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株1 S原原种海南冬繁采用割蔸后移蔸再生繁殖,产量较高,杂株特别是高温敏株可充分表现,有充足除杂时间,生产的种子纯度好.操作上注意选择好繁殖基地,确定适宜的播期.头茬稻适当密植,少量施肥,浅水灌溉,适时剖蔸移栽;再生稻适当稀植,适当喷施多效唑,重施肥,巧灌水,适当拔苞.重点防治纹枯病、稻飞虱、白叶枯病和细条病;除杂工作专人负责,严格剔除高温敏株和普通杂株.  相似文献   

2.
红豆杉繁殖与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红豆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施肥、光环境对红豆杉生长和紫杉醇含量影响的研究,评述了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16,(2):22-26
用试验和调研的方法对2010—2014年云南保山低纬度高海拔籼粳交错区开展的两用核不育系繁殖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在云南保山市籼粳交错的适宜区域繁殖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具有繁殖产量高、产量稳定、种子质量好等优势;繁殖全生育期155~175 d的中稻不育系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到4月20日,全生育期短于155 d的不育系适宜播期为4月1—15日;在适宜播期内保证正常秧龄移栽条件下,适当早播有利于育性转换,提高繁种产量;不同的不育系其全生育期和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不同,其最适宜的繁殖海拔区域也不同;针对不育系特性充分利用云南保山自然气候资源的立体性因地制宜选择隔离区是高产高效繁殖的关键;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高产施肥技术的核心是促进育性转换与促进健壮生长同步,做到重底早追,促前期发苗足,同时要搞好以水浆和病虫害防治为主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肥对甘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 ,大连市甘薯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甘薯是一种抗灾稳产作物 ,繁殖栽插简便 ,用途广泛 ,块根可供食用 ,并可加工成淀粉 ,为制取降解塑料、柠檬酸、糖、酒、醋等提供原料。茎叶又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甘薯耐瘠性强 ,通常又是起垄栽植 ,因此是沙土的主要适种作物。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对甘薯营养和施肥技术的系统研究 ,农民常凭经验盲目施肥。因此提高施肥技术 ,对充分发挥肥料效益 ,增加产量 ,降低生产成本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研究了氮磷钾对甘薯生产发育及钾肥用量对甘薯块根产量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试验…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魔芋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指出在富硒魔芋生产过程中应掌握品种特性、繁殖方法、整地施肥、种芋处理、适时播种、栽培管理、病虫防治、科学富硒及适时采收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茉莉栽培繁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茉莉植物栽培繁殖、修剪施肥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从茉莉植物的利用角度,提出了今后应从提高有效物质的含量、安全、优质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介绍河蟹生态繁殖苗在稻田中的健康养殖技术,包括蟹苗暂养前后准备工作、放养密度、饲喂管理;大面积放养中的稻田整理、分苗时机、放苗密度、饲养管理、施肥用药以及捕捞等环节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苗床地的选择与处理、播前种子处理、播种育苗、苗期管理、本田整地施肥、移栽、本田管理、拔杂去劣、收获运输、脱粒晾晒、贮藏等方面总结了水稻新品种松辽7号的原种繁殖栽培技术,并介绍了该品种的推广情况。通过应用旱育稀植技术培育壮秧,规格化插秧、平衡施肥、科学用水、适时晒田,培育健壮植株,从而保证了优质种源。  相似文献   

9.
茶樹"短穗扦插法"是苏联先進的經驗,同时也是本省安溪茶農最早采用無性繁殖茶苗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發根快,根羣發育盛壯;插穗短(只一个節約一寸長)用材省可以大量繁殖;在春,秋扦插采用枝条对母樹,如果管理好,施肥足,采摘合理,不特不会減產,而且还可大大增產;在夏插的也只須減少一年產量,比之应用新枝全叢压条繁殖法的減少兩年產量差得很多。所以采用無性方法繁殖茶樹良种,保持固有品系特性。"短穗扦插法"是今后最好的方向,並有很大的意义和阶值。这种方法,于1956年在本省福鼎、政和、安溪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介绍河蟹生态繁殖苗在稻田中的健康养殖技术,包括蟹苗暂养前后准备工作、放养密度、饲喂管理;大面积放养中的稻田整理、分苗时机、放苗密度、饲养管理、施肥用药以及捕捞等环节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红萱是一种兼药用、食用及观赏为一体的野生植物,经济价值很高。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城市绿化的需要而进行大量采挖,野生资源逐渐减少,通过人工栽培,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对恢复和保护野生群落起到积极作用。为此,从选地、整地、作床、施肥、繁殖方法和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棉种繁殖大都采取条播、稀植、重肥、大棵的方式。这种方式居多纯作,复种指数低、密度低、用种多、施肥多、花工多、成本大;要提高霜前花率和繁殖系数比较费力。80年代生产管理体制变革,良繁田分户承包。广大专业户十分讲究繁种的综合  相似文献   

13.
弥勒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繁殖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主推品种和提纯复壮品种进行温水脱毒处理,建立无病种苗圃——三级苗圃制。温水脱毒种苗通过一级、二级、三级专用种苗圃扩繁.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无病种苗。同时,配套以提早植期、地膜全覆盖、科学施肥、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高产综合技术栽培,提高甘德漏水脱毒健康种苗繁殖倍数和增产效能、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书讯     
由浙农大茶叶系庄晚芳教授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茶树生理》,将于1984年5月出版。全书约27万字,共分八章。该书主要根据建国以来的实践材料和实验数据以及我国近年有关书刊编写而成。在植物生理的基础上讨论茶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特点、物质的形成和运转规律,阐明茶树繁殖、施肥、灌溉、  相似文献   

15.
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繁殖及配套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厂化生产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的基础上,建立无病种苗圃--三级苗圃制,温水脱毒种苗通过一级、二级、三级专用种苗圃扩繁,由三级专用种苗圃直接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无病种苗。同时,配套以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可提高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繁殖倍数和增产效能,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从水稻三系不育系倒伏现象、类型及危害着手,分析了不育系繁殖倒伏发生的原因.不育系倒伏主要受三大因素的共同制约,即气候因素、栽培因素及亲本内在遗传因素。提出了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科学管水,平衡施肥:科学喷施“920”等有效防治水稻倒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水平对水稻上白背飞虱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摘要: 研究了施不同水平有机肥和化肥的钵栽水稻(汕优63)上白背飞虱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有机肥(腐熟猪粪)和化肥(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分别设低(N 200、P 230和K 95 mg/钵)、中(N 400、P 460和K 190 mg/钵)和高(N 600、P 690和K 285 mg/钵)3个水平处理,于移栽前施于盆钵中,施肥1周后的稻苗(27 d龄)供试。结果表明,当施肥水平较低时,各种群参数在两类肥料处理间的差异较小;但当施肥提高至中、高水平时,与施化肥相比,施有机肥水稻上的白背飞虱卵孵化率和若虫存活率显著降低,若虫历期较长,产卵历期较短,产卵量较小,种群内禀增长率明显降低。表明与施化肥相比,施有机肥明显不利于白背飞虱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王镇 《北方水稻》2023,(4):47-48+64
东研稻20是东港市示范繁殖农场以港源8号与辽粳9号杂交子一代为母本、盐丰47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水稻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58 d,株型理想,抗病抗倒,高产稳产。东研稻20适宜在辽宁省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栽培上应做好药剂浸种、适时播插,重视壮秧稀植、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前适当晚断水。  相似文献   

19.
甜菜是耗养较高、需肥较大的作物。在一定的施肥比例和施肥用量的情况下,不同的施肥方法对甜菜块根产量、含糖率的影响作用不同。所谓合理的施肥方法,即指提高肥料施用效果的施肥方法。合理施肥方法取决于甜菜营养生长规律和需肥特点、气候条件、土壤质地、肥料种类以及施肥量等。本文综述氮、磷和钾无机肥的合理施用方法。从施肥时期、施肥方式和施肥部位三部分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施肥深度对半干旱区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给旱地作物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旱地小麦品种长武134为试验材料,采用隔离式上下两层土培装置,模拟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上干下湿”的土壤水分环境,研究了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施肥深度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水分胁迫下施肥深度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不同。相同水分胁迫处理下,株高表现为上层施肥处理>下层施肥处理>未施肥处理;叶面积表现为下层施肥处理>上层施肥处理>未施肥处理;上、下层施肥处理间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差异不明显,但均显著高于未施肥处理;穗数增加是施肥增产的主要原因。上层和下层施肥分别提高和降低了根冠比,但不影响收获指数。说明水分胁迫条件下施肥可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和产量提高,不同性状对施肥深度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