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镇玉米粗缩病的发生逐年加重,虽然我镇玉米种植面积仅200多hm2,但在部分重病田块玉米粗缩病的病株率高达95%以上,此病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我们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  相似文献   

2.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对玉米危害很大,一般发病田块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近年来该病在徐州市发生普遍,尤其是2008年,大蒜茬夏玉米粗缩病发生较重,造成部分田块严重减产。通过对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原因及主要症状进行分析,结合徐州地区的实际情况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指导当地玉米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在长葛市呈不断上升趋势,2010年在长葛市大发生,病株率一般在10%~20%,严重地块病株率50%以上,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一、危害症状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玉米粗缩病在江苏省海安县的发生和危害损失情况,2008-2011年先后进行了发病情况调查、不同玉米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和危害损失测定.玉米粗缩病在江苏省海安县的田块查见率达70%左右,平均田间病株率约10%;4月15日之前和6月10日之后播种的田块病害发生明显减轻;感病后的玉米植株主要表现株高下降、节间和叶长缩短、叶宽减小,后期表现果穗短小、穗粒数减少、籽粒产量下降.病株株高为健株的2/3、1/2、1/3时,其籽粒产量损失率依次为65.2%、89.8%、100%.粗缩病已成为该地区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和调整玉米播种期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5.
玉米矮化粗缩病俗称万年青。粗缩病毒是借病株的汁液,通过昆虫——灰飞虱传播侵染而引发病害。2005年该病在山东省招远市玉米田暴发流行,着重发生在春播玉米上。一般田块株发病率5.25%左右,重病区株发17.7%以上,高的田块台达30.6%至85.2%。每亩损失玉米100千克左右,严重地块几乎绝收,损失很大,成为危害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危害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aize Rough Dwarf Virus,简称MRDV)经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sllus(Fallen)]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的一种植物病毒病害.此病于1948年首次发生于以色列.我国是于1954年发生于新疆.自1993年以来,在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多次发生流行,并且逐年加重.玉米感病愈早,发病愈重,特别是自出苗到7叶期,是玉米对粗缩病的敏感期,拔节后感病对产量影响较小.严重年份发病面积占播种面积的60%以上,病株率达20%~50%,严重田块达90%以上,甚至绝产失收,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玉米病毒病的发生特点玉米病毒病是广泛发生的世界性病害,已经从原来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该病是由病毒侵染所致,目前世界上报道的侵染玉米的病毒种类已达40多种。在中国,常见种类是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有时混合发生,其中粗缩病为害尤为严重。1993年,以掖107等自交系为亲本的制种组合在辽西大面积发生粗缩病,造成重大损失。但是,这也对玉米病毒病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玉米粗缩病在我县田区呈上升发生趋势,据县植保站调查,个别地块玉米粗缩病病株率达50%以上,春玉米田块、套种玉米及玉米种未包衣地块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9.
海安县地处长江中下游江北平原段,作为全国禽蛋生产大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0.7万公顷左右,最高年份达1万公顷。近年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较大威胁。从2002年开始,玉米粗缩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田块发病株效率5%——30%。较重田块发病株率为7n%——9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通过近几年对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农业防治与科学用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被农民称为"玉米癌症"。该病去年在河北省早播春玉米区偏重发生,一般病株率5%~40%,严重地块达到70%以上。1发生与危害玉米粗缩病发病机理是因为玉米感染玉米粗缩病毒致病,  相似文献   

11.
袁嫚嫚  邬刚  陶宇  孙义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31-3432,3467
[目的]为了探讨玉米专用配方肥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根据区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采用磷钾肥衡量监控技术原理,通过不同农户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大配方、小调整和农户习惯处理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农民习惯处理相比,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平均产量分别增加4.0%和19.7%,平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36.9%和57.5%。[结论]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可以达到增产、节本、增效的目的,而小调整处理的效果优于大配方处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试验接种串珠镰刀菌,利用建立的玉米抗苗枯病鉴定指标体系,进行玉米苗枯病抗性鉴定,从47份玉米自交系和21份玉米杂交(种)组合中分别筛选出了2份高抗自交系和3份高抗杂交种,15份抗病自交系和7份抗病杂交种。  相似文献   

13.
以8个早熟高淀粉玉米自交系和8个同型普通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4组配,得到28个高淀粉玉米和28个普通玉米杂交组合.经遗传分析,除株高、穗位高外,高淀粉玉米的形态发育与普通玉米相近,从而说明在黑龙江省选育高淀粉玉米种质及杂交种是现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Maize models     
Huckell BB 《Science (New York, N.Y.)》1992,257(5076):1571-1572
  相似文献   

15.
耐酸玉米自交系指标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苗期筛选结果,选择耐酸程度不同的10个玉米自交系,采用土培方法,对它们的耐酸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将苗期干重、叶色耐酸指数和酸胁迫下生长受害症状作为筛选指标;全生育期试验与苗期筛选的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刘有军  王汉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94-6395,6412
为了利用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及其与普通玉米杂交的杂种优势效应来改善普通玉米籽粒的品质。通过花期观察,筛选出与高油115花期相遇的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富农99-8、豫玉22、农大108和9905-1,分析它们与高油115杂交后杂交当代籽粒的含油量、赖氨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高油115杂交后,普通玉米的平均含油量增加了1.35%,郑单958增加最多,为2.34%;籽粒赖氨酸平均含量提高了0.036%,郑单958提高最多,为0.05%;蛋白质含量也普遍提高。郑单958×高油115是甘肃省遗传效应"三利用"的最佳组合。用高油玉米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能有效提高杂交当代籽粒的含油量、赖氨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
开发优质蛋白玉米调整玉米种植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来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单产不断提高 ,普通玉米供大于求 ,价格下跌 ,农民生产玉米效益下降 ,甚至亏本 ,谷贱伤农 ,加上有的地区政府部门简单号召压缩玉米种植面积 ,农民不知道种什么好了。多年来 ,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气候和土质条件已经形成了适应玉米生产的优势 ,被称之为世界黄金玉米带 ,让农民放弃这个优势再去开辟新的门路 ,盲目扩大其它作物种植面积 ,受各方面条件限制 ,将会产生什么后果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既保持玉米生产的优势 ,又解决普通玉米过剩这一矛盾 ,使玉米种植业向高层次迈进 ,开发优质…  相似文献   

18.
绿肥与秸秆混合还土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进干秸秆还土见效慢的不足,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在贵州省黔西县进行了绿肥与秸秆混合还土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垄作、规范化种植的基础上绿肥与秸秆混合施用玉米增产效果明显,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比对照土壤略有增加,土壤pH、有效磷略有增加。综合考虑,初步认为绿肥与秸秆混合施用是比单一秸秆还土更好的秸秆还土技术。  相似文献   

19.
感染玉米粗缩病毒后玉米植株的超微结构病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接种后感染玉米粗缩病毒 (MRDV)的玉米植株的叶片及侧根超微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受侵染的玉米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有所减少 ,细胞质丰富 ,细胞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液泡膜发生明显内陷 ,随着病情的严重液泡膜内陷加剧 ,呈极度松弛状态 ,局部破裂 ;叶绿体被膜破裂 ,轻者成为一松弛的单膜结构 ,严重者被膜完全消失 ,叶绿体中的片层膜系统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淀粉粒。线粒体及细胞核形态异常 ,随着病害的加重 ,线粒体逐渐肿大 ,基粒缩小 ,膜破裂 ,类囊物流入细胞中 ,细胞膜破裂。在玉米植株的根部细胞中观察到了大量的病毒粒体 ,这些粒体大多集中在细胞壁处形成病毒质体。感病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核、质膜及胞间联丝中均未见病毒状颗粒  相似文献   

20.
普通玉米与青贮玉米干质量积累及各器官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干物质产量及其运转,探讨其产量形成特点和主要光合生理特性,旨在为专用青贮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支持。以普通粒用型玉米‘SC-704’、无分蘖青贮玉米‘新饲玉19号’、多分蘖青贮玉米‘科多4号’3种不同类型玉米为供试材料,测定其关键生育期的干物质等相关指标,研究不同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干质量积累及其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干质量积累量表现为无分蘖型青贮玉米普通粒用型玉米分蘖型玉米;普通粒用型玉米干质量积累速率峰值出现在灌浆期,鲜质量积累速率峰值则出现在大喇叭口期。无分蘖型青贮玉米干质量与鲜质量的积累量及积累速率峰值均出现在灌浆期。分蘖型青贮玉米干质量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乳熟期;青贮玉米‘科多4号’干质量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秆中;普通粒用型玉米‘SC-704’干质量则主要分配在雌穗中。结果显示,无分蘖青贮玉米‘新饲玉19号’干质量积累量最高,干质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表现为雌穗茎秆叶片苞叶叶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