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巍山县属山地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地理环境复杂,水系纵横交错,人、畜血吸虫病感染严重,2004年全县人口301683人,家畜存栏408562头(匹、只),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1.56%,人血吸虫病感染率达24.72%,钉螺面积达1331.47万m^2。家畜经过多年反复查治和扩大化疗,血吸虫病感染率虽有下降,但由于传播环节未彻底切断,疫情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控制。因此,对此类型血吸虫病的防治对策值得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人畜共患病,有40余种哺乳动物能够感染血吸虫,成为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家畜在有钉螺地带放牧形成疫源地,农民通过水田耕种,从疫源地引水等活动导致接触疫水反复感染。家畜是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是造成血吸虫病流行的主要载体。因此控制家畜传染源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关键,综合治理改  相似文献   

3.
1调查目的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人和家畜作为重要的血吸虫病传染源,是防控家畜血吸虫病的关键环节.芦山县是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县之一,为探讨畜主社会行为因素对家畜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作用,了解该县家畜管理与畜主文化教育、生产生活方式、健康宣传和病情情况等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笔者开展了本次调查. 2调查方法和内容 2.1研究对象将芦山县36个血吸虫病流行村按综合疫情程度的不同,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以分层随机抽样法各层分别抽取1个.以3个抽样村中家庭饲养有家畜的村民、3个抽样村中所有耕牛、部分狗,以及部分邻近村的耕牛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
钉螺是血吸虫病传播的中间宿主,消灭钉螺是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干燥条件对钉螺不利生存这一生物学特性,本试验拟在低洼有螺水稻农区实行水改旱,水旱轮作的措施达到消灭钉螺,阻断血吸虫病的流行的目的。同时摸索在有螺水稻农区既能灭螺又能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准确掌握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动态,考核评估血防措施及效果。方法在洲滩型血吸虫病疫区设点,进行系统的调查观测。结果两个观测点牛血吸虫病感染率、阳性螺密度、野粪阳性率均居高不下或在较高水平徘徊。结论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仍是当前我国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实施查治和扩大化疗的防治对策收效不大,必须由政府部门出台优惠政策,采取强制性措施,在感染季节禁止放牧,控制传染源扩散,净化草洲,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6.
绩溪县是皖南山区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县之一。1952年开始动物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半个世纪以来,绩溪县人民同血吸虫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82年达到基本消灭动物血吸虫病标准,1993年全县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现行标准,现正认真做好病情监测工作,如发现病畜,坚决扑杀。  相似文献   

7.
世业镇是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的一个江心小岛,属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上是江苏省血吸虫病重疫区之一。该镇2000~2005年牛血吸虫病阳性率受长江水位影响时高时低,且和钉螺阳性率有一定相关性,说明患病耕牛是当时的主要传染源?随着防治力度加大,2006年牛血吸虫病阳性率为0,且2007年已全部淘汰耕牛,但仍有3万平方米阴性螺面积,阳性螺密度达0.0019只/0.11m^2,提示在有效控制病牛这一主要传染源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加强药物灭螺和农业工程灭螺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血吸虫病现有的流行区主要分布在凉山、雅安、眉山、成都4市州16县市区,省血防科技干群于这些流行区进行“四个突破”区域试验,结果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钉螺面积大幅度缩小,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1993~2003年吴城镇动物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城镇是江西省血吸虫病最严重的流行区之一。为较准确而系统地了解该镇的疫情动态、流行特点以及疫情变化规律,正确评估防治工作的效果及效益,为整个农村血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严格按照农业部动物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观测点实施方案的要求,于1993-2003年对该地作了全面详细的调查、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岳阳县中洲乡位于洞庭湖东畔,有耕地42840亩,其中低洼有螺湿地4000余亩,以种植水稻为主。人畜在生产中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病,是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12.24%和10.48%。通过对1008亩湿地有螺稻田实施挖池养鱼,消灭了钉螺,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49.78%和57.1%,平均每亩收入比种水稻增加4-5倍,是洲垸型疫区控制、消灭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湖区血吸虫病的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我国湖区血防成果,分析了我国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的变化,根据湖区水情、螺情、洲情、易感宿主、传染源的变化和特点,提出封洲禁牧、切断病原、净化草洲,就有可能达到有螺无害控制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实施农业工程灭螺防病建立优质高效农牧业基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控制荆州区李埠镇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状况,开展了农业工程灭螺防病试点工作,取得了控制疫情,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的"三赢"效果,为血防工作走上了开发性的效益血防之路。  相似文献   

13.
封洲禁牧控制湖区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都昌县沿湖周边5192.4hm有螺草洲实施封洲禁牧,结合疫区人、畜同步查治,两年(2001~2002)来,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了87.81%;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了56.7%;草洲钉螺阳性率和阳性螺密度分别下降了84.29%和75%,结果表明封洲禁牧是大湖区草洲灭螺难的特殊情况下,切断传染源,净化草洲,达到有螺无害(或微害),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巍山县是全国血吸虫病重疫区县(市)之一,疫区乡(镇)占全县84.5% ,血吸虫病易感家畜有32 万7 千余头,累计病人6.4 万余人,病畜2.9 万多头。家畜又以放牧饲养为主,造成病原严重扩散,是我县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之一,防治家畜血吸虫病是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血吸虫病感染强度与感染率呈正相关,大部分地区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相对一致,但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的特点是呈点状或块状分布,人、畜活动的区域不同,也有少数地区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高于人群。因此,加大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治力度意义重大。实践多次证明,放轻家畜血吸虫病防治,疫情就会迅速回升或反弹。因此,必须加强家畜的放牧管理,逐步改变饲养习惯等综合措施,力争尽快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5.
铜陵县老洲乡家畜血吸虫病重复感染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铜陵县老洲乡是安徽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之一,属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长期以来,该乡坚持每年查治,但家畜血吸虫病疫情仍在高水平上徘徊。通过设点调查观察,结果发现主要是重复感染所致,摸清了影响重复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采取了控制重复感染的措施,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考核。  相似文献   

16.
洲垸型地区牛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993~2007年两个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观测点调查数据,评估各种防治措施实施的效果,为策划和调整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观测点方案"要求开展人、畜血吸虫病疫情、螺情、野粪等调查,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结果2个洲垸型观测点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由设点时(1993年)的28.5%和11.99%下降至2007年的6.13%和2.83%,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仍在高水平上徘徊,垸内残存螺点极少且找不到感染性钉螺,垸外螺情变化不大。结论调查表明洲垸型地区仍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垸外钉螺面积大,密度高,难以实施有效的药物灭螺,耕牛常年在湖洲上放牧感染血吸虫病并传播病原,这类地区是以畜源性为主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只有加强对放牧家畜的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无为县位于长江下游北岸 ,血吸虫病流行区有 1 8个乡镇 ,钉螺面积 30 71 .6万 m2 ,存栏耕牛1 0 6 5 7头 ,猪 1 4 .7万只 ,羊 35 0 0只。“九五”初期 ,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 2 2 .2 %和 3.9% ,是血吸虫病重疫区 ,通过开展“四个突破”实施科学防治 ,钉螺面积下降至 1 786 .4万 m2 ,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至 7.9%和1 .2 %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由国家级贫困县跨入全省畜牧业十强之列  相似文献   

18.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惟一的中间宿主,从理论上讲,消灭了钉螺就控制了血吸虫病流行。根据钉螺栖息于江河、湖泊、沟渠、池塘、稻田内或沿岸草丛中的生活习性,血吸虫病疫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新了许多消灭或减少钉螺,从而控制或消灭血吸虫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摸清上饶市湖区鄱阳、余干两县血吸虫病疫情;以乡(镇)为单元全面开展人、畜血吸虫病普查和螺情调查;结果查出病人4万余人,病牛7723头,牛血吸虫病感染率9.9%,钉螺面积27556hm^2,新发现钉螺面积7.4hm^2;调查结论认为湖区有73.6%的耕牛下湖洲有螺草洲放牧感染血吸虫病并传播病原,患血吸虫病牛是病原的主要传染源,加强对病牛的查治和管理是血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在血吸虫病流行区肉牛的养殖采取不同断奶时间、不同补料方式的圈养试验来降低血吸虫病的发生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