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植物检疫性蚧虫玻片标本制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植物检疫领域,有害生物标本在进出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疫鉴定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提供了蚧虫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玻片的制作分为8个步骤,即杀死固定、净化、漂洗、染色、脱水、透明、整姿封盖和干燥.  相似文献   

2.
蚧虫是进口水果中最重要害虫类群。厦门口岸截获的检疫性蚧虫主要有大洋臀纹粉蚧、南洋臀纹粉蚧、新菠萝灰粉蚧,一般性蚧虫有橘臀纹粉蚧、椰圆盾蚧、芒果白轮蚧等。携带蚧虫较多的水果有火龙果、番荔枝、莲雾和菠萝等。本文详细介绍了重要蚧虫的分布与为害、传播途径和检疫方法,以期为一线口岸检疫查验提供指导,严防检疫性蚧虫随水果传入。  相似文献   

3.
蜡叶植物标本有两种保存方法,一种是干燥,一种是液浸。大的木质标本像树枝可采用干燥法,像水果和叶一类的新鲜标本,就要进行特殊处理,保存在广口瓶的液体里。但是大多数的标本都是以干燥压制的形式保存下来的,通常都是平展的。植物病理学家和植物学家应用干制植物标本的传统方法已经历了几个世纪。这种方法保留了最多植物的和病理的特性,但标本往往因氧化作用而褪色。这种褪色对于需要经常观看花的自然颜色的植物学家和需要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形态,分类,分布,截获概况,植物检疫措施等方面综述了检疫性蚧虫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现状,针对存在的若干问题,从加强基础研究、改进蚧虫标本制作技术、在分类鉴定上应用RAPD-PCR技术和多媒体专家系统、筛选经济有效的化学杀虫剂和改进施药方法、建立生态控制技术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废胶片快速制作蚧虫胶片标本的新技术刘瑞祥张剑英(首都机场动植物检疫局北京100621)蚧虫的种类很多,各种植物上几乎都可能有相应的虫种寄生危害。由于蚧虫的外部形态与其他害虫相比又较为特殊,很容易随进口货物或旅客携带的水果、种苗、花卉等植物传带出入...  相似文献   

6.
2006年9月,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场办检疫人员在对入境旅客携带物实施检疫时,发现一名旅客携带大量榴莲,上面布满粉蚧,检疫人员当场截获并送至江苏局植检实验室。经初步鉴定并经南京林业大学严熬金教授复核为南洋臀纹粉蚧。该虫隶属于粉蚧科(Pseudococcidae),团粉蚧亚科(Trabutininae),臀纹粉蚧属(Planococcus),被列入新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属于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此对该虫的特征、寄主等作详细介绍,以期对口岸一线检疫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陆生和淡水贝类标本的采集、保存及其外生殖器、齿舌和颚片的制作方法陈德牛,张国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目前在动植物检疫中或野外调查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陆生和淡水软体动物,为了尔后进一步研究,就需要较完整地、科学地采集和保存标本。淡水和陆...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为害林下药材——猴耳环的蚧虫种类及其发生情况,2017年-2021年对广东省各地野生和栽培的猴耳环进行了蚧虫种类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结果发现为害猴耳环的蚧虫有4科6属9种,经形态鉴定分别为澳洲吹绵蚧Icerya purchasi、黄毛吹绵蚧I.seychellarum、双条拂粉蚧Ferrisia virgata、柑橘堆粉蚧Nipaecoccus viridis、长椭圆软蚧Coccus longulus、南亚蚁软蚧C.formicarii、三列鬃软蚧Trijuba oculata、芒果白轮盾蚧Aulacaspis tubercularis和褐圆金顶盾蚧Chrysomphalus aonidum。这9种蚧虫中除三列鬃软蚧外其余8种均是首次在寄主猴耳环上发现,属于寄主新记录。本文介绍了这些蚧虫的鉴别特征、为害部位、寄主范围,并为猴耳环蚧虫防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樊新华 《植物检疫》1993,7(6):430-431
标本建设作为动植物检疫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一份详尽的标本档案对检疫业务的指导作用勿庸置疑。如果说标本的采集、制作等是标本建设的硬件部分,那么标本的建档管理,包括分类编录、存贮备拷、追加修订等便是标本建设的软件部分,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如何适应不断深入发展的动植物检疫工作需要,充分发挥标本档案在检疫中的词典作用?我们认为,在一如既往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在郑州、中牟、新郑、许昌、漯河等河南中部地区对蚧虫寄生蜂的种类、分布、寄主及一些种类的生物学作了初步调查,采得的蚧虫寄生蜂已鉴定的有3个科共11种,其中绵粉蚧刷盾长缘跳小蜂Cheiloneurus quercus Mayr为我国新记录(标本保存于河南农学院植保系)。现将结果报导于后。蚜小蜂科 Aphelinidae 1、中华圆蚧蚜小蜂Pteroptrix chinensis(Howard) 寄生苹果和核桃树上的梨圓蚧Quadras pidiotus perniciosuS(Comstock)、核桃树上的皱大球蚧Eulecanium kuwanai(Kanda)、桃树上的东方盔蚧Parthenolecanium corni orientalis Borchs。成虫5月中旬羽化。据1982年5~6月在许昌调查,对核桃树上梨圆蚧的寄生率40—60%。  相似文献   

11.
新菠萝灰粉蚧辐照检疫处理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辐照处理对新菠萝灰粉蚧的辐射不育效应,为其在进境香蕉的检疫处理实际应用中提供技术参考。本文利用Co~(60)-γ射线对新菠萝灰粉蚧各虫态进行了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结果表明:(1)随着剂量的增加,各虫态继续发育的比例明显降低;(2)新菠萝灰粉蚧的最耐受虫态为带卵成虫;(3)初步认为150Gy可阻止新菠萝灰粉蚧F_1代继续繁殖。  相似文献   

12.
1988年1月,一台胞赠送一批来自台湾的种苗给龙海县榜山乡侨联,这批种苗共有7个品种:番石榴、莲雾、巨峰葡萄、番荔枝、洋桃、红毛丹、柠檬等。厦门动植物检疫所在口岸检疫时,在莲雾苗上发现有介壳虫。此虫经本人初步鉴定为七星蜡蚧 Vinsonia stellifera(Westwood),经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杨平澜先生核实无误。根据杨先生编著的《中国蚧虫分类概要》所述,七星蜡蚧仅在我国台湾省记载,而大陆还未记录过。为防止该虫传入,该所在检疫时逐株进行严格检查,并摘除带虫叶片,同时要求引种单位在隔离种植前对该批种苗进行杀虫处理。  相似文献   

13.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其分布广、寄主植物多,虫体小,发生危害隐蔽,并与其近似种混合交叉发生危害,野外识别鉴定困难,易暴发成灾,难于防控。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到多个扶桑绵粉蚧及其近似种石蒜绵粉蚧和双条拂粉蚧。通过制作玻片标本,分别从触角、眼、口器、足、腹脐、刺孔群、盘孔、管腺和体毛等部位比较了3种粉蚧的玻片显微特征以及野外活虫虫体特征,为检疫工作人员快速识别该虫及其近似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侯保荣 《植物保护》1997,23(1):14-14
聚酯膜干燥标本的制作方法用于教学示范的干燥标本,多用盒装保藏,但不管用纸盒、木盒、塑料盒,均造价高且制作麻烦,标本易变色、虫蛀、外出教学携带不便。普及农业知识更需简易方法提供大量标本,现介绍聚酯膜保存标本方法如下。1工具和材料家用电熨斗、吸水纸、标本...  相似文献   

15.
松突圆盾蚧     
松突圆盾蚧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 属盾蚧科,突圆盾蚧属。系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部高木桢夫(S.Takagi)博士,以我国台湾省采集的标本为依据,于1969年定名发表的一个种。此虫除我国台湾省有分布为害以外,在日本的冲绳群岛也有,而且在冲绳岛,常常同金松牡蛎盾蚧混栖在同一寄主植物上。日本记载的寄主植物为琉球松 Pinus luchue-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和即将加入WTO,蔬菜的种植品种越来越多 ,面积越来越大 ,蔬菜种苗、鱼菜贸易将日益频繁 ,危险性病、虫、杂草随之传播蔓延的机率增多。因此 ,蔬菜检疫工作也日显重要。我国蔬菜上已查明的有 1 0多种危险性极大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给我国的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和带来巨大损失。下面对其检疫检验及疫情处理措施加以介绍。1 检疫检验方法1 .1 斑潜蝇类 (拉美斑潜蝇、三叶草斑潜蝇、美洲斑潜蝇 )( 1 )危害状观察 :田间叶片及包装、铺垫物发现的可疑危害状 ,应采集标本带回室内鉴定。( 2 )蛹和成虫的检查 :检查…  相似文献   

17.
杨庆爽 《植物保护》1980,6(5):37-40
螨类和农业、畜牧业及人类保健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我们经常收到各地寄来的各种螨类标本,要求鉴定,由于标本的采集、保存及制作方法不够妥善,标本数量既不充分,制成的标本也不符合分类鉴定的要求。现将我们使用的一些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试用。 一、采集方法 螨类分布广泛,在土壤中、动植物体上、池沼和江河湖海里都有。要采集所需要的标本,首先了解螨类的栖息场所和生活习性。据此设计出一些较好的方法,既省工时,又可得到较多的标本。检取螨类,大型而体壁较硬者,可用小镊子夹取;多数螨类体小而柔软,不能用镊子夹取,以免弄坏,常用描图小毛笔或有柄的针,先端用水或保存液湿润后粘取。也可用采集小昆虫的吸虫管来吸取(图1)。  相似文献   

18.
槟栉盾蚧[Hemiberlesia rapax(Comstock)],隶属于同翅目(Homoptera),盾蚧科(Diaspididae),栉圆盾蚧属(Hemiberlesia),是我国进境水果检疫所关注的害虫。根据槟栉盾蚧的已知地理分布及其相关的气候参数,运用CLIMEX适生性分析软件及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对该虫在我国的适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气候条件下,适生区面积约为全国面积的42.48%,其中低度适生区占6.67%,中度适生区占4.09%,高度适生区占31.72%。基于中国未来气候的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和2050年,适生区面积分别增至46.49%和49.1%,其中低、中度适生区所占比例均有所上升。鉴于槟栉盾蚧在我国的适生性研究结果,建议对其加大检疫力度,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严防该虫的入侵和扩散。  相似文献   

19.
李比利氏灰粉蚧(Dysmicoccus lepelleyi(Betrem))寄主广泛,是灰粉蚧属为害较为严重的种类之一。本文将该虫的形态、分布、寄主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为各口岸检疫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在调查杂草的分布和生态习性的同时,必须采集和制作标本,有助于鉴定杂草。杂草鉴定主要依据其花、果和种子,因此要采集带花和籽实的标本,并且要有完整的营养体。而杂草防除又主要在幼苗期,故还须采集幼苗。采集时要认真作野外记录。每种杂草应采集完整的标本3~5份,供研究、交换和保存。标本采集后应编号并挂上小标签,及时压制防止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