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油茶花粉特性及其不同贮藏条件下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攸县油茶和黄蛋红花茶的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花药内花粉数量、花粉离体培养萌发率及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花粉活力.结果表明:攸县油茶和黄蛋红花茶的单花药花粉平均数量分别约为5400粒与6700粒;二者花粉均在5%蔗糖 0.01%硼酸 1%琼脂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萌发率分别为70.9%与73.1%;在4℃冰箱、-20℃冰冻、室温和25℃干燥状态下贮藏1周,攸县油茶和黄蛋红花茶的萌发率分别为35%、2.1%、21.0%、27.5%和36.7%、13.3%、26.7%、21.5%.  相似文献   

2.
4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花器特征及花粉萌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怀化地区选育的怀06062、怀06018、怀06175、怀06122这4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花朵及花粉为试材,研究了油茶花的生物学特性、花粉数量和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怀06062、怀06018、怀06175、怀06122单花药花粉平均数量分别为2 566.7、2 000.0、4 450.0和2 350.0粒;怀06062和怀06175的花粉在5%蔗糖+0.01%硼酸+1%琼脂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萌发率分别为94.31%和87.71%;怀06018的花粉在10%蔗糖+0.01%硼酸+1%琼脂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为90.22%;怀06122的花粉在10%蔗糖+0.005%硼酸+1%琼脂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萌发率为40.70%。  相似文献   

3.
‘聊红’槐花粉萌发率的测定及荧光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国槐、‘聊红’槐的花粉为材料,研究了其花药内花粉数量以及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同时对国槐和‘聊红’槐花粉萌发情况进行了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国槐、‘聊红’槐每个花粉囊内花粉数量分别为41 750粒、29 840粒;花粉萌发的最优培养基为1%琼脂+0.02%硼酸+0.2%蔗糖,花粉萌发率分别为43.3%、39.5%;荧光显微观察国槐的花粉管伸长速度快于‘聊红’槐。  相似文献   

4.
主要将三门江林场2010年种植的几个油茶品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花粉粒的萌发情况,寻找出了适合油茶花粉萌发的硼酸、蔗糖和钙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软1、软2、软3、桂3、桂24花粉萌发率的最佳浓度配比分别为5.0g/L琼脂50.0g/L蔗糖+0.1g/L硼酸+1.0g/L钙、5.0g/L琼脂150.0g/L蔗糖+0.1g/L硼酸+0.0g/L钙、5.0g/L琼脂50.0g/L蔗糖+0.0g/L硼酸+0.0g/L钙、5.0g/L琼脂150.0g/L蔗糖+0.1g/L硼酸+0.0g/L钙、5.0g/L琼脂150.0g/L蔗糖+0.0g/L硼酸+1.0g/L钙。  相似文献   

5.
培养基成分对仁用杏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培养基成分对仁用杏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以仁用杏‘优一’为试材,以蔗糖、硼酸、二水合氯化钙、赤霉素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出适宜‘优一’花粉萌发的培养基成分及浓度。结果表明,4种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优一’花粉萌发起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则抑制,促进‘优一’花粉萌发较适宜的浓度分别为蔗糖15%,硼酸0.003 g·L-1,二水合氯化钙0.000 2 g·L-1,赤霉素0.000 8 g·L-1;赤霉素对‘优一’花粉管伸长作用明显,其花粉管生长量、长度、节间生长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4种成分L25(56)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琼脂0.1 g·L-1+蔗糖1 g·L-1+硼酸0.003 g·L-1+二水合氯化钙0.000 0 g·L-1+赤霉素0.000 6 g·L-1组合是‘优一’花粉萌发的最佳组合;‘优一’花粉在适宜萌发条件下,2~4 h是‘优一’花粉萌发的高峰期,蔗糖和硼酸是影响花粉萌发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4种蓝莓花粉量及花粉萌芽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郭洁  陈亚文 《四川林业科技》2015,(2):118-121,50
以蓝莓4个品种花粉为试材,采用纤维素酶法和离体培养法,测定其花粉量,研究不同培养基上花粉萌芽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花粉量存在差异,奥尼尔、夏普蓝、蓝玉一号、灿烂的平均花粉数分别为127、546、216、144粒/花药。培养基种类、温度对花粉萌芽率影响显著。适宜花粉萌芽的蔗糖浓度为15%;硼酸能够促进花粉萌芽,但是浓度过高时会抑制花粉萌芽,300μg·L-1硼酸浓度花粉萌芽率最高;25℃温度处理下,花粉萌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硼、钙离子对杉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体培养法分析了蔗糖、硼酸和钙离子等花粉生长因子对杉木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硼酸和钙离子对花粉的萌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当超过一定浓度时则起抑制作用.杉木花粉离体培养的最适硼酸和钙离子浓度分别为0.04 g/L和0.2 g/L,在5%蔗糖+0.04 g/L H3803+0.2 g/L Ca2++0.5%琼脂培养基上,杉木花粉萌发率为84.8%.  相似文献   

8.
以LF96、LF62、S2、LF79和LF99油桐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药内花粉数量和花粉立体培养萌发率。结果表明:5种油桐单花花粉平均数量分别为9 070粒、6 120粒、10 600粒、16 203粒和12 870粒;5种油桐花粉萌发最适培养基条件为0.1 g·L~(-1)硼酸+100 g·L~(-1)蔗糖+10 g·L~(-1)琼脂,且LF79和LF99花粉萌发率最高,分别为86.75%和82.75%。  相似文献   

9.
以冬枣、雪枣、鸡蛋枣、灰枣、梨枣等5个枣树品种的花粉为试材,采用纤维素酶法和离体培养法,测定花粉量和花粉萌芽率。结果表明:枣树不同品种间花粉量和萌芽率存在差异,冬枣、雪枣、鸡蛋枣、灰枣、梨枣等5个品种的单花药花粉量分别为1 775、789、1 072、953、864粒。花粉量多的枣树品种,其萌芽率不一定最高;在最佳培养基中,雪枣的花粉萌芽率高达33.6%,冬枣的为27.2%,而鸡蛋枣的仅为20.4%。蔗糖及硼酸浓度对花粉萌芽率影响显著。适宜花粉萌芽的最佳蔗糖浓度为15%;硼酸能够促进花粉萌芽,但是浓度过高时会抑制花粉萌芽,硼酸浓度为0.05 g/L时花粉萌芽率最高。枣树花粉萌芽的最佳培养基是0.05g/L硼酸+10%蔗糖+1%琼脂。  相似文献   

10.
以彩色马蹄莲HMG和XN的混合花粉为材料,对花粉萌发的培养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蔗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花粉萌发,以10g/L的萌发率最高,达到12.08%,此后萌发率逐渐降低。硼酸以40mg/L的花粉萌发率最高,达16.47%,高于40mg/L花粉萌发率下降。赤霉素在5mg/L时能促进花粉萌发,高于5mg/L花粉萌发率下降。蔗糖、硼酸和赤霉素的最佳组合是蔗糖10g/L+硼酸40mg/L+赤霉素5mg/L,花粉萌发率达到42.4%。  相似文献   

11.
蓝眼菊是近年来的新兴花卉,市场开发前景广阔。本文用TTC法、中性红法和I2-KI法测定了蓝眼菊花粉生活力,并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和不同时间下其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I2-KI简单有效,比较适合用于蓝眼菊花粉生活力测定;在-196℃、-20℃和4℃三个贮藏条件下,温度越低花粉生活力保存时间越长;在低温、超低温贮藏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冷刺激现象,即在特定时期贮藏花粉活力会升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标记对杉木花粉和花粉管内微管骨架的分布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杉木花粉在萌发初期的花粉中存在浓密的微管网络,主要呈现横向或斜向分布;花粉萌发后,微管开始从花粉粒延伸入花粉管中,花粉粒和花粉管基部微管排列呈现横向、斜向或螺旋状排列;在杉木花粉管中部微管骨架则主要呈现与花粉管伸长相平行的网络状分布,在部分伸长初期的花粉管中微管会延伸到花粉管顶端.在多数花粉及花粉管中微管主要分布在细胞的周质.在花粉管顶端微管分布有3种形式:1)在花粉管亚顶端有垂直于花粉管伸长方向排列的微管;2)花粉管中微管呈螺旋状分布并延伸到顶端;3)微管在花粉管顶端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3.
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是植物有性生殖的重要环节,包含许多复杂的生理过程。微丝是细胞骨架重要组成成分,很多研究表明微丝在花粉萌发、花粉管内原生质流动(Justus et al.,2004)、花粉管顶端生长(Li et al.,2001)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花粉管  相似文献   

14.
"丽椪2号"无核椪柑花粉育性及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丽椪2号”无核椪柑品种的花粉发芽率、花粉生活力、花粉量测定和花粉粒扫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等试验,以普通有核椪柑为对照,研究了其花粉育性。结果表明,“丽椪2号”花粉育性属于低育型,但花粉的低育性并不是导致其无核的关键因素,可能还因其胚囊败育所致。  相似文献   

15.
利用TTC法和I-KI法以及离体萌发法对不同散粉期胡桃楸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胡桃楸花粉不适合用TTC法和I-KI法进行测定,而离体萌发法为最佳检测方法。以胡桃楸花粉为外植体,采用蔗糖悬浮溶液为培养基,确定适合胡桃楸花粉萌发的蔗糖浓度为20%。在散粉周期中,散粉盛期花粉具最高生活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离体培养结合荧光定位技术对油松花粉管生长特征和微丝骨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花粉离体萌发过程,除大量呈单一花粉管形态外,还存在异形花粉管,如具2条花粉管及分枝花粉管等;在适宜培养条件下,培养60 h后萌发率趋于稳定(91%以上),培养96 h后花粉管长度逐渐趋于稳定(173 μm以上);异形花粉管发生频率与花粉萌发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 =0.786 7,P=0.004 1),花粉管分枝发生于管伸长至89.73(±3.44)μm处;在不同形态的花粉管中均有微丝骨架正常分布,并且推动花粉管细胞核和造粉体向花粉管顶端移动;在花粉管的透明区,微丝束呈现平行于花粉管的浓密网状结构,当花粉管生长较长时,微丝束有变得稀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给油橄榄花而不实、坐果率低等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以‘城固’‘鄂植’‘莱星’‘皮削利’‘中山’‘佛奥’这6个油橄榄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其花粉特性及花粉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花粉均为长圆形,其纵横径均在150~260μm之间,‘城固’的纵径最小,‘佛奥’的横径最小;‘鄂植’‘莱星’‘中山’‘佛奥’的花粉量均在110 000个/单花左右,‘城固’与‘皮削利’的花粉量均在80 000个/单花左右;6个品种的花粉畸形率均在5%~15%之间,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莱星’‘皮削利’‘鄂植’‘佛奥’的花粉生活力均在85%以上,‘莱星’‘鄂植’‘佛奥’‘中山’4个品种在采后24 h内的花粉生活力均大于60%;6个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均在20%~50%之间。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近年马尾松花粉采集试验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马尾松花粉采集技术要点,包括基本工序、采集时间与方法、闷发后成熟松花穗的晾晒、花粉筛选及干燥处理等各个环节。并就马尾松科学采集管理与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规范马尾松花粉采集操作技术。有利于该技术和成果的更好推广与应用,推动马尾松花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和专项预试法对核桃花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糖、多糖及苷类、蛋白质、氨基酸、酚性成分、生物碱、甾体、黄酮类化合物、强心苷、内酯、香豆素及苷类、挥发油的系统预试实验结果为阳性,皂甙、有机酸、鞣质、蒽醌及苷类系统预试实验结果为阴性;黄酮、生物碱、香豆素专项实验结果为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