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大豆种子性状、幼苗性状及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2个种子性状差异较大的大豆品种,在测量种子百粒重、百粒容积和容重后,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各品种幼苗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平均值,计算大豆种子性状、幼苗性状及经济性状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大豆种子粒重和容积与出苗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基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幼苗根、茎、叶干物重呈显著或不显著的正相关,与后代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幼苗叶绿素含量高的品种,单株分枝数和单株荚数多,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高。幼苗茎干重和根干重对单株分枝数和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基茎粗与百粒重呈显著相关。选用大粒品种,既可培育壮苗,又可获得较高的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2.
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8个野生大豆和13个栽培大豆,来自于黄淮海地区、黑河周边地区及引自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海参威,在北京种植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栽培大豆中蛋白质含量超过44%的品种有中黄13、噶尔毛尼亚、滨海13-1、F4131、黑河27和合丰25。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4个杂交水稻品种(组合)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性状中,前4个公因子对变异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5%,这4个公因子能恰当地反映了所控制的10个产量性状及其相互关系.(2)品质性状中,前4个公因子的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88.6%,这4个独立的公因子能够代表品质性状绝大部分的遗传信息及其相互关系.(3)杂交组合博Ⅱ Ax2006和博Ⅱ Axl-10具有较为理想的产量构成性状结构,但其品质性状的得分较低.其品质性状有待于进一步改良;杂交组合特AxR248不仅具有结构较好的产量构成性状,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因子得分,建议在生产上进一步验证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大麦冠层性状与穗部经济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玉米数量性状位点优良外来等位基因的分子标记性状M.Ragot等在美国玉米种植的总面积中,只有约4%的商用玉米品种都导入了一定(10~20%)的非美国种质(Goodman,1985)。育种者们试图通过外来种质的利用来改进美国品种的种质基础(Halaue...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质性状与一些生化性状的典型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选用18个品质差异较大的黄淮海优质小麦产业带国家小麦展示品种,研究出粉率、籽粒硬度、沉淀值、湿面筋含量等品质性状与面粉总蛋白质含量、总聚合体蛋白、大聚合体蛋白含量及比例等生化性状间的关系,旨在探讨小麦育种中利用一些简单、易测的生化指标筛选品质性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小麦面粉总蛋白质含量、总聚合体蛋白含量和大聚合体蛋白含量3个生化性状对3个品质性状筛选指标即籽粒硬度、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有显著正向作用;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籽粒硬度(Y2)、湿面筋含量(Y4)和吸水率(Y5)的关键生化性状是面粉总蛋白质含量(X1)。湿面筋含量与面粉总蛋白质含量间量化关系为Y4=4.3054X1-18.5971,相关系数0.9992,达极显著水平;总聚合体蛋白含量(X2)、大聚合体蛋白含量占总聚合体蛋白含量的百分比(X6)是影响沉淀值(Y3)的两个关键生化性状,其回归方程为Y3=8.2784X2 0.4930X6-54.8929,相关系数0.7498,达极显著水平。本文还就以面粉总蛋白含量、总聚合体蛋白含量、大聚合体蛋白含量代替品质指标用于小麦品质育种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棉花长柱头性状与其它经济性状相关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种具有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通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是改良作物品质,大幅度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棉花是杂种优势利用比较落后的作物,目前生产上杂交制种仍以人工去雄方法为主[1]。通过创造新的特异种质材料来提高杂交制种效率,已取得一定进展,比较突出的有雌雄异熟系种质的选育成功[2、3、4]。雌雄异熟系柱头外露(较常规棉花柱头长5~10mm),其大小孢子的发育同步,不存在“异熟现象”,但自交结实率很低,需人工辅助授粉,方可自交留种(可视为一系两用);授以其它品种花粉,异交率几乎达100%。由于不需人工去雄,将有助于提高杂交制种的效率。但是,雌雄…  相似文献   

8.
转bar基因水稻恢复系的生理性状和农艺性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杂交将转bar基因水稻亲本(Gulfmont、Bengal Hu-10和Cypress PB-6)中的bar基因转发转移到恢复系测64、明恢63和特青中,培育出6个抗除草剂(Liberty)的同型恢复系测64-B(G)、测64-B(C)、特青-B(C)、明恢63-B(G)和明恢63-B(C)。抗除草剂同型恢复系的大部分生理性状和主要农艺性状与原恢复系接近。将同型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选配出8个抗除草剂三系杂交组合和2个抗除草剂两系杂交组合,抗除草剂组合能保持或略高于原组合的产量水平,利用这项技术有望解决杂交稻制种过程中出现的纯度问题。  相似文献   

9.
芝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5个芝麻品种(品系)为材料,根据生物学意义将15个性状归纳为4个性状组,对性状和性状组基因 型值进行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并建立了由多个农艺性状间接改良品质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对 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农艺性状(株高、果轴长、始蒴部位)和产量构成因子(蒴粒数、千粒重) ,而且农艺性状 与产量构成因子以正相关为主,因此可以同步改良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子以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含油量与主 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以及种子容重呈正相关,而与粒宽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含油量和产量可以 协调发展,同步提高,而且可以通过籽粒性状间接辅助选择高产、高含油量的芝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用自然产生的粳稻白叶突变体6108及其衍生品系和绿叶品种杂交。FI均表现为绿色。说明白叶突变性状为核隐性遗传。F2,BF1中出现绿叶和白叶的分离,10个组合F2代绿叶植株与白叶植株的分离符合321的分离比。3个组合BFt的分离符合111的分离比。说明粳稻6108白叶突变体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对该白叶突变体的农艺性状观察表明.白叶性状对营养生长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前期.随生育进程影响逐渐减少。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糯玉米新品种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两年东华北鲜食春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汇总结果的分析,探明了参试品种之间10个性状差异从易到难的顺序大致是:穗位高>小区产量>株高>穗行数>百粒重>行粒数>穗长>生育期>穗粗>出籽率;同一品种10个性状在不同地区产生的差异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产量>穗位>百粒重>出籽率>行粒数>穗长>株高>穗粗>生育期>穗行数.通过对抗病鉴定结果分析,提出丝黑穗病和纹枯病是糯玉米抗病育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为发掘具有优异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野生大豆资源,对240份黑龙江省野生大豆资源进行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野生大豆资源中主要是紫花、黑色种皮、卵圆和批针叶形、有泥膜为主;产量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为51.55%,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75;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为17%,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94;聚类分析将试验材料分为2类,聚类分析将晚熟、单株产量高和异黄酮含量高的材料聚为一类,将叶形细长、蛋白含量高的材料聚为一类,第Ⅰ类材料主要来自黑龙江省东部和中南部地区,第Ⅱ类材料主要来自黑龙江省西部和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杂交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中亲优势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2个大麦杂种组合F19个性状中亲优势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在株高,穗长,千粒重,穗下节长均表现为一致的正向中亲优势;着粒密度表现出一致的中亲负向优势。其余各研究性状的中亲优势在不同的组合表现不同;明确了应选用平均株高的两亲本配制杂种;并可通过F1穗下节长来选择单株粒重较高的组合。  相似文献   

14.
于2008~2009年利用大豆品种合丰55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锰溶液浸种配合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锰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锰浸种或叶面喷施均使株高、主茎节数表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底荚高度随浸种浓度增加而呈现升高趋势,分枝数不施锰的处理最多.一粒荚、四粒荚、瘪荚和百粒重随浸种浓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单株粒数随锰...  相似文献   

15.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67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对6个农艺性状和19个品质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为小麦地方品种在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信息。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与蛋白质、淀粉和其它品质性状方面,67个品种被聚为4类,其中第Ⅳ类10个品种相对较好,属植株较高、有效穗数最多、蛋白质品质最好、低千粒重、低淀粉类。在农艺性状与面团品质性状方面,也被聚为4类,其中第Ⅲ类12个品种较好,属高有效穗数和高单株产量、较高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低千粒重类。且AS1675、AS1656、AS1594、AS1643和AS1590等5个材料同属于上述两类优质类型,它们可用于小麦的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中国生产上糯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及其演化规律,以2005-2022年已经审定的44个糯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春性品种和冬性品种的生育期变异系数分别为19.75%和4.03%,其余四个被测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产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2)春性品种和冬性品种4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容重>支链淀粉含量,除紫糯麦1号外,其余糯小麦品种的支链淀粉含量均≥97%。(3)通过聚类分析,将44个糯小麦品种分为3大类,Ⅰ类包含28个品种,占总数的64%,产量和品质中等;Ⅱ类包含11个品种,占总数的25%,具有较高产量和品质;Ⅲ类含5个品种,占总数的11%,产量和品质偏低。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高温胁迫对大麦孕穗灌浆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选用4个二棱啤酒大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及人工气候箱,在大麦孕穗灌浆期进行高温处理,以常温为对照,考察了大麦完熟期株高、穗下节间长、主穗长、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结实率。结果表明,孕穗期高温胁迫对大麦株高、穗下节间长及穗长的影响程度因品种特性不同而异。高温胁迫致使参试大麦品种的单株粒重和千粒重显著降低,使除Harrino Nijo外的其余3个品种的结实率和单株粒数均显著降低。综合比较,Harrino Nijo的耐高温性能最好,其次为扬农啤6号,917112和苏啤3号对高温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个大麦品种(系)(16个二棱、4个多棱)的冠层性状及穗部经济性状的差异性及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除倒二叶、倒三叶叶面积及单株有效穗数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研究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株高、穗长、每穗粒数的遗传力较高(>0.80),其余各性状的遗传力相对较低,3)二棱大麦每穗粒重与千粒重、每穗粒数间正相关极显著,而千粒重无明显相关。4)二棱大麦上三叶面积与穗长正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多棱大麦只有倒三叶面积与穗长正相关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小麦关联RIL群体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潍麦8号/烟农19和潍麦8号/济麦20构建的分别含229和485个家系的两个关联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在三个环境下对12个产量相关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小麦单株产量与其构成因素、每穗小穗数、株高和加工品质正相关,与蛋白含量等营养品质负相关,与抽穗期和开花期无显著相关性。产量构成因素间呈显著负相关,穗粒数和千粒重与每穗小穗数和株高正相关,而单株穗数与每穗小穗数负相关。穗粒数与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负相关,与吸水率和硬度正相关。单株穗数与品质性状负相关,但多数未达到显著水平。千粒重与蛋白含量负相关,与湿面筋含量显著正相关。说明增加产量与提高蛋质白含量等营养品质确实存在矛盾,但高产和优良的加工品质不矛盾,二者可以协调。在育种中,可以通过调节产量构成因素实现与营养品质的协调,如千粒重和湿面筋含量可以共同提高。此外,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在两个群体中略有差异,在不同环境中变化很大甚至相反,说明性状间的相关性受到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如土壤、气候、前茬等)及其互作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核质互作杂交种不同性状间的遗传变异规律和杂种优势,用8种小麦同核异质、同质异核雄性不育系分别与恢复系R5174、R2726组配获得16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及亲本的11个农艺性状和6个籽粒物理性状进行遗传变异、杂种优势、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F1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00%~32.72%,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籽粒性状;(2)不同性状间杂种优势差异显著,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分别为0.22%~12.50%和-13.51%~3.61%,其中正中亲优势组合最低比例为50%,正超亲优势组合最高比例可达81.25%;(3)粒形与旗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4)从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F1代综合得分看, P型和Y型细胞质背景下的AK58不育系与R2726的杂交组合F1表现最好;(5)通过聚类分析可将F1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二大类包含除AS细胞质背景的AK58异质不育系与恢复系R2726组配的杂交组合,其共同的特征是籽粒表面积大、千粒重高及旗叶性状较好,表型性状的综合表现优于第Ⅰ类群,说明杂交种的性状受恢复系和不育系核背景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