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山地红壤引种冬季牧草鸡脚草、宽叶型一年生黑麦草、牛尾草、白三叶,并利用鸡脚草进行喂鹅试验。引种观测表明几种牧草均适应在福州山区种植,鸡脚草、宽叶型一年生黑麦草、白三叶对鹅适口性很好。鸡脚草喂鹅试验结果表明,经40d饲养,仔鹅平均日增重达43.0g,比饲喂当地野生杂草的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饲料报酬比对照组提高28.6%,在屠体品质方面,也有改善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山地红壤引种冬季牧草鸡脚草、宽叶型一年生黑麦草、牛尾草、白三叶,并利用鸡脚草进行喂鹅试验.引种观测表明几种牧草均适应在福州山区种植,鸡脚草、宽叶型一年生黑麦草、白三叶对鹅适口性很好.鸡脚草喂鹅试验结果表明,经40d饲养,仔鹩平均日增重达43.0g,比饲喂当地野生杂草的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饲料报酬比对照组提高28.6%,在屠体品质方面,也有改善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放牧强度对牧草再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在华北农牧交错带地区研究放牧强度对3种人工草地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和新麦草的再生性能最好,杂花苜蓿次之,扁穗冰草最差.放牧强度不同牧草的再生性能各异,其中新麦草和无芒雀麦在重牧区再生草产量最高,而杂花苜蓿和扁穗冰草则在轻牧区最高.牧草的再生性能与放牧季节有关,第1次放牧后的再生性能高于第2次.  相似文献   

4.
放牧强度对牧草再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华北农牧交错带地区研究放牧强度对3种人工草地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和新麦草的再生性能最好,杂花苜蓿次之,扁穗冰草最差.放牧强度不同牧草的再生性能各异,其中新麦草和无芒雀麦在重牧区再生草产量最高,而杂花苜蓿和扁穗冰草则在轻牧区最高.牧草的再生性能与放牧季节有关,第1次放牧后的再生性能高于第2次.  相似文献   

5.
<正> 在不同条件下氮肥对增加禾本科牧草产量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已十分详尽。但是,关于氮肥对禾本科牧草植株体内氨基酸含量及蛋白质品质研究很少。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在肥力均匀的地块,调查研究了氮肥对最广泛种植的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鸡脚草,猫尾草,牛尾草,草芦和苇状羊茅在氨基酸组成方面的影响。1978—1979年进行了微型小区试验,试  相似文献   

6.
黔西北高原引种优良牧草持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985年引种栽培的14种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观测研究表明,在放牧管理及当地生态条件下,引种牧草历经9年以后,干物质产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的牧草种为鸭茅和紫羊茅,其次为多年生黑麦草、高牛尾草、早熟禾和白三叶。引种牧草竞争力最强的牧草种为鸭茅和紫羊茅,高牛尾草、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而侵入性最强的牧草种为白三叶和黑麦草,两者的产量之和占侵入草总量的99%。  相似文献   

7.
以青藏高原高山嵩草草甸优势植物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为对象,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其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优势种对放牧响应不同,放牧有利于高山嵩草草甸优势植物钙和磷的吸收,高山嵩草重度放牧下钙与磷含量显著高于适度放牧与对照(零放牧)(P<0.05),且适度放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紫花针茅钙含量依次为重度放牧>适度放牧>对照,磷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放牧家畜的啃食促进了植物的补偿性生长,放牧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同时放牧增加了高山嵩草草甸优势植物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放牧家畜对草地的影响,加速了牧草-土壤氮循环,促进了牧草对土壤氮的吸收,进而增加了牧草的粗蛋白含量,改善了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8.
象草和壮丽草根系空间分布及养分吸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两种禾本科牧草根系空间变异及养分吸收特性。结果表明:象草和壮丽草的根系有85%以上分布在0 ̄40cm的土层中。象草根系生物量比壮丽草高2倍。象草和壮丽草根重与茎叶重的比值分别为2.76和1.24倍。象草茎叶中矿物质的含量高于壮丽草。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Sasa nipponica Makino占优势的天然草地晚秋强度放牧,秋、春播种的试验结果表明:春播区2年的牧草总收获量高于秋播区;秋、春播种区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比例基本相同,禾本科比例保持在70%以上,主要禾本科鸭茅的比例在50%以上;牧草的营养化学成分含量春播区稍主为秋播区,把Sasa nipponica Makino占优势的天然草地改良成人工草地时,采用晚秋强度放牧,春季播种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格局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人工草地上的放牧试验,研究了奶牛放牧对草地植物黑麦草、鸡脚草和白三叶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强度和规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放牧条件下草地植物总是倾向于集聚分布,而且放牧强度对植物集聚程度的作用存在差异;(2)总体上,植物平均拥挤的大小顺序为黑麦草〉鸡脚草〉白三叶,集聚参数的顺序与其相同,聚块指数则相反,占据优势的黑麦草更多地受到相邻的鸡脚草与白三叶的作用,体现了较高的拥挤效应,且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拥挤效应呈现加强的趋势;(3)家畜对植物格局规模影响明显,高放牧强度下黑麦草始终保持稳定的格局规模;轻度放牧强度下白三叶的格局规模变化很大,区组规模复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新疆昭苏马场设置不同模拟放牧强度,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割草地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叶片和根部可溶性糖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鸭茅叶片可溶性糖在打草前呈上升趋势,返青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进入抽穗期后其含量降低。生长季前期根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大(P0.05),打草后其含量迅速变低,而后逐渐上升,9月下旬其含量减少。时间和放牧强度共同作用对鸭茅叶片和根部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显著(P0.01)。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鸭茅叶片和根部可溶性糖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时间和气候变化的原因,其变化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日本牧草品种在三江平原试种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忠禾  宫玉芝 《草业科学》1996,13(4):23-25,28
为增加三江平原的优良牧草品种,1985~1992年从日本北海道引入32个品种试种。结果表明,抗病、耐寒、高产、优质的品种有:铁拖拉杂三叶,早北红三叶,札幌红三叶,北嫩叶紫花苜蓿,留铁斯紫花苜蓿,发斯特牛尾草,爱俄利多草;北绿鸭茅和北连改良种鸭茅有可能成为三江平原寒冷地区的栽培种  相似文献   

13.
兰州地区牧草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调查牧草生育期、产草量、株高、生长速度等生育指标,对国内外37份(豆科6个种,共12个品种;禾本科14个种,共25个品种)牧草进行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物质产量较高且适应性强的豆科牧草为Qingyang紫花苜蓿、Rajah和Vesna红三叶、鹰嘴紫云英、鹰嘴豆等5种(品种)牧草。禾本科中表现较好的一年生牧草为大黍草,多年生牧草干物质产量自高向低依次为Laura牛尾草、Gansu和Amb鸭茅、Gondolin和Bcho紫羊茅、Bilbo猫尾草、Qinghai牛尾草、Manding苇状羊茅、Gondolin紫羊茅、Gansu猫尾草、狼尾草、布顿大麦等。  相似文献   

14.
中亚热带中山草地放牧及刈割牧草混播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洋  鲍健寅 《草业科学》1997,14(2):23-26
1993年5月至1995年10月,在放牧和刈割处理方式下,对8种混播人工草地进行了生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2处处理,豆科牧草和杂类草的含量均逐年增加,呈递增趋势;8种组合中,以鸭茅、草芦为主的组合较佳,能与白三叶的侵占力抗衡;(2)多组分的混播较简单混播为优,其中尤以草芦+早熟禾+白三叶的组合G为最佳,明显高于白三叶+黑麦草的简单组合A,表现在产量的稳定性和较强的抗逆性上;(3)放牧地干草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4个放牧强度(轻牧、适牧、重牧和过牧,牧后草层高度分别为7.5、5.5、3.5和<2.0 cm)的轮牧试验,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混播草地土壤化学特性;黑麦草分蘖和白三叶匍匐茎、叶片数及其茎叶构成,牧草高度、生物量与植被构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放牧强度响应较大,稳定性较弱。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黑麦草分蘖密度和叶片生物量显著增加,黑麦草分蘖质量和白三叶匍匐茎密度及牧草高度和生物量显著下降;黑麦草叶片数,白三叶叶片数、茎叶比和匍匐茎质量在放牧强度间无显著变化。放牧强度在降低黑麦草和白三叶生长特性整齐度的同时,增加其可塑性生长;黑麦草对放牧强度的响应比白三叶敏感,但白三叶的可塑性生长比黑麦草的高。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非播种植物种的生长特性在放牧强度内变异系数较大。综合分析认为,放牧对草地植被的作用体现于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3个水平,播种的低组分禾草(鸭茅)和非播种禾草是混播草地植被构成变化的关键种。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下鸭茅苗期抗旱性生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择ZXY-173等4份自俄罗斯引进的野生鸭茅种质,研究其在干旱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片水分饱和亏缺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ZXY-744,最小的是ZXY-706;ZXY-173和ZXY-706质膜相对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ZXY-580和ZXY-744出现单峰变化,在胁迫第8d后达到最大;ZXY-173和ZXY-744脯氨酸含量在干旱胁迫第8d达到最大,而ZXY-580和ZXY-706的脯氨酸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而逐渐达到最大;4份材料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ZXY-706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率胁迫至12d时为最小。  相似文献   

17.
放牧对鸭茅能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荣  孙国钧 《草业科学》2001,18(3):7-10
通过长期放牧试验,探讨了不同放牧强度下亚热带高山草地鸭茅种群能量积累规律及能量在不同构件之间的分配特征。在无放牧的对照草地及采食率分别为55%、65%、80%的放牧草地,鸭茅热值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呈单峰曲线型变化,一定强度范围内的放牧干扰提高了鸭茅热值及能量的积累;根部能量的积累随放牧强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少。在禁牧草地,鸭茅种群能量主要被低密度的大分蘖丛所分摊,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种群能量则逐渐均摊给高密度的小分蘖丛。  相似文献   

18.
2009年4月28日至9月底,在新疆伊犁昭苏马场鸭茅(Dactylis glomerata)草地设置了4种不同利用方式的模拟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鸭茅生物量和贮藏性营养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及淀粉)的影响,以期为更合理地利用天然割草场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鸭茅叶片可溶性糖先增高后降低,根部可溶性糖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叶片淀粉含量平稳,根部淀粉含量变化规律为降低-升高-降低;利用方式显著影响鸭茅地下生物量,叶片、根部可溶性糖和根部淀粉含量(P<0.05),极显著影响鸭茅叶片淀粉含量(P<0.01);4种利用方式中,割草+秋季放牧利用下叶片可溶性糖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余利用方式下叶片和根部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与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性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兵团九师不同类型退化天然草地典型区域,选择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开展补播试验2年,结果表明:补播当年各播入种出苗率均达85%以上,且都能安全越冬;第2年各牧草返青达80%以上,山地草甸类杂类草+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型、温性草原类针茅(Stipa capillata )+羊茅(Fes-tuca ovina )型和温性草原类羊茅+冷蒿(Artemisia frigida )型草地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未补播)显著(P 〈0.01)提高了114%,125%和109%;豆、禾牧草比例明显增加,草群结构趋于合理;各草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都显著(P 〈0.01)高于对照,山地草甸区补播效果最明显,分别增加了34 cm,40.8%和265株/m2;豆、禾牧草对不同草地类型区域适应性不同,山地草甸区豆科牧草补播改良效果优于禾本科,温性草原区二者表现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