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分析了一种新型气液增力缸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由气液增力缸和比例/伺服阀组成的气液增力系统的建模进行了研究,推导出了系统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一种新型气液增力缸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由气液增力缸和比例/伺服阀组成的气液增力系统的建模进行了研究,推导出了系统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崔晋波  高立洪  李萍  周蕊  李平 《湖南农机》2012,39(3):169-170,172
通过总结国内外养殖场沼气发电技术装备现状,对热电肥联产-沼液还田利用、气电肥联产-沼液自然处理、气电肥联产-沼液工业化处理等三种沼气发电工程技术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分析,提出了沼气发电行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装备、设计、管理和推广等问题,并建议通过注重技术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和完善行业标准等措施,促进养殖场沼气发电行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主/从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双向伺服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主/从异构式机器人力反馈遥操作控制系统。主操作系统采用2个2-DOF操作手,分别采用伺服阀控制液压马达获得2个解耦的旋转自由度。用力信息对伺服阀进行控制以驱动主操作手运动,解决主手操纵力不能直接驱动主操作手液压马达的问题。从机器人为4-DOF串联关节型四自由度机器人,采用比例方向阀控制。分别采用力反射伺服型和力对称型双向伺服控制策略,对主/从机器人系统进行遥操作力反馈双向伺服控制实验研究。验证了本设计的主操作手结构的合理性,力对称型双向伺服控制策略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深入、详细地分析了FANUC 0iD α系列伺服放大器的上电过程,提出了利用该过程进行伺服不上电故障分析与维修的方法,指出引起伺服不上电故障的原因。研究发现在查找FANUC 0iD α系列伺服放大器的上电故障时,需仔细观察故障现象,弄清产生故障的真正原因再进行维修。用实例来说明和验证本文所提出的维修方法,为伺服放大器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深入分析了各类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结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特性,提出了气-热-电联产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处理模式。通过对该模式的技术经济分析,表明该模式必将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机、电、液?光栅一体化技术研制了空心圆柱试样试验仪新型电液伺服加载,该系统由于具体有光栅位移传感器反馈和液压力传感器反馈控制回中,敌 具有快速和精确的液压力响应,满足试验仪应力(变)控制试验的要求。整个试验过程在IBM PC/XT微型计算机控制下自动完成。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新型气动微型伺服阀.该伺服阀的电-机械转换由一种新型的形状记忆合金(SMA)-生物金属纤维(BMF)实现.通过实验,研究了BMF100的输出位移与负载特性,在0.1 N载荷、10 V驱动电压范围内,其电压滞环为0.2 V;在1.0 N载荷、11 V驱动电压范围内,其电压滞环为0.4 V.利用CATIA软件建立了伺服阀的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阀芯的应力及应变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伺服阀阶跃响应仿真研究表明,伺服阀输出压力的上升时间为0.3 s,输出流量的上升时间为1.6 s.  相似文献   

9.
罗寨玲 《农业工程》2013,(Z1):74-76
在对天津市武清区设施农业高效生产关键机械化技术发展情况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天津市武清区目前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装备情况。重点介绍了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包括空间电场防病促生系统、烟气电净化CO2气肥增施技术、植物声频控制技术和电子杀虫技术等)关键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设施农业高效生产关键机械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工业产业快速发展,工业领域应用的先进科技和设备显著增多,伺服驱动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电气控制技术,能显著提高设备的控制精度和效率,其应用对于促进工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分析了伺服驱动技术的内涵与优势,介绍了伺服驱动技术软硬件组成,并对其在工业领域的典型应用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气力输送技术可在很大程度对农业机械进行结构简化,降低成本和提高作业效率,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播种、施肥和捡拾收获等物料输送装置中。了解气力输送技术的特性以及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现状,对于提高农机作业效率、促进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农业物料气力输送特性、气力输送技术在农机领域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大量文献调研分析和归纳总结。根据正负压输送的不同特点,对气力播种、施肥、收获捡拾机械装备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分析和阐述。在此基础上,指出农业领域气力输送应用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气力输送方式存在易堵塞、精度稍低的问题,能耗较大的问题以及相关基础研究不足的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优化结构、配套监测系统,提高工作可靠性;改用效率较高的智能风机,降低能耗;加强基础研究,充分利用仿真等研究手段,进一步促进气力输送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验证气力提升技术在河道清淤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依据70%浸没深度的普遍工况,搭建了采用气力提升技术的泥沙输送试验平台.在0~4.5 m/s的进气速度下,开展了泥沙提升效率试验,探究了最佳提升效率所对应的进气速度.同时基于Matlab图像处理功能,着重对0.6与1.0 m/s进气速度下的流型进行分析,得到了最佳提升效率附近对应流型的固体颗粒运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管内流型以及颗粒的运动特性直接受进气速度的影响.在浸没深度一定的情况下,河沙提升效率由进气速度所决定.通过研究不同进气速度下的流型,进而探究不同流型的形成原因,得知当进气速度达到1.0 m/s时,气相被充分离散成均匀细泡,气体与液固两相发生了强烈的动量交换,气体携带的绝大部分动能转移到了固液两相,该进气速度下的提升效率最高,此时的流型亦为气力提升最佳流型.通过测量得到清淤效率与进气速度的关系,验证了气力提升技术应用于河道清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杨昕 《湖南农机》2007,(7):172-173
打标技术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其中气动打标技术又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本文对各种打标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对比,对气动打标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各个组成部分作出了详细的分析介绍,并对该系统的升级改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胡凯  戴亿政  王瑛 《农业工程》2020,10(10):8-11
排种装置是影响播种机整机作业性能的核心工作部件,精量播种近些年来在油菜的种植方面得到普遍的认可。排种装置按播种原理一般可分为气力式排种器和机械式排种器。通过对比国内外气力式直播排种装置研究现状,分析得出国内外水稻和油菜机械化直播技术和排种装置的发展趋势。稻油直播的兼用型气力式排种装置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我国拖拉机挂车气制动系统执行机构主要采用膜片式制动气室,对其有效承压面积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后.得出膜片式制动气室有效承压面积不仅与几何尺寸和气压有关。还与工作行程有关,找到了膜片式制动气室有效承压面积的变化规律,指出了不同型式的膜片式制动气室推杆有效工作行程范围。  相似文献   

16.
在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下,采摘机器人成为智能农业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结构环境下,视觉伺服控制以获得作业环境信息量大、鲁棒性强等优势成为采摘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结合3种经典视觉伺服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原理,对比总结了各种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和研究重点,并就其中一些关键问题分析了解决方法,同时提出对采摘机器人适应性强的视觉伺服控制技术,并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简要叙述了气动位置控制技术的发展,分析了气动位置控制的基本方法、控制策略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并时气动位置控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运动协调控制系统设计与移栽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实现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取苗、移盘和植苗动作驱动系统的分离,简化移栽机机械传动系统结构,以提高其可靠性和作业质量,基于PLC设计了一套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运动协调控制系统,并进行了实际移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运动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实现了步进电动机驱动苗盘横向进给运动、伺服电动机驱动取苗机械手纵向往复运动、取苗机械手气动垂直取/放苗动作和气动喂苗动作的控制及其与机械驱动植苗动作的同步配合,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可以实现40株/(min·行)的取/放苗速度,在整机单行移栽39.9株/min的平均移栽速度下,样机完成取/放苗过程并最终将钵苗成功喂入栽植器的喂苗成功率达到96.9%。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气流分配室结构是气力式水稻穴盘成型机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为了保证气流分配室具有均匀的流场结构,生产出合格的穴盘,以气体控制方程为理论依据,利用FLUENT软件对气流分配室内气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和数值模拟技术,以腔体厚度、通气孔直径和底角为影响因素,速度不均匀系数为评价指标,对气流场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模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配气腔体厚度、通气孔直径、底角;当腔体厚度、通气孔直径和底角分别为110 mm、15 mm和0°时,气流分配室流场均匀性较理想,此时速度不均匀系数为11.37%。试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9%,双侧相关系数为0.028,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穴盘生产成型率为92.3%,穴孔质量和底面厚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2%和9.81%,满足穴盘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0.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理论部分较多,教学难度大,应从多方面入手加以分析,不放过每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教学方法创新进行了探讨,并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