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培养不同时间后的柱状嗜纤维菌中提取菌体脂多糖(LPS),测定了其中蛋白质含量及成分的变化,并分别作为免疫原接种翘嘴鳜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培养时间对菌体LPS中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对其蛋白质成分则有一定影响,而菌体LPS中蛋白质成分与其免疫原性有关,从培养36h的菌体中提取的菌体LPS的免疫原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浸泡接种疫苗对翘嘴鳜细菌性烂鳃病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用酚灭活的柱状嗜纤维菌(P-CC)疫苗,菌体脂多糖(LPS)以及将P-CC和LPS混合后作为抗原,分别浸泡翘嘴鳜使免疫,并检测了受免鱼体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经3次疫苗浸泡接种后的鱼体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与对照组鱼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经活菌攻毒后的存活率,则是免疫组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以LPS免疫组的免疫保护力(71.9%)最强。  相似文献   

3.
甘草素在翘嘴鳜细菌性败血症疫苗中的佐剂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甘草中提取的甘草素(Gly)添加在翘嘴鳜细菌性败血症2种疫苗中的佐剂,即福尔马林知嗜水气单胞菌(FKC)菌体脂多糖(LPS)中,经添加Gly的疫苗接种后,受免翘嘴鳜头肾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和经活菌改毒后的免疫保护率显高于本活加Gly疫苗的免疫组(t测验,P〈0.05),表明了Gly具有佐剂效果,但是受兔鱼的凝集抗体效价和补体活性在全部受兔鱼中则没有明显差别(t检测,P〉0.05)。  相似文献   

4.
从培养不同时间后的柱状嗜纤维菌中提取菌体脂多糖 (LPS) ,测定了其中蛋白质含量及成分的变化 ,并分别作为免疫原接种翘嘴鳜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培养时间对菌体LPS中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对其蛋白质成分则有一定影响 ,而菌体LPS中蛋白质成分与其免疫原性有关 ,从培养 36h的菌体中提取的菌体LPS的免疫原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用柱状嗜纤维菌(C.columnarid)、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tarda)等3种菌中提取的脂多糖(LPS)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翘嘴鳜后,通过测定受免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和A.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方法,比较了接种3种LPS对翘嘴鳜细菌性败血症的免疫保护力(RPS)。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受免鱼血中均可产生较高的凝集及交叉凝集抗体效价,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极显著地升高,而且具有较高的交叉RPS。推测LPS对翘嘴鳜既具有特异性免疫活性,也存在较强的非特异性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方法提取的嗜水包菌脂多糖对鳜免疫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的嗜水气单胞菌脂多糖(LPS)作为抗原,对鳜注射免疫后,通过测定受免鳜血甭中凝集抗体效价、白细胞吞噬活性和进行强毒攻击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方法提取菌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Boivin法提取的菌体LPS的免疫原性最强,Phenol-water法提取找菌体LPS的免疫原性次之,而EDTA法提取的菌体LPS的贩性较弱。  相似文献   

7.
翘嘴鳜细菌性败血症的免疫预防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从患细菌性败血症的翘嘴鳜分离嗜水气单胞菌BS-1菌株,制成福尔马林灭活疫苗(F-AH)、酚灭活疫苗(P-AH)和提取菌体脂多糖(LPS)作为免疫原。注射接种体重为35.5±5.6g的翘嘴鳜后,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凝集抗体效价、血液和头肾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应用活菌攻毒等方法,比较了3种不同免疫原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LPS的免疫效果最好,P-AH次之,F-AH较差。用活菌攻毒后,3种受免鱼体的免疫保护力分别为92.2%,84.7%和80.7%。  相似文献   

8.
不同方法提取的嗜水气单胞菌脂多糖对鳜免疫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的嗜水气单胞菌脂多糖(LPS)作为抗原,对鳜注射免疫后,通过测定受免鳜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白细胞吞噬活性和进行强毒攻击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方法提取菌体LPS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Boivin 法提取的菌体LPS的免疫原性最强,Phenolwater 法提取的菌体LPS的免疫原性次之,而EDTA 法提取的菌体LPS的免疫原性较弱。  相似文献   

9.
细菌性败血症流行后翘嘴鳜血清中抗体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细菌性败血症流行后的饲养池中捕捞翘嘴鳜,采集血清,以嗜水气单胞菌的福尔马林灭活菌体,菌体脂多糖,精制LPS和胞外产物为反应抗原,对其抗体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检翘嘴鳜血清中对F-LPS和LPS的平均凝集抗体效价分别为1:191和1:69,对LPS和P-LPS在琼脂内扩散反应后分别出现4条以上和1条沉降线,而对ECP则未出现沉降线;免疫电泳后,对LPS和P-LPS分别出现5条以上和2条沉降线  相似文献   

10.
三种鳜对柱状嗜纤维菌脂多糖免疫应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从柱状嗜纤维菌提取菌体脂多糖作为免疫原,分别注射接种翘嘴鳜,斑鳜和大眼鳜后,检测了供试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和血液中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测定了受免鳜血液中各种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LPS后,3种受免鳜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均在第3周达到峰值,血液中蚕噬细胞的吞活性和T,B淋巴细胞样细胞的比率均在第2周最高。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中国荷斯坦奶牛乳成分变化规律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本海  马毅  庞之洪  杨露  易渺  杨琴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3):4891-4897
【目的】为满足对奶牛饲养管理的季节性调控,探索乳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基于中国北方荷斯坦泌乳奶牛牛群生乳DHI测定数据,按第1胎到第4胎对泌乳奶牛的乳成分(乳蛋白率、乳脂肪率)进行分组,将原始数据经过预处理后获得乳蛋白率观察数据6 114个,乳脂肪率观察数据5 871个;假设以自然月份、泌乳胎次及两者的互作作为影响乳蛋白率及乳脂肪率变化的因素,采用SAS软件的GLM过程,建立统计分析模型。【结果】①在不分胎次(仅对1-4胎)对牛群自然月份乳成分的Duncan多重比较显示,不同月份之间的乳成分数据总体呈现显著差异(P<0.05)(尽管有些月份之间的数据差异不显著);乳蛋白率在9月最高(3.187%),在7月最低(3.016%);乳脂肪率在2月最高(4.137%),在7月最低(3.845%);②在不分月份(1-12个月)对牛群不同胎次乳成分的Duncan多重比较显示,不同胎次之间乳成分数据也呈现显著差异(P<0.05)(尽管有些胎次之间的数据差异不显著);乳蛋白率在第2胎最高(3.114%),在第4胎最低(3.066%);乳脂肪率在第2和第3胎分别达到最高(3.983%和3.973%),在第4胎最低(3.923%);③利用wood模型,建立了不同胎次混合牛群的乳蛋白率(MPP,%)及乳脂肪率(MFP,%)与自然月份之间的关系方程,即MPP=3.094x-0.0464×e0.0117x和MFP=4.2116x-0.0344×e0.0276x(x代表月份)。【结论】自然月份、泌乳胎次及两者的互作均极显著影响乳蛋白率及乳脂肪率(P<0.001),而且乳蛋白率及乳脂肪率分别与自然月份存在wood模式的变化规律。获得的研究结果为准确调控牛群的饲养管理和营养供给,保证在特定月份的生乳品质达到收购标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华鳖对嗜水气单胞菌粗脂多糖(LPS)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将采用温酚法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中提取的粗脂多糖(crude lipopolysaccharide,LPS)作为免疫原,注射接种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后,通过测定受免鳖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对A.hydrophila活菌细胞内杀菌活性,比较了3种致病菌的粗LPS对中华鳖的免疫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3种致病菌中提取的粗LPS对中华鳖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受免鳖的血清中存在对3种致病菌的交叉凝集抗体,与对照鳖相比,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对吞噬原的吞噬活性和对A.hydrophila活菌杀菌活性明显上升。说明在3种供试菌的粗LPS上不同程度地存在3种致病菌的共同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13.
嗜水气单胞菌胞外产物对翘嘴鳜免疫防御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制备的福尔马林灭活菌苗 (F AH)和胞外产物 (ECP)作为免疫原 ,接种翘嘴鳜 (SinipercachuatsiBasilewsky)后 ,通过测定供试鱼的体液及细胞免疫活性 ,探讨了A .hydrophila的ECP对翘嘴鳜免疫防御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F AH免疫组相比 ,ECP能极显著地影响供试鱼的凝集抗体、补体等体液因子的活性 (t测验 ,P <0 .0 1) ,而对供试鱼血液中白细胞的自发吞噬活性和细胞内杀菌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t测验 ,P >0 .0 5 )。推测A .hydrophila的ECP对翘嘴鳜免疫防御机制的抑制作用是导致翘嘴鳜容易重复感染由A .hydrophila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葛不同品种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国政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51-1051,1066
定量分析了葛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主要有机营养成分和葛中锌、铅、镉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相同部位主要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部位之间比较,葛根中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高于茎和叶,氨基酸含量茎稍高于根和叶,蛋白质含量少且无差异,锌、铅、镉在葛根、茎、叶各部位之间差异较大,含量呈递减分布,即:根>茎>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