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筹委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6月27—28日联合召开了小麦锈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为北京地区有关单位的锈病工作者30多人,会议交流了小麦锈病研究工作本年在流行规律、抗病品种、药剂防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针方向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农业部科技局委托河北农业大学在保定举办了一期“全国小麦锈病讲习班”,邀请了美国密苏里大学植物病理学家和小麦锈病专家雷格林教授前来讲学。 讲习班从4月28日开始,历时两周。学员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54个单位,大都是多年从事小麦锈病和抗病育种研究工作者,共82名。  相似文献   

3.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抗锈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鸣  牛永春 《植物保护》2000,26(2):32-35
小麦锈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病害 ,它分布广、传播快、危害大 ,常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 ,选育并合理利用抗锈品种是控制小麦锈病大发生、保护小麦生产的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自Biffen(190 5)证实小麦抗锈病遗传遵从孟德尔遗传规律和Stakeman(1917)发现小麦秆锈菌的生理专化现象后 ,小麦抗锈育种得以蓬勃开展。目前 ,国际上已正式命名了 2 5个抗条锈病基因、4 6个抗叶锈病基因和 4 1个抗秆锈病基因。这些抗锈病基因的利用 ,在小麦抗锈病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小麦锈菌的高度变异性 ,品种的抗…  相似文献   

4.
洪锡午 《植物保护》1963,1(2):53-55
种植抗病丰产良种、合理栽培和化学防治是当前解决小麦锈病问题的三个重要方面。尤以前二项现实意义更大,而且需要在小麦播种以前就要作好安排。 一、种植抗锈良种是防治小麦锈病的根本措施 种植抗病丰产良种防治小麦锈病,国内外已有很多经验。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品种抗锈性丧失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碧蚂1号,从1956年起,巳在大面积上“丧失”了抗锈性。据今年了解南大2419在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也开始普遍感染了条锈病。此外,还有不少抗锈良种如:矮立多、中农28、玉皮、甘肃96号、农大183等也  相似文献   

5.
小麦锈病抗性基因推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锈菌的相互识别是研究小麦锈病的关键。根据寄主-病原物互作关系分析小麦品种抗病基因组成的基因推导方法是目前研究小麦锈病的热点领域,现已有大量关于基因推导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抗病基因推导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基因推导方法的产生、发展,介绍了基因推导在小麦抗病基因鉴定中的应用情况,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抗病基因推导的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七月份,农业部召集派往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和北京市的小麦锈病调查组,和上述省市的有关同志,座谈小麦锈病问题。 一年来,五省一市通过领导、群众、技术三结合,搞了400多个防锈样板,有很大的收获。从样板田中看到了药剂防病保产的实效,肯定了不少抗锈品种,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防治信心增强了,防锈科学知识提高了;科学家们在实践中发现不少新问题,得到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种植抗绣品种是防治小麦锈病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但是,目前适于各地种植的抗锈品种还很少,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即使已经种植抗锈品种的地区,也往往由于品种本身的变化,或新的锈菌生理小种的出现而丧失抗病性。在一些还没有适当抗锈品种、或原有抗锈品种丧失抗病力的地区,在尚无新的抗病品种更替以前,一旦发生锈病,就需要采取其他措施,以求尽量减少绣病的为害。在药剂防治方面,几年来通过各地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示范推广,有很多成功的事例。但是,药剂防治小麦锈病是一项相当复杂的技术,影响效果的因素很多,如使用不当,有时效果很低甚至无效,不  相似文献   

8.
我国各麦区小麦锈病发生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金善宝主编的“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我国小麦栽培有十大区系。由于这些区系各有特异的气象因素,故小麦锈病发生及流行程度各异。近年来有的地区小麦锈病有发展流行的趋势,为引起注意,现根据我们多年来的调查和有关报道,将各区系小麦锈病发生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选用适应当地的抗锈良种,是预防锈病保证小麦稳定增产的根本措施。在小麦锈病综合防治技术中,利用药剂防治是一项有效的辅助措施。下面谈谈我们是怎样应用药剂预防小麦锈病的体会。我们认为,要使药剂防锈工作达到既经济又高效的目的,应注意掌握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许多单位针对小麦锈病进行了大量的药剂防治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经过多年多点试验,肯定对锈病有显著防治效果,被认为有推广前途的药剂有磺酸类、氟素剂、代森锌、二硝散、石硫合剂等几种。达些药剂都是稀释成液剂后使用的。根据近年来经验,大面积使用液剂防治小麦锈病存在以下问题:(1)一般用压缩式喷雾器喷药,工作效率很低(一人一天一亩多地),要完成防治任务需占用大量人力,影响其他农活安排。(2)防治锈病的时间性很强,由于效率太低,做到适时防治非常困难。(3)所需喷雾器数量很大,非在短时期内所能供应。(4)喷雾需水量很大(每亩200斤),在水源较少地区,应用起来困难很多。如果能够改用粉剂就有可能解决以上问题。根据实测结果,估计用一架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系)对中国秆锈菌的抗性水平和了解抗秆锈病基因在该区域的分布情况,本研究选用中国小麦秆锈菌流行小种21C3CTHQM、34MKGQM和34C3RTGQM对从该区域征集到的83份主要小麦品种(系)进行了苗期抗秆锈病的评价,并利用与抗秆锈病基因Sr2、Sr24、Sr25、Sr26、Sr31和Sr38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分别进行了分子检测,结合苗期表型及系谱,推测这些品种(系)可能含有的抗病基因。结果表明,83份小麦品种(系)对供试秆锈菌小种均表现抗性,对21C3CTHQM、34MKGQM和34C3RTGQM表现免疫或近免疫的分别为57、53和60份,各占供试材料数量的68.68%、63.85%和72.29%,其他剩余材料对3个供试秆锈菌小种表现中抗或高抗。分子标记分析表明,83份主要小麦品种(系)中有12份可能含有Sr2;克旱3号可能含有Sr25;6份小麦品种可能含有Sr31;19份小麦品种可能含有Sr38;没有检测出含有Sr24Sr26的品种。因此,黑龙江省小麦品种对中国小麦秆锈病抗性水平相对较高,含有抗秆锈病基因Sr2以及对我国小麦秆锈病表现良好抗性的基因Sr31Sr38,可能含有其他未知抗秆锈病基因,这些优良抗源材料可作为未来小麦生产育种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10%抑多威乳油防治小麦锈病田间试验初报姚安庆,李纯忠(湖北农学院荆州434103)(江陵县李埠园林场)小麦锈病和赤霉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两大主要病害,常年混合发生,防治上需采取两种药剂分别进行防治。不但增加防治成本和施药次数,且因反复用药农民难于掌握...  相似文献   

13.
小麦锈病是长顺县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造成减产10%~30%.大流行年份.减产50%以上。以往在长顺县防治小麦锈病都用三唑酮.药剂较为单一。为筛选防治小麦锈病的其他药剂.以达到药剂交替使用目的,2009年笔者采用20%戊唑醇·烯肟菌胺进行了田间试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LY48是武汉绿鹰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杀菌剂,可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为了明确其对小麦锈病、赤霉病等病害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特进行本次试验。1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本市城区松鹤村荷背塘一农户小麦地进行。设每...  相似文献   

15.
三种粉锈宁络合物,即保丰宁、植保宁和粉锈铜对小麦锈病防病保产效果显著,用药量低、持效期长,使用安全,而且在田间试验与粉锈宁用药量相同的情况下,其效果接近。据室内测定,植保宁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能,但基本上是向上传导;具有较强的治疗和铲除作用,但对夏孢子萌发的影响很弱。据田间试验,用药量与品种感病性关系密切,随着小麦品种感病性提高,用药量应适当增加,才能控制锈病为害;施药次数主要取决于施药时小麦所处的生育期,施药1次的适期在病叶率5%—10%时、小麦处于旗叶伸长至抽穗期。  相似文献   

16.
小麦两种锈病复合为害损失测定李复宁(湖北省襄北农场植保站441123)小麦条锈病PuciniastriformisWest.和小麦叶锈病P.reconditavar.triticiErikss.etHenn.是小麦上两种重要病害,在我地每年都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17.
8月26日至9月5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和作物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小麦锈病和抗锈育种研究工作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如何进一步掌握锈菌致病性和品种抗病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异规律,从而对抗锈性的发掘、创造和利用,更富有預见性获得更好的成效。对抗锈性丧失的原因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井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作了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1)进一步查明锈菌生理小种的区系及其动态;(2)研究适应性变异和异核结合产生新小种的问题;(3)进一步鉴定品种的抗锈性能及其稳定性;(4)研究不断提高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拔的技术等。会议认为耐锈性的利用值得重视,为此必须开展耐锈性鉴定标准和耐锈性机制的研究。其它如抗锈性的遗传规律和免疫性生理机制等,都须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便于技术人员和农药使用者掌握已登记防治小麦锈病的农药信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归纳了国内已登记用于防治该病的杀菌剂品种、数量、剂型和毒性,按照主要种类分类简评,就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稻瘟病,小麦锈病预测专家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稻瘟病、小麦锈病预测领域专家知识,以及借助模式识别势函数法实现的自学习、自提取的知识,采用正向和反向精确推理控制策略,首次建立云南省水稻穗瘟病、小麦条锈病预测专家系统,1994~1995年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系统创造性地采用全屏幕编辑树图的知识输入法和森林表示技术对知识库进行管理,便于知识库的扩充和维护。推理结果、推理路径及知识查询以彩色图形方式显示,对于学习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具有独特优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证明,对氨基苯磺酸对小麦锈病的抑菌药量很低,对叶锈的完全抑菌药量为每克鲜叶390.6微克,对秆锈的完全抑菌药量为469.6微克。且施药的时间距锈菌侵入植株体内的时间越长,所需的抑菌药量越高。同时表明,对氨基苯磺酸在植株体内运转的速度很快,30小时后即可从第一叶运转至第二叶。对氨基苯磺酸在叶内存在较长时间后,仍能保有抑菌药量。此外,对氮基苯甲酸、腺嘌呤、胸腺核酸、酵母核酸及次黄嘌呤具有很强的对消对氨基苯磺酸抑制小麦锈病的作用。在叶锈的试验中,其对消作用分别为97.7%、91.7%,87.6%、85.7%和75.6%。核酸及其降解物的对消作用,是由于对氨基苯磺酸与核酸代谢的辅酶(叶酸)竞争抑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