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南方红壤区油茶林土壤肥力质量指标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方红壤区板页岩、砂页岩、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油茶林土壤为对象,测定其28个土壤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油茶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并进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为油茶林养分管理和高效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和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有效磷缺乏,平均为7.41mg·kg~(-1)。不同母岩发育的油茶林土壤性质差异显著,板页岩发育的油茶林土壤酶活性强,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油茶林土壤养分缺乏,特别是全氮含量不足,平均仅为0.44g·kg~(-1)。2)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为黏粒、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硼、微生物生物量氮、磷酸酶和真菌。3)研究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介于0.26~0.90之间,土壤肥力质量中等的占32.35%,中等以上占38.24%。不同母岩发育的油茶林土壤肥力质量表现为:板页岩(0.727)砂页岩(0.587)第四纪红土(0.418),因此在油茶栽培中应优先选择板页岩发育的土壤,而对第四纪红土发育的油茶林土壤应注重提高氮含量,3种母岩发育的油茶林土壤都应及时补充磷肥。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边缘带主要蔬菜基地土壤的肥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对长沙市郊区176个土壤样品的肥力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养分状况良好,有机质、氰素、磷索和钾索含量均很丰富,其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远高于一般高产耕地土壤和自然土壤,是菜园土壤的一大显著肥力特征.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菜园土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平均含量要高于河流冲积物发育的冲积菜园土,但土壤全氮含量不如有机质含量差异大.冲积菜园土的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高于红菜园土.而有效养分含量两种母质发育的土壤间差异不大.不同蔬菜基地之间部分养分差异明显,同一蔬菜基地也存在养分间的不平衡现象.潭阳洲蔬菜基地的肥力水平比较低,只有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其它指标都是本次调查5个蔬菜基地中最低的.(朗)梨村的整体肥力水平也比较低,但有机质含量最高.东湖村、陈家渡、杉木村的整体肥力水平比较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湘南丘岗红壤地区土壤表层(0~20 cm)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8项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H、有效磷、全氮和全钾的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的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全磷的理论模型为高斯模型;碱解氮和全磷的基底效应分别为13.6%、19.0%,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钾的基底效应分别为28.7%、29.9%、54.7%、53.1%、55.6%、73.0%,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域的书林寺村南部和官山坪村北部以石灰岩风化物母质为主,土壤肥力较高,属Ⅰ~Ⅲ级,幸福桥村区域以板岩风化物母质为主,土壤肥力为Ⅳ级,官山坪村南部以第四纪红土母质为主,土壤肥力属Ⅴ级,应重视第四纪红土母质地区土壤退化防治和肥力恢复调控.  相似文献   

4.
安溪茶园土壤矿质元素质量分数与土壤母质关系较为密切.其中K、Al的质量分数是凝灰岩母质> 花岗岩母质> 第四纪红土母质;Fe、Mn、Zn 质量分数是凝灰岩母质> 第四纪红土母质> 花岗岩母质.土壤有效性的矿质元素与铁观音乌龙茶的生化品质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如土壤中的有效Zn,活性Al与速效P的比值与茶叶的氨基酸总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活性Mn 与茶多酚呈显著的正相关;速效P、活性Fe、活性Mn与水浸出物和总糖质量分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环洞庭湖区典型蔬菜基地的土壤,按成土母岩母质研究了其重金属污染现状.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处于警戒线附近,仅Cd出现15%的超标,未受到其他重金属的污染;板页岩与河流冲积物发育的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1.14和1.02,均达到轻污染水平,污染元素均为Cd、Cu和Ni,板页岩发育的超标率分别为56%、75%和38%,河流冲积物发育的超标率分别为45%、26%和12%.该区土壤Cd污染比较严重可能是较高的Cd背景值和长期大量施用磷肥带入Cd元素共同造成的;Cu污染可能是长期施用大量粪肥引起的;Ni虽然也有超标,但可能并非受到外界污染,而是背景值较高引起的.该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土壤质量较好,宜继续发展蔬菜种植;对河流沉积物和板页岩发育的土壤应注意Cd和Cu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豆盆栽试验,研究几种肥料配比和调理剂施用对不同母质发育的侵蚀红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1)与施用NPK化肥相比,土壤调理剂2号的施用可以提高旱地红壤的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减轻因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酸化,提高大豆对肥料氮、钾的利用率,增加作物生物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施用有机肥可以较快地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大豆对肥料氮、磷、钾的利用率和土壤微生物活度,施用有机肥或土壤调理剂是提高红壤旱地肥力较好的技术措施.2)3种母质发育的红壤相比较,第四纪红土红壤速效养分较高,板岩发育的红壤植物氮磷肥利用率较高,而花岗岩发育的红壤植物钾肥利用率较低,应重视板岩发育红壤和花岗岩发育红壤的钾素资源补充.  相似文献   

7.
RBF神经网络的土壤养分肥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养分肥力等级是土壤特征的综合反映。以黑龙江850农场为研究区域,应用RBF神经网络方法构建该区的土壤养分肥力评价模型。以土壤养分指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土壤养分等级作为输出。通过实验模拟训练和预测,RBF神经网络取得的结果较好,与相关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实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得到的等级结果精度更高,该模型的建立与预测为土壤养分肥力等级评价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不同母质的土壤对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溪茶园土壤矿质元素质量分数与土壤母质关系较为密切,其中K、Al的质量分数是凝灰岩母质〉花岗岩母质〉第四纪红士母质;Fe、Mn、Zn质量分数是凝灰岩母质〉第四纪红土母质〉花岗岩母质。土壤有效性的矿质元素与铁观音乌龙茶的生化品质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如土壤中的有效Zn,活性Al与速效P的经值与茶叶的氨基酸总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活性Mn与茶多酚呈显著的正相关;速效P、活性Fe、活性Mn与水浸出物和总糖  相似文献   

9.
1供试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1.1.1试验田土壤及农产品质量情况本试验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市某乡镇晚稻田。试验田土壤为第四纪红土母质水稻土,土壤pH值为6.1;试验土壤和稻米镉均超标,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为安全利用类。  相似文献   

10.
环洞庭湖区典型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环洞庭湖区典型蔬菜基地的土壤,按成土母岩母质研究了其重金属污染现状。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处于警戒线附近,仅Cd出现15%的超标,未受到其他重金属的污染;板页岩与河流冲积物发育的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1.14和1.02,均达到轻污染水平,污染元素均为Cd、Cu和Ni,板页岩发育的超标率分别为56%、75%和38%,河流冲积物发育的超标率分别为45%、26%和12%。该区土壤Cd污染比较严重可能是较高的Cd背景值和长期大量施用磷肥带入Cd元素共同造成的;Cu污染可能是长期施用大量粪肥引起的;N i虽然也有超标,但可能并非受到外界污染,而是背景值较高引起的。该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土壤质量较好,宜继续发展蔬菜种植;对河流沉积物和板页岩发育的土壤应注意Cd和Cu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旱地土壤培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地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N、P化肥,能够明显地提高小麦产量,并可给耕层土壤积累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和N素,增长幅度10%左右;单施有机肥虽能很快地培肥地力,但在增加产量上同化肥处于相当水平;有机肥配合化肥,既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又能快速、全面地培肥土壤,在实践中应大力倡导。当耕层土壤碱解N含量达90μg/g左右时,可能引起小麦倒伏。  相似文献   

12.
13.
明确水田和旱地土壤交换性镁的供应能力及影响因素,为科学施用镁肥提供依据。通过对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400组不同利用方式的典型耕地土壤进行分析,研究水田、旱地2种土壤交换性镁供应能力的差异性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全县土壤交换性镁平均含量仅为46.9 mg/kg,各乡镇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土壤交换性镁平均含量最高的乡镇是桥东,平均含量达91.3 mg/kg,最低的乡镇是白洋,平均含量仅为17.9 mg/kg;水田土壤为51.9 mg/kg,旱地土壤为32.5 mg/kg,水田土壤交换性镁的供应能力高于旱地;稻—稻—菜水旱轮作方式的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70.58 mg/kg,稻—稻轮作方式为47.85 mg/kg,大豆—甘薯旱地轮作方式为28.91 mg/kg,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交换性镁供应能力有较大影响。进一步分析土壤交换性镁与理化性状关系得出,土壤交换性镁与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黏粒、粉粒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得出,诏安县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各乡镇间分布不平衡,且供应能力较弱,可能会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因此,合理增施镁肥,特别是旱地土...  相似文献   

14.
茶园与相邻林地土壤有机碳及基础呼吸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茶园及相邻林地土壤基础呼吸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试图寻求其与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有机碳(W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关系。结果表明茶园和林地土壤有机碳、土壤呼吸积累量、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且茶园均值大于林地。在0~100 cm土壤层次内, 茶园土壤质量敏感性指标(WSOC/SOC)平均值、代谢熵(qCO2)平均值均大于林地, 微生物熵(qMBC)平均值小于林地。茶园和林地土壤基础呼吸速率与SOC、WSOC及MBC呈显着正相关, 向后筛选回归模型表明对茶园土壤基础呼吸的影响作用依次为SOC>MBC>WSOC,对林地土壤基础呼吸的影响作用则为WSOC>SOC>MBC.茶园土壤代谢作用强于林地, 但茶园有机碳库的稳定性比林地差, 不利于土壤有机碳库的积累, 为促进茶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茶园土壤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施肥和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土壤普查与数字土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听起来是枯燥的,然而运用数字技术打造的虚拟现实将展示给我们一个有声有色、真真切切、绚丽多彩的世界。本文浅谈一点对土壤普查、土壤分类和数字土壤的联想。1 土壤普查回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党和政府对土壤工作历来十分重视,早在1958年我国就作出“关于开展群众性土壤普查工作的指示”。在农业部的组织下,从1958年至1960年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土壤普查工作。经过3年的群众性普查,于1961年进行汇总整理,首次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土壤图》,《中国农业土壤肥力概图》,《中国农业土壤改良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土族划分的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我国北亚热带地区归属湿润淋溶的22个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土族的划分依据和指标,指出,土族的划分应以土壤本身的性质为依据,反映土壤理化性质并影响土壤利用管理的颗粒大小级别,矿物学类型和土壤温度级别是理想的土族分类标准;土族命名要以这些属性名称加在名称连续命名,以准确地反映土壤的性质和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土壤硫素状况及其测试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土壤硫素营养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中全硫和有效硫的含量,土壤中硫的形态及其转化,影响土壤硫素有效性的主要因子,讨论了土壤中不同形态硫的各种测试方法,并比较其与作物生长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黑土区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外源性碳、氮干扰下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和土壤主要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外源性碳、氮转化与土壤动物相互作用。【方法】2011年5—9月,采用手拣法、改良干漏斗法(Modified Tullgren)和湿漏斗法(Baermann)对吉林黑土区不同外源碳、氮干扰处理小区,即0.5倍、1.0倍、1.5倍和2.0倍(C0.5、C1.0、C2.0、N0.5、N1.0、N1.5、N2.0)和对照小区(不施肥,CK)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并对土壤主要性质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时段,共收集到农田土壤节肢动物70 485头(未知111头),隶属8纲20目3亚目87科(总科)。农田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类群数、群落多样性受采样时间与外源碳、氮干扰影响显著(P<0.01)。与对照小区(CK)相比,施入外源碳增加了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土壤C/N值以及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类群数与多样性,但施入外源氮仅使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的个体数增加。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与类群数分别与研究区域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有机碳以及土壤呼吸强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等节虫兆科和长足虻科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全氮含量呈正相关性;中气门亚目、甲螨亚目和棘虫兆科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呼吸强度呈正相关性。冗余分析显示,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以及土壤C/N对黑土区农田节肢动物主要类群作用最显著,农田土壤节肢动物主要类群较好的解释了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变化。【结论】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与采样时间、干扰种类相关,并受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土壤C/N影响;农田土壤节肢动物是反映土壤主要性质变化的敏感指示物。  相似文献   

19.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壤养分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制图则是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的反映,绘制准确的土壤空间信息是农林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过去的30年,土壤养分预测性制图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介绍了数字土壤制图的理论基础,以及阐述土壤养分预测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包括传统土壤调查法、空间插值法、土壤-景观模型法、遥感影像法,并分析了当前在土壤制图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讨论了未来土壤养分制图的发展前景,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土壤制图研究的现状,以期为土壤预测性制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土壤和土壤矿物对氯磺隆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批量法研究了人工合成的铁、铝氧化物以及砂页岩发育的红壤对氯磺隆的吸附。结果表明: 1)在相同的条件下,氯磺隆在铁、铝氧化物和砂页岩发育的红壤中的吸附量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氯磺隆吸附量的顺序为:铁氧化物<铝氧化物<红壤; 2)氯磺隆在铁、铝氧化物和砂页岩发育的红壤中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小。这些情况均与矿物及其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