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死快,2~6周龄的雏鸭最易感染发病。今年6月我镇养鸭户饲养的4周龄雏鸭发病,表现为雏鸭发蔫,拉稀,个别雏鸭死亡,送病鸭到我站诊治,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感染,用庆大霉素进行抗菌治疗,同时开展  相似文献   

2.
<正>雏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侵害雏鸭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多见。1发病情况2005年6月23日上午9时许,本市一养鸭大户电话反映自家的雏鸭突然发病死亡10多只,笔者即赶去现场调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病原分离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7周龄的雏鸭,引起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1],雏鸭常常大批发病和死亡,发病鸭生长迟缓、饲料报酬显著下降。该病难以扑灭,在发病鸭场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幼鸭感染发病。目前鸭疫里默氏杆菌  相似文献   

4.
<正>鸭肝炎是由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急性、高度传染性和高度致死性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病突然、发病急、死亡率高、角弓反张、肝肿大和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特别10日龄以内的雏鸭高发病、高死亡,死亡率是否因免疫和有无继发感染而  相似文献   

5.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雏鸭一旦感染,养殖户将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的雏鸭,尤以2日~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障碍。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重大  相似文献   

6.
1999年10月,洪湖市某鸭场蛋雏鸭发生了一种以肝脏肿大、运动失调、纤维素性心包炎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发病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与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 我市某鸭场从1999年10月8日开始,连续三批蛋雏鸭发病死亡。每批雏鸭一般15日龄开始发病:第一批9月20日进雏4750羽,发病后一周内共死亡773羽;第二批9月25日进雏3580羽,发病后一周内共死亡921羽;第三批9月30日进雏4006羽,发病后一周内共死亡843羽。2 临诊症状 初期部分雏鸭精神萎顿,行走迟缓,缩颈,不久则软脚,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腿痉…  相似文献   

7.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引起雏鸭高度致死和高速传播,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接触传染。各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季节发病。5周龄以内的雏鸭是感染群,而2周龄内雏鸭最易感,其潜伏期为24~48小时。  相似文献   

8.
在鸭养殖业的飞速发展中,雏鸭曲霉菌病是养鸭生产中的多发病,特别是梅雨季节更容易发生。不同日龄的鸭都会感染,其中雏鸭发病较多,常集中暴发,发病率和病死率都相对较高。该文介绍一起雏鸭曲霉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诊断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雏鸭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俗称"背脖病"。目前鸭肝炎病毒按血清型可分为Ⅰ、Ⅱ、Ⅲ型,3个血清型之间无交叉感染,我国流行的主要为Ⅰ型DHV。其特征为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病雏出现特异性神经症状。本病主要发生在3周龄以下的雏鸭,尤其对1周龄的雏鸭具有极强的致死性。据赵贵峰(2012)报道,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即使耐过的鸭也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是养鸭业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研究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试验采用新型鸭肝炎病毒清远1株、高要1株感染雏鸭,观察感染雏鸭不同时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24小时时开始死亡,死亡高峰期为24~48 h,发病死亡率高达85.8%;发病雏鸭表现为精神萎靡,厌食,嗜睡,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死前抽搐,双脚做划水样,死亡鸭只呈角弓反张姿势;肝脏、肾脏、脾脏病变明显,出血性坏死严重,胰脏局灶性坏死,肝脏有脂肪蓄积。  相似文献   

11.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雏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内雏鸭,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几年来,雏鸭病毒性肝炎在我省流行普遍,为了解详情,我们对上虞市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及防治进行了调查,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了解雏鸭肝炎病毒感染后鸭CD8α基因及其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变化。通过对3日龄无母源抗体的金定鸭雏鸭感染雏鸭肝炎病毒(DHV),构建雏鸭肝炎感染实验动物模型,对雏鸭肝炎病毒发病组、未发病组和对照组的胸腺、肝脏、脾脏、肺、肾脏、大脑、小脑等组织CD8α基因及其信号通路上MHCⅠ、MHCⅡ、TNF-α等基因进行RT-qPCR检测。结果表明:在攻毒组(发病组和未发病组)扩增出DHV 3D基因的保守区域特异性条带,表明成功构建了雏鸭肝炎感染模型CD8α基因,RT-qPCR结果显示,CD8α、MHCⅠ和MHCⅡ基因在发病组各组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调,在未发病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调;而TNFα在发病组和非发病组的肝、脾、肺和肾等组织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调。研究揭示了雏鸭肝炎病毒感染后CD8α基因及其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duCD8α基因在细胞免疫中表达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DVH)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具有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疾病,该病主要危害四周龄内的雏鸭,发病急、传染快,常常成批突然发病,1周龄雏鸭死亡率可达90%以上,2—3周龄雏鸭死亡率在50%左右,目前尚无特效化学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可达90%以上),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流行的鸭肝炎病毒以1型DHV(DHV1)为主,以10日龄左右的雏鸭发病最多.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及死亡;成鸭亦可感染,但不表现症状而成为隐性带毒者,能给养鸭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雏鸭发生水中毒闫栋,闫家志(绥棱县寿牧局·152208)雏鸭水中毒比较罕见,近两年来连续发生多起雏鸭水中毒。造成雏鸭大批死亡,使养鸭专业户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现将发病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我县去今两年连续发生5起雏鸭水中毒,1995年发生一起,199...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2010年3月份,我单位购进100只1日龄雏鸭,饲喂条件适宜,雏鸭精神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7.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5周龄以下的雏鸭均易感,成年鸭不易感。该病主要引起3周龄以下的雏鸭发病,对1周龄的雏鸭来说,病死率可以达到90%以上,是毁灭性的伤害。现结合一例鸭病毒性肝炎的病例,与大家探讨该病应该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供各位参考。1发病情况2018年7月末,高温持续已将近两周时间,某养鸭大户购买肉雏鸭2 000只进行饲养,购买  相似文献   

18.
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自然病例的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随州、新州和襄樊养鸭场的发病雏鸭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观察,血清GLU、ALT、AST、TP检测,鸭胚、雏鸭接种试验和饲料黄曲霉毒素B1检测等一系列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死亡雏鸭肝脏肿大,表面有白色网格状花纹。组织病理学观察,肝细胞严重水泡变性和脂肪变性,肝细胞索之间有胆小管显著增生。发病雏鸭血清生化指标GLU为5.89±1.71mmol/L,TP含量为8.74±1.88g/L,ALT和AST活性分别为168.19±86.85U/L和101.08±57.58U/L;鸭胚及雏鸭接种试验均未出现死亡;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分别为6.7μg/kg至8.3μg/kg。检查结果表明:3地鸭场雏鸭均为黄曲霉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19.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随着养鸭业的快速发展,本病的危害性也越来越突出.近些年来,江西省雏鸭病毒性肝炎病已遍及所有养鸭的地方.由于环境、气候诸因素的影响,本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原因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为有效控制雏鸭病毒性肝炎病,现结合江西省该病流行情况将本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和防治技术措施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染性强、流行面广、无季节性、死亡迅速、死亡率高.我市自1985年首次流行本病后,已成为雏鸭的首要疾病.据1985年4~9月份统计,全市饲养雏鸭1050群,发病的雏鸭389群,发病群占37%.又据同年4~5月份送检确诊为本病的有50群40949只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