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留下《长恨歌》、《琵琶行》等千古绝唱的白居易,不仅是诗界巨擘,而且还是一个花痴。白居易爱花、咏花、种花,花卉给了他灵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2.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山行》,描绘出一幅云绕山峦、枫叶霜染的晚秋景色。中国有句古话:一叶而知秋。又到了金风送爽,万山红遍的时节。深秋的红叶是不可不看的。  相似文献   

3.
初识鸢尾花     
我爱种花,却是个种花白痴。每一次买回来的花总是未过多久就死了。朋友们开玩笑说,这哪里是种花,简直是一个花杀手。我总是辩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一次我去买花,一个卖花大婶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一直有着轻商思想,独有卖花却被人奉为雅事。 许多古诗都描写了卖花。我国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曾在词中说:“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点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她买的是什么花,词中没有说,我们可以想象她可能买的是一株海棠,栽到自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诗人常喜欢以花喻人,尤爱以花比喻美人。如李白在《清平调》词中有句“云想衣裳花想容”就是以牡丹花代表杨贵妃,说云霞像她的衣裳。而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所说:“玉容寂寞泪阑杆,梨花一枝春带雨。”则是以美中略带忧伤的梨花,形容仙境里失去昔日红艳的杨贵妃。 元代著名道士邱处机,是元大都长春宫  相似文献   

6.
爱花爱生活     
如果从大学选择园林专业开始,入花行已有三十年。一路花草看过来,花靓草绿,但最生动、最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些爱花爱生活的人。对于我,花草曾是玩物,是色彩。入行前,对身边的花仅限于邻居家中泡出的萝卜花,绿地边上的“地雷花”,还有和小伙伴一起在大院里到处掐的别人家的“死不了”。“死不了”颜色众多,一插就活,多掐点回来插在门口,要不了多久,门前能够有花开得五彩斑斓。入行后才知道,“地雷花”学名是紫茉莉,“死不了”是大花马齿苋。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人们常用“昙花一现”来形容乍现即消失、短暂存在的事物。不过从原始出处,即佛教《长阿含经》四《游行经》中:“告诸尼丘,汝等当观,如来时时出世,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的记载来看,其本意应是指像挟转轮王出世瑞气,三千年才开花的昙花般难得者而言;而句中所称的优昙钵花,据查也不是夜间开  相似文献   

8.
“宴罢瑶池阿母家,嫩琼飞上紫云车。玉簪堕地无人拾,化作东南第一花”。这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对玉簪花的绝妙赞颂。玉簪,还有玉春棒、季女、玉珍花等十来个名称,为多年宿根生草本植物。此花二月生苗,根茎粗壮,多丛生,高约七十厘  相似文献   

9.
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白居易《咏菊》 菊花 (Dendranthema×moriflorum)又名鞠、秋菊、九花、黄花,帝女花、茱萸等,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很高的观赏价值。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几次提到过菊花,表示他不肯同流合污。晋陶渊明爱菊成癖,写过不少咏菊诗篇,世称他为“隐逸  相似文献   

10.
漫话海棠芲     
四月鲜花渐多起来,海棠花是最惹人喜爱的花之一。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说他爱海棠到了若狂程度。他在海棠诗中咏道:“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思用朱笔在绿纸上写紧急报  相似文献   

11.
已故著名园艺家周瘦鹃先生在一篇《一生低首紫罗兰》的散文(后编入1984年金陵书画出版社出版的《花木丛中》一书)中,提到几首吟咏紫罗兰的诗:“幽葩叶底常遮掩,不逞芳姿俗眼看;我爱此花最孤洁,一生低首紫罗兰。”“艳阳三月齐舒蕊,吐馥含芳却胜檀;我爱此花香静远,一生低着紫罗兰。”“开残篱菊秋将老,独殿群芳密密攒;我爱此花能耐冷,一生低着紫罗兰。”  相似文献   

12.
宋代诗人林逋,不求名利,终身不仕,也不娶妻,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以为伴,世称其“梅妻鹤子”。其超凡脱俗的品格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据《西湖佳话·孤山隐迹》记载,  相似文献   

13.
张恨水(1895年—1967年),安徽潜山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一生著作甚丰,中长篇小说百余部,其中如《啼笑姻缘》《金粉世家》等早已脍炙人口。然而知道张恨水先生爱花的人,恐怕就不多了。张老先生极喜爱鲜花。在他的书案上,除了文房四宝,还布满了插花。他曾这样写道:“在乡采得野花,常纳于水瓶,供之笔砚丛中。花有时得娇艳者,在绿叶油油中,若作浅笑。余掷笔小思,每为之相对粲然……此为案上最有情意者。”(《短案》)  相似文献   

14.
●百万居民争买花“华灯照不夜,歌声喜欲狂。人人争买花,忙煞卖花郎。……”。陈毅元帅此诗传神地写出了羊城花市的盛况。而香港年宵花市的热闹程度,比广州有过之而无不及。年花是香港室内最重要的观赏花卉。在花市摆卖年花是香港花卉业一年最重要的赚钱机会,对香港花农来说,也是辛苦一年后收成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15.
皖南歙县的卖花渔村又名洪岭村,是我国著名的盆景之乡。卖花渔村还是徽州盆景树桩的发源地,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笔者前不久特地翻山越岭到卖花渔村寻古访幽。这是一个小山村,四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一共有数十户人家。这些人家老老小小的农民以培育各种树桩为生,一个老农民颇为内行地对我说,要制作盆景,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象文学、美学以及美术的知识和植物学的知识,这些知识的综合最后在一盆盆景中具体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6.
玉簪     
玉簪因其花形酷似古代妇女头上戴的白玉簪而得名。宋代诗人黄庭坚有诗云:“宴罢瑶池阿母家,嫩琼飞上紫云车。玉簪坠地无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说的是仙女们在王母娘娘的瑶池聚会,酒醉后云发  相似文献   

17.
杜甫浣花溪畔栽百花成都的杜甫草堂,是伟大的诗人杜甫生前住过的地方。当年,杜甫刚刚卜居于此,看到花木稀疏,便深感“草堂少花今欲栽”。由于心情迫切,以至于“不问绿李与黄梅”了,只要开花的,溢香的,都属于他的栽种之列,品种达百种以上。因此,他常年累月地忙着栽花、种草,几年过后,浣花溪一带居然繁花似锦,香飘十里。今天、我们从杜甫留下的“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底”等诗句,可略见一斑。陶渊明爱菊成花神晋代诗人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出了名的第一个爱菊迷,他所爱好的菊花,又都是自己亲  相似文献   

18.
鸡冠花因貌似鸡冠,故得名。 明朝大学士解缙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有一天,永乐皇帝命解缙赋鸡冠花诗。解缙顺口就念了一句:“鸡冠本是胭脂染。”永乐皇帝从袖中拿出一朵白鸡冠花,说花是白色,怎么说是红的呢?解缙才高智广,马上转口继续说:“今日如何浅淡装?只为五更贪报晚,至今头戴满头霜。”永乐皇帝听了,很佩服解缙的文才。 北宋诗人梅尧臣有《鸡冠》诗云:“神农记百卉,五色异甘酸。乃有秋花实,全如鸡帻丹……”认为鸡冠花是神农尝百草记录下来的,这是不确切的。因为即使《神农本草经》上也没有鸡冠花的记载。鸡冠花原产印度,《花史》里说鸡冠花俗名波罗奢花,这名称就带有印度梵语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在宁波九峰山下,有一个洪岙村。村中300多户农家,种花卉的竟有200多家,村里还办有一个占地80多亩的园艺场。一般的户年花卉收入数千元,多的户超万元。由此人们称洪岙村为“花卉村”,说洪岙人致富是发了花财! 说起洪岙人种花的由来,洪岙人无一不提到袄连银。是他,爱花种花,带动了全村人爱花种花;是他,  相似文献   

20.
茶发于水,无水不论茶。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陆羽一生访茶弄泉,经验丰富。他在《茶经》中提出了“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的观点,见解精辟,首创一格。唐代诗人元稹说:茶,“慕僧客,爱诗家”。诗人墨客和茶结缘,终目相伴,长期的生活实践,视野宽阔,大胆尝试,独具匠心,积累了经验,丰富了茶道生活。他们有的歌咏云母泉,茯芩泉,有的赞啧融雪、消冰煮茶。不但别有一番情趣,一种风味,增添了饮茶乐趣,而且赞扬用“乳泉”、“活水”煮茶,能“饮液尽眉寿”,增添人们的身体健康,这又给我们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