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采用生物活性基团拼接的分子设计方法,将两类活性杂环N-多氟烷基-4-苯基5对碘苯基-1,2,4三唑-3-硫酮和N-多氟烷基-5-对碘苯基-1,3,4-噁二唑-2-硫酮以Sonogashira偶联的方式进行拼接,设计并合成了几个新型双杂环化合物,其结构经过^1HNMR,^19F NMR,IR和MS谱以及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2.
反-3-苯基-1-碘-1-丙烯-3-醇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甲酰氯和乙炔为原料 ,经三步反应合成出前列腺素的 1个新型中间体化合物反 - 3-苯基 - 1-碘 -1-丙烯 - 3-醇。通过对其反应条件的研究 ,首次用苯甲酰氯和乙炔在三氯化铝作用下合成出反 - 3-苯基 - 1-氯 - 1-丙烯 -3-酮 ;并发现用二氯甲烷作介质在 2 0~ 2 5℃下的反应产率 ,比用四氯化碳作介质在 4 0~ 4 5℃下的反应产率约高7%。通过对反 - 3-苯基 - 1-氯 - 1-丙烯 - 3-酮的卤素交换和还原条件的研究 ,发现其在丙酮介质中与 Na I反应 ,几乎定量的转换成反 - 3-苯基 - 1-碘 - 1-丙烯 - 3-酮 ,继而用 L i Al H4 可在 0~ 5℃将其还原得到反 - 3-苯基 - 1-碘 - 1-丙烯 - 3-醇。  相似文献   

3.
使用KF/Al2O3催化剂对3-(4-苯基-1,3-二硫戊环-2-亚甲基)-2,4-戊二酮进行催化合成,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制备KF/Al2O3催化剂,用该催化剂对乙酰基丙酮与CS2和1,2-二溴苯乙烷的反应进行催化合成制得产物,最后由红外光谱及熔点测定对产物进行表征确定.经测定,目标产物符合3-(4-苯基-1,3-二硫戊环-2-亚甲基)-2,4-戊二酮的结构特征.并确定当乙酰丙酮、CS2与1,2-二溴苯乙烷使用量为0.1mol、0.12mol、0.1mol时,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使用量0.1mol,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6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产品收率为58.8%.KF/Al2O3催化剂可实现对3-(4-苯基-1,3-二硫戊环-2-亚甲基)-2,4-戊二酮的催化合成,且该催化反应具有产品收率高,反应时间短,反应对环境污染小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4.
使用KF/Al2O3催化剂对3-(4-苯基-1,3-二硫戊环-2-亚甲基)-2,4-戊二酮进行催化合成,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制备KF/Al2O3催化剂,用该催化剂对乙酰基丙酮与CS2和1,2-二溴苯乙烷的反应进行催化合成制得产物,最后由红外光谱及熔点测定对产物进行表征确定.经测定,目标产物符合3-(4-苯基-1,3-二硫戊环-2-亚甲基)-2,4-戊二酮的结构特征.并确定当乙酰丙酮、CS2与1,2-二溴苯乙烷使用量为0.1mol、0.12mol、0.1mol时,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使用量0.1mol,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6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产品收率为58.8%.KF/Al2O3催化剂可实现对3-(4-苯基-1,3-二硫戊环-2-亚甲基)-2,4-戊二酮的催化合成,且该催化反应具有产品收率高,反应时间短,反应对环境污染小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5.
以CS2,NH2NH2·H2O,BrCH2CH2Br为原料,合成中间体1,3-二硫杂环戊烷,将其与卤代苯氧乙酸缩合得到4个N-(卤代芳酰)-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类化合物.所有目标物的结构都经1H NMR,MS和IR证实.对4个化合物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发现都有抑菌作用,其中化合物2-(对溴苯氧乙酰亚肼基)-1,3-二硫杂环戊烷(3d)的杀菌能力最强,在0.25 mg/mL的浓度下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变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实验设计合成了经氟化改造的化合物N-硝基-N-2熏4熏6-三氯苯基-N'-4-氟苯基脲(简写成N-硝基-N'-4-氟苯基脲),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进行了初步的生物活性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优良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为原料,三乙胺为缚酸剂,与取代苯磺酰氯反应,合成了10个新的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1H-NMR、HR-ESIMS确证。初步生测结果表明,50μg/m L浓度的部分目标化合物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和稗草显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2种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抑制率达到76.1%。  相似文献   

8.
以自制2-氨基-4-甲基-5-(1H-1,2,4-三唑-1-基)-噻吩-3-甲酸乙酯为起始原料制得膦亚胺,膦亚胺与苯基异氰酸酯作用得到碳二亚胺,在碳酸钾的催化下,碳二亚胺与酚反应得到4个新型的2-芳氧基-3-苯基-5-甲基-6-(1H-1,2,4-三唑-1-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衍生物(3a-3d),收率为70%~86%,通过1 H NMR、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初步测定了合成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常见农作物部分菌体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以2-萘氧基-3-苯基-5-甲基-6-(1H-1,2,4-三唑-1-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活性最好,在浓度为5×10-5g/L时,对苹果轮纹菌的抑制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9.
以α-氨基酸为原料,实验中利用三光气制备(S)-氧氮杂环戊烷-2,5-二酮(Oxazolidine-2,5-dione)中间体,合成了4个α-(氨基)烷基芳基酮。其结构经^1H-NMR、质谱验证,其光学纯度经HPLC检测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铜绿微囊藻藻液D680、叶绿素a、电导率(EC)值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浓度N-苯基-2-萘胺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对铜绿微囊藻存在抑制影响较为突出的有N-苯基-2-萘胺,同时"低促高抑"状况无,但是其5 mg·L-1实验组的影响反映不突出,抑制率最大只有20.4%。在高浓度N-苯基-2-萘胺抑制作用下,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迅速降低、EC值和O2?-含量明显增大,说明化感物质可能通过破坏细胞膜、增加O2?-含量、降低叶绿素a含量等作用抑制藻细胞的生长。此外,种子发芽实验结果表明,N-苯基-2-萘胺毒性很小。  相似文献   

11.
以航天搭载后的龙果黄瓜为基础材料,选育出了优良变异白黄瓜品系05-33-6-1-2-49,在2013—2014年的多点区域试验中,05-33-6-1-2-49的2 a前期平均折合产量为20.4 t/hm~2,较对照品种龙果黄瓜增产12.90%;平均折合总产量为30.6 t/hm~2,较对照品种龙果黄瓜增产15.3%,增产效果显著。通过SRAP分析,证明用搭载后的材料选育出的新品系与搭载前产生了DNA水平上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
冬油菜新品系828-5-4-1-1是以西欧白菜型油菜Alimeas为母本、地方品种何家湾油菜为父本的种间有性杂交后代采用株系选择和集团混选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该品系株高124.9cm,千粒重2.75g,生育期280d,耐早性较强,越冬率达86%,为冬性中晚熟品种。该品系在1999年和2000年的10点(次)的区试中,折合平均产量1765.7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0.8%,适宜天水市及周边海拔1800m以下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蒜苗等4种作物的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以廉价的吩噻嗪为母体,分别采用一次反应、二次连续反应和二次连续反应加氢化钠三种不同的方法有效地合成了脂溶性异辛基吩噻嗪,并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采用第三种方法合成产率最高;这为高效合成脂溶性有机中间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唑醇类杀菌剂对植物的常见致病菌如鞭毛菌、担子菌、半知菌等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农药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以对氯苯丙酮为原料,经Corey-Chaykovsky环氧化,再与1H-1,2,4-三氮唑缩合,合成了唑醇化合物2-(4-氯苯基)-1-(1H-1,2,4-三唑-1-基)-2-丁醇。探讨了环氧化反应的关键因素,收率可达97.9%。对缩合反应条件进行了正交优化:以碳酸氢钠为碱催化剂,环氧化物、1H-1,2,4-三氮唑、碳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0∶1.5∶2.1,反应温度130℃,反应5 h,缩合收率可稳定在82.0%以上。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改进4-(N-叔丁氧羰基)氨甲基-1-(N-叔丁氧羰基)吡咯烷-3-醇的合成工艺。[方法]以4-氰基-1-(N-叔丁氧羰基)吡咯烷-3-酮为原料,经硼氢化钠、漆原钴催化加氢还原、氨基保护"一锅法"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改进的工艺采用漆原钴催化加氢代替原来的氢化铝锂还原,总收率由原来的75%提高至88%,结构经1HNMR确证。[结论]该工艺操作安全,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系876-2-2-4是天水市农科所用甘蓝型弱冬性油菜品种汉中早丰3号作母本、白菜型冬油菜品系76-6-1-2作父本进行种间杂交,经多代单株、混合集团选择育成。该品系在1997-1999年天水市冬油菜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1645.7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0.2%;抗旱、耐寒、综合性状优良,越冬率90%左右,生育期280d左右,适宜在甘肃省东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油菜覆膜栽培的效应及其栽培技术,我们于2000~2001年进行了一组油菜覆膜与露地两种栽培方式、三种密度的裂区试验,同时还进行了一组覆膜与露地栽培同田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73-6-13(梨)     
品种来源 由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于1973年以象芽梨为母本,酥梨为父本杂交育成.已在山西太原市、太谷县、隰县、寿阳县、运城市和河北、甘肃等省区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