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研究了太和樱桃大鹰柴甘桃品种雌雄配子体,授粉受精和胚的发育阶段及时间。结果表明,3月初花粉粒发育成熟,3月13日开花时胚囊发育成熟,授粉后26h花粉管进入子房,然后进行双受精作用,形成初生胚乳核和合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菜薹的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为菜薹育种学及组织培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青露菜薹(2n=2x=20)为试材,对其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菜薹花粉活力强,萌发率高,花粉管在花柱和子房中生长正常。双受精后合子伸长经不均等分裂形成二细胞原胚,经继续有丝分裂形成T原形胚,球形原胚,经过心形期、鱼雷形期、手杖形期、马蹄形期,最后发育成熟。[结论]菜薹授粉受精过程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与芸苔属其他蔬菜原胚发育相一致,属柳叶菜型。  相似文献   

3.
华北落叶松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及胚胎发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桂霞  李凤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16(2):10-14,T001,2,3
华北落叶松的雄球花7月中旬开始分化,小孢子发生在次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4月底散粉,成熟花粉为五个细胞。雌球花7月初分化,翌年4月上、中旬形成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大孢子。雌配子体经历游离核、细胞化、颈卵器及卵细胞形成几个阶段后,6月上、中旬受精,从传粉到受精约需40d.胚胎发育包括原胚、胚胎选择及发育和胚胎成熟3个阶段,历时两个半月。  相似文献   

4.
东方百合杂交种胚囊发育与双受精过程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方百合索蚌(Sorbonne)和元帅(Acapulca)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和荧光显微技术研究其胚囊发育,观察花粉管生长和双受精过程,研究适合百合的授粉及进行胚抢救的时期.结果表明:百合大孢子的发育形式为贝母型,其胚囊发育最终形成育性正常的7细胞胚囊,-2级的胚囊已经发育成熟,适宜授粉受精.异花授粉后花粉管3~5d到达胚囊,并释放出2个精核进行双受精.百合胚胎发育经过合子、原胚、球形胚、子叶型最终发育成熟.胚乳发育与胚胎同步,属于核型胚乳,在形成球形胚后胚乳细胞逐渐形成细胞壁.授粉后45d进行胚抢救较好.  相似文献   

5.
油松无性系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及胚胎发育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油松雄球花于6月下旬开始分化,小孢子发生在翌年的4月20日左右,4月底或5月初散粉.成熟的花粉粒为4个细胞.雌球花7月中旬分化,次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形成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大孢子.雌配子体经历游离核、细胞化、颈卵器及卵细胞形成等阶段后,5月下旬受精,从传粉到受精约需13个月.胚胎发育包括原胚、胚胎选择及发育和胚胎成熟3个阶段,历时3个半月.不同无性系在雌雄球花发端时间和大小孢子发育进程上存在较大差异,观察的5个无性系进入同一发育阶段的时间最多可相差10d,平均变幅为一周上下.该文还对新梢生长与花芽分化、胚珠和花粉败育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异源四倍体(亚洲棉×司笃克氏棉)种质的胚胎发育研究结果表明:该种质开花前正常发育的成熟胚囊为88.9%,开花后自然授粉双受精率81.1%,其它表现异常。在异常的胚胎发育中,未受精胚囊的卵细胞和中央细胞退化留下残体;在单受精的胚囊内,胚或胚乳因发育不协调而停止,最后解体。对照陆地棉鄂荆1号的成熟胚囊和授粉后正常胚发育达95%。  相似文献   

7.
黑穗醋栗(Ribes nigrum L.)授粉后4~5天完成受精作用。原胚初期常有发育不规整原胚,但后期趋于正常。原胚期分化较慢,持续时间较长。成熟胚较小,直立型,位于种子基部;胚乳发育属细胞型。次生极核于合点端受精后,逐渐分裂形成细胞。前期胚乳细胞自合点端向珠孔端纵向延伸,并于胚囊中央形成网络状,后期在原来细胞的基础上大量增殖,形成区域化现象。成熟种子的胚乳极为发达。  相似文献   

8.
对异源四倍体(亚洲棉×司笃克氏棉)种质的胚胎发育研究结果表明:该种质开花前正常发育的成熟胚囊为88.9%,开花后自然授粉双受精率81.1%,其它表现异常。在异常的胚胎发育中,未受精胚囊的卵细胞和中央细胞退化留下残体;在单受精的胚囊内,胚或胚乳因发育不协调而停止,最后解体。对照陆地棉鄂荆1号的成熟胚囊和授粉后正常胚胎发育达95%。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欧洲丁香杂交授粉后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欧洲丁香胚的发生类型为茄型。合子分裂通常发生在初生胚乳核分裂之后,其卵细胞受精后,合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于授粉后15d左右分裂形成3-细胞原胚,后经线状原胚、棒状原胚、球形原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子叶状胚,至授粉后60d左右发育为完全成熟胚。球形胚时期胚柄最为发达,此后逐步退化。胚乳发育类型为核型,授粉后9 d左右初生胚乳核先于合子分裂形成游离核,并且游离核细胞分裂较快;授粉后21 d左右,珠孔端游离核开始细胞化;授粉后33 d左右,早期球形原胚周围的胚乳细胞开始解体;授粉后36 d左右,球形原胚周围形成空腔;此后未被降解的胚乳细胞则发育为营养丰富的大型细胞。  相似文献   

10.
美味猕猴桃“海沃德”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美味猕猴桃“海沃德”受精、胚和胚乳的发育。结果表明,授粉后2~3h,大量花粉在柱头上萌发,授扮后2d花粉管进入胚囊,破坏一个助细胞,精核与次生核融合成初生胚乳核,另1精核与卵核结合成合子。授粉后3d,初生胚乳核开始分裂,授粉后5~7d,合子分裂形成2细胞原胚。花后20d、29d和40d分别观察到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的发育。花后40~50d,胚已基本发育完全。  相似文献   

11.
以哈尔滨地区推广的“戈雪拉”和“小实”草莓品种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荧光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对草莓受精、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其结果如下:1.草莓属于多心皮离生单雌蕊,柱头较小,表面有栅状排列的乳突细胞,花柱细长,中央可见有较发达的引导组织,子房内1枚横生胚珠,单珠被,厚珠心,蓼型胚囊,利用荧光法可清楚看到落在柱头上的花粉萌发,花粉管的延伸途径,即由柱头一花柱引导组织—子房内壁—胎座—胚珠表面—进入珠孔。2.胚的发育过程与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基本一致,先后经历了合子—二细胞原胚—球形原胚—心形胚—鱼雷形胚—成熟胚等阶段,胚发育属紫菀型,胚的形态呈直立型。3.草莓属核型胚乳,先后经历初生胚乳核—胚乳游离核—胚乳细胞—胚乳逐渐被胚吸收等过程,戈雪拉品种幼胚发育中,在其周围具有一个特殊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葡萄双受精过程中雌雄性核的融合。结果表明:花粉管通过珠孔穿入退化助细胞,释放出二精子;精子核接近并贴附在卵核和次生核上,二者核膜融合,精核沉入卵核及次生核,染色质松解,并与雌性核染色质融合,出现雄性核仁,两性核仁融合,形成合子及初生胚乳核。卵核完成受精较次生核晚。受精属有丝分裂前型。精核进入卵核前看到了它的核仁。少数胚囊具有两套卵器。  相似文献   

13.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水稻双受精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开花后0.5 h可见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形成一定长度的花粉管,但仍未进入胚囊;开花后1~2 h花粉管进入胚囊,但尚未释放精细胞,此时,在卵器内有两条肌动蛋白冠的形成,肌动蛋白冠起始于助细胞的基部,1条终止于卵细胞核的位置,另一条终止于极核附近;开花后2~3 h花粉管释放精细胞,精细胞在肌动蛋白冠的作用下分别进入极核及卵细胞;开花后3~4 h,精核的染色质向卵核扩散,极核内的雄性核仁逐渐变大,最后增大至与极核的核仁差不多大小;开花后4~5 h,精核与极核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初生胚乳核,而此时在卵核内出现1个雄性核仁;开花后6 h左右,卵核核仁仍未完成与精核核仁的融合,此时初生胚乳核已分裂1~2次;开花后12 h,精核核仁与卵核核仁融合形成1个较大的核仁,至此合子形成;开花后24 h,合子有丝分裂1次,形成2个细胞的原胚,此时初生胚乳核已分裂形成8~16个游离核,绕胚囊周缘分布。水稻双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受精及胚发育过程,采用荧光显微、整染透明及石蜡切片法观察菠萝蜜的花粉萌发和胚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菠萝蜜授粉6 h后,花粉粒开始萌发;授粉12 h后,花粉管开始进入花柱;授粉72 h后,花粉管通过花柱进入子房;2)谢花后第9天,胚乳先于合子分裂;谢花后第16、18和21天,胚依次发育至球形胚、心形胚和子叶胚,胚乳为细胞型胚乳;3)菠萝蜜不形成种子的主要原因有胚囊败育、胚珠败育及胚囊未受精。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积累与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显微解剖和组织化学的方法,系统观察了夏玉米籽粒(颖果)发育过程中淀粉的分布与消长,结果表明:在成熟胚囊至原胚期,子房柄、子房壁、卵细胞、助细胞、中央细胞、合子、原胚及游离核胚乳中存在许多小球形淀粉粒,处于不断积累同时又不断被利用的状态,是碳水化合物的暂时性贮藏形式,对籽粒的器官建成起重要的营养作用。胚器官分化期,胚和胚乳中开始形成淀粉粒,随籽粒发育,其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加,直到籽粒完全成熟。这些淀粉粒是碳水化合物的永久性贮藏形式,积累的先后顺序及充分程度与籽粒重量、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沈阳农业大学培育的“明旭”草莓品种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结合整体透明与显微解剖技术,对草莓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其结果如下:草莓离生单雌蕊每个子房内具一枚横生胚珠,单珠被,厚珠心。成熟胚囊为蓼型。卵细胞较大,呈洋梨形。助细胞略小,核大质浓。极核有时融合成次生核。反足细胞不明显。胚囊窄而长。合点端有明显的承珠盘结构。个别胚珠中有双胚囊现象。胚的发育过程与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基本一致。从受精卵发育到二细胞原胚过程中,合子第一次分裂形成顶细胞和基细胞。继而顶细胞斜向纵裂,基细胞横裂。由基细胞分裂来的近合点端的一个细胞再发生纵裂,和从顶细胞分裂来的细胞共同参与胚体的形成,进而产生多细胞球形原胚,心形胚,鱼雷形胚,成熟胚。当成熟胚形成时,胚柄将逐渐消失。草莓胚发育属紫菀型,胚乳发育为核型。  相似文献   

17.
对3份水稻多胚材料的胚囊观察表明,水稻多胚来源有5条途径:(1)合子胚原体裂生形成2个胚;(2)合子与助细胞受精同时发育成胚;(3)反足细胞多次分裂形成类似胚状的“拟胚”;(4)珠心细胞进入胚囊发育形成胚原体;(5)胚乳发育形成胚状体.其中第(1),(2)条途径能形成多胚苗.由反足细胞形成的‘拟胚”一般只能发育到几十个细胞就停止了.珠心细胞形成的胚原体,由于发育时间较迟,只有合子胚败育后,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