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多维贫困理论,对贵州省少数民族聚居D乡扶贫数据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多因子方法得到“家庭背景”、“民族与自身发展”、“地理环境”、“健康与劳动力”四个重要贫困维度,并基于k-medios聚类识别得到5个差异贫困群体。并基于关联规则,得到不同扶贫手段在差异群体中效果关系。分析发现(1)不同群体扶贫效果存在显著差异;(2)各群体中,“家庭背景维度”、“健康与劳动力维度”对扶贫效果影响最大;(3)教育扶贫在“弱势”及“一般”状态贫困群体中没有收到好效果,但对少数民族群体效果显著。相关建议包括:(1)针对少数民族占优群体,推广“教育+产业”扶贫模式;(2)采取预防干预,防止“良势”群体向“弱势”群体转化。  相似文献   

2.
绥芬河三块鱼属洄游群体中“银滩头”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利用DNA条形码COⅠ和基因标记(fstmitfa)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我国绥芬河的珠星三块鱼(Tribolodon hakonensis,40尾)、三块鱼(T.brandtii,38尾)和“银滩头”(34尾)及采自日本宇曾利山湖的珠星三块鱼(3尾),共计115尾个体进行了种质鉴定。线粒体COⅠ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共获得单倍型11种,其中,珠星三块鱼独享5种,三块鱼独享5种,珠星三块鱼日本群体独享1种(Hap6),“银滩头”群体与珠星三块鱼共享1种,与三块鱼共享3种,聚类分析不支持“银滩头”群体为一个独立种。基因标记扩增结果显示,“银滩头”群体中兼具珠星三块鱼和三块鱼两种基因型。结合以上两种分析结果发现“银滩头”中存在珠星三块鱼与三块鱼的杂交个体。明确了“银滩头”群体的分类地位,即“银滩头”是由珠星三块鱼、三块鱼及二者的杂交个体组成的一个混合群体。研究结果为三块鱼属鱼类的分类、种质资源保护和野外增殖放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牦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目的】对中国部分牦牛品种即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程度和进行较为合理的类型划分。【方法】用9个微卫星标记对上述牦牛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1)9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牦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均为高度多态位点。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5~9);9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534(0.5037~0.7351),各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6625,麦洼牦牛(若尔盖群体)平均杂合度最高,为0.6883,而九龙牦牛杂合度最低,为0.6317;各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2680(3.189~3.4478),其中九龙牦牛最少。这显示牦牛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牦牛品种间和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通过各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九龙牦牛与其它牦牛品种的差异比较大,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了这一差异。在遗传距离中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红原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为1.506;麦洼牦牛两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1.062。5个牦牛群体被聚为两大类,九龙牦牛单独成一大类,其他牦牛品种聚为一类。麦洼牦牛的两个群体在较近的水平上首先聚在一起,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在稍远的距离处聚在一起。该聚类结果与各牦牛品种的地理分布、所处生态条件、育成史及其分化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也同蔡立等的分类结果相同。【结论】(1)中国牦牛品种间和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本研究中的5个牦牛群体聚为两大类,与蔡立等将中国牦牛划分为横断高山型和青藏高原型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中国牦牛分为两个类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大豆ms1轮回群体品质改良效应与分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大豆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研究ms1轮回群体品质改良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3个适应当地生态类型品种材料,通过对引进的ms1轮回群体进行6年的基因导入与轮回选择,形成了适宜当地生态类型区选择的LD基础群体。利用高蛋白、高油亲本对LD基础群体进行品质改良,进而形成高蛋白(db)和高油(gy)两个亚群体。【结果】改良后的高蛋白(db)亚群体蛋白质含量比基础群体增加1.18%,达到t0.2的显著水平,≥45%的个体占22.38%,高于基础群体10.99%;高油(gy)亚群体平均脂肪含量高于基础群体0.24%,达到t0.4的显著水平,≥20%的个体比基础群体增加11.05%。ms1亚群体的开花期、成熟期、结荚习性、脐色等质量性状的分离范围广,分离比例趋于均衡。分枝数ms1群体变异系数为72.8%,大于常规杂交群体(57.3%),百粒重变异系数为18.1%,大于常规群体(16.5%),其它株高、单株荚数、荚粒数的变异系数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利用大豆ms1轮回群体进行品质改良的同时,保存了其它性状的分离变异范围与丰富的选择类型,更符合多目标育种的要求。本文还结合ms1亚群体研究实践,讨论了大豆ms1群体育种的方法、关键技术及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在拥有大量无基因型参考群的群体中,基因组选择(GS)方法与传统 BLUP 方法预测准确性的差异。同时,对比联合评估中 GBLUP 和一步法 GBLUP 的应用效果,为联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 6 个大白猪群体(A~F)的校正达 100 kg 体重日龄(DAYS_100)和校正达 100 kg 体重背膘厚(BFT_100)2个性状进行分析,并估计遗传力及遗传相关。探究 BLUP、GBLUP 和 ssGBLUP 模型在不同群体及合并群体中的预测准确性。【结果】(1)F 群体 BFT_100 性状遗传力较低、仅为 0.071,其他群体的 BFT_100 性状遗传力为 0.205 ~ 0.383。6 个群体的 DAYS_100 性状遗传力为 0.258 ~ 0.598。(2)除 D 群体 2 个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为 0.211 外,其他群体的遗传相关为负相关(-0.462 ~ -0.200)。(3)对于 DAYS_100 性状,B、C、E 和 F 群体中 GBLUP 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最高。对于 BFT_100 性状,A、B 和 C 群体中 ssGBLUP 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最高,而 D 和 E 群体中 GBLUP 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最高。(4)F 群体与 A 群体的场间关联率(CR)达 3.096%,而在 F 群体中,使用合并参考群的一步法基因组选择,可以提高 BFT_100 性状的预测准确性。【结论】在基因型个体数 >500 且群体占比> 7% 的群体中,GBLUP 或 ssGBLUP 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高于 BLUP 模型;利用 ssGBLUP 模型对场间关联率达到 3% 的群体进行联合评估,可提高低遗传力性状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水稻群体茎蘖消长模型及群体分类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在总结前人关于水稻茎蘖数量研究和群体分类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运用数学微分理论,导出和分析了用于描述水稻群体茎蘖消长全过程的基本动力学模型:(公式见影像原文)依据模型的有关特征参数,对水稻不同群体进行了分类研究,得9类基本群体。模型及群体分类在1994~1995年水稻群体试验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7.
上海孙桥河道淡水青虾人工放流与群体数量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上海市川沙县孙桥河道的水环境条件,青虾育苗与放流后群体分布、产量及群体数量估算的结果。本河道水温适宜,多数河段水质良好,适宜青虾生长;通过青虾产量统计和群体数量估算,证明人工放流青虾的效果较好,放流后3年产量(3268.95kg)是放流前3年产量(1451.23kg)的2.25倍。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了上海市川沙县孙桥河道的水环境条件,青虾育苗与放流后群体分布、产量及群体数量估算的结果。本河道水温适宜,多数河段水质良好,适宜青虾生长;通过青虾产量统计和群体数量估算,证明人工放流青虾的效果较好,放流后3年产量(3268.95kg)是放流前3年产量(1451.23kg)的2.25倍。  相似文献   

9.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福建黄牛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遗传杂合度(日)和有效等位基因数(E)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福建黄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4个群体8个微卫星座位共有58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3—11);8个微卫星标记的PIC平均为0.6471(0.3942—0.8062),各群体的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的日为0.2930:各群体的E平均为3.37(3.03—3.84)、这显示黄牛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PIC、H和E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福建黄牛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根据Nei氏标准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4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不大.福建黄牛地方品种在微卫星位点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群体黄牛属于同一个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两种轮回选择方法对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籽实产量主要目标,对沈综(长穗)C1群进行了半姊妹家系和全姊妹家系轮回选择。通过对诸群体的产量比较试验,分析和比较两种轮回选择方法对产量和其它性状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轮回选择的效果是显著的,选择后的全姊妹群体(FC2)小区平均产量比C0群体增产16.79%,达1%显著水平,半姊妹群体(HC2)比C0群体增产13.59%,达5%显著水平。产量实际遗传增益,FC2,HC2分别为10.  相似文献   

11.
狼亚种分化的RAPD分子证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来自我国东北、内蒙、甘肃、新疆等10个地区的21只狼(Canis lupus)应用RAPD方法进行亚种分化研究。筛选出25个随机引物。通过对RAPD产生的谱带进行比较。找出共享片段,计算共享度和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做出聚类图,确定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南北方狼有分化。在DNA序列上存在着明显差异;(2)把所研究地区的狼划分为5个亚种,即:云贵群体(云南群体和贵州群体)和东南群体(福建群体、浙江群体和广东群体)亚种;东北群体、河北群体亚种;甘肃群体亚种;内蒙群体亚种;新疆群体亚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干预方案对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将60名大学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设计不同方式、情景、时间长度的运动方案进行干预,全长24周。结果:运动对睡眠障碍因子存在明显的干预效果(p<0.01),喜欢组与非喜欢组差异显著(p<0.05),集体运动组疗效低于独自运动组(p<0.05),不同的运动炼情景治疗效果不同(p<0.05),停止运动,抑郁评分出现回升(p<0.05)。结论:运动对每一个抑郁因子都存在干预效果;制定运动方案时尽量安排集体性的运动方式以及竞争性的运动情景,同时结合特定的喜好开发和调整运动项目会对抑郁患者产生更加有效的干预;抑郁的降低程度与运动方案持续的时间有关,短期锻炼效果不大。  相似文献   

13.
实时准确的蔬菜种植信息是实现水肥精准管理和产量准确估算的重要基础。对无人机多光谱影像进行分割,以光谱特征(spectrum features,SPEC)为基础,分别引入指数特征(index features,INDE)、纹理特征(gre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 features,GLCM)和几何特征(geometric features,GEOM)构建8个分类方案(S1~S8),使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分类并分析分类效果。结果表明,方案S5(SPEC+GLCM+INDE)的分类效果最好,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2.75%和0.92。几何特征的引入降低了分类精度,而纹理和指数特征则与其相反;仅依靠光谱、指数和纹理特征仍难以有效区分白菜和包菜,为提高精度后续研究有必要引入植株高度等特征;在4大类特征中,重要性排在首位的是光谱特征,其次为指数特征。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和随机森林算法能获得较高的蔬菜分类精度,并能确认影响精度的重要特征,可为其他作物的精准识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LAI-2000冠层分析仪在不同植物群体光分布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目的】寻求快速准确确定各种农林植物冠层透光率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方法,以及通过冠层分析确定农林植物冠层消光系数的方法。【方法】应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和LI-1400数据采集器连接LI-190、LI-191传感器,测定了高秆作物(玉米)、矮秆作物(大豆)和林木群体(楸树、白蜡、栾树苗圃幼林冠层)的LAI、叶倾角、冠层开度及群体透光率。【结果】(1)LAI-2000测得的冠层开度,与全天群体透光率相关非常密切。相关系数达0.9308,回归直线的截距为0.015,接近于0,斜率为1.0668,接近于1。所以,完全可以使用冠层开度估计透光率。阴天比晴天估计效果更好。(2)用实测的LAI和群体透光率,准确计算出了农林植物群体的消光系数。消光系数有明显的日变化,玉米冠层一日中出现两个极大值,中午最低。【结论】LAI-2000冠层分析仪能给出群体内不同天顶角方向的天空开度,能更详细地表达植物群体结构特征;群体内某一点的冠层开度与该点的冠层透光率在数值上几乎相等,所以冠层内透光率测定不再需要冠层上下同时测光计算,而直接由测冠层开度得到;LAI-2000无损测定冠层LAI,可用于计算群体消光系数,文中所计算的消光系数,处在文献报道的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5.
大豆ms1轮回群体品质改良效应与分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引进的ms1轮回群体进行6年的基因丰富和轮回选择,形成了适宜当地生态类型区选择的LD基础群体。利用高蛋白、高油亲本对LD基础群体进行品质改良,进而形成高蛋白(db)和高油(gy)两个亚群体。改良后的高蛋白(db)亚群体平均蛋白质含量比基础群体增加1.18%,≥45%的个体占22.38%,高于基础群体10.99%;高油(gy)亚群体平均脂肪含量高于基础群体0.24%,≥20%的个体比基础群体增加11.05%。在品质改良的同时,ms1亚群体的开花期,成熟期,结英习性、脐色、茸毛色等质量性状的分离范围广,分离比例趋于均衡,后代分离类型明显较常规杂交组合丰富。本文还结合ms1亚群体研究实践,讨论了大豆ms1群体育种的方法、关键技术及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分类指导、加强肥水管理 (一)对群体足、个体壮的一二类麦田的管理 采取推迟浇水。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因地、因苗制宜。对于地力水平较高、群体适宜的麦田。追肥浇水一般在3月中旬进行。对于地力水平较差,群体相对不足的二类麦田,追肥浇水时间应在3月10日左右,每667m^2追施尿素10kg左右。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鸭绿江流域(丹东段)细鳞鱼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探究其种质资源情况。基于细鳞鱼线粒体DNA Cytb基因和D-loop区序列,对宽甸(KD)和丹东江域(DD)2个野生细鳞鱼群体和 1个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Cytb基因1 141 bp,A+T含量 53.55%,G+C含量46.45%,D-loop区序列988 bp,A+T含量62.75%,G+C含量37.25%;基于Cytb和D-loop序列在90个样本中分别检测到42和 56个多态性位点,定义了21和26种单倍型,其中KD、DD和YZ群体 Cytb基因的单倍型数分别为14、10和 7,KD、DD和YZ群体D-loop区单倍型数分别为16、15和10;遗传多样性分析 Cytb基因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0.986)和低核苷酸多样性(0.004 66),而D-loop区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0.981)和高水平的核苷酸多样性(0.019 82),基于 Cytb基因和D-loop区序列KD和DD群体分别具有4个和2个相同单倍型,说明2个细鳞鱼野生群体间的分化程度较小,而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间遗传分化为中度;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发现群体内部的遗传变异(Cytb:73.38%;D-loop:85.91%)占比明显高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Cytb:26.62%;D-loop:14.09%),表明鸭绿江流域(丹东段)细鳞鱼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不同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不大;群体单倍型系统发育树表明,KD、DD和YZ群体间互有交叉,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地理聚集,3个群体间尚未出现明显的地理谱系结构,结果与遗传多样性研究一致。Tajima’s D和Fu and Li’s中性检验显著偏离中性,推测细鳞鱼KD和DD群体可能经历过群体扩张事件,随后处于相对平衡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以冬季拔节小麦为研究对象,探讨镇压、喷施多效唑、割叶和泼浇稀河泥浆的防冻抗倒和减少产量损失的效果。结果表明:(1)镇压是最安全、最有效、最简便的措施,要求早压、轻压和多次压,压后及时追肥促进;(2)在适宜剂量的前提下,加大水量喷施多效唑,也有防冻抗倒和良好的减少产量损失的效果;(3)提早拔节后,田间亩总苗数仍未超过群体合理茎蘖指标5万以上,泼浇河泥浆有一定的效果,超过群体指标5万苗以上,泼浇河泥浆则表现为负效应;(4)割叶后抗倒性虽增强,但抗冻保产效果较差,不能作为应变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小麦/玉米复合群体中小麦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玉米复合群体中小麦的光合速率(Pn),光合有效辐射(PAR),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e),相对湿度(RH%),叶室温度(CT),叶片温度(LT),二氧化碳浓度(CO2)等生态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的研究表明:小麦群体的Pn与Tr,气孔阻抗(Sr)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5和-0.7982;小麦群体中不同冠层Pn,Tr,PRA的排序为上部,中部,下部,而Sr在冠层中的变化趋势与Pn,Tr,PAR完全相反,灌浆期小麦群体的Pn与经济产量,穗粒数,千数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48,0.7058,0.9009,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利用Krait软件对2020年公布的拼接程度更高的大银鱼全基因组中完美型微卫星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据此开发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DNA(又称简单重复序列)标记。结果显示:在大银鱼全基因组内共获得587 554个完美型微卫星位点,序列总长度为11 803 017 bp,占全基因组长度的2.53%;在6种重复类型的微卫星中,二核苷酸数量最多(401 585个,占比68.35%)。针对微卫星位点设计的99对引物中,有39对具有多态性,选择其中多态性较好的14个微卫星标记分别对大银鱼洄游型群体、陆封型群体及移植型群体中选择的1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多态性较好的14个微卫星标记在3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中均能进行有效扩增。对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洄游型群体(崇明岛群体)遗传变异丰富(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1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76),与淡水群体[太湖群体(陆封型)和连环湖群体(移植型)]分属于2个不同的遗传群组,两者间具有较大的遗传距离和极高的遗传分化水平(遗传分化指数高于0.25,P<0.05);淡水群体(太湖和连环湖群体)的遗传变异相对匮乏,2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