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茶庄园作为一种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模式,对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在茶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建设茶庄园的重要意义和发展茶庄园的有利条件,总结归纳国内茶庄园建设模式路径,以期为杭州茶区加快推进茶庄园建设、做大做强茶产业提供思路,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梳理和分析淳安茶产业发展区位优势及存在的制约因素,依托“三茶”统筹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浙江茶产业发展规划,以发展高品质淳安千岛湖鸠坑茶为目标,结合茶文旅融合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等进行研究,从提升鸠坑茶产业附加值,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造淳安县域茶文旅产业发展新标杆的多元维度提供对策和建议,从而推进淳安茶产业全面振兴和乡村共富先行。  相似文献   

3.
茶旅是以茶文化为主题,依托茶资源整合旅游活动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给旅客带来休闲、娱乐体验的同时能够促进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本文以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凤凰山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探析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打造高质量茶旅融合示范区的建议,为茶旅文化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越来越多茶产地和旅游发达城镇正努力推进茶产业与文旅旅游产业的融合,一方面在旅游业中融入茶文化元素,以旅游促进茶产业销售链;另一方面,通过茶文化的生态属性,激发更大的旅游发展空间,促进旅游者的消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杭县古田镇作为国家5A级景区,红色旅游、研学、培训产业发展迅速,古田境内有高山茶、高山云雾茶等优质茶叶,本文以茶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与原则为切入点,分析茶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并提出具体的融合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英德市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产业已成为英德市的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本文在介绍了英德市茶产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持续增加、茶叶产值持续增长的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了英德市茶产业存在茶叶单产较低、品牌价值不高和茶叶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科学制定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红茶产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价值和加大科技投入,延伸产业链条等发展对策,以促进英德市茶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是茶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对于破解茶产业利润增长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在产业融合理论及耦合理论指导下,构建了包含茶旅融合动因、融合路径、融合效益的机理模型,并通过构建耦合函数模型对浙江省茶旅融合情况进行实测,发现浙江省茶旅产业均处于增长阶段,但旅游产业的发展比茶产业更慢,且茶产业对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引领作用,此外,茶旅融合程度也从失调状态发展到耦合协调状态。最后,本文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浙江省茶旅融合发展,突破茶产业的发展难题,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从产品创新、加强宣传、完善配套、培育一体化品牌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广大茶企积极应对,努力探寻茶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茶旅融合"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便是这一探索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文章以湖北邓村绿茶集团为例,分析了"茶旅融合"协同发展的机缘,总结了"茶旅融合"促进茶产业发展的路径,提出了"茶旅融合"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以期对鄂茶产业乃至全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茶产业是武夷山市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该市注重提升茶品质、茶品味、茶品牌,全力打造茶文旅融合项目,开展绿色生态茶园推广和“三茶”统筹创新推进工作,巩固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发展内动力,注重产业发展形势,强化产业管理营销,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开展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完善茶叶溯源体系建设,品牌影响持续扩大,产业发展规范有序,文化宣传力度加大,生态茶园与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支撑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着力打造“三茶统筹”先行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孔坑茶是福建省宁化县的特色茶品种,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为了更好的保护孔坑茶野生资源,并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从整合延祥西园孔坑野生茶保护基地、建立茶种质资源圃、设立孔坑茶文化展示馆、制定孔坑贡茶地方标准、推广富硒孔坑茶,以及打造茶文旅融合旅游线路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打造宁化特色茶品牌,助推宁化茶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浅议茶旅融合发展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书魁 《茶叶》2019,45(2):93-96
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是茶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于破解茶产业利润增长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浅析茶旅融合互动发展对产业的促进作用,结合浙江省茶旅产业的实践案例和模式提出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的建议与途径,以期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宁波市海曙区茶产业现状的分析,发现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应当下"共同富裕"前提的海曙区茶产业发展壮大的建议:健康茶、文化茶、特色茶、融合茶.  相似文献   

12.
<正>(英德市农业局)8月27日,英德市委市政府召集农业局、财政局等13个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英红镇、横石塘等13个主要产茶镇的镇长,省农科院饮用植物研究所有关负责人,市茶协有关负责人,积庆里、上茗轩等10家茶企业代表,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召开了英德市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会议由巫定敬副市长主持,市委副书记、市长黄镇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宁琛,市委常委、副市长何伟建等市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分三个议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当前发展形势出发,指出了茶旅融合发展在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特色旅游中的重要意义。并从彭溪镇茶旅融合发展具备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发展的条件和必要性,针对性地提出了茶旅融合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彭溪镇茶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家正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三产融合,茶产业作为横跨一二三产业的特殊产业迎来大好的转型升级机遇,使得全国各地的茶产业获得良好的发展,产业延伸拓展趋势日益显著,出现茶和旅游的融合。在十四五规划以后的新时期,茶产业发展应明确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关系,着重从政府统筹规划、市场消费引导、文化资源整合等方面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不断融合,走好茶旅融合发展道路,提高产业发展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定义了茶文旅康融合发展模式的概念,总结了茶文化旅游的研究概况和问题,分析了基于茶树、茶园、茶厂、茶叶、茶文化和茶活动等茶文旅康资源的开发路径,解析了茶主题景区、茶特色小镇、茶文化特色村、茶文化田园综合体、茶庄园等重点项目的理论设计和实践,最后对茶文旅康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茶产业是古丈县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该县以茶产品创新为主的融合模式注重茶苗选育、生态茶园建设、严格种植标准和精深加工、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以茶旅结合为主的融合模式经历了以茶园观光为核心,到茶基地、茶工业、茶体验、茶文化等融入土家族、苗族村寨旅游的"特色村寨+茶"的特色发展之路。但目前茶产业融合过程中遭遇产业自身制约、区域合作动力不足、资金整合力度不够等瓶颈,需通过创新产品、形成产业联合体、创新融资机制、积极拓展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入利益联结机制等途径进一步促进茶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茶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融合茶科技、茶文化,加快茶产业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梳理茶产业链所包含的各节点、环节,研究各产茶地发展的思路、做法,归纳总结推广,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在崇尚绿色健康的今天,将茶与旅游活动有机进行结合,迎合了现代生活追求自然、体验文化的需要。茶旅有机融合前景广阔,优势明显,许多地区都在探索发展富有地域特色的茶旅游,并且已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的浙江省江山市,有独特的旅游资源、茶产业优势,茶旅结合,有机融合,大有文章可做。本文对推进江山市茶旅融合发展作一些探讨。一、江山市茶产业发展情况江山市是全国重点产茶县,茶叶产业是市特色农业产  相似文献   

19.
随着茶叶饮品国际推广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都开始饮茶,亚洲人地区的人们喜欢喝原滋原味的茶叶,而欧美国家的群众则喜欢喝经过加工之后甜味浓郁的红茶,我国茶企业要面向国际发展就需要把握住跨国茶产业的融合过程,进一步推动两种不同茶饮品的制作与销售。在跨国茶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茶企业不可避免的需要对自身资本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将企业资金进行重新调配。如果茶企业在进行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没有做好较好的跨国茶产业融合,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就会造成企业机构动态失调,让企业陷入困境当中。本文通过对目前茶产业的国际形势进行分析,研究在跨国茶产业融合过程中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20.
李小明 《福建茶叶》2016,(1):115-116
茶文化旅游业是一项休闲娱乐的新型文化体验旅游方式,具有绿色环保、自然生态、清心休闲、体验性、文化性的特点。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茶产业的附加值,带动茶消费,进而促进我国茶叶经济的繁荣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茶产业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阐述了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特征,从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多样化的茶文化旅游消费品、各具特色的茶楼与茶馆、茶的医药保健作用普及等方面阐述茶文化旅游促进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体现,最后茶产业与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融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