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惠州市惠城区生态景观林带树种早期生长表现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内3号和10号生态景观林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小班调查5个样点内不同树种配置模式的树木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惠城区生态景观林带5个样点的树木成活率均值为87.8%,树高与胸径均值分别为2.6 m和7.5 cm,早期生长情况总体较好;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样点的树木早期生长综合表现排名顺序为:龙丰>水口>汝湖>小金口>白鹭湖;不同树种配置模式保存的树木生长表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号生态景观林带综合排名前3的树种配置模式分别是3-14、3-18、3-2,其中模式3-14保存的造林树种为凤凰木、黄槐、鸡冠刺桐、樟,模式3-18保存的树种有凤凰木、樟,模式3-2保存的树种有大叶紫薇、凤凰木、黄槐、樟;10号生态景观林带树木生长表现综合排名前3的分别是10-10、10-14和10-2配置模式,其中模式10-10保存的树种为大叶紫薇、簕杜鹃,模式10-14保存的树种为凤凰木、黄槐、美丽异木棉,模式10-2保存的树种为大叶紫薇、凤凰木、红花羊蹄甲、美丽异木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汕头生态景观林带现状和树种材料进行调查分析,应用景观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森林美学等原理,初步选择适宜的生态景观林树种,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设计不同的树种配置模式,并对景观类型设计、营造林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推进广东省汕头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市城市公园、主干道和高校3种绿地类型的羊蹄甲属(Bauhinia)景观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查阅文献和访问调查方法,对羊蹄甲属景观树种在广州市绿地中应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区3种绿地中,共有5种羊蹄甲属树种,分别为宫粉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红花羊蹄甲(B.blakeana)、白花洋紫荆(B.variegata var.candida)、羊蹄甲(B.purpurea)、嘉氏羊蹄甲(B. galpinii)。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宫粉羊蹄甲,其次为红花羊蹄甲;从生长指标来看,各羊蹄甲属树种均表现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在配置方式上,公园绿地以自然种植中的群植为主,城市主干道和高校绿地以规则种植中的列植为主;在景观表征上,有67.3%样方的羊蹄甲属树种都居于林冠优势层或优势木空间窄小的亚乔层,能够充分发挥其林冠花和观叶的生态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广东省惠州市4个区/县绿化景观林带为调查对象,选取5种生境中共19种景观林带树种进行7次周期性样方调查,结果表明:水田洼地生境的景观林带树种胸径、树高增长系数值相对较高,分别在0.23~0.97和0.16~0.47之间。水田洼地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树高生长显著优于沿海荒地生境和宜林荒地生境(P <0.05);凤凰木(Delonix regia)在宜林荒地生境胸径生长显著优于碎石荒山生境和难造林坡地生境(P <0.05);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在水田洼地生境中胸径生长优于碎石荒山生境、难造林坡地生境和沿海荒地生境,黄槐(Cassia surattensis)在碎石荒山生境中胸径生长显著低于难造林坡地生境和沿海荒地生境(P <0.05)。树种成活率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水田洼地生境和碎石荒山生境,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红花羊蹄甲、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美丽异木棉、秋枫(Bischoifa javanica)、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在水田洼地生境成活率都为100%,而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在宜林荒地生境成活率为15%。关联性聚类分析显示19个树种主要聚为两大分支,其中成活率和相关系数值较高的树种在聚类图中聚为一类。结合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提出5种生境条件下景观林树种最佳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省惠州市4个区/县绿化景观林带为调查对象,选取5种生境中共19种景观林带树种进行7次周期性样方调查,结果表明:水田洼地生境的景观林带树种胸径、树高增长系数值相对较高,分别在0.23~0.97和0.16~0.47之间。水田洼地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树高生长显著优于沿海荒地生境和宜林荒地生境(P0.05);凤凰木(Delonix regia)在宜林荒地生境胸径生长显著优于碎石荒山生境和难造林坡地生境(P0.05);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在水田洼地生境中胸径生长优于碎石荒山生境、难造林坡地生境和沿海荒地生境,黄槐(Cassia surattensis)在碎石荒山生境中胸径生长显著低于难造林坡地生境和沿海荒地生境(P0.05)。树种成活率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水田洼地生境和碎石荒山生境,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红花羊蹄甲、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美丽异木棉、秋枫(Bischofia javanica)、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在水田洼地生境成活率都为100%,而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在宜林荒地生境成活率为15%。关联性聚类分析显示19个树种主要聚为两大分支,其中成活率和相关系数值较高的树种在聚类图中聚为一类。结合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提出5种生境条件下景观林树种最佳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6.
造林树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树种选择和立地类型研究这两个造林的必备条件,综述了单一树种、同类树种、多类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性评价方法。旨在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树木生长表现出的差异性进行生态适应性评价,确定不同立地类型适宜的造林树种,为选择造林树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曲靖市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不同海拔区域,不同立地条件,选择生长迅速、郁闭快、适应性强、萌发率强、枝叶茂密、含水量高、耐火性强、含油脂少、不易燃烧的耐火树种,草种进行立体配置营造林带,并对不同配置的林带进行阻火抗火试验。筛选出最佳的防火树种和草种,按最佳配置营造防火林带,在云南省曲靖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连山县生态景观林带特点、植物现状树种选择与配置和建设场地等进行了分析,树种选择主要包括江河景观林带、高速公路景观林带。在树种配置过程中,应将生态条件作为基础并结合乡土和外来物种、乔灌木等合理配置。旨在为连山县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美景度法对梅州市梅县区景观林带进行综合性评价和美景度评价,结果表明:(1)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配置模式的景观效果整齐,鸡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樟树配置模式的花色丰富,综合评价较好;山杜英、鸡冠刺桐、美丽异木棉、樟树配置模式的郁闭度低,山杜英、鸡冠刺桐、美丽异木棉配置模式的层次性差,综合评价较差.(2)山杜英、鸡冠刺桐、美丽异木棉和山杜英、深山含笑、樟树配置模式,较受大众喜爱,美景度评价较好;山杜英、鸡冠刺桐、美丽异木棉、樟树和鸡冠刺桐、美丽异木棉、红花羊蹄甲、樟树配置模式,大众喜爱程度低,美景度评价较差.  相似文献   

10.
呼包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树种选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呼包高速公路沿线立地条件、环境因素及公路特点分析,在因地制宜基础上,探讨性地提出生态景观林可选择利用的树种,以营建具有地方特色、生态景观效果最佳、防护作用显著的呼包高速公路景观防护林。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广东省生态箭观林带建设目标和类型不同,对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整地、苗木规格、栽植密度等技术要求进行探讨,分析了景观林带建设的关键技术环节,旨在为广东省生态景观建设提供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广州市城市出入口景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原则,以春岗立交出入口植物选择原则、植物种类为例,探索在新的景观种植模式下如何应用树种构建岭南特色突出、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生态景观林带。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台山市2012年生态景观林带示范段建设包括沿海高速景观林带和沿海防护林带建设,其树种选择与造林等技术与其他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了不同林带示范段建设的技术措施,旨在为同一区域生态景观林带的后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描述了生态景观林带的背景、概念和组成,以及广东省高速公路用地红线内的建设内容和相关研究。从点、线、面三个不同景观层次,探讨如何从园林的角度将高速公路用地红线内的生态景观林带打造成具有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森林绿化带,为以后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压缩了城市生态用地比例,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用地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提高生态用地功能将是缓解生态用地紧张与生态环境治理需求矛盾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城镇景观林建设为例,从城镇景观林构建模式、林分管理技术、林分群落结构和林分景观特征等方面,开展土地资源节约型城镇景观林构建技术研究。结果显示①对以桃树为例,具有"群落绿量小、夏秋缺彩、冬季少绿"等特征的废弃果园,通过树种林分改造后,使群落的三维绿量增加了21.7倍,并改造了林分中栾树、红叶黄连木和香樟等树种的不同观赏特性,实现了"夏秋增彩"与"冬季补绿"。②对无季相景观变化且林内景观质量较低的巨桉纯林,通过林窗补充观花、观叶树种,林下配置观赏草本的方式,丰富了林内色彩种类,实现了林分景观质量的提升。③对仅有一个观赏季节的玉兰纯林,通过引入紫薇、木芙蓉和三角梅等树种,将林分观赏时间由春季20天左右,延长为四季。以乡土树种为主,采用乔灌草多层次的配置模式,采用适宜的管护措施,可以构建出生态服务功能较高,景观质量较高且观赏期较长的土地资源节约型的城镇景观林人工林群落。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特点及目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遵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物种种间关系、生态位、群落演替、生物多样性及景观生态学"等设计原理,提出"小群落混交"的群落生态设计方法,以及包含营林工程体系、辅助工程体系、保护工程体系、环保节能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的"5S模块化"设计途径,并对广深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深圳段进行典型设计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14年8月,对高州市红椎等7种阔叶树种早期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个林龄(4年、3年和2年生)红椎树高生长较快,其次为台湾相思,而香樟早期树高生长较慢;3个林龄红椎、枫香及红花荷地径生长较快,同样香樟地径生长较慢。方差分析表明,同一树种树高在4年和3年生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3年~4年生红椎等7种阔叶树种树高生长不明显,却显著高于2年生(P<0.05);除枫香、红花荷、台湾相思外,其余各树种3个林龄间地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林龄树高下坡/上坡均值分别为1.43(4年生)、1.48(3年生)和1.24(2年生),而地径下坡/上坡均值分别为1.21(4年生)、1.32(3年生)和1.32(2年生),阔叶树种在下坡生长状况明显高于上坡。本研究为阔叶树种树种选择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