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隐喻和转喻是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词义的延伸主要是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来实现的。本文以英汉人体词"eye"和"眼"为个案,从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和转喻对二者多义性的阐释,旨在揭示词义延伸过程中英汉民族认知思维的异同,同时证明语言个性特点对词义延伸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隐喻的本质,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角度分析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概括了与"吃"的动作和"吃"的内容相关的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法,从而证实了莱考夫的体验观点。  相似文献   

3.
由于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而词汇的核心是词义,因此一词多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一直以来,隐喻和转喻常常只是被当作修辞手段进行了研究,没有揭示出二者的实质。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和转喻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二者是词义演化和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这样,就把认知主体"人"包含了其中,抛弃了对语言进行封闭式的、内省式的研究。此外,范畴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具有重要的认知属性,而人体词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是认知的"元概念",因此,对英汉人体词一词多义的转义范畴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触及认知主体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本质的认知意义。该项对比研究不仅对于词义演化和一词多义有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对于认知主体的思维特点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英语隐转喻型N+N复合词的语义构建不是随机的,是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的.根据Benczes提出的概念隐喻和转喻作用于英语N+N复合名词的方式,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概念转喻和理想认知模型理论以及概念整合理论系统分析这类复合词语义构建的认知规则性.  相似文献   

5.
一词多义的认知探究及其对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词多义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在语言层面的具体体现,也是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内容.隐喻与转喻思维是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内在动因;词汇意义的延伸是通过隐喻与转喻联想网络得以实现的;英语多义词的教学应该与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研究相结合,从词义延伸的认知动因、联想网络及认知机制三个方面实现多义词教学的效率化.  相似文献   

6.
以隐喻认知机制为支点,用原型范畴化理论对英语介词"from"的空间隐喻拓展进行认知研究.介词"from"是以"空间"原型为认知参照点,以隐喻为认知机制,利用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拓展和延伸,最终实现从空间概念的始源域到非空间概念的目的域的映射,即从空间域拓展到时间域、状态域、范围域、原因域、否定域以及其他域.  相似文献   

7.
寒冬时节,我们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根据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不同,冬季膳食应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转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生活中的很多语言现象都与转喻有关。转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转喻载体和目标须在同一认知框架内;二是转喻载体须显著度高。"找不着北"的"北"实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颜色词“黑”和“白”的概念隐喻。研究结果表明,“黑”的概念隐喻在英、汉语中的分布大同小异,相比之下,汉语中“黑”的隐喻更丰富,投射范围更广;英、汉语中“白”的隐喻投射相差甚远,英语中 “白”的隐喻多是正面、积极的,但在汉语中其隐喻义多是消极的。反映了英、汉两族人民使用“黑”与“白”认识世界的同一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引申义语义关联的建立机制及其影响——以人体名词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思维方式隐喻和转喻深刻影响着词义的演变发展。通过分析人体名词的引申义可以看出,隐喻和转喻在词义发展过程中起到替代、推导和建构等多种作用。在这些作用下,人体名词词义赖以扩展的[形貌][位置][功能]三种特征以不同的方式发生意义的扩展和递变,形成了8种常见的语义关联。这为进一步考察两种思维在词义演变中的作用范围、归纳人体名词词义演变模式奠定了基础。从更深层面来看,隐喻和转喻建立语义关联的事实在词义系统中作用重大,影响着词义扩展的套路、词义的倾向,实现了对词义系统的统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精神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精神是时代精神的表征和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既要承接学校自身优良传统,同时也应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响应当代社会的现实需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四川农业大学传承、弘扬"川农大精神",不断推进学校改革发展;面向未来,确定了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目标,体现了"川农大精神"是历史传承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进一步丰富了"川农大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两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教师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自于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来自于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来自于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以"兴"论诗的传统始于先秦,"兴"不仅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而且还反映了原始先民"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这种原始的思维对后世的审美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创作论中的"兴",是缘心感物、形诸于文字的过程.而鉴赏论中的"兴",则是缘文探心、披文入情的过程,这是两个不同形式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科学论断,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感.因此,正确认识这一论断提出的深刻现实背景,辩证把握这一科学论断的丰富内涵,对于加强断形势下党的全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任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939-17943,17951
阐述了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培优提中”分级教学模式的思路和步骤.新的教学模式是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水平的学生个性化英语学习的需要;同时,通过教师教学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完善教学投入机制,健全综合测评机制,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以保证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者素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方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从语义来看 ,《朱子语类》副词重叠式与原式相比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义项的减少 ,二是义项的增加 ,三是语义的分化。从语法功能上看 ,原式一般修饰单音节词 ,重叠式一般修饰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或者短语 ;原式后面一般不能带结构助词“地”、“的” ,而重叠式一般可以带结构助词“地”、“的”。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由来已久,是长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城乡分治、过度汲取农业剩余牺牲发展工业的结果;近年来日趋严重与我国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密不可分,全面解决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笔者认为现阶段必须有清晰的解决问题的路径,采取多种富有针对性的措施,才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的"四点希望"是新时期师德精神的全面阐述。以此为背景,从大学的角度探索了为什么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并从增强教师责任感;培养教师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诚信意识;讲究团队合作精神,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及树立远大职业理想等4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实现"四点希望",努力塑造"真人"。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师是关键,学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立足点,是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三个结合,即教育者主导作用与教育对象主体作用相结合,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突显现实感与时代性;形式与内容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情感体验,拓展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