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作物杂志》2002,18(6):52
·专题综述·关于振兴大豆产业的建议 1 (1 )………………………黄淮南部夏大豆产区的增产潜力和开发策略 1 (2 )…大豆三系选育及杂交制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4 )………………………………………………国内外作物生产潜力研究现状与评价 1 (7)…………武威地区加工型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1 (1 0 )……2 0世纪中国大豆科技进展及 2 1世纪初研究方向2 (1 )………………………………………………种植饲用玉米促进农牧交错区的可持续发展 2 (5 )…湘北红壤丘岗区种植业现状及结构调整的方向2 (7)………………………………………………泰兴…  相似文献   

2.
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是农业部国家种子工程项目1 2类农作物改良中心之一 ,依托南京农业大学 ,以大豆研究所为基础 ,联合生理、病、虫、加工等多学科组建而成。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可以追溯到 2 0世纪 2 0年代王绶教授在金陵大学建立的第一个科学大豆育种计划。以后三四十年代中央大学金善宝教授、金陵大学马育华教授和王金陵教授相继发展了大豆遗传育种研究。 5 0年代初期马育华教授在南京农学院开展了对江淮下游地区大豆地方品种的研究和大豆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重新建立了大豆育种计划。改革开放后 ,1 981年经农业部批准成立南京农学院大豆遗传…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新的绿色革命与中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辉煌世纪。农业在这个世纪取得了巨大成就。尽管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 ,从世纪初的 16亿增加到世纪末的 6 0亿 ,增长 3.75倍 ,但全球谷物产量却从 190 0年的约 4亿t增加到 1999年的 19亿多t ,增加了近 5倍。粮食产量的增长得益于科技的进步 ,以高产良种、化肥、灌溉和农药四大技术为杠杆掀起的第一次绿色革命成为 2 0世纪农业发展的伟大事件。进入 2 1世纪 ,农业面临新的挑战 ,一场新的绿色革命正在孕育之中。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如何养活养好未来中国 16亿人口 ,不仅是中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需要解决的首要问…  相似文献   

4.
2005-2007年开展了“大豆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通过3年攻关研究.同时集成、组装、配套及创新各项高产栽培技术.形成了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制定技术规程。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超高产田建设技术主要有4项:创建超高产土壤环境技术、品种优化技术、超高产大豆养分管理技术和增密保粒技术。2006年在农安县建设2001m^2超高产田,平均产量为313.1~355.7kg/667m^2;2007年在梨树县比较干旱的气候奈件下,建设11872.6m^2超高产田,平均产量达到255.0~285.0kg/667m^2。  相似文献   

5.
1 选育和推广加工专用性品种的必要性我国已有 40 0 0多年的大豆栽培历史 ,直到2 0世纪 60~ 70年代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国 ,而后相继被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超过 ,位居第 4~ 5名。在我国大豆食品加工生产已有 2千多年的历史 ,大豆制品以豆腐及其衍生制品为主 ,在各  相似文献   

6.
夏正俊 《作物学报》2013,39(4):571-579
20世纪20年代,植物学家Garner与Allard在研究大豆与烟草等植物的光反应时发现了植物光周期现象。大豆作为模式植物对光周期现象的理论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但大豆基因组的复杂性及与相关功能基因关系的不明确性严重阻碍了学者对大豆光周期现象本质的认识。近年来,随着控制大豆生育期主要QTL基因的相继克隆,特别是对大豆生育期贡献最大的E1基因的成功破译,学者们逐步认识到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的独特性。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大豆中具有拮抗关系的E1和FT基因位于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主要通路的中心节点(integrator),但两者间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的调节因子尚待明晰。对大豆光周期反应及生育期基因的深入研究,在生产实践上可为大豆品种的栽培区划、合理布局及分子育种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1.大豆加工产业的发展 大豆的加工始于2000多年前中国以豆腐为代表的传统豆制品加工,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才开始将大豆蛋白作为一种食物资源开发。然而伴随着科技人员对大豆组分及其作用的研究,大豆的综合开发利用于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当今世界茶叶产销趋势以及我国茶叶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 ,就 2 1世纪安徽茶业科技的主攻方向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经过 30多年的大豆育种 ,培育了湘春号系列品种 ,其中 ,湘春豆 10号推广面积达 2 7万 hm2 ,对提高我省大豆单产和总产 ,推动从农家种到改良品种的更新换代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我省春大豆育种实践 ,结合大豆育种新的理论和方法 ,浅述了我省春大豆育种策略 ,以便指导今后的育种工作。1 育成品种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湖南省春大豆育种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初 ,根据不同生产时期的需要 ,采用杂交育种等方法 ,培育了 16个不同的品种 ,大致可分成以下三种类型。一类是以替换夏大豆为目标 ,选育出的湘春豆 5、6号 ,平均每 667m2 12 0~ 13…  相似文献   

10.
<正>《大豆科学》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大豆专业领域学术性期刊,也是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和文摘收录源收录的重点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有关大豆遗传育种、品种资源、生理生态、耕作栽培、植物保护、营养肥料、生物技术、食品加工、药用功能及工业用途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研究简报、国内外研究述评、学术活动简讯和新品种介绍等。《大豆科学》主要面向从事大豆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及科技种田的农民。  相似文献   

11.
12.
13.
20世纪以来中国蝗虫监测预测研究动态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草原占国土总面积约42%,是畜产品的重要基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蝗虫是草原主要生物灾害之一,当其达到一定密度时,由于大量啃食植物,对草原畜牧业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成灾。近年来,气候变化、过牧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等导致中国草原蝗虫大面积发生,因此,防蝗减灾成为科研业务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根据近几十年文献资料,归纳了中国20世纪以来不同时期蝗虫和蝗灾监测预测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概述了蝗虫监测预测技术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进展,展望了未来研究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新世纪作物栽培学与作物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于振文 《作物杂志》2003,19(1):11-12
1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栽培作物的实践过程,概括起来包括作物、环境和措施三个方面,品种是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导因素,是内因。但是,有了优良的品种并不一定能够获得产量高和品质好的结果,因为作物只有生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运用配套的栽培技术,才能使品种的遗传特性充分表达,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作物栽培研究的对象包括粮、棉、油、糖、绿肥、饲料等各种作物。各种作物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品、产量……  相似文献   

16.
17.
全球种业回顾与新世纪种业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全球种业回顾 自1742年法国维尔莫兰种子公司成立开始经营种子,启动欧美一些国家先后建设种子公司开展种子业务至今,世界种业发展经历了250a多的历史—(中国1979成立种子公司差237a)。在过去两个多世纪的进程中,一些先进国家种业纷纷兴起,迅速发展,成果累累,不断创新,到20世纪末,不仅发达国家的种业……  相似文献   

18.
(接上期) 2 全球农作物转基因研究及应用概况 全球人口2000年超过了60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90亿,其中大约有90%的人口将生活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发展中国家有8.4亿人口忍受着营养不良,13亿人口为贫穷所困扰。作为生产粮食的土地每年在大量减少,未来靠土地产出供养全球不……  相似文献   

19.
山西瓜类作物育种现状及21世纪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山西瓜类作物品种概况和近30年来的育种成果,阐述了瓜类品种的整体育种目标及近期方向,论述了在现有条件下需采用的育种手段、方法以及加强种子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苏毅  刘薇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31):148-158
笔者回顾了陕西百年来不同时期农业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分析了陕西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因与本质、范围与对象、社会需求等内在属性特征;总结了陕西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成效,即构建了农业科研技术服务体系、培育推广了技术良种方法、发展了农业产业、形成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人才环境、改变了农业传统观念与生产方式;归纳凝练出陕西农业科技发展的经验启示,即农业科技发展是解决农业诸多矛盾的必然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构建农业安全的重要举措,同时农业科技发展必须以国家需要、人民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指出陕西农业科技发展中成果转化率不高、体制机制僵化、省级支持不够、基层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通过“科研面向需求”、设立省级基金、开展农技有偿服务、扩大农技部门人事权限、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来解决问题,推动全省农业科技持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