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栽培方式对越夏番茄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越夏番茄生长过程中,根系活力及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但生长前期露地栽培的根系活力低于遮荫栽培和间作栽培,而结果期则显著高于间作栽培,叶绿素含量则始终以露地栽培为高。夏季高温季节叶片的膜脂过氧化较为严重,中午前后的MDA含量较高,但遮荫栽培和间作栽培可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番茄叶片的SOD活性在上午逐渐增强,下午维持较高水平。高温季节番茄叶片的光合速率因不同栽培方式而异,上午以露地栽培为高,但午休较为严重,中午后以遮荫栽培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和间作栽培;遮荫栽培番茄叶片的光化学效率中午下降的幅度显著低于露地栽培,说明其光抑制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根引"腐殖酸水溶肥对设施番茄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根引"在设施番茄上的最佳施加量。【方法】通过土壤起垄栽培,在设施番茄上施加1、1.5和2 kg/667m2"根引"共3次,定期测定番茄的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结果】施加1和1.5 kg/667m2的"根引"对番茄生长促进效果较明显,而1.5和2 kg/667m2的"根引"对番茄的后期产量促进效果较明显,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施加1~2 kg/667m2的"根引"腐殖酸水溶肥促进了番茄的生长,并增加了番茄的单果重以及产量,施加1.5~2.0 kg/667m2的"根引",对番茄生长促进和产量及单果重的增加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栽培辣椒比露地栽培生育其短7d。地膜覆盖栽培产量为1327.6kg/667m2,比露地栽培产量1083.9kg/667m2高出243.7kg,增产22.48%。  相似文献   

4.
大棚辣椒间作甘蓝栽培,早熟丰产,效益显著,较露地栽培提早上市三十多天,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均667m2产量达4000kg以上,667m2产值7000~8000元。本文对其栽培技术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瓜早春红玉、南杂一号大棚立架栽培和露地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棚立架栽培较露地栽培全生育期缩短15 d,固形物含量增加0.9%;早春红玉每667 m2产量1804.3kg,比露地栽培增产35.4%,前期产量632.5 kg,比露地栽培增产88.1%;南杂一号每667 m2产量1945.2 kg,比露地栽培增产42.5%,前期产量578.0 kg,比露地栽培增产81.2%;早春红玉每667 m2产值5576.7元,是露地栽培的1.78倍;南杂一号每667 m2产值5866.7元,是露地栽培的1.90倍。设施栽培较露地栽培增产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免耕抛秧栽培水稻在一定产量范围内对氮肥的需求量,在磷、钾肥及管理水平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10.5kg/667m2,11.55kg/667m2,13.6kg/667m2)对免耕抛秧栽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1,2]。结果表明:在各个阶段,水稻生长与氮肥施用量均密切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产量与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其平均产量依次为489.25kg/667m2、496.50kg/667m2及503.25kg/667m2。  相似文献   

7.
番茄整个生育期需肥量较大,肥料对产量有显著影响,通过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域番茄栽培的最佳施肥量为N14.48kg/667m2,P2O58.53kg/667m2,K2O5.56kg/667m2,产量可达4977.5kg/667m2;配方施肥区番茄产量比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区每667m2分别增产2728kg、613kg,可增收5864.7元、1353.7元。  相似文献   

8.
露地番茄、大白菜间作套种一年两茬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包头市近郊地区经多年试验总结推广了露地番茄、大白菜间作套种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变一熟为两熟.其中:番茄产量6500kgkg/667m2,套种的大白菜产量7000kgkg/667m2,产量、产值、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北京地区秋大棚番茄产量,增加效益,找出一种设施蔬菜高效种植模式,本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产量为第1考核指标,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与单株留果数对秋大棚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栽培密度对番茄植株生长前期影响较小,对生长后期有显著影响。不同栽培密度与单株留果数对番茄产量和平均单果质量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当栽培密度为3200株/667m2、留果数为14个/株时,产量最高,可达5375.2kg/667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比较玉米净作与玉米宽厢宽带间作花生产生的效益,设置了玉米净作与玉米宽厢宽带间作花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净作产量为465.0 kg/667m2,玉米宽厢宽带套作产量384.8kg/667m2,净作比间作产量高80.2kg/667m2;玉米套作花生虽然产量有所减少,但是,增加了花生收入,花生产量为153.5kg/667m2,产值为2 148.00元/667m2,玉米套作花生比玉米净作产值1 395.00元/667m2增加收入1 232.85元/667m2。玉米净作投入与产出比为1∶2.07,而玉米套作花生投入与产出比为1∶2.4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经2002~2004年田间试验,对黔草2号苇状羊茅种子产量与主要栽培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回归设计与分析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作了相关的增产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播种量为1.0 kg/667m2,施有机肥500 kg/667m2、氮肥0 kg/667m2、磷肥20 kg/667m2、钾肥30 kg/667m2的水平下,种子产量可达127 kg/667m2。  相似文献   

12.
杂交油菜黔油22号在黔西县的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优质杂交油菜黔油22号单位产量,加速该优异成果的大面积转化,采用4因子5水平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黔油22号产量与栽培因素(N、P、K、密度)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高产栽培优化方案分析,结果表明,黔油22号在黔西县产量达到200 kg/667m2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纯N 20.13~22.00 kg/667m2,P2O5 11.95~12.94 kg/667m2,K2O16.20~19.80 kg/667m2,移栽密度为9040~9 935株/667m2.该技术方案对黔西县大面积生产黔油22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及栽培水平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对酒丢槽制作活性有机肥(以下简称活性有机肥)在水稻上进行了不同基肥和追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活性有机肥作基肥施用效果显著;通过模拟试验和优化选择,提出了水稻产量高于550 kg/667m2的农艺措施为:活性有机肥作基肥用量为25.15~39.72 kg/667m2,追肥用量14.34~22.126 kg/667m2,得到水稻产量高于600 kg/667m2的优化组合5个,其相应的农艺措施为:基肥用量29.06~46.88 kg/667m2,追肥用量9.31~21.12 kg/667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大蒜种植合理施用硫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以新疆白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硫磺处理对大蒜植株株高、假茎粗、单株叶面积、锈病病株率、鳞茎产量和蒜苔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硫处理是蒜地施硫磺12 kg/667 m~2,与对照不施硫相比,大蒜植株增高7.8;、假茎增粗17.5;、叶面积增大33.3;,大蒜锈病的病株率降低80;,单位面积鳞茎产量增加14.1;、蒜苔产量增加了16.1;.施硫磺在0~12 kg/667 m~2范围内,大蒜产量随施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硫量超过12 kg/667m~2时,产量随前者增加而减少.[结论]新疆阿合奇蒜区施用硫磺能促进大蒜的生长发育,增加大蒜的株高、假茎粗和单株叶面积,增强植株抗锈病能力,提高鳞茎和蒜苔产量.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闽甜107”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3个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施氮量>播种期>种植密度,并优选出产量高于817.65kg/667m2的栽培措施:播种期4月1~7日、种植密度3720~3940株/667m2、氮肥施用量16.75~19.75kg/667m2。  相似文献   

16.
超高产杂交稻Ⅱ优162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杂交水稻组合Ⅱ优162开展了高产栽培模式研究。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考察施N量、施P量、施K量、密度和播期5个因素。对回归方程进行了统计选优,降维分析,边际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播期、密度、施N量、施K量、施P量。高产栽培模式要点为:施N量10.7~11.3 kg纯N/667 m2,施P量17.0~19.0 kg过磷酸钙/667 m2,施K量13.0~14.3 kg氯化钾/667 m2,栽插密度为1.52~1.55万窝/667 m2,播种期安排在3月26~28日。  相似文献   

17.
在果蔗无公害栽培试验中,选择水、土、气均无污染的植地,施用有机肥,对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生产出的产品经检测符合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种植业)中水果蔬菜类卫生标准要求。该试验与常规试验相比,果蔗出苗率平均提高5.3个百分点,分蘖率提高14.3个百分点,株高增高1.5~7.6 cm,茎径增加0.11~0.14 cm,平均单茎重增加0.11~0.25 kg/株,产量提高700~1 180 kg/667m2。  相似文献   

18.
用RB72-454和F134(CK)2个甘蔗品种,于2003~2005年在坝地和缓坡地进行吨糖田土试验示范,经新植和宿根研究结果表明:在用种量8 000芽/667m2、深沟双行种植、合理施肥和优化管理技术规范下,RB72-454坝地蔗糖分含量15.47%,产量8 616 kg/667m2,产糖量1 130 kg/667m2,比对照蔗糖分含量增长1.16个百分点,产量增加38.0%,单位面积产糖量增加49.1%;坡地蔗糖分含量15.56%,产量7 808 kg/667m2,产糖量1 030 kg/667m2,比对照蔗糖分含量增长1.16个百分点,产量增加37.5%,单位面积产糖量增加48.3%。RB72-454在坝地和坡地含糖量均达到1 t/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19.
固氮甘蔗新品种RB72-454引种及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固氮甘蔗新品种RB72-454,于2003~2005年在贞丰、望谟坝、坡地进行田间氮肥敏感性、不同用种量、吨糖田土配套技术研究试验示范。结果表明:RB72-454施用尿素20 kg/667m2比F134(CK)施用尿素40 kg/667m2增产41.5%,蔗糖分提高1.24%(绝对值),单位面积产糖量增加59.5%;每667m2用种量8 000芽比10 000芽增产7.5%,蔗糖分提高0.5个百分点,单位面积产糖量增加11.0%,节本增效336.4元/667m2;吨糖田土配套技术集成实施产糖量达1 066 kg/667m2,比F134增加47.9%;示范1 333.3 hm2,平均比F134增产37.7%,蔗糖分提高1.18个百分点,单位面积产糖量增加49.0%,增收810元/667m2,项目累计新增产值3 960万元,取得经济效益2 140.4万元。  相似文献   

20.
贵州铜仁地区水稻缺素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即实验室分析土壤的养分含量、吸附试验、温网室盆栽试验和大田田间试验,诊断出贵州省铜仁地区酸性黄泥田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排列为:N>P>K>Ca>B>Mo。水稻高产最佳的施肥配方为:尿素17.5 kg/667m2,钙镁磷肥30 kg/667m2,氯化钾10 kg/667m2,石灰0.85 kg/667m2,硼砂0.75 kg/667m2,钼酸铵0.2 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