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庆阳市第三大粮食作物,早熟菜用型马铃薯发展迅速,但品种单一、产量低等因素影响该区早熟马铃薯产业发展。为筛选出适宜庆阳市早熟优质马铃薯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以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为对照,对10个早熟马铃薯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丰产性和商品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LK99’和‘尤金’2个品种田间长势强,农艺性状好,商品性状好,商品薯率85.3%以上;产量高,分别为27 247和26 563 kg/hm~2,较对照‘费乌瑞它’分别增产11.9%、9.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作为该地区中早熟马铃薯品种示范推广。‘早大白’、‘中薯4号’和‘克新4号’3个品种产量中等,但生育期短,可作为该地区早熟品种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0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的优质专用马铃薯新品种,从而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青薯9号’、‘庄薯3号’和‘冀张薯8号’产量较高,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费乌瑞它’和‘中薯3号’两个品种产量虽低于对照品种,但利用其早熟特性,在水浇地或者结合设施拱棚种植,马铃薯收获后复种其他蔬菜,既可进行轮作倒茬,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包头地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及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马铃薯》2016,(1):1-5
包头地区马铃薯种植品种单一,连作现象突出,造成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病害加剧。该研究从国内多地引进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共14个,以期筛选出适宜包头地区栽培的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中薯3号’不仅产量和品质表现优良,而且较‘费乌瑞它’生育期缩短10 d,可以提早上市,增加经济效益;中熟品种‘延薯4号’综合表现优良;晚熟品种中建议推广种植‘青薯9号’和‘冀张薯8号’。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铃薯》2017,(6):321-325
福建省马铃薯品种存在数量较少、多样性程度较低的问题,阻碍福建省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为了推进福建省马铃薯育种工作,筛选出适宜福建省冬种的马铃薯新品种(系),从国内3个马铃薯育种单位引进9个马铃薯品种(系),以‘紫花851’为对照,在福州地区开展新品种比较试验,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鄂薯11号’和‘东农311’均无缺苗现象,其中‘鄂薯11号’的商品薯率较对照品种高4.43个百分点,产量较对照品种高17.87%;‘东农311’虽然商品薯率较对照品种低4.27个百分点,但产量表现较突出,较对照品种高33.71%。因此,‘鄂薯11号’和‘东农311’适宜在福州地区种植,可进一步筛选成为适宜福建省冬种的马铃薯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5.
早熟马铃薯新品系的引进与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马铃薯》2016,(3):135-139
为选育出适宜贵州省种植的早熟、商品性好和产量高的马铃薯新品系,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为对照,对引进的10份马铃薯早熟材料的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F04007’和‘F00070’产量高,生育期短,商品性较好,可在贵州省进行下一步的生产试验和示范;‘08CA0847’花青素含量高,抗旱性和产量也较好,可作特色食品开发。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天水市灌溉区种植的中早熟抗病增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以‘克新2号’为对照,对引进的9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抗病性、商品性、产量等综合性状的比较。结果表明,‘希森6号’‘荷兰15号’‘冀张薯12号’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块茎性状好,商品薯率高,增产增效明显;商品薯率分别为92.51%、93.20%、92.64%,产量分别为54 540,53 280和48 767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22.32%、19.50%、9.37%,分别增收12 377.60,11 099.20和3 835.20元/hm~2,可考虑作为川水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的中早熟优势品种。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铃薯》2017,(1):1-6
为筛选出适宜四川省不同生态区域的冬马铃薯品种,四川马铃薯创新团队在6个不同生态区域开展冬马铃薯品种引进与筛选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在成都平原,‘川凉薯9号’和‘凉薯97’表现突出;在川中丘陵区,‘川芋10号’产量最高;在川东地区,产量较高的品种除对照‘费乌瑞它’外,‘中薯2号’和‘中薯3号’产量表现也较高;在川东北山区,引进的新品种‘鄂薯4号’增产显著;龙门山脉地区‘中薯2号’和‘坝薯10号’产量较高;而凉山州安宁河谷地区则以‘青薯9号’高抗晚疫病,产量表现最突出。由此可见,不同生态区域适宜的冬马铃薯品种差异较大,新品种引进与筛选工作应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8.
牡丹江山区半山区马铃薯品种‘尤金’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金马铃薯是鲜食和加工兼用型品种,商品性好,大薯率高,适宜对俄出口。针对牡丹江山区半山区的气候特点和马铃薯品种尤金的生育特性,从品种习性、选地整地、种薯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方面总结了牡丹江山区半山区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陇中温寒半湿润区马铃薯高产抗黑痣病品种的引进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5,(4):199-201
为筛选出在甘肃陇中温寒半湿润区适宜种植的高产抗黑痣病马铃薯优良品种,对引进的19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产量和抗黑痣病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7号’、‘庄薯3号’、‘青薯9号’、‘心里美’、‘丽薯6号’、‘丽薯7号’和‘陇薯8号’7个品种的马铃薯产量高,产量在37 500~62 100 kg/hm2之间;黑痣病病薯率在0~10.64%之间、病情指数在0~3.83之间,是适宜在陇中温寒半湿润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甘肃省旱作区的优势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应用是当地马铃薯产业增效的首要因素。引进18个马铃薯新品种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采用当地主栽品种‘克新2号’为早熟对照品种、‘庄薯3号’为晚熟对照品种,以筛选适宜甘肃陇东干旱半干旱区推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华颂7号’‘中薯9号’和‘华颂11号’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生育期短,抗晚疫病,在参试早熟品种中产量最高,分别为33 932,29 544和27 638 kg/hm~2,分别较对照‘克新2号’增产9 081,4 693和2 787 kg/hm~2,增产率分别为36.54%,18.88%和11.21%,可作为早熟品种在庄浪县及同类生态区域推广种植;‘DS8’‘中薯19号’和‘陇薯6号’综合性状优良,生育期适中,在参试晚熟品种中产量居前三位,分别为40 499,35 850和35 790 kg/hm~2,分别较对照‘庄薯3号’增产5 400,751和691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5.39%,2.14%和1.97%,可作为晚熟品种在庄浪县及同类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的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沾河林业局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土壤和气候特点非常适合种植马铃薯。‘费乌瑞它’(Favorita)引自荷兰,是中国主栽早熟品种之一,由于其商品性好,食味佳,是出口的主要品种,但‘费乌瑞它’易感晚疫病。‘费乌瑞它’栽培主要进行大垄栽培、药剂拌种,在生长季要进行防治晚疫病。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适合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研究以‘陇薯6号’为对照,对12个国内育成马铃薯品种在通渭县(温带半干旱区)和岷县(温带半湿润区)2个试验点的抗病性、生育期、产量和品质进行评价。在抗晚疫病水平上,‘定薯3号’、‘陇薯7号’和‘青薯9号’为抗病,‘冀张薯8号’和‘冀张薯12号’为感病,‘定薯1号’、‘定薯4号’、‘陇薯6号’、‘陇薯10号’、‘天薯11号’、‘天薯12号’和‘冀张薯14号’为中抗。在通渭县,‘青薯9号’、‘天薯12号’、‘定薯4号’、‘定薯3号’、‘天薯11号’、‘陇薯10号’和‘陇薯7号’较‘陇薯6号’(CK)增产2.56%~28.55%,其他品种则减产0.37%~5.76%;在岷县,除‘冀张薯12号’其他品种较‘陇薯6号’(CK)增产1.48%~37.98%,‘冀张薯12号’减产0.85%。因此,建议在温带半干旱区可选择种植的淀粉加工型品种有‘定薯3号’和‘陇薯6号’,鲜薯食用型品种有‘定薯4号’、‘陇薯7号’、‘陇薯10号’、‘天薯12号’、‘天薯11号’、‘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和‘冀张薯14号’;温带半湿润区需在马铃薯生育期根据气候的变化采取有效的晚疫病防治措施,可选择种植的淀粉加工型品种有‘定薯3号’和‘陇薯6号’,鲜薯食用型品种有‘定薯4号’、‘陇薯7号’、‘陇薯10号’、‘天薯12号’、‘天薯11号’、‘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和‘冀张薯14号’;在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土壤肥力差或无灌溉条件的山区可适量种植‘定薯1号’和‘青薯9号’。  相似文献   

13.
甘蔗新品种在耿马蔗区轻简栽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轻简栽培下,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比较‘云蔗05-51’、‘云蔗05-49’、‘柳城05-136’、柳城03-1137、‘福农40号’、‘福农38号’、‘桂糖35号’、‘桂糖31号’、‘德蔗03-83’和‘粤糖60号’等10个甘蔗新品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指标。结果表明:‘福农40号’的理论蔗茎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福农38号’显著低于对照,其他品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云蔗05-51’、‘云蔗05-49’、‘桂糖35号’的平均蔗糖分显著高于对照,‘福农40号’和‘桂糖31号’显著低于对照,其他品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除‘福农38号’外,种植其他9个新品种均有经济效益,达825.00~10 185.00元/hm2。综合分析表明,‘云蔗05-51’、‘云蔗05-49’、‘柳城05-136’、‘柳城03-1137’、‘桂糖35号’、‘德蔗03-83’和‘粤糖60号’在耿马蔗区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与对照相当,建议在耿马蔗区或生态环境相似蔗区配套轻简栽培技术进行推广应用。本研究比较不同甘蔗新品种轻简栽培产量及经济效益指标,旨在进一步筛选适宜采用轻简栽培的甘蔗新品种,为甘蔗新品种轻简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品种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的表现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淀粉加工在马铃薯产业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广泛种植的原料薯仍然是淀粉含量不高的菜用薯。为选出适于黑龙江垦区种植的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延薯4号’为对照,对5个品种(‘同薯29号’、‘克新27号’、‘东农310’、‘内-9’和‘希森5号’)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以及淀粉产量进行评价,并进行稳定性分析。对照品种‘延薯4号’产量达46300 kg/hm^2,淀粉含量13.76%,淀粉产量6394 kg/hm^2,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克新27号’产量(41731 kg/hm^2)低于‘延薯4号’,但淀粉含量(18.94%)高于‘延薯4号’,结果淀粉产量(7976 kg/hm^2)最高,但表现并不稳定。‘东农310’和‘希森5号’淀粉含量分别为18.33%和20.46%,并具有较高的淀粉产量,分别为6709和6658 kg/hm^2,表现稳定。该研究为淀粉企业正确选择品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广西马铃薯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出适宜广西地区生产种植的早熟、高产、优质的马铃薯新品种,以‘东农303’为对照,对17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商品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GNS1’、‘B219’和‘GNS2’早熟、产量高,商品率高,抗病性强,各个调查指标都比对照好,可在广西进行下一步的生产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将俄引小麦资源的优良基因快速用于我国春小麦品种的改良,利用与黄色素含量相关的八氢番茄红素合酶(Psy)基因STS分子标记,对250份俄罗斯引进和125份黑龙江主栽过的春小麦品种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7A和7B染色体上的标记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俄引小麦有242个品种(96.8%)扩增出高黄色素含量基因Psy-A1a;8个品种(3.2%)扩增出低黄色素含量基因Psy-A1b;黑龙江小麦有73个品种(58.4%)扩增出Psy-A1a基因,52个品种(41.6%)扩增出Psy-A1b基因。俄引小麦有187个品种(74.8%)扩增出高黄色素含量的Psy-B1a等位基因,63个品种(25.2%)扩增出低黄色素含量的Psy-B1b等位基因,15个品种(6.0%)扩增出高黄色素含量的Psy-B1c等位基因,40个品种(16.0%)扩增出Psy-B1d等位基因;而黑龙江小麦有40个品种(32.0%)扩增出Psy-B1a等位基因,85个品种(68.0%)扩增出Psy-B1b等位基因,5个品种(4.0%)扩增出Psy-B1c等位基因,24个品种(19.2%)扩增出Psy-B1d等位基因,所有供试小麦品种中都不存在Psy-B1e等位基因。2个位点不同等位基因组合共有12种,俄罗斯小麦品种中存在10种组合,黑龙江小麦品种中存在11种。其中,就双低含量等位基因组合Psy-A1b/Psy-B1b而言,黑龙江小麦品种较俄罗斯高28.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株高冬小麦的抗倒性与茎秆内含物的关系,以矮秆抗倒品种(矮抗58、周麦17)、高秆抗倒品种(周麦30、许科1号)、矮秆不抗倒品种(中麦895、新麦18)和高秆不抗倒品种(许科196、烟农999)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四种类型小麦茎秆糖、氮、钾等内含物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抗倒性小麦品种茎秆总糖含量、钾含量和全氮含量随生育时期的变化趋势一致。抗倒品种茎秆具有较高的总糖含量,其积累高峰阶段是拔节至开花期,不抗倒品种茎秆的总糖积累高峰阶段是开花至灌浆期;高秆品种的灌浆期总糖积累量显著高于矮秆品种。抗倒品种灌浆期至成熟期的茎秆钾外运量较低;矮秆品种茎秆钾含量高于高秆品种,但差异不显著。在茎秆生长阶段,不抗倒品种茎秆具有较高氮积累量和外运量,矮秆品种与高秆品种间两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经通径分析,矮秆品种对抗倒性起主要作用的是茎秆全氮含量,高秆品种为茎秆总糖和全钾含量。从几种元素相互比值看,抗倒品种有着较高的碳氮比和碳钾比,氮钾比相对较低;同一抗倒性品种株高间不同元素比值无显著差异。茎秆中各种内含物之间相互影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茎秆抗倒伏能力,抗倒品种茎秆在生育前期有较高的可溶性总糖积累量、合适的碳氮比和碳钾比,灌浆期以后具有较低的钾外运量,这可能是抗倒伏的原因所在,而株高不是影响倒伏的主要因素,不同株高与品种对茎秆强度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生产中可以通过调节拔节期追肥改变茎秆中几种内含物比例来改善茎秆抗倒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应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需求的高产多抗优质马铃薯新品种,以定西市主栽品种‘新大坪’、‘陇薯6号’为对照,对10个引进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综合比较分析了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丰产性、抗逆性、商品性和营养品质等性状。结果表明,‘青薯9号’、‘冀张薯8号’和‘陇薯10号’3个品种产量较高,分别为55774,46904和45982 kg/hm^2,较‘新大坪’分别增产21280,12410和11488 kg/hm^2,增产率分别为61.7%,36.0%和33.3%;较‘陇薯6号’分别增产21042,12172和11250 kg/hm^2,增产率分别为60.6%,35.0%和32.4%。这3个品种抗旱抗病性强,商品性、营养品质较好,符合马铃薯主粮化品种要求,具有良好的主粮化开发前景,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位居世界前五位。近年来,俄罗斯大豆种植业快速发展,2016年全俄大豆总产量达334万t,其中,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阿穆尔州大豆产量约占全俄大豆总产量1/3,在全俄7个大豆主产州中居首位。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俄罗斯大豆进口量显著增加。2014-2016年,全俄大豆年进口量约为200万t,而远东地区因地理优势则出口大豆到中国。俄罗斯大豆育种工作始于1912年,目前大豆育种工作主要由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大学承担。2016年,俄罗斯自育大豆品种约占合格种子总销售量的70%,外国品种约占30%。本文分析了俄罗斯联邦大豆生产和贸易动态,介绍了栽培耕作制度、大豆科研体系、大豆育种和种子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现状,并讨论了该国大豆产业发展趋势,以期为读者提供俄罗斯这个潜在大豆主产国的总体情况。  相似文献   

20.
季良  彭琳 《杂粮作物》2006,26(6):399-401
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阿豆1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在黑河5号的基础上,采用异地选择方法培育的优良大豆新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37.4%(干基),脂肪含量23.4%(干基),且蛋白质含量受环境影响较大,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总量受环境影响较小。2004~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28.5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3位。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84.9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3位。该品种适宜新疆北部冷凉大豆产区春播和南部阿克苏地区复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