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苹果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开展苹果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研究,为苹果消费、农药残留监管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采自主产区的200个苹果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分别用%ADI%ARfD进行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用ADI值、大份餐和体重计算最大残留限量估计值(eMRL),借鉴英国兽药残留委员会兽药残留风险排序矩阵进行农药和样品风险排序。【结果】⑴ 检测的102种农药中26种农药检出残留,检测的200个样品中189个样品检出农药残留,仅有1个样品农药残留超标(超标农药为氧乐果);⑵ 检出残留的26种农药,其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用%ADI表示)在0.00%-1.07%,平均值为0.13%;其急性膳食摄入风险(用%ARfD表示)在0.18%-22.41%,平均值为4.12%;⑶ 根据残留风险得分,检出残留的26种农药可划分为3类,即高风险农药(8种)、中风险农药(10种)、低风险农药(8种);⑷ 以风险指数排序,风险高的样品仅占1.5%,风险中、低和极低的样品占98.5%;⑸ 在检出残留的26种农药中,灭幼脲可不制定MRL,氟硅唑等6种农药的MRLs过严,乐果等5种农药的MRLs过松,建议矮壮素、苯醚甲环唑、虫酰肼、二嗪磷、氟硅唑、甲基硫菌灵、乐果、联苯菊酯、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炔螨特、噻嗪酮、三氯杀螨醇、杀扑磷、戊唑醇、烯唑醇、亚胺硫磷和抑霉唑的MRLs分别设定为4、1、2、0.5、0.6、7、0.2、1、2、2、1、0.8、0.2、0.1、3、0.5、1和3 mg·kg-1。【结论】苹果农药残留检出率相对较高,但99.5%的苹果样品其农药残留量均低于MRLs。苹果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苹果应重点关注氧乐果、磷胺、杀扑磷、毒死蜱、二嗪磷、联苯菊酯、亚胺硫磷和乐果残留。建议修订或制定苹果中矮壮素等18种农药的MRLs。  相似文献   

2.
葡萄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都江堰市葡萄农药残留进行急性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方法]2017—2018年对都江堰市生产的86批葡萄样品进行50种农药残留定量检测分析。[结果]2年抽检86个样品中有67个样品农药有检出,检出率为77.9%,有1个样品氯氟氰菊酯超标,超标率为1.2%。杀菌类农药嘧菌酯、多菌灵、腐霉利等检出率较高,膨大剂氯吡脲、多效唑均未检出,检出的农药有5种未在葡萄上登记。检出的14种农药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为0.01%~0.35%,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为0.31%~44.26%。根据残留风险得分,检出的农药有1种为高风险农药,其余13种农药为中低风险农药。按照风险指数(RI)排序,中风险样品占3.5%,低风险和极低风险样品占96.5%。[结论]出于保护消费者健康角度,建议吡虫啉、丙环唑、异菌脲、咪鲜胺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分别设为6、7、6、1 mg/kg。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了解广西荔枝主产区荔枝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并进行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为荔枝生产上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及荔枝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广西荔枝主产区抽取的49份样品进行105种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并对检出的农药品种进行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评估、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评估及农药残留风险排序.[结果]49份荔枝样品中共有46份样品检出农药残留(占93.9%),检出率超过20.0%的有除虫脲、噻螨酮、氯氰菊酯、多菌灵、丙环唑和氯氟氰菊酯6种农药,检出率分别为73.5%、71.4%、69.4%、28.6%、22.4%和20.4%;检出的22种农药%ADI均远低于100.00%,在0~0.75%范围内,平均为0.16%;%ARfD均低于100.00%,在0~12.66%范围内,平均2.09%.根据残留风险得分,检出残留的22种农药可划分为高风险(5种)、中风险(9种)和低风险(8种)3类.[结论]广西荔枝的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但氯氰菊酯、仲丁威、克百威、灭多威和甲维盐5种农药残留风险高,在荔枝生产和监管中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海南产区豇豆中多菌灵、啶虫脒和阿维菌素的残留水平及膳食暴露风险情况,为豇豆风险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采自海南省的295份豇豆样品中多菌灵、啶虫脒和阿维菌素残留进行检测,通过风险商(HI)对3种农药残留膳食风险进行评估.[结果]295份豇豆样品中有242份(82.0%)样品农药残留为阳性,多菌灵、啶虫脒和阿维菌素在样品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5.8%、64.4%和28.8%,残留值范围分别为0.016~3.049、0.015~1.710和0.011~0.312 mg/kg.通过食用豇豆摄入多菌灵、啶虫脒和阿维菌素残留的最高HI分别为0.200、0.262和0.718.[结论]海南产区豇豆中多菌灵、啶虫脒和阿维菌素的膳食暴露风险在可接受水平,不会给公众健康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5.
以灭幼脲为供试农药,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田间施用后桃果实中的灭幼脲残留动态,评估了其残留膳食安全风险,为灭幼脲安全施用提供技术支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检测桃果实中灭幼脲残留,添加回收率在101.2%—116.1%,变异系数为4.8%—8.7%,最低检出限均为0.01 mg/kg。施用剂量为0.375 g/L时,灭幼脲在桃果实中残留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施药10 d后,其消失率大于90%,降解半衰期为3.1 d。在0.25 g/L和0.375 g/L剂量下,两次施药,第7、10、21天残留量不超过0.883 mg/kg。经过残留安全评价,不同人群单独摄入桃的膳食风险熵值均低于ADI的15%,不会对消费者产生明显的安全风险。桃生产中灭幼脲的安全使用指标为:有效成分用量不高于0.25 g/L,施药次数不超过2次,收获前安全间隔期为7 d,最大残留限量值为2.0 mg/kg。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9,(10):50-52
为推动贵州辣椒产业健康安全发展,2017~2018年对遵义市5个主要辣椒生产基地的150个辣椒样品进行了农药残留检测,并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辣椒样品合格率达97.3%;有4个样品不合格,其中,氯氟氰菊酯超标样品2个,氟氰戊菊酯超标样品1个,涕灭威超标样品1个。样品中检出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对硫磷和在蔬菜上不得使用的农药乙酰甲胺磷、氟虫氰、毒死蜱、涕灭威;嘧霉胺、三唑桐、灭幼脲、敌敌畏、吡虫啉检出率较高;部分样品有多种农药残留现象,要加强监管。辣椒农药慢性膳食暴露评估和急性膳食暴露评估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贵州辣椒农药残留风险不高,辣椒质量安全有保障。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蔬果中的吡虫啉、多菌灵、除虫脲、灭幼脲、辛硫磷、阿维菌素6种农药残留的方法确认。结果表明,此方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17~0.99999,方法检出限为0.006mg/kg~0.01mg/kg,相对标准偏差在0%~4.88%之间,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7.8%~104%之间。本文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多农药残留检测方法,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8.
果蔬中氯吡脲残留的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志恒  汤涛  徐浩  李振  杨桂玲  王强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0):1982-1991
【目的】明确中国居民氯吡脲的膳食摄入风险和现有的氯吡脲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对消费者健康的保护水平。【方法】基于规范残留试验和市场残留监测的农药残留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和国家估计短期摄入量评估方法;基于现有MRL标准的理论最大每日摄入量和理论最大短期摄入量评估方法。【结果】采用规范残留试验数据的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各类人群氯吡脲的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在0.117-0.318 μg•kg-1 bw•d-1,只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0.17%-0.45%;国家估计短期摄入量在0.06-1.33 μg•kg-1 bw•d-1,只占急性参考剂量(ARfD)的0.01%-0.13%。采用市场监测数据的评估结果表明,各类人群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在0.022-0.061 μg•kg-1 bw•d-1,仅占ADI的0.03%-0.09%;国家估计短期摄入量在0.20-0.83μg•kg-1 bw•d-1,只占ARfD的0.02%-0.08%。各类人群的氯吡脲理论最大每日摄入量为0.51-1.38μg•kg-1 bw•d-1,理论最大短期摄入量为0.64-23.25 μg•kg-1 bw•d-1。现有的氯吡脲MRL标准对消费者慢性膳食风险的保护水平为51-138倍,急性膳食风险的保护水平为43-1 564倍。【结论】中国各类人群氯吡脲残留的膳食摄入风险非常低,现有的氯吡脲MRL标准对消费者具有较高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评估西安市草莓中主要农药残留情况及其产生的问题,对西安市主要草莓生产区进行草莓样品采集与检测,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方法]主要对草莓中的红颜、随珠、章姬、桃熏、石梅、贵妃天香6个品种168批次样品进行农药残留风险检测,用%ADI和%ADfD进行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同时计算出鲜食草莓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估计值(eMRL)。[结果]168批次样品中有130批次样品检出了农药残留,占77.38%,130批次样品中共检出农药17种;一般人群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值为0.000 039%~0.299 000%,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DfD值为0.022 4%~33.200 0%,其中克百威%ARfD最大,为33.200 0%;婴幼儿(8~20月)人群%ADI值为0.000 046%~0.375 000%,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DfD值为0.224 0%~179.000 0%,其中克百威%ARfD最大,为179.000 0%;育龄妇女(14~50岁)人群%ADI值为0.000 039%~0.299 000%,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DfD值为0.057 1%~84.800 0%,其中克百威%ARfD最大,为84.800 0%。[结论]草莓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台州市草莓中主要农药的残留情况及其产生的风险,在台州各县市草莓产区进行了草莓样品采集与测定分析,并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88.6%的草莓样品检出有低浓度农药残留;共检出19种农药残留,大多为低毒,无禁用和高毒农药。对检出农药进行不同消费人群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农药残留急性、累积急性膳食暴露风险和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在不同群体中均处于较低水平,各农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 D)≤7.041%,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介于0.000 8%和6.848 5%之间,均远小于100%。残留农药的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都表现为2~4岁女孩2~4岁男孩18~30岁女性60~70岁女性60~70岁男性18~30岁男性,大多不同年龄人群摄入风险为女性高于男性,急性摄入风险均高于慢性摄入风险,但均在远低于100%的安全范围内,其风险是可接受的。通过食用草莓摄入的农药残留极其微量,不会对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主要落叶果树果实硒含量及其膳食暴露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针对苹果、梨、桃、葡萄、枣、猕猴桃等6种主要国产落叶果树开展果实硒含量及其膳食暴露评估研究,明确硒含量水平及其对消费者健康的风险水平,为水果生产和消费提供参考。【方法】从主产区(包括安徽、河北、河南、江苏、辽宁、山东、陕西和新疆)共采集760个水果样品,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硒含量。分别以硒耐受上限(UTL)、硒最高用量(UIL)和硒适宜膳食摄入量(AI)为评价标准,对中国成人和哺乳妇女每日从6种水果中摄入硒的量(包括平均摄入量、最高摄入量、中间摄入量和最低摄入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⑴ 测定的760个水果样品,平均硒含量为4.3 μg·kg-1,最高硒含量为38.0 μg·kg-1,硒含量<5 μg·kg-1的样品占78.2%,富硒(硒含量≥10 μg·kg-1)样品占14.2%;⑵ 样品间硒含量有异,变异系数分别达到80.0%(枣)、110.0%(葡萄)、116.8%(梨)、125.7%(猕猴桃)、126.0%(苹果)、148.2%(桃)和136.5%(总体);⑶硒平均含量依次为枣(7.3 μg·kg-1)>葡萄(6.4 μg·kg-1)>桃(5.5 μg·kg-1)>猕猴桃(5.3 μg·kg-1)>梨(4.7 μg·kg-1)>苹果(1.3 μg·kg-1);⑷ 陕西的梨和桃以及陕西和新疆的葡萄,其硒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同类水果;⑸ 中国居民来自6种水果的硒平均摄入量分别为0.032 μg·d-1(猕猴桃)、0.120 μg·d-1(苹果)、0.183 μg·d-1(葡萄)、0.197 μg·d-1(枣)、0.213 μg·d-1(桃)、0.222 μg·d-1(梨)和0.968 μg·d-1(总体);⑹ 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中国居民从6种水果中摄入硒的量是安全的,风险指数均低于100%,为0.001%-99.702%(成人)和0.001%-31.847%(哺乳妇女)。【结论】中国6种主要落叶水果的硒含量均普遍较低,富硒产品比例均不高。枣硒含量最高,苹果硒含量最低,其他4种水果之间硒含量差异不明显。有的省份之间水果硒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哺乳妇女来自6种水果的硒摄入风险均较成人低。中国居民从6种水果中摄入硒的量是安全的,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生产富硒水果是增加中国居民硒膳食摄入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4种主要水果矿质元素含量及其膳食暴露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辽宁省苹果、梨、桃和葡萄4种主要水果开展矿质元素含量及其风险评估研究,明确主要矿质元素含量水平及其对消费者健康的暴露水平,为水果生产和消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主产区(大连、鞍山、营口、锦州、朝阳、葫芦岛和绥中)共采集包括苹果、梨、桃和葡萄在内的140个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10种矿质元素含量,应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对不同矿质元素含量水平及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分别以日推荐摄入量(RNI)或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评价标准,对不同年龄段人群每日从4种水果中摄入矿质元素的量进行分析和暴露评估;再结合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和食物成分表,进行成人全膳食风险评估。【结果】10种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K(367.68 mg·kg~(-1))P(122.65 mg·kg~(-1))Mg(78.93 mg·kg~(-1))Ca(76.36 mg·kg~(-1))Na(12.37 mg·kg~(-1))B(3.03 mg·kg~(-1))Fe(2.86 mg·kg~(-1))Cu(1.17 mg·kg~(-1))Mn(1.02 mg·kg~(-1))Zn(0.82 mg·kg~(-1)),变异系数范围为27.80%(Mg)—82.05%(Cu);4种水果的K和Mg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所测10种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性以正相关为主;不同年龄组人群从4种水果中摄入的矿质元素的量占其RNI或AI的比值分析表明,K元素的比值根据年龄段由低到高呈下降趋势,其余元素按照年龄段变化呈现降-升-降的趋势。Fe最大比值位于4—7岁年龄段,比值为6.54%,其余元素均在2—4岁年龄段比值最高,其中Cu高达83.30%,Mg达11.01%,P、K、Zn、Ca、Na依次为8.57%、8.43%、4.25%、2.46%和0.39%。来自4种水果的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Cu元素在2—4岁人群中的平均风险指数和最大风险指数分别为12.50%和37.02%,除Cu以外,来自4种水果的矿质元素摄入风险指数均很低,风险指数远小于100%,风险指数的范围为0.33%(Zn)—13.40%(Mn);用UL为评价标准计算成人全膳食风险,风险评估结果由高到低分别为Mn(53.82%)Fe(49.93%)P(46.27%)Ca(35.23%)Zn(33.50%)Cu(28.61%),风险均低于100%。【结论】4种水果中大量元素K、P、Mg、Ca的含量远高于其他微量元素,水果中矿质元素之间以协同作用为主。各类人群从4种水果摄入矿质元素的量是安全的,Cu元素的风险指数高于其他元素,需重点关注。成人从全膳食中摄入矿质元素的量不会构成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不同苹果品种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不同苹果品种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特征,为苹果营养功能评价、苹果消费以及苹果育种亲本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25个品种的苹果果实为试材,测定K、P、Mg、Ca、Zn、Cu和Mn 7种矿质元素指标,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7种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K(1 112.72 mg·kg~(-1))P(119.59 mg·kg~(-1))Mg(65.69 mg·kg~(-1))Ca(56.96 mg·kg~(-1))Zn(0.69 mg·kg~(-1))Cu(0.66 mg·kg~(-1))Mn(0.63 mg·kg~(-1)),变异系数范围为19.4%(Mg)—43.9%(Cu)。K、P、Mg、Ca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Zn、Cu、Mn之间差异不显著。K-S检验表明7种矿质元素含量均服从正态分布。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的特征矿质元素为Cu、K、Mg、P和Mn,提取的4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30%,因子1(F1)主要综合了Cu、K、Mg、P 4种矿质元素的信息,得分排名前3位的苹果品种依次为‘秋锦’‘五月’‘国庆’;F2代表Mn元素,排名前3位的苹果品种依次为‘斯塔克矮生’‘春香’和‘黄魁’;F3代表Zn元素信息,排名前3位的苹果品种依次为‘燕山红’‘Szampion’和‘4-23’;F4代表Ca的信息,排名前3位的苹果品种依次为‘新倭锦’‘伏锦’和‘太平洋玫瑰’。综合得分排名前5名的苹果品种由高到低依次为‘秋锦’‘五月’‘新国光’‘北斗’‘长红’。聚类分析将125个苹果品种分为5类,第1类包含9个苹果品种,这些苹果品种Ca很高;第2类包含28个苹果品种,Cu含量较高;第3类包含23个苹果品种,这些苹果品种Zn含量较高;第4类包含44个品种,这些苹果品种Ca、Cu、K、Mg、P、Zn含量均很低;第5类包含21个样品,这些苹果品种K、Mg、Mn、P含量均较高,Zn含量较低。【结论】苹果中K、Mg、Cu、P两两之间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Cu、K、Mg、P和Mn是苹果的特征矿质元素。不同品种苹果间7种矿质元素的组成存在差异,可分为5类,即高钙品种、高铜品种、高锌品种、高钾镁锰磷品种和低矿质元素品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苹果主产区山东青岛、宁夏银川、辽宁大连等12地进行肟菌酯在苹果中的规范残留试验。苹果样品中肟菌酯及其代谢产物CGA321113(肟菌酸)的残留量采用乙腈提取,经抽滤、盐析、浓缩后用乙酸乙酯定容,再运用气相色谱检测,并对肟菌酯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为0.05、0.50、5.00 mg/kg时,肟菌酯和CGA321113在苹果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9%~99%和89%~9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10%和7%,定量限均为0.05mg/kg;以肟菌酯有效成分100mg/kg的用量在苹果上施药3次,每次施药间隔7 d,在末次施药后28 d时,肟菌酯在苹果中的残留量为<0.05~0.14 mg/kg,CGA321113的残留量为<0.05~0.06mg/kg,肟菌酯的残留总量为<0.10~0.19mg/kg;在末次施药后21d时,肟菌酯在苹果中的残留量为<0.05~0.15mg/kg,CGA321113的残留量为<0.05~0.28mg/kg,肟菌酯的残留总量为<0.10~0.37mg/kg,残留总量最大值低于中国制定的肟菌酯在苹...  相似文献   

15.
水蜜桃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浙江省慈溪市当地散户种植的水蜜桃中农药污染状况,开展水蜜桃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研究,为水蜜桃食用、农药残留监管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在2015年7月下旬对慈溪市散户种植的20批次水蜜桃样品进行了34种农药残留定量检测分析,分别用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 D)进行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用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大份餐和体重计算最大残留限量估计值(e MRL)。[结果]试验表明,水蜜桃农药检出率为75.00%,超标率为10.00%。检出的6种农药其慢性膳食摄入风险为0.010%~3.070%,平均值为0.660%;其急性膳食摄入风险为2.18%~31.28%,平均值为8.92%。在检出的6种农药中,除毒死蜱外,其余5种农药MRLS均过严,建议毒死蜱、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乐果、氯氰菊酯、甲氰菊酯的最大残留限量分别设为13.50、5.50、39.50、0.40、26.50、39.50 mg/kg。[结论]水蜜桃的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超标率也较高,但其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建议修订或制定水蜜桃中毒死蜱等6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两大优势产区小麦重金属镉含量调查与膳食暴露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中国两大小麦优势产区小麦重金属镉的污染水平和特点,明确不同消费人群食用小麦引起的镉膳食暴露风险,以期为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国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两大小麦优势产区的8个省(市)采集2013年收获的小麦样品393份,利用低温消解进行前处理,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全部小麦样品中镉浓度,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品种小麦镉的含量差异。结合中国不同消费人群的小麦消费数据和体重信息,利用非参数概率方法对小麦镉的膳食暴露量进行评估。【结果】中国两大小麦优势产区的小麦镉含量均值为(0.032±0.051)mg·kg-1,97.5%的小麦样本镉含量低于国家限量要求。长江中下游优势产区的小麦镉含量均值为(0.060±0.091)mg·kg-1,黄淮海优势产区的小麦镉含量均值为(0.024±0.025)mg·kg-1,长江中下游小麦优势产区的小麦镉含量水平显著高于黄淮海小麦优势产区的小麦镉含量水平,不同品种、同一品种的小麦镉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不同消费人群对于小麦镉的膳食暴露风险不同,总体表现为:农村高于城市,低龄高于高龄,18岁以下的消费人群呈现女性高于男性,18岁以上的消费人群则呈现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中国不同消费人群对于小麦镉的平均暴露量为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PTMI(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25 μg·kg-1 bw)的9.0%-16.8%,P97.5百分位数暴露量为PTMI的28.9%-53.8%,暴露量最高值出现在4-7岁女童,暴露量最低值出现在60-70岁女性。中国城市消费人群对于小麦镉的膳食暴露风险表现为:低龄高于高龄,男性高于女性,但60-70岁的城市消费人群中女性偏高于男性,并且城市女性消费人群中14-18岁和45-60岁两个年龄段的暴露量偏低,中国城市消费人群对于小麦镉的平均暴露量为PTMI的7.3%-13.1%,P97.5百分位数暴露量为PTMI的23.4%-42.2%,暴露量最高值出现在4-7岁男童,暴露量最低值出现在14-18岁女性。中国农村消费人群对于小麦镉的暴露量呈现与全国类似的规律,平均暴露量为PTMI的9.6%-17.9%,P97.5百分位数暴露量为PTMI的30.9%-57.4%,暴露量最高值出现在4-7岁女童,暴露量最低值出现在60-70岁女性。【结论】中国黄淮海小麦优势产区和长江中下游小麦优势产区的小麦受到的重金属镉污染程度较轻,区域间和品种间差异都较为明显。中国不同消费人群对于小麦镉的膳食暴露风险不同,食用这些区域生产的小麦引起的镉暴露量较低,且风险在可接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中国苹果农药残留状况,2003—2004年从主产区采集样品153个(渤海湾地区65个,西北黄土高原地区88个),检测29种农药的残留量。96.08%的样品检出农药残留,13.07%的样品农药残留超标。14种农药检测到了残留,但只有多菌灵、敌敌畏、对硫磷和倍硫磷等4种农药出现残留超标,超标率分别为6.54%、4.58%、2.61%和0.65%。分析了残留超标原因,提出了降低农药残留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设施番茄和黄瓜田土壤中农药残留及其对蚯蚓的急性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设施蔬菜田土壤中残留农药对蚯蚓的急性危害风险,在山东省济阳县蔬菜基地,分别选择番茄和黄瓜连作种植区,于产中、产后及后茬产中三个时期采集耕层土壤,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评估土样中噻虫嗪、噻虫胺、多菌灵、吡虫啉、阿维菌素、噻唑膦、甲基异柳磷、克百威和三羟基克百威的残留,并通过风险商值法评价其对蚯蚓的急性风险。结果表明:在39个设施番茄土壤中,噻虫嗪、噻虫胺和吡虫啉的检出率(检出浓度均值)均较高,分别为90%(0.107 mg·kg~(-1)dw)、79%(0.100 mg·kg~(-1)dw)和49%(0.233 mg·kg~(-1)dw);在30个设施黄瓜土壤中,噻虫嗪(63%,1.18 mg·kg~(-1)dw)和吡虫啉(57%,0.126 mg·kg~(-1)dw)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均值均较高。在95%的番茄土样及97%的黄瓜土样中,目标农药对蚯蚓的急性风险商值小于1。在3例土壤中发现风险商值大于1,包括2例吡虫啉和1例噻虫胺,应用风险商值逆推,吡虫啉和噻虫胺对蚯蚓的土壤安全阈值分别为1.07和0.593 mg·kg~(-1)dw。研究表明,所调查区域设施蔬菜土壤中目标农药对蚯蚓的急性风险总体较低,对于高风险农药应监测其土壤残留浓度,确保低于安全阈值。  相似文献   

19.
基质固相分散-气相色谱法测定苹果中的多种农药残留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适合苹果中35种有机磷、有机氯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多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35种农药的色谱条件试验、基质固相分散(MSPD)材料的选择及其与样品的比例试验、洗脱条件试验以及加标回收率试验,建立和优化35种农药的MSPD-GC多残留分析方法。【结果】MSPD-GC-FPD法对苹果样品中16种有机磷农药回收率为79.67%~104.68%,变异系数≤4.15%,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032~0.010 mg•kg-1;MSPD-GC-ECD法对苹果中19种有机氯和菊酯类农药的回收率为78.6%~103.4%,变异系数≤4.06%,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00098~0.007 mg•kg-1。对苹果中上述35种农药的最低检出限均低于国内及国际上对苹果中农药残留的MRL值。【结论】基质固相分散-气相色谱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节省样品和有机溶剂,可满足苹果中多种常见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