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苹果绵蚜的生物学特性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绵蚜又叫蚜虫、赤蚜、血蚜,是苹果树的危险性害虫,主要为害苹果属,还为害梨属、山楂属、花楸属、李属、桑属、榆属等植物。该虫繁殖快,为害重,难防治,是国内外重要的检疫对象。沧州市自1999年发现苹果绵蚜以来,发生范围逐渐扩大,呈零星分布。  相似文献   

2.
防治苹果绵蚜发生之技术苹果绵蚜又叫血色蚜虫、绵虫,是国家规定的检疫对象,主要危害苹果、海棠、花红、山荆子等苹果属植物。以无翅胎生成虫及若虫群集在枝干的各种伤口、翘皮缝、新俏、叶腋、果柄、梗洼、萼洼及露出地表的根际处刺吸危害。被害处膨大成疣,阻碍水分、...  相似文献   

3.
火力楠丽绵蚜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力捕丽绵蚜(FormasaphismicheliaeTakahashi)属同翅目蚜科,主要为害大力捕、白玉兰。成虫、若虫群集枝条和树干上吸食树液,引起树皮龟裂或是瘤状突起,轻者影响树木生长,严重的可以引起树木枯死。1997年以来,龙州县中山公园、新华小学等单位的白玉兰大树受害严重,直接影响到环境的美化。丽绵蚜无越冬现象,常年均可发生为害树木。每年10月上旬一12月中旬,虫口数量激增,危害最严重。此时常看见树枝、树干布满一层白色如棉絮蜡状物,这是丽棉蚜的分泌物。每头无翅孤雌胎生幼蚜30一功头。幼蚜脱皮4次,完成1代需19天。有翅孤雌胎生…  相似文献   

4.
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绵蚜又名赤蚜、血色蚜虫 ,是国内外的检疫对象。在泊头地区的苹果树上 2 0 0 0年春首次发现该虫 ,随后对其进行了近 3a的观察和防治 ,比较有效地控制了其为害。现将其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介绍如下。1 为害特点绵蚜以无翅胎生成虫、若虫群集于苹果树的剪锯口、旧伤口、1~ 2a生枝的背阴面、新梢、叶腋、根颈及浅层根系等处寄生危害。被害部位皮层逐渐肿胀 ,形成瘤状突起 ,这在 1a生枝和根上表现最明显。瘤体多呈长椭圆形 ,日久破裂 ,造成众多的小伤口 ,更有利于绵蚜的继续为害和越冬。该虫为害 ,可使小枝大量枯死 ,严重削弱树势 ,影响果…  相似文献   

5.
苹果绵蚜是我国主要检疫对象之一 ,它随着苗木、接穗的调运以及人们的生产活动不断扩展蔓延 ,给苹果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多年实践 ,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绵蚜的有效办法 ,现介绍如下 ,以供参考。1 苹果绵蚜的为害苹果绵蚜主要为害苹果类果树 ,以无翅胎生雌蚜的成虫和若虫在果树枝干上的伤疤处、剪锯口、新梢的芽腋间、短果枝、叶丛枝、果柄、萼洼、根蘖、根的裸露处成群落为害。虫体分泌绵丝状腊质物将虫体覆盖 ,呈绵絮状 ,拨开绵絮状物露出紫红色虫体。有的枝条被害后膨大成瘤。2 发生规律绵蚜每年发生 1 2~ 1 8代 ,以若虫在树干伤疤、…  相似文献   

6.
大袋蛾学名避债蛾,俗名大裒蛾、布袋虫、吊死鬼等,是对泡桐树危害最大的害虫。在我省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5月上旬前后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卵于袋内,每头雌蛾产卵3000粒左右,6月中旬孵化出的幼虫开始群集危害树木叶片。该虫食性杂,除危害泡桐外,还危害法桐、杨、榆、桑、槐、苹果等十几种林  相似文献   

7.
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绵蚜,又名血色蚜虫,赤蚜。为国内检疫对象之一。近几年来,由于引进苗木、种子存在严重的自由化现象,致使藁城市部分果园发生苹果绵蚜为害,如不及时控制、消灭,将给苹果生产带来毁灭性灾害,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为做好除治工作,现将苹果绵蚜的危害特征、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危害特征苹果绵蚜以无翅胎生成虫及若虫密集在苹果树背阴枝干的愈合伤口、剪锯口、新梢叶腋、短果枝端的叶丛中及露出地表的根际处寄生为害。受害部位的组织因受刺激逐渐膨大为小瘤,形成虫瘿。日久虫瘿破裂,形成大小深浅不同的伤口…  相似文献   

8.
梨黄粉虫,又名黄粉蚜,是梨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被害果肉组织逐渐腐烂,严重时全果脱落,严重影响果品质量。1发生规律虫以卵在树皮缝、伤口或枝干的残附物内越冬。翌年梨树开花时(4月上中旬)卵孵化,羽化成虫在原处继续产卵,6月中旬前后,虫口猛增,7月中旬群集果实萼洼处繁殖,8~9月出现有性蚜,交尾后越冬。2为害状况梨树开花时孵化后若虫在翘皮下刺吸汁液,6月中旬前后开始陆续向果上转移。7月上旬多群集果实萼洼处为害,继而扩散到果面上,此时果面上的成虫、卵堆及初孵若虫似黄粉,8月中旬梨果接近成熟时,为害最严重,套袋梨果更易受害,常导致梨果大…  相似文献   

9.
内蒙粉毛蚜Pterocomma neimogolense Zhang在甘肃河西地区危害杨树,其中二白杨和哈美杨受害最重。该虫一年发生6—8代,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9月下旬为危害高峰期。防治上可选择抗虫性强的新疆杨和河北杨造林,或于4月中旬和9月下旬无翅蚜虫大量繁殖时,用氧化乐果1500倍液,可湿性抗蚜威2500倍液和氰马合剂1000倍液防治,杀虫率为88-97%。  相似文献   

10.
油桐尺蛾是茶树、桉树等经济林木的重要害虫之一,2014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首次发现危害橡胶树。2014-2017年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明确了油桐尺蛾的发育历期、在橡胶林的分布及发生危害规律。油桐尺蛾在西双版纳橡胶林呈间歇式暴发,1年发生3~4代,危害高峰期为4月中上旬至5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10月下旬至11月中上旬。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梨黄粉蚜的发生对梨树生产带来很大危害 ,严重地影响到梨果的品质和产量。1 危害症状梨黄粉蚜属同翅目根瘤蚜科 ,俗称黄粉虫 ,危害梨树枝干和果实 ,不危害叶片 ,以成虫和若虫在枝干翘皮下、嫩枝上、果实萼洼或果面取食繁殖 ,果实被害后形成褐色斑点 ,严重的形成黑斑 ,遇潮湿环境引起腐烂。2 发生规律梨黄粉蚜大多以两性卵在树干翘皮裂缝中越冬 ,越冬卵在每年 4月上旬 ,梨开花期孵化为干母若虫 ,于翘皮下、嫩皮处刺吸汁液 ,羽化为成虫后产卵繁殖。 5月下旬至 6月上中旬当梨果长到 2~ 3cm时 ,开始向梨果转移 ,在梨果萼洼处为害繁殖…  相似文献   

12.
梦尼夜蛾是阔叶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通过野外观察,结合室内饲养,对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等进行了研究。梦尼夜蛾在阿尔山林区1年发生1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盛期为4月27日~5月2日,4月末成虫开始产卵,产卵盛期为5月10日,卵孵化始见期为5月16日,孵化盛期5月25日,6月2日孵化结束。幼虫共5龄,幼虫期与气温有关。幼虫危害始盛期为6月中旬,危害高峰期为6月下旬。7月上旬老熟幼虫下树入土化蛹,幼虫化蛹始见期为7月上旬,盛期为7月中旬。蛹期最长,从7月上旬至翌年4月中旬,时长约为9个月。  相似文献   

13.
<正>献县现有结果苹果树1200hm2,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苹果病虫害呈多元化、逐年加重趋势。列为世界各国进出口检疫对象的苹果绵蚜2006年经苗木私自调运传入献县。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um(Hausmann)]属同翅目瘿绵蚜科,又名赤蚜、血蚜,目前已成为危害献县苹果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准确掌控该虫的最佳防治时间,自2007开始对苹果绵蚜的演替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有  相似文献   

14.
苹果绵蚜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绵蚜又名苹果绵虫 ,血色蚜虫 ,俗称白毛虫 ,白絮虫。原产于北美洲 ,是世界性的害虫。主要借苗木、果实、接穗及包装物的运输作远距离传播。是一种国际国内检疫对象。在我国的山东、辽宁、天津的部分地区及秦皇岛的山海关地区有分布 ,1 995年 ,在丰润县发现。1 寄主及为害苹果绵蚜的寄主植物以苹果属、梨属、李属为主 ,群集寄主的枝干伤口、剪锯口、病疤边缘、果实梗洼及萼洼等处 ,通过吸取树木的汁液生活。树木被害部位膨大 ,成畸形 ,阻碍树木养分和水分的运输 ,使树体衰弱。特别是老果园和管理粗放的果园 ,受害更重 ,不仅影响果树产量…  相似文献   

15.
鲁北地区近年来已成为苹果主产区之一 ,随着生产的发展、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提高 ,致使苹果病虫害种群结构发生了变化 ,一些多年来重点防治对象基本得到控制 ,而原先的一些次生性病虫上升为主要防治对象。80年代以前 ,管理差的苹果园主要害虫是植食螨、蚜虫、顶梢卷叶蛾、舟形毛虫等 ,管理较好的苹果园主要害虫是食心虫类 ;目前 ,植食蚜类严重为害局面到得缓解 ,食心虫类、卷叶蛾、蚜虫的发生和为害明显减轻 ,只是个别地方出现瘤蚜、绵蚜发生较重的情况。此外 ,潜叶蛾类在许多地方已成为必须防治的对象 ,有的地方棉虫也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6.
栗雪片象是商洛地区板栗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普遍蔓延于全区各县(市),危害率为25~45%,有的地方高达70%以上。主要为害栗苞,形成早期落苞,导致板栗产量下降,品质低劣,造成经济损失。 栗雪片象在商洛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地栗苞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6月上旬陆续化蛹,蛹期25天左右。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7月上旬结束,羽化时间极不整  相似文献   

17.
禹州市苹果绵蚜综合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绵蚜是国内外重要的林业有害生物之一.2004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时发现禹州市有苹果绵蚜危害.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和试验,对其危害分布、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48%毒死蜱或10%吡虫啉、50%抗蚜威交替使用等综合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正>苹果绵蚜Eriosomα lαnigerum(Hαusmα-n)属同翅目,绵蚜科;又名血色蚜虫、赤蚜、绵蚜。苹果绵蚜在国内分布于辽宁省的旅大地区,山东省的烟台、青岛、蓬莱等15个县市以及云南省的昆明、绿丰等地。 苹果绵蚜主要为害苹果属树种,被害树种有苹果、海棠、沙果及山丁子、花红等;在其原产地美国还为害洋梨、山楂、榆、花楸、美国榆等。 苹果绵蚜以无翅胎生,成虫及若虫密集在果树背阳枝干的愈合伤口、剪锯口、新梢、叶腋、短果枝端的叶群中、果梗、萼洼以及地下的根部或露出地表的根际等处寄生为害。被害  相似文献   

19.
2019—2020年,通过采用室内饲养结合野外观察的方法,研究危害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的新害虫——绒脊长额天牛Aulaconotus atronotatus Pic的危害特点、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虫在贵阳地区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木质部蛀道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继续取食,5月上旬开始陆续化蛹,成虫5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盛发期在6—8月。6月中旬—8月上旬是成虫取食、交尾、产卵高峰期;卵6月中旬开始孵化,高峰期在7月上旬—8月中旬,卵期为6月上旬—8月下旬。幼虫蛀干危害引起主干风折,成虫啃食嫩梢表皮、叶柄和叶片引起枝梢端部生长点枯死和叶片萎蔫。根据危害特点和生物学特性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苹果绵蚜是一种检疫性害虫,在西藏分布较广,危害很大,年发生代数为7~23代,平均15代,在林芝地区,树体地上部分和地下根部均可越冬。绵蚜的危害有群集性,种群增长曲线为直三角形,3~10月迅速增长,11月早霜来临迅速下降,传播途径有主动型、被动型2类,主要天敌有食蚜蝇4种,草岭2种,瓢虫3种,食虫鸟及蚜霉菌。尚未发现日光蜂寄生现象。主要防治措施有检疫,农业防治、农药防治,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农药避蚜雾,氧化乐果,敌杀死等。苹果绵蚜综合防治应加强检疫,保护新果园,结合老果园改造,引进抗蚜、耐蚜新品种;加强新农药引进,试验。把虫口基数压到危害允许水平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