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蓝色农业发展中的循环经济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瑞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48-11550
蓝色农业即健康发展的海洋农业,在我国海洋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其发展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完善。通过分析中国蓝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特点,并将循环经济的观点应用与蓝色农业的发展中,分析其可行性,为蓝色农业未来发展并提出相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山东省蓝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山东省蓝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球上人口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海洋在人类发展中所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大,海洋资源掠夺、海洋污染及海洋生态环境破坏,都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制约了新型蓝色农业的发展前景。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海洋具有巨大的资源挖掘潜力,蓝色农业的发展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本文就从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如何借海洋生态维护,发展蓝色农业,提高蓝色农业的社会经济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实现蓝色农业的进步、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高技术,应当能够解决当前及长远经济建设中的重大课题,以促进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发展高技术要创建我国的“三色农业”,即绿色农业、蓝色农业、 白色农业、 所谓白色农业,就是研究生物技术工程——微观高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工厂合成化,为创建人类社会第三种农业而奋斗。因人们穿着白色工作服进行工厂化生产,故称之为白色农业。 蓝色农业指的是利用高技术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创建人类社会的第二个农业,海洋水生农业也可称之为蓝色农业。  相似文献   

5.
本综合阐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对都市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数字农业等新兴农业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一些我国农业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周运宁  戴文斌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1):1125-1128
"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三色农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型经济发展理论,它以食品的概念置换粮食,提升了农产品的现代意义;"蓝色农业"的创立,拓展了农产品的数量安全;"白色农业"的创意,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贯彻国际会议精神,引领时代潮流,山西建设白色农业产业化试验园,为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蓝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三螺旋模型的互动机理围绕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深入探讨,应用"大学-产业-政府"三方良好的互动关系,对蓝色经济区蓝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进行设计,提出从蓝色经济区整体出发进行布局,沿海各市错位发展,避免区内过度竞争;建立科研共享机制,整合利用区内创新资源;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市场机制主导的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以湛蓝色的海洋为其特征的蓝色农业,是相对于以粮、果、花、草等农作物为代表的绿色农业而言的。由于气候变化,我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将受到相应影响,因而快速发展不占耕地、饲料转化率高的海域滩涂水产养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三色农业"的倡导者包建中先生认为,传统农业是"绿色农业",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海上牧场"可称为"蓝色农业",而利用微生物资源的农业开发,则可称为"白色农业".由于这3种农业模式都可以提供食物、饲料和工业原料,因此又被统称为"三色农业".所谓"三色农业"是指绿色农业、蓝色农业和白色农业,具体含义如下.  相似文献   

10.
几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简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述了精准农业、都市农业、蓝色农业、白色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及质量农业等几种新型农业模式的提出背景、概念、特征以及发展前景,并分析了这几种新型农业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都市农业与都市型现代农业相关概念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关于农业的新概念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农业新类型的提法有100多项,如白色农业、绿色农业、蓝色农业、精品农业等。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都市农业这个概念,分析了近几年出现的都市农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产生背景,论述了二者的概念及区别。认为都市农业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和目标性,不能简单地把国外农业都称之为都市农业;而都市型现代农业也与都市农业有着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12.
新疆水资源匮乏,大部分水资源用于农业,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对于减小新疆农业用水量,优化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新疆分为南疆、北疆、东疆和伊犁河谷,利用18个气象站2000-2009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三种主要作物(棉花、玉米、小麦)的蓝水蒸散量及蓝水需水量。对四个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对比分析调整前后蓝水需水量变化。结果表明:1)基于农作物种植总面积不变原则,调整各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全疆农作物蓝水需水量减少近2×108 m3;2)基于水资源总量控制,在"十二五"规划面积基础上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蓝水需水量减少10.56×108 m3,全疆粮食作物玉米和小麦产量均满足规划要求,棉花产量尚需进一步提高。以蓝水蒸散量为工具,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结构,适当减小农作物种植面积,可以减少农业用水量,同时减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解析影响沧州市农业水足迹增长的驱动因素,本研究利用水足迹评价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计算并分析沧州市农业水足迹的结构、利用和产出效率及其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994—2014年沧州市农业水足迹持续增长,21年增长1.63倍。在农业水足迹中,种植业水足迹所占的比重最大,畜牧业水足迹的总量和占农业水足迹的比重持续增长;水足迹构成分析表明,沧州市蓝水足迹所占比重最大,说明农业用水中灌溉水尤其是抽取的地下水占主体地位,沧州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生产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农业水足迹在空间上分布差异明显,中部县市高于北部和南部县市;沧州各县市的农业水足迹利用效率与产出效率也呈增长趋势,单位水足迹创造产值持续上升;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有效灌溉面积比例、耕地复种指数和农村人口是农业水足迹关联度最高的3个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现代农业内涵及特征的理解,探讨了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限制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智力农业、信息农业、生态农业、工厂化农业以及旅游农业等,并指出目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是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摆正现代农业发展与现代经济、城市及农村发展的关系,构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体系,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装备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5.
在600 ℃和无氧条件下热裂解制备山核桃木、苔藓和松针三种生物质炭,用于研究三种生物质炭吸附阴离子型染料刚果红及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的pH效应、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效应。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三种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表现出较好的吸附绩效,而酸性条件更利于三种生物质炭对刚果红的吸附。染料的初始浓度效应研究表明,生物质炭能有效吸附亚甲基蓝、刚果红,且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三种生物质炭对刚果红吸附容量均比对亚甲基蓝吸附容量高。三种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和刚果红的吸附主要发生在1 h内,然后缓慢增加,经6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颗粒内扩散阶段是限制吸附速率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6.
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海、滩涂和池塘养殖趋近饱和以及环境污染,制约了鱼类等海洋水产品产量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推进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抗风浪的养殖体系是蓝色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中综述了世界上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包括自动投饵、自动网衣清洗、鱼类起捕等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对现有装备技术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提出了现阶段深远海装备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与休闲农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面临的新局面的基础上,剖析了发展"休闲农业"是上海市都市农业功能拓展的重要途径及其意义.在借鉴和学习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经验与教训的同时,研究上海市"休闲农业"的实践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提出了上海市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生态农业特征及国外生态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分析,比较美国和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模式和经验,结合中国农业实践,提出了中国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