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蹄底刺伤引起蹄壳内化脓是山区耕牛常见病之一,轻则影响劳役,重则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蹄壳脱落。主要症状:蹄底刺伤病牛表现为跛行,喜捡松软的泥路行走,如强行快走时,因患部触及硬物,病牛会出现突然下蹲现象,站立时患肢不愿负重。蹄底触诊有明显疼痛表现,在触痛明显处住往能发现刺伤痕迹。用手触摸,蹄温明显增高。治疗方法:将病牛患肢向上侧卧保定,使蹄壳充分暴露,用清水清创,在触痛明显  相似文献   

2.
1 蹄底刺伤牛蹄部发生刺伤后,蹄负重时间缩短,并不断抖动蹄。躺卧时,突然屈曲患肢,食欲由于疼痛而减退。病程长,引起化脓过程,症状加剧,出现患肢抽动高抬腿现象。渗出物将蹄底角质和真皮分开,形成夹层,就是所谓的双蹄底。治疗:准确判断出刺刀孔及方向是关键。清洁患部,5%碘酊涂抹消毒,如有异物则拔出。利用修蹄工具扩展剌入孔,呈锥状。如有渗出物和脓汁,尽量扩大创孔,使渗出物排出,切除坏死组织,用消毒液清洗,用磺胺粉或土霉素粉外敷包扎。每3天换1次药。全身消炎止痛。注射破伤风抗菌素,防止破伤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牛腐蹄病主要由化脓菌、坏死杆菌等引发,与饲养管理不当有关,饲料营养不均衡,牛蹄长时间在烂泥和尿粪中浸泡或蹄被异物刺伤等易引发腐蹄病。1临床症状病初牛趾间皮肤潮红、充血和肿胀,跛行,食欲下降,喜卧,精神不振,患蹄发热。前肢患病的跪地不起,后肢患病的病肢伸到腹下。  相似文献   

4.
罗光荣 《四川草原》1994,(4):35-35,27
验方治疗马蹄底刺伤四川省草原研究所罗光荣马蹄底刺伤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容易诊断、治疗,也容易使人不注意而造成肢蹄永久性疾患或造成死亡。1.症状与诊断当铁钉、刺等尖锐异物刺伤马蹄底时,患马呈现重笃跛行,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时继发蹄球炎,蹄冠蜂窝组织炎,...  相似文献   

5.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发生病变。在奶牛饲养中,常见的肢蹄病以跗关节磨损及炎症肿胀、趾间皮炎(俗称蹄叉炎)、蹄底溃疡为主。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  相似文献   

6.
1990年4月,我场74号、50号两头奶牛,先后发生肢痹病。我们曾用安乃近、水杨酸钠、氢化可的松针剂治疗,不但无效,反而日趋加重。经用穿山龙针剂治疗,40天痊愈,至今未复发,收到良好效果。患牛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如下: 一、临床症状初期患牛病肢疼痛轻微,运步发生障碍,经检查病肢未见异常,蹄底无异物,也无刺伤。后患牛病肢疼痛日渐明显加重,运步呈紧张步样,提举困难,步幅短缩,左摇古摆,若驱赶,似有摔倒之劳,蹄尖着地,病肢不敢负重而悬蹄。随着病情的  相似文献   

7.
奶牛肢蹄病实际上是肢和蹄部许多疾病的总称。肢的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炎、脱位、韧带损伤及肢部挫伤。蹄的疾病包括趾间皮炎、蹄叶炎、趾间蜂窝织炎、蹄裂、蹄底溃疡、变形蹄及异物损伤等。本病普遍发生于世界各地,本病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15%,在发展中国家可能为30%-40%,严重的农场发生率为50%以上。有人在国内南方地区的牛场进行了调查,发现本病发病率高达60%-80%。  相似文献   

8.
石河子地区奶牛肢蹄病类型和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肢蹄病类型和发病情况,2013年2月~2015年4月,课题组对石河子地区12家规模奶牛场饲喂的5 659头成年奶牛进行了肢蹄病调查。结果发现,该地区共有14种肢蹄病,平均发病率为37.55%;蹄变形发病率最高(10.90%),其次是蹄叶炎(7.88%),发病率最低的是蹄底刺伤和蹄底挫伤(0.05%);蹄变形更易引起蹄叶炎(P0.01),蹄叶炎又能加剧蹄变形(P0.01);奶牛肢蹄病多发生于3~5月份;大量饲喂精料可导致奶牛蹄叶炎迅速发生;3~6胎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正>1定义奶牛肢蹄病是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能发生病变。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后肢主要是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趾间皮炎、蹄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肢蹄病病种和发病情况,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对石河子地区12家规模奶牛场饲养的5 659头成年奶牛进行了肢蹄病调查。结果发现:本地区共有14种肢蹄病发生,平均发病率为37.55%;蹄变形发病率最高(10.90%),其次是蹄叶炎(7.88%),蹄底刺伤和蹄底挫伤发病率较低(0.05%);蹄变形更易引起蹄叶炎的发生(P0.01),反过来,蹄叶炎也增加了蹄变形的发生风险;奶牛肢蹄病多发生于每年的3—5月;大量饲喂精料能促使奶牛蹄叶炎的发生;3~6胎次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正>奶牛肢蹄病实际上是肢和蹄部许多疾病的总称。肢的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炎、脱位、韧带损伤及肢部挫伤。蹄的疾病包括趾间皮炎、蹄叶炎、趾间蜂窝织炎、蹄裂、蹄底溃疡、变形蹄及异物损伤等。本病普遍发生于世界各地,本病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15%,在发展中国家可能为30%~40%,严重的农场发生率为50%以上。有人在国内南方地区的牛场进行了调查,发现本病发病率高达60%~80%。1流行情况近年来本病的发病数和淘汰数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正驴蹄底刺伤是驴常见病之一,蹄底刺伤是由于尖锐物体刺入马、骡、驴的蹄底、蹄叉,轻则蹄底损伤重则蹄骨、屈腱、籽骨滑膜囊的损伤,刺伤多数引起化脓感染,甚至引发破伤风。病是突然发生的,驴不堪走路或行走缓慢,支跛明显。蹄底刺创,前蹄比后蹄多发,蹄角质不良,蹄底、蹄叉过削,蹄底长时间地浸湿,当驴踩在尖锐直立的物体,如树根、青稞根、庄稼茬子等,蹄底被刺创,并刺伤蹄壳内软组织均为刺创发病的原因。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3.
1蹄底脓肿 该病可发生于四肢并引起严重跛行。刺伤及过度生长引起蹄壁和蹄底沿白线分开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强迫牛群过石子地面、冰面或粗糙的放牧地是引起刺伤进而导致蹄底脓肿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人在近几年的兽医实践工作中,诊治了十余例牛的蹄角质刺伤,方法简便,疗效确切。现将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简述如下:1诊断将患肢提起保定,使蹄底朝上。先用清水将蹄表刷洗干净,较明显的伤口可直观发现,如被铁钉所刺伤则难于直接发现,此时需要借助蹄钳和锥子来查找伤口。先用蹄钳给蹄叶加压,疼痛敏感的一叶则为受伤的蹄叶;再用锥子在此蹄叶上探查。有时在蹄底找不到伤口,在蹄内侧壁则能找到。2治疗将注射针头从伤口处刺入,用注射器将冲洗液经此针头注入,并用蹄钳给蹄匣加压,使污浊物充分流出。如此反复冲洗,直至冲出液清洁甚至流出新鲜血液为…  相似文献   

15.
猪的肢蹄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化养猪多采用封闭式饲养方式,圈舍多为水泥地面。由于机械性磨损擦伤,常致使仔猪趾关节、系关节和成年猪腕关节、跗关节等发生肿胀或腱鞘发炎,成年猪兼有蹄冠、蹄底磨损等肢蹄病。兽医界同行对大家畜肢蹄病比较重视,而对猪的肢蹄病则很少报道和深入研究。近年来,工厂化养猪及采用现代新工艺流程养猪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奶牛腐蹄病是以蹄部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1临床症状病初病牛一肢或多肢跛行,喜卧;强行站立时频频提举病肢,患蹄刨地或踢腹;患蹄系部和球节屈曲,免负体重,后蹄患病时蹄尖轻轻着地,前蹄患病时患蹄前伸,趾(指)间皮肤和蹄冠呈红色或暗紫色、发热、肿胀、敏感,皮肤裂开,有恶臭味,蹄底不平整,角质呈黑色。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一次出诊过程中,发现个别绵羊卧地不起、精神不振、食欲低下的情况,经检查,在绵羊一蹄部发现趾间肿胀,蹄底有破溃,诊断为绵羊腐蹄病,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得以恢复。 1主要症状 患病绵羊常表现为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随着病程的发展,跛行加重、踮蹄行走。若两前肢患病,病羊往往爬行,后肢患病时常见病肢伸到腹下。蹄部检查可见蹄间和蹄底红肿有溃疡存在,疼痛反应明显,严重时,蹄壳破损变形。  相似文献   

18.
韦海飞  郭锷锋 《广东奶业》2004,(1):18-19,27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能发生病变;后肢髋关节由于摔伤引起脱位存在不稳定因素,而且发病率不高,这里不阐述。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后肢主要有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趾间皮炎、蹄底溃疡发病居多。珠江奶牛场2002年,肢蹄病的发病率及引起的淘汰达到历史高峰,泌乳牛月发病率为7.8%,全年因肢蹄病而淘汰占总淘汰牛的17%,2003年1月份起,我们调查了跛行牛282头牛的肢蹄病发生情况,旨在摸索肢蹄病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总结出防治措施,取得一定成效,第四季度的月发病率降至3%以下(占成母牛),因肢蹄病引起淘汰共4头。现将我们的防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猪舍地面状况对肢蹄结实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猪的肢蹄病是近20多年来引起人们关注的一类非特异性疾病症侯群。随着育种技术的进展,人们在追求高生产力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猪的体质,造成肢蹄结实度下降,出现蹄裂、蹄底增生、偏蹄、肢势不正等多种肢蹄异常,轻者脚痛跛行,重者不能站立,瘫痪在地。据国内外报告,在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等培育品种以及一些现代杂交配套系中肢蹄病发生率一般在30%左右,高的达70%以上。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肢蹄病的发生,受品种、个体体质等遗传因素制约,又受栏舍地面状况、营养、运动等环境因素影响,属于多基因遗传病。作者曾对肢蹄结实度进行了遗传分析,肢蹄性状的遗传力估测值为0.15~0.30。本文着重探讨栏舍地面状况对肢蹄结实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引起猪肢蹄病发生的营养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肢蹄病是指猪四肢和四蹄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有变形蹄、变形肢、遗传性肢蹄病、传染性肢蹄病和非传染性肢蹄病等类型。变形蹄有过长蹄、过宽蹄、卷蹄、卧系低蹄、突系高蹄、外蹉蹄、蹄裂、蹄底增生等几种;变形肢有"X"型肢、"O"型肢等几种;遗传性肢蹄病有外翻腿(撇拉腿,长白和约克夏品种较多)、前肢增粗、屈曲腿、内趾过小、独趾(马蹄样)、多趾、蹄裂、蹄底增生、"X"型肢、"O"型肢等几种;传染性肢蹄病有口蹄疫、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几种;非传染性肢蹄病有变形蹄、变形肢、软组织伤、骨骼伤、神经性肌肉麻痹症、化脓性炎症、风湿性关节炎、瘫痪等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