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我国当前牧草研究处于困境的现实,提出了把牧草研究从农业栽培型推向草地畜牧型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牧草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营养丰富、适口性好,能满足畜禽生活和生产需要的优质、高产、高效的饲草作物.对牧草的栽培要点及利用技术进行了介绍,旨在让农民朋友们掌握牧草栽培、利用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提高牧草栽培技术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3.
《牧草栽培学》课程整体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时<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实习等方面的投入和研究,提出了完整的<牧草栽培学>教学体系和改革方案.进而提高<牧草栽培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西藏牧草种子生产的有关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藏高原牧草种子本土化生产水平低,是长期制约当地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和多年工作积累的基础上.依据西藏地区特殊的自然资源条件、当地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开发状况、栽培牧草种类及其种子生产现状,分析了西藏牧草种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生产潜力和市场前景,提出了西藏牧草种子本土化、产业化生产的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主要论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以及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四个途径:形态学水平、细胞水平、生化水平和DNA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是从同工酶(等位酶)分析发展到DNA水平上的分析,是已被证明在更高层次上研究遗传多样性更有效的手段,已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通过加大对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可以丰富牧草种质和为牧草育种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原始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6.
万国栋 《草业科学》1993,10(1):21-23,26
本文通过对武威地区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条件和牧草栽培状况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栽培牧草区划意见。共划为4个区,并分别对各区的基本特征、生产方向和适宜栽培的牧草种类进行了叙述,为该地区今后发展草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栽培牧草采用轮作、套种、混播的方式 ,要以促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牧草优势的互补 ,最大限度地提高牧草的光能利用率 ,降低杂草和病虫的危害 ,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增进土壤肥力 ,提高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地制宜 不同的品种对土壤、气候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要根据牧草的生长习性 ,选择适宜的地方。淮河以南 ,由于土地相对肥沃 ,气候偏暖 ,因此适合种植冷季型和暖季型牧草 ,如多花黑麦草、杂交狼尾草、紫云英、苕子、宁杂三号尾草等。淮河以北 ,气候比较干燥 ,适宜种植的多年生牧草有苜蓿、沙打旺、高羊茅、菊苣等 ;适宜种植的一年生牧草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传统农业区,大力种植优良牧草和饲料作物发展养牛业,对于推动耗粮型畜牧业向节粮型眚牧业转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寒地区栽培牧草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青海省海晏牧场的草地资源状况和畜牧业生产特点,进行了牧草栽培试验,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间比淘汰,优选出了最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两种各种禾本科牧草和两种豆科牧草。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随栽培年限延长而升高,年间产草量差异极显著(P〈0.01),第2年产草量比第1年高2.3 ̄7.9倍;笔草的营养价值,分蘖力、生长高度和越冬返青率比第1年高,且均高于天然草地牧草,由此认为,这4种牧草是  相似文献   

10.
黔西北高原引种优良牧草持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985年引种栽培的14种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观测研究表明,在放牧管理及当地生态条件下,引种牧草历经9年以后,干物质产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的牧草种为鸭茅和紫羊茅,其次为多年生黑麦草、高牛尾草、早熟禾和白三叶。引种牧草竞争力最强的牧草种为鸭茅和紫羊茅,高牛尾草、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而侵入性最强的牧草种为白三叶和黑麦草,两者的产量之和占侵入草总量的99%。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绿色的畜产品,牧草的栽培和草地的建植是基础,为了在单位面积上获取最大饲草资源,牧草的播种技术就是栽培好牧草和建植草地的关键。为了使广大牧草种植户和饲养户能搞好牧草栽培和草地建设,现结合生产,笔者就牧草的播种技术作一些基本介绍。  相似文献   

12.
南方山地牧草种植利用和节能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福州山地引种了17种牧草,通过山羊分区轮牧、草食性鱼类养殖、小型草食畜禽饲养、食用茵栽培和秸秆沼气发酵等利用方式研究牧草种植利用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区牧草平均太阳能利用率为1.24%.经过各生产项目的合理安排以及农业废弃物的再生能源产出,牧草的总能转化率达到2.02%.  相似文献   

13.
甘孜州优良牧草当家品种及栽培组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来对牧草品种的栽培研究,结合甘孜州不同区域实际情况,以及人工种草、草原生态建设工程等对草种选择的需要,总结出了适宜甘孜州不同区域栽培的优良牧草品种和栽培组合模式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西藏主要栽培牧草、作物秸秆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藏4种栽培牧草和6种作物秸秆的6种营养成分的测定,应用随意采食量、净能估测模型计算了栽培牧草和作物秸秆的分级指数,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质较好的栽培牧草为隆孜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黄花苜蓿M.falcata和江孜紫花苜蓿。作物秸秆品质较好的为土豆Solanumtu-berosum、玉米Zea mays和燕麦Avena sativa。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栽培牧草营养价值高的为紫花苜蓿和隆孜黄花苜蓿;作物秸秆营养价值较高的有土豆和玉米。运用粗饲料分级指数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栽培牧草、作物秸秆营养价值的评定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三峡库区的自然条件、农牧业发展及适生牧草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适生栽培牧草的区划意见,并对各分区的基本特点、生产方向和适宜栽培的适生草种进行了介绍,为发展人工种草、推动三峡库区草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羊草为北方型牧草,适合北方栽培,是东北地区的主要"抓膘牧草"。具有喜温耐寒、营养丰富、适口性强、饲喂效果好的特点。其栽培技术直接影响到产量和品质,研究和总结羊草的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牧草在我国种植较为普遍,主要用做畜牧业的饲料。栽培的牧草以豆科和禾本科牧草为主,掌握好施肥技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牧草、不同的栽培模式,比较单位面积营养物质收获量。试验表明,在重庆中、低海拔地区,牧草春秋轮作或者多年生牧草与耐高温牧草和耐低温牧草间作的栽培模式,单位面积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可消化养分获得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陈加晋  卢勇  李群 《草业学报》2018,27(12):208-218
中华民国西北地区的牧草资源研究代表了当时中国牧草科技领域的最高水平,但目前相关考证研究较少。为此,采用文献考证和历史分析法,以现存的近代报刊为主要资料来源,开展文献整理、甄别和考察分析,并结合现代牧草科技成果总结归纳。结果表明,学界及少数政府人士开展的西北地区牧草资源的调查研究大致以20世纪30年代初为始,其中植物学学者调查区域集中在陕西省,主要方法为牧草的植物学分类和植物特性研究,水土保持学学者的调查区域包括陕甘青等沿黄省份,目的为搜集到利于水土保持的优质草种,畜牧学学者的调查关注点则是牧草的分布、品种、品质、贮藏等方面。牧草引进是西北地区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和成就,以王栋和叶培忠等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西方试验科学的理论方法持续开展了牧草试种或栽培试验。同时,西北地区还在牧草资源的育种、保藏、营养及配合饲喂等试验研究上有所开拓,其中很多研究为当时国内唯一。此外,西北地区的牧草科技推广也有所发展,但总体上以资源调查和栽培、育种、保藏等实验为主。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养殖技术》2004,(8):39-39
由中国农业大学刘德旺、王德成两位教授共同主持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牧草种子产后处理成套设备研制两项成果“5HCCX-1.6型冲击穿流循环式干燥设备”和“9ZZ-500型牧草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已顺利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验收。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设备结构新颖,干燥技术先进,用途广泛,其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牧草干燥领域居国际领先。(来源:《京郊日报》)我国牧草干燥技术国际领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