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条形柄锈菌大麦专化型的3个代表性菌系,对8个族的25属61种禾草进行了温室人工接种。发现寄主9属22种,除星星草属于早熟禾族外,其余均属于小麦族。大麦属所有参试种均可被侵染。多数高感,大麦是主要寄主。旱麦草属植物和簇毛麦也较感病。小麦族的赖草属、鹅观草属和Thinopyrum属的所有参试种均为免疫或近免疫。  相似文献   

2.
大赖草和新麦草中克隆的5个DNA重复序列与小麦族不同物种DNA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这5个重复序列在Leymus属(赖草属)和Psathyrostachys属(新麦草属)中的丰度与小麦、大麦和黑麦相差悬殊,可以作为这2个属染色体的分子标记检测其导入小麦、大麦和黑麦后的踪迹,尤其是pLr647对这2个属专化性更强,应优先选用。另外,结合本研究结果对小麦族有关种属染色体组的进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新疆的霜霉菌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共鉴定出了采自新疆22科56属90余种寄主植物上的7属56种(2变种)霜霉菌,其中3个新种和2个新变种(另文发表),即,岩参盘霜毒BremiaciderbitaeC.J.LietZ.Y.Zhao,生兰花六参Cicerbilaazurea(Ldb.)Bcaur上:青兰霜霉PeronosporadracocephaliC.J.LietZ.Q,Yuan,生青兰Dracocephalumruyschiana L.上;地榆轴霜霉Plasmopera sanguisorbaeC.J.LietZ.Y.zhao,生地榆SanguisorbaoficinalisL.上和黄芪霜霉高山黄芪变种Peronospraastragalina Syd.var.alpinaC.JLietZ.Q.Yuan生高山黄芪Astragalus alpinus L.上,蝇子草霜霉胀萼蝇子草变种Peronospora silenes Wils.var.wallichianaC、J.LietC.D.Zheng生胀萼蝇子草Silene wallichianaKlitzschetGareke上。15个新寄主记录,12个  相似文献   

4.
对于新疆分布的菊科(Compositae)千里光族(Senecioneae)4属20种植物果实解剖结构的研究表明:(1)各属果皮结构上存在差异,如果皮细胞的层数、果棱的突起程度、厚壁细胞的分布等特征,为该族的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2)由果实的解剖结构推测该族的演化,趋势可能是:吾属(Ligularia Cass.)→千里光属(Senecio L.)→多榔菊属(Doronicum L.)→款冬属(TussilagoL.)。(3)吾属和千里光属是近缘属。(4)希氏勇吾(L.schischinii Rubtz)应作为一个独立的种来处理。  相似文献   

5.
秦岭落叶松林真菌病害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秦岭落叶松人工纯林真菌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鉴定出病原真菌76种,其中1新种(另文报道),1个寄主新记录,10个陕西新记录种。病原以Phylosticta、Pucinia、Coleosporium、Melampsora属真菌为主;寄主以杨柳科、禾本科、松科等8科植物为主,并以叶部病害为多。林分不同层次(乔木、灌木、草本层)、不同海拔的落叶松林病害各有特点。草本层锈病居多;随海拔升高,林分病害趋于单一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辽宁省常见栽培及野生药用植物上的球壳孢目真菌4属25种,其中包括新种1个:月见生壳针孢(Septoriaoenothericolasp.nov.);中国新记录种3个;柴胡壳二孢AscochytabupleuriThüm,苘麻拟茎点霉PhomopsisabutilonisSacc.,苍术叶点霉phylostictaatractyli(Sic.)Koval。每个种引证了主要文献、标本、寄主及产地,新记录种进行了详细形态描述。所有标本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SAU)。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采自阿勒泰的锈菌12属83个种,其中PuciniabrachypodiOtth.vararrhenatheri,P.humilis,P.poarum、P.onopordi,Uromycesscirpi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麦族旱麦草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产仅有的4种旱麦草属植物:旱麦草Eremopyrumtriticeum(Gaertn.)Nevski(2n=2x=14)、毛穗旱麦草E.distans(C.Koch)Nevski(2n=2x=14)、东方旱麦草E.orientale(L.)Jaub.etSpach(2n=4x=28)和光穗旱麦草E.bonaepartis(Spreng.)Nevski(2n=4x=28)的系统分类、分布、染色体组构成和生物系统学关系进行了研究。它们分布于新疆天山山脉,E.orientale是由E.distans与E.triticeum天然杂交,染色体加倍的双二倍体衍生而来。E.bonaepartis是由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的二倍体E.bonaepartis和E.dis-tans杂交形成的双二倍体衍生而来。旱麦草属与小麦族中的其他属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远,染色体组的同源性很小。旱麦草属是在第四纪地中海气候形成后才逐渐分化形成的,起源于地中海—中亚区域。它的核型极端不对称,说明它在小麦族中处于更为进化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苏丹草小斑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苏丹草新病害苏丹草小斑病病原与玉米小斑病菌和苏丹草大斑病菌的比较研究,鉴定出苏丹草小斑病病原与玉米小斑病病菌是同一个种,不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Nishikado&Miyabe)Shoemalcer=Helminthosporium maydis Nishikado&Miyabe=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Drechs.)Drechsler(有性世代)〕,苏丹草是一种新寄主。  相似文献   

10.
长安拟叩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安拟叩甲AnadastusLongiorArrow是苏铁CycasrevolutaThumb叶部的主要害虫,成虫期长,危害期二个月,危害严重,造成苏铁嫩梢焦枯甚至死亡,大大降低苏铁的观赏价值.而苏铁属珍稀保护的、观赏的园林树种,资源匮乏.成虫、幼虫为害不同寄主,需要在二种植物中完成年生活史.成虫噬食苏铁嫩叶;幼虫蛀茎,取食禾本科狗尾草Setariaviridis(L.)Beauv、金色狗尾草S.glauce(L.)Beauv、狼尾草Penrisetumalopecuroides(L.)Spreng、马塘DigitariaviolascensLink.的髓部及皮层.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干枯的草茎中越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叶附生苔类植物在中国就地保护中是否存在保护空缺。  方法  在浙江省庆元县开展对百山祖国家公园及周边生境适宜地区的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系统调查,比较叶附生苔在公园内外的多样性、分布情况、物种组成特点及相似性。  结果  ①共调查记录叶附生苔类植物4科11属25种,包括细鳞苔科Lejeuneaceae (21种)、扁萼苔科Radulaceae (2种)、叉苔科Metzgeriaceae (1种)和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 (1种)。细鳞苔科为该地区的优势科,疣鳞苔属Cololejeunea为该地区的优势属。鳞叶疣鳞苔Cololejeunea longifolia和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subacuta为该地区常见种。②在所获得的4科11属25种叶附生苔中,分布于百山祖国家公园内的有4科9属14种,分布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外的有2科7属14种,但百山祖国家公园内、外物种的科、属、种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50、0.45和0.12,表明2个区域物种组成差异较大。③与百山祖国家公园历史数据相比,本次调查新增6种,其中有3种仅分布于保护区外,包括保护价值极大的陈氏唇鳞苔Cheilolejeunea chenii。  结论  叶附生苔类植物在浙江省庆元县境内存在保护空缺,应尽早开展对中国其他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保护空缺研究。表1参28   相似文献   

12.
江苏宝华山自然保护区紫楠群落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0个20 m×20 m的样方,对江苏宝华山重要森林组成树种紫楠Phoebe sheareri群落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①该群落共有维管植物59科100属120种,其中被子植物55科95属115种,蕨类植物4科5属5种;样地内种子植物区系类型在属的层面上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②群落垂直结构明显,乔木层以紫楠,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建始槭Acer henryi和红柴枝Meliosma oldhamii为主要优势种,其重要值依次为:29.69,10.34,8.61,7.83和6.12;灌木层仍以紫楠为主要优势种,重要值为34.00;草本层以安徽碎米荠Cardamine anhuiensis为第一优势种,重要值为10.52。③群落各频度级分布规律为A > B > E > D > C(A级种频度比例最小,一般指群落偶见种或稀有种,E级种频度比例最大,一般指群落优势种或建群种,B,C,D级为物种在不同频度区间的分布情况),表明群落较为稳定;由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分析可见,常绿树种紫楠、青冈属增长型种群,落叶的枫香树、红柴枝为衰退型种群,建始槭为稳定型种群,表明该群落正处于发展中期。④由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可见群落整体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但功能多样性指数偏低,单寡种占据群落较大的生态位,群落内各物种对于全部资源利用率较低。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紫楠群落暂时表现稳定,但优势种群的种内竞争加剧了环境资源的压力,宜适当择伐群落内弱势个体并加强群落的就地保护。  相似文献   

13.
对内蒙古达赉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组成与植物科属分析的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植物78科286属653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2属2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75科282属649种。该保护区菊科、禾本科等较大科的组成占主导地位;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类型最多,其次为温带分布类型。属的组成以区域性单种属和寡种属占主体,占植物总属数的93.71%;属的分布区类型分属于13个分布区,区系成分复杂。北温带分布成分及其变型占明显优势,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和温带亚洲分布型的比例较高,反映出该保护区植物科属区系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地理联系广泛,特有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4.
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盘珠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据调查广东省惠东莲花山白盘珠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植物204科745属1549种,其中蕨类植物30科52属104种;裸子植物10科16属21种;被子植物164科67属1424种,在这些植物中,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54种,药用606种,观赏植物196种,用材树种173种,纤维111,野生水果103种,油脂植物89种,饲料植物66种,鞣料植物55种,野菜植物39种,农药植物36种。  相似文献   

15.
对江西玉山信江源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区系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分布的种子植物共计175科643属1 241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5属18种,被子植物168科628属1 223种.含20种以上的科共14科,单、寡种属共596属,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在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中,泛热带分布科59科,世界分布科51科;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中,都是泛热带分布最多,北温带分布次之.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观测、标本采集、室内综合研究,对中国山龙眼科植物的分类进行了整理。最终得出,中国山龙眼科植物共8属45种3变种。其中原产2属21种3变种,分布于云南、西藏、江西、贵州、广东、湖南、广西、福建、台湾、海南10省区;引进已广泛栽培2属3种,栽培于南方各省;引进处于栽培试验阶段4属21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山西农业大学校园内,林木和草地生长的大型真菌种类的调查,鉴定结果表明:该校园大型真菌隶属担子菌门,其中伞菌目7个种隶属于5个属(Agaricus,Mycena,Schizophyllum,Coprinus,Calvatia);多孔菌目4个种隶属于4个属(Oligoporus,Ganoderma,Coriolus,Phellinus);鬼笔目2个种隶属于2个属(Simblum,Lysusus);鸡油菌目1个种隶属于1个属(Cantharellus);花耳目1个种隶属于1个属(Dacryopinax)。其中伞菌目和多孔菌目中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筛选以提升冬季景观质量为主的优良绿化树种,为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树木观赏器官(姿态、茎杆、果、叶、芽)的生物学特性,以《华北树木志》为主,结合《园林树木1600种》及相关文献,初选华北地区312种乔木、455种灌木树种,并进行分类整理;收集影响树种冬季...  相似文献   

19.
对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分布区的种子植物共计156科610属1 328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0属13种,被子植物151科600属1 315种。含20种以上的科共16科,单、寡种属共554属,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在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中,泛热带分布科居多,共68科;其次是世界分布科,共29科。在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中,都是泛热带分布最多,北温带分布次之,说明该区的植物区系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内伶仃岛植被的演替,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内伶仃岛白桂木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分析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地理成分性质以及物种多样性等,并且与其他3个热带或中亚热带植物群落进行比较。【结果】该群落共有维管植物73种,隶属于40科61属,其中蕨类植物有4科4属4种,种子植物有36科57属69种。种类组成以热带分布属占绝对优势,占总属数达98.18%,具有南亚热带成分向热带成分过渡的性质。群落垂直结构较明显,乔木层优势种主要有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白桂木、假柿木姜子Litsea monopetala和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等,其重要值依次为43.86、31.64、12.75和10.39;灌木层则以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和九节Psychotria rubra为主;层间藤本植物亦十分发达。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皆为聚群分布,年龄结构以II级(DBH2.5 cm)和III级(2.5 cm≤DBH7.5 cm)立木占绝大多数,属增长型种群,但白桂木种群为衰退型种群。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E)=0.9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3.27,Pielou均匀度指数(EH)=0.84。【结论】内伶仃岛白桂木群落是一个处于群落演替中期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