运输相关的质子泵的水解活性.结果表明,液泡膜纯度达到35%~40%;在离体条件下,叶片和叶柄中H -ATPase和H -PPase的最佳pH值均为8.0左右;叶柄细胞液泡膜H -ATPase和H -PPase的水解活性显著高于叶片,且叶柄液泡膜上H -ATPase和H -PPase有较高的Vmax值.试验表明,硝酸盐在叶柄与叶片中的积累差异与其液泡膜上的质子泵活性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在蔬菜上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制定氯虫苯甲酰胺制剂防治蔬菜害虫的最佳施用量和安全间隔期。【方法】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中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1.25%-92.05%和82.92%-93.38%;HPLC-MS/MS定性分析表明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物质为氯虫苯甲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甘蓝上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66和6.86 d。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以0.045 g•m-2施药时,它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浓度分别为未检出和0.0071 mg•kg-1;0.090 g•m-2剂量施药时,它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浓度分别为0.0063和0.1004 mg•kg-1。【结论】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以0.045和0.090 g•m-2剂量施药时,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浓度符合残留要求,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基因型高粱的氮效率及对低氮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高粱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及其差异机制,研究低氮胁迫对不同基因型高粱叶片无机氮含量和氮同化酶活性的影响,为耐低氮型高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选取2个低氮敏感型高粱(冀蚜2号和TX7000B)和2个耐低氮型高粱(SX44B和TX378)为试验材料,设置高氮(0.24g·kg-1风干土)和低氮(0.04 g·kg-1风干土)2个处理,分别在挑旗期和灌浆期测定高粱叶片NO3--N、NO2--N及NH4+-N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 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分析不同基因型高粱在2个氮处理下的氮效率相关指标及其差异。【结果】(1)不同基因型高粱籽粒产量对低氮的响应不同,低氮处理显著降低了冀蚜2号和TX7000B的籽粒产量,与高氮处理比较分别降低13.87%和19.25%,但没有降低SX44B和TX378的籽粒产量。(2)与高氮处理比较,低氮处理的相对籽粒氮累积量、相对植株氮累积量和相对氮收获指数不能表征各基因型高粱是否具有耐低氮特性;但相对低氮敏感型高粱,耐低氮型高粱在低氮处理下有着较高的相对氮肥偏生产力和相对氮素利用效率。低氮处理下SX44B和TX378的氮肥偏生产力是高氮处理的6.19和7.49倍,而冀蚜2号和TX7000B则分别为5.17和4.85倍;低氮处理下SX44B和TX378的氮素利用效率是高氮处理的1.84和1.85倍,而冀蚜2号和TX7000B则分别为1.67和1.35倍。(3)通径分析表明,高氮处理下,植株氮累积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对籽粒产量贡献相同;而在低氮处理下,氮素利用效率对籽粒产量关联作用更大。(4)高粱的叶片无机氮含量不能表征高粱是否具有耐低氮特性,灌浆期叶片无机氮含量较挑旗期显著降低。(5)与高氮处理比较,低氮处理时冀蚜2号和TX7000B叶片中NR、GS和GOGAT活性显著降低,SX44B酶活性变化不显著,而TX378叶片中GS活性增加。【结论】耐低氮型高粱在低氮胁迫时有着较高的相对籽粒产量和相对氮素利用效率。低氮胁迫时叶片较高的氮同化酶活性是高粱耐低氮的生理基础。发掘和利用低氮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叶片氮同化酶活性和氮素利用效率的高粱种质资源,有助于提高耐低氮高粱品种的培育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